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刚:央行加息的三重含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34:37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10年10月20日 09:24  共有 0 条点评

  • 打印
  • 推荐
  • 收藏
  • RSS
  • 分享
  • 单页阅读
字号: 本次上调基准利率,意味着“双重紧缩”的货币政策开始实施

  央行宣布从明日起加息25个基点,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常规做法的重要转变,我们认为,从现在开始,中国央行将放弃此前加息27个基点的做法,而采取与世界主要央行相似的一次加息为25个基点或者25个基点倍数的做法。这也意味着中国银行利率的复利算法将会出现明显的变化。由于中国银行的利率计算天数为360天,为了能够使利率能够被9整除(360可以分解为9乘以40,而40可以被任何数整除),因此中国央行选择了27个基点的加息幅度。而从此次开始,央行选择加息25个基点,表明中国央行将在未来选择国际惯例的365天的利率计算周期。

  同时,本次加息打破了常规的幅度一致的做法,在存款端,中国央行大幅度提高了长期利率,例如将5年期存款利率上调了60个基点,而短期利率上调幅度则较小,3个月的存款利率仅为20个基点。这样一来,中国的收益率曲线开始变得更加陡峭,这意味着央行希望储户将更多的现金以长期存款的形式存在,此举不仅可以锁住更多的流动性,也有利于控制通胀预期。

  本次加息有些出乎市场意料,但澳新银行却是市场上少数几家认为央行将在近期上调基准利率的银行之一。央行选择在本周四第三季度和9月份数据公布前提高基准利率,表明了央行的以下几个态度:

  第一,由于在上调利率前,中国央行已经开始逐步允许人民币加速升值步伐。本次上调基准利率,也意味着“双重紧缩”的货币政策开始实施。这表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者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这与我们一直指出的中国经济事实上并不存在“二次探底”风险的基本观点保持了一致。

  第二,央行选择在第三季度和9月份数据公布前提高基准利率,表明在本周四公布的通胀数据可能超出市场预期。事实上,在年初,我们就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通胀风险,进入8月之后,由于食品价格不断上扬,通胀水平也呈现出逐月上升的趋势,这也超出了大多数市场人士认为通胀将在三季度逐步见顶的预期。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的通胀预期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表明实际通胀压力很可能高于官方CPI显示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开始选择使用加息工具,也符合周小川行长在之前提出的“用两年的时间逐步降低通胀压力”的论点,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认为,通胀压力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中国也因此面临着多次加息的可能,并以此来逐步缓解目前较高的通胀预期。

  第三,中国央行开始使用加息手段,也表明中国开始重视资产泡沫问题,正像我们之前提出的,实际负利率将造成投资品价格飙升,导致中国面临资产泡沫的风险。我们也发现,实际按揭利率与房价之间也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央行逐步开始提高基准利率,保证实际利率转正,也能从根本上解决资产泡沫的风险。同时,实际负利率的逐步解决也有利于社会公平,减轻普通居民由于实际负利率产生的购买力下降的问题。

  我们也维持此前中国将在今年内再加息一次的预期,到今年年底,中国的一年期基准利率将达到2.75%的水平。

  刘利刚为澳新银行(ANZ)中国经济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