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慧禅语 (指点人生迷津的经典)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42:06
开慧禅语 (指点人生迷津的经典)2010-01-01 12:31

  

  第一章
  1、多赞美人,不是非人。
  2、害人之心不可有,帮人之心不可无。
  3、人生有三大支柱:一是生命健康,二是精神信仰,三是物质基础。
  4、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5、为人应该感四种恩德:一是天地之恩,二是父母之恩,三是三宝之恩,四是众生之恩。
  6、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7、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8、敬重贵人,礼待小人。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必修课。
  9、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要帮助别人,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礼貌动作。
  10、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有一个好命格(基础),一个好运势(机遇),好风水(环境),好名号(名正言顺),多读书(文化内涵)。还应具有超人的胆量、超人的智慧和良好的机遇。
  11、 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
  12、无论做什么,要学会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因为我们周围的人、事、物都属于大自然的组成部分。
  13、 不要小看自己和别人,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14、 要想让别人看得起,首先自己是好样的。
  15、 助人者必得快乐;害人者必得痛苦。
  16、 我们应和聪明人交朋友,不要和狡猾人交朋友;应和老实人交朋友,不要和愚笨人交朋友;。
  17、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方能消业除魔,方可获得幸福,方可修身成佛。
  18、 做该做的事是智能,做不该做的事是愚痴。
  19、 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20、 知识要用心体会,才能变成自己的智能。
  21、 爱不是要求对方如何,而是要求自身的付出。
  22、 最大的敌人,可能是我们自己。
  23、 贵而无智则衰,智而骄慢则败。
  24、 每天无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费者,积极精进才是人生的创造者。
  25、 要用心,不要操心;要精心,不要烦心。
  26、 善有乐报,恶有苦报。
  27、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28、 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存善意,就不易生恶。
  29、 尽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
  30、 屋宽不如心宽。
  31、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32、 吃尽了苦,苦尽甘来;享尽了福,福尽悲来。
  33、 人人都应该惜命、惜身、惜福、惜缘、惜光阴,因为这样才符合佛理佛法。
  34、 身外的环境要天天清理和打扫,心的境界要经常保持清净。我们要做好社会环境的环保,也要做好心境的环保。忏悔是心灵的慰籍,也是精神垃圾的大扫除。
  35、 真正的快乐,不是拥用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36、 幸福在每个人的心中,全凭自己的感觉和体会。
  37、 并非有钱就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
  38、 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
  39、 小事不做,大事难成。
  40、 成功是成功之父,失败乃成功之母。
  41、 说好话如口吐莲花;说坏话如口吐毒蛇。
  42、 舍得,舍得,就是人们应该对社会,对国家,对众生,对佛家三宝要有贡献,要有施舍,才能得到社会、国家、众生和佛家三宝的护佑和更大的回报。
  43、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顺尊长,二是行善积德。
  44、 世界上只有父母不能再生,因此,当父母健在时子女应尽力孝敬,以免父母去世后懊悔。
  45、 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灯,不是呵责别人的鞭子。
  46、 欣赏别人就是壮严自己。
  47、 时时好心情,天天好日子。
  48、 得理要饶人,理直要气和。
  49、 谁都知道“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但是许许多多的众生还是为此辛辛苦苦了一生。
  50、 以柔和言语而讲道者为高师。
  51、 用爱化疑。心中有爱,就会化解疑惑。
