永远记住有恩于我们的烈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07:36
永远记住有恩于我们的烈士2010年03月24日 17:29:29 浙江文明网来源: 中国文明网
作者: 刘加民
编辑: 田芳

  《史记·越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文仲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范蠡临走前,给宰相文仲留了封信,说天上没了飞鸟,弓箭就收拾起来了。地上兔子死光了,一起打猎的狗也就成了下酒菜。范蠡暗示文仲,越往不可靠,快跑吧。可是文仲不信,最后终于被赐死。

  很土,很实在,每次想起来,就会不寒而栗,就会为这种残酷的冷血的钢铁一样坚硬的“古训”感慨半天。千百年来,我们似乎总是摆脱不了这样的宿命:成就事业的时候,求爹爹告奶奶,一切不用其极,登峰造极。谈笑间,无数人头就落了地。硝烟中,几十上百万鲜活的生命,就永远消失。个人的生命,总是成为了社会车轮的润滑剂,抛头颅洒热血,成了每个个体义不容辞的光荣和使命。我们之所以总是重复这样的故事,是因为人类除了有优良好的记忆力,有绵延不绝的文化,还有宝贵的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的尊严、体面、感恩等等观念性的东西。“激于义”三个字,干干净净,说出了人类的伟大和高尚,顽强和执著。不是我们健忘,也不是我们不想活命,但是到了必须奉献生命的时候,人,就是大树上的一个叶子,汪洋上的一叶扁舟。就身不由己了。

  过去我们表彰英烈,总是喜欢用“毫不犹豫”,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生命本能是与生俱来的,人人都怕死,人人都有爱自己的任何自己爱的人。放弃生命就意味着放弃了一切,对生命的依恋,是构成生命本质的核心。或者说,用放弃生命的办法赢得某些抽象的道义,是人间艰苦的权衡之一。

  然而,被我们称呼为“革命先烈”的人们,就是这样在一个个生死抉择的关头,与我们永远告别了。在战场上,死亡是必然的,活下来才是真正的侥幸。我们是侥幸的,我们除了活下来,还活在那些牺牲了的人们所为之奋斗伟大社会里。他们为了理想而献出了生命,我们在他们的鲜血和骸骨之上,建立起了美好的生活。

  这个时候,也许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心里感谢那些已经永远牺牲了的人们。要善待他们的遗骨,善待他们的亲属和后代。如果能够,我们还可以看在这些为我们而死去的人们的面子上,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彼此尊重,永远奋进。

  这几年不断有负面新闻爆出来。河南某地,烈士陵园损坏严重,甚至成了房地产商人追逐利润的“战场”。清明节,我们经常忘记到烈士陵园里,祭奠长眠地下的年轻生命。中越边境上,三十年前自卫反击战留下的累累白骨,是否还能唤起人们的记忆?一位年老的母亲,三十年终于攒够了路费,第一次来到长眠于麻栗坡烈士陵园的儿子的石碑前痛哭不已。在母亲的记忆里,儿子永远停留在二十几岁的青葱和健壮,而母亲,早已经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几个河北定州的越战退伍军人,自费跋涉三千五百公里来到这里,冒着小雨,徘徊在战友的墓前。他们也已经人到中年,很多人都有伤残,也许这就是此生最后一次看望战友了。他们泪流满面,可是他们说无怨无悔。不后悔当年的参战,不后悔一生的伤残。

  道理也许很简单:每个人都有对这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只是方式不同。但我还是有一点点伤感,毕竟这些烈士的家属、后代,还有伤残退伍的当年的战士,还生活在战争的阴影里。战争,留给他们永远无法弥补的创伤。活着的,健全的,没有经历战争的人们,永远欠他们一份无法弥补的恩情。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比喻的是刘邦将一些建国时建功立业的大将们悉数杀光的情形,听起来挺残酷,其实并不遥远。我们要记住,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英烈,不要忘记每一个有恩于我们的人。否则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良弓”和“走狗”,因为在历史的旅行中,每个人都是过客。忘记英烈,我们的悲剧命运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