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麟:对马英九应比对陈水扁更有戒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4:20:57
3月26日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通了热线电话。在台湾大选之后不到一个星期,中美元首就通了热线电话,这是2000年以及2004年所未曾有过的,表明华盛顿和北京对台湾内部情势和两岸关系高度重视。台湾舆论认为,这是胡锦涛对马英九在3月24日记者会上有关发言的回应。
回应的基调是积极的。胡锦涛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谈判是我们的一贯立场”。“我们期待两岸共同努力、创造条件,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胡锦涛希望中美双方继续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共同努力。
民进党会进行强力制约
显然,北京对民进党遭遇挫败以及“入联公投”未能通过抱着乐观态度。同时也表明,所谓台海局势高危期的主观预期与现实是有落差的。
也可以从胡锦涛讲话中看出,中国对美国近年来约束陈水扁的各种措施持有某种程度的肯定和赞赏。可以初步判定,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政策,既是美国在两岸问题上的既定立场,同时也正被北京权宜性地默认。这是将台湾问题放置在中国未来十五年、二十年战略发展全局下加以审慎权衡的结果。
北京为恢复两岸对话定下基本立场,这个立场一以贯之,与胡连会、胡宋会及国共合作协议的基本精神相吻合。马英九在国民党主席任内也承诺恪守有关协议。因此,对两岸逐渐化解僵局,从务实层面恢复对话协商,人们抱着乐观的期待。
注意到海内外、岛内外舆论对马英九的期待值很高,几乎所有人都毫不吝惜地给予盛誉。这是压抑多年的情绪宣泄,似乎一夜之间,台湾问题的死结、两岸关系的僵局都豁然开朗。笔者愿意继续指出,无论台湾政局,还是未来两岸关系,似乎都不适宜对马英九给予过高的期待。
对马英九,有两个主要观察点:一是行政院将由谁人组成;二是在民进党政府八年累计巨额债务以及经济民生千疮百孔的基础上,马英九以及他的行政团队,将如何在未来两年履行对选民的基本承诺。
民进党尽管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惨败,但基本盘未被打散,骨干队伍也未崩盘。40%的绿色选民以及民进党,不可能陷入无所作为的消极状态中,它们将对马英九以及国民党予以未曾有过的制衡,力度只会越来越强,不只在立法院,街头抗争活动也将成为新常态。在两岸关系和台湾主体认同上,民进党不会被“中华民国”的政治符号所羁绊,各种危险尝试的概率会越来越频繁。在这些问题上,一向被视为执行力比较弱的马英九会不会受制于人?
不同于传统的国民党
台湾化或者本土化不再是民进党的专利,台湾政治发展进入了两大本土势力博弈的新阶段;马英九的高票当选也说明民进党操弄的族群对立、省籍对立的政治动员失去了存在意义,但并不等于可以忽视以马英九为代表性的“新台湾人”主控台湾政治发展的新态势。石之瑜先生对马英九的观察或许会被认为偏颇,但新台湾人可以和传统概念中的国民党作最后的切割。未来的政治选举动员中,越来越年轻的新世代选民群体远比逐渐边缘化的深蓝民众更具依靠意义。
马英九当然不会像两蒋那样生前死后还无法完成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他有已故的严家淦先生的借鉴。如果还想连任,他的本土认同将远远超出“LONG STAY”。这一点李登辉早就看出来,他认为马英九不可能立即走向统一和共同市场。李登辉认为马英九不会卖台的主要理据是,他以及他的施政团队和美国的关系太过复杂。而恰恰是这一点,北京对马英九从逻辑上应该抱持远比对陈水扁更多的戒心。
我们可以预期,民主牌将成为消极抵制北京对台政策诉求的主要武器和挡箭牌。苏起曾强调指出,台湾将在民主、对等的基础上处理和面对两岸关系,这是清晰无误的信息。我们也注意到,马英九缺乏在中国大陆成长和直接感受的经历,反共立场、亲美背景和远比其他政治人物还要强硬的“中华民国”情结,将使北京面对一个更多拥抱台湾本土的政治人物,不再是比较熟悉的连战、宋楚瑜、郁慕明。两岸关系潜在的危机没有因为民进党的挫败而告一段落,而会因为马英九站到台前而呈现比“麻烦制造者”陈水扁还要多的不确定因素。马英九对美方强调,他和台湾将会是美国“负责任的利害关系人”。这将意味着,在未来的三角关系中,台北和华盛顿的距离更近些,北京和台北的政治距离将更远些。
笔者在参与台湾一个政论节目时直言不讳地指出,对马英九的期待值过高或者太高,恰恰是一个新危机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