  52、 欲求无价宝,必须下沧海;欲得大智慧,师书加自悟。
  53、 勿轻已灵,勿以善小而不为。
  54、 想壮大自己的人,要勇于缩小自己。
  55、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56、 金不经火炼不纯,人不经修炼不成;没有经过挫折的人都很难成功。
  57、 人的心地是一畦田,没有播种下好种子,就没有好的收成。
  58、 有智慧的人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谦虚友善的人朋友遍天下。
  59、 君子行事目标远大,小人行事鼠目寸光。
  60、 如果你能为他人的利益而站起来呼吁,如果你能把握机遇,如果你能保持健康的身体,超人的智慧,超人的胆量,你就可能是一位领袖型的人物。
  61、 胆量、机遇、智慧三者俱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62、 人事的艰难与磨练,就是一种考验和修练,也可能就是幸福和财富的基础。
  63、 在人类的思维中,灵感是突发、奇特、美妙而富有创造性的,灵感主管着成功和财富的大门。
  64、 产生灵感的基础是知识的积累,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新奇事物的不懈追求。
  65、 待人宽厚的人会生活得很快乐。
  66、 能付出爱心是幸福,能消除烦恼是智慧。
  67、 是非当老师,赞美作伴侣。
  68、 闲人无乐趣,忙人无是非。
  69、 人的眼睛长在前面,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70、 没有危机感的人,危机可能就会出现。
  71、 改新自己是自救,助导别人是救人。
  72、 发脾气是短暂的发疯,自己害自己莫过于乱发脾气。
  73、 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74、 有善心就有幸福,有善愿就有善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缘。
  75、 悟性是灵感、是智慧、是能量、是道德,悟性越高的人,事业的成功率就越大。
  76、 能善用时间的人,必能掌握自己的努力的方向。
  77、 犯了错应及时起忏悔心,才能清净无烦恼。
  78、 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就会事事落空。
  79、 所谓“宗教”,“宗”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生活的教育。
  80、 道德学问是效则,努力勤学立德业。
  81、 善识己之短,善识人之长;要善于取先辈之长、取师长之长、取学友之长、部下之长,不善于取长补短的人很难会有所成就。
  82、 人要有自制力,自制力能完善自我,能抵御诱惑,能助你成功。
  83、 有愿望放在心里,而没有身体力行,犹如耕田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
  84、 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诚,这是修成正果四大要素。
  85、 多宽容别人,多赞美别人,会给我们带来好运,也会换来真诚和友谊。
  86、 慈悲没有敌人,智悟不起烦恼。
  87、 好事要提得起,事非要放得下。
  88、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89、 布施如播种,以欢喜心滋润种子,才会发芽。
  90、 成功人士大多表现是:谦虚谨慎、居功不傲、不乱评说、忙而不乱、气度宽宏。
  91、 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者,才能修成正果。
  92、 人要惜身、惜命、惜缘、惜福,更要再造福徳福缘。
  93、 要用知心话暖人,用真诚话感人,用鼓励话助人,用礼貌话喜人。
  94、 福要自己去造,不要去求。
  95、 不怕一丈走不到,只怕寸步不移。
  96、 常常受到挫折,也要感谢天意的磨练,人间的是非要当作教育自我的老师。
  97、 人生十大好:一、好父母,二、好身体,三、好事业,四、好上司,五、好部下,六、好丈夫,七、好妻子,八、好子女,九、好朋友,十、好老师。
  98、 我们要以热诚之心,去温暖人们心灵上的寒凉,就是佛道。
  99、 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事、容人之不足,也是功德。
  100、 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专心就是禅定。
  101、 有和睦的家庭才有好的社会,有好的社会才能好的国家。
  102、 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难之行,与乐拔苦,缔造清新洁净之慈济世界,为修佛之道。
  103、 爱不分民族,也不分国家,只要是生命,都应该尊重,应该关怀。
  104、 佛心没有远近,人的愿望也没有大小,只要心诚意正,即可修成正果。
  105、 待人处事诚正信实,问心无愧,就可以皆大欢喜,身心自在。
  106、 人生有三毒:贪、嗔、痴,可用布施治贪,以慈悲治嗔,以智慧治痴。
  107、 健康的身体是幸福人生的基础,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名利地位可能变成零。
  108、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是最好的管理部下的方法。
  109、 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产生出来的,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的。
  110、 有人说“心好就好”,但是徒有好心,如果不去化为行动,就不能成就好事。
  110、世间没有一件容易办成的事,但也没有一件办不成的事。
  111、做官之人应知进退之策,不知则官危;大富之人应知施舍善举,不知则命危。
  112、为人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莫说过头之话。
  113、要想得到财富和幸福的人,应首先得到智慧。
  114、有的人之所以痛苦,是追求错误东西的结果。
  115、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
  116、自尊心太强的人,将不堪一击,少许逆境,足以使他彻夜难眠。
  117、仇恨别人,痛苦自己。
  118、稻谷成熟,头自然低下。人成熟之时,自然会躬身。
  119、人到矮檐下,一定要低头,因为肯低头的人,就不会撞到矮檐上。
  120、超越古人是有志气,不让今人谓无肚量。
  121、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122、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123、一念得放下,万般得自在。
  124、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乐。
  125、失去了东西,人们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126、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随缘,能得自在。
  127、知足者虽贫而富,不知足者虽富而贫。
  128、无法去除内心的烦恼,纵然遍游世界,也得不到快乐。
  129、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好友。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
  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130、大贫亦是大富,一无所有、了无牵挂,宁静淡泊、恬然自得。
  131、行、住、坐、卧皆是道场,因为道在心中,非在外面。
  132、学问就是勤学多问。
  133、学佛就是在学做人。
  134、能够放得下烦恼的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35、不妄求则心安,不妄作则身安。
  136、不要用贪婪、嗔怒、愚痴的眼睛看这个世界,别忘了你还有美丽、
  智慧、悲悯、宽恕的另一双眼。
  137、心胸狭小多烦恼,心胸宽大快乐多。
  138、每个人的心都是最善巧的工匠,可以把自己雕刻成佛,也可以把自己雕刻成魔。
  139、人在福中不知福,失去福时方知迟。
  140、创造一个天堂来赏赐善者,功德至大。
  141、万事成于“忍”。
  142、小亏都不想吃的人,就可能会吃大亏。
  143、出家无家处处家,出家无亲处处亲。
  144、仇恨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真理。
  145、慈悲战胜嫉忿,以善胜恶,以布施胜自私,以真实胜虚诳。
  146、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一切。
  147、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与念头,做个正正当当、俯仰无愧的人。
  148、能把奉献当作是一种快乐,那你所到之处一定受人欢迎。
  149、善于利用时间之人,将拥有更多的财富。
  150、人活着与死亡只是肉体的异化,死亡的实质是新生。
  151、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诽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美的人。
  152、福 ,来自一颗懂得布施的心。
  153、要听三种人的话:一是有智慧的人,二是好德之人,三是有经验的人。
  154、一个人如果不能改造环境,就会被环境所改造。
  155、真正失败的人就是向环境屈服的人。
  156、大富由天,小富由人。人应勤俭惜福。
  157、默默的关怀与祝福,亦是无形的布施。
  158、凡事心存诚恳,而不虚情假意。凡事心存恭敬,而不藐视他人。
  159、聪明不能敌业力,富贵不能免轮回。
  160、愚者求师之过,智者从师之长。
  161、参禅何须山和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162、经过痛苦的洗礼,人往往更懂得谦让和学习,更知道珍惜和感激,更能领悟幸福与人生的真谛。
  163、从不灰心,积极进取,是成功人士的标致。
  164、创造机会是智者,等待机会是愚者。
  165、能逼出你内在无限潜能的人,是明师。
  166、逆境使心智成熟,劳动使身躯成熟。
  167、世界上有许多成功的天才,但是他下的苦功比常人都深。
  168、养子不教如养豺虎。
  169、只有智慧的耳朵,才能听出超越的真理。
  170、成功的人,需有八十岁的智慧,二十岁的干劲与五十岁的稳重。
  171、不肯挑五十斤的人,就永远担不起一百斤。
  172、人若让内心不安,幸福便无从建立。
  173、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逃避现实,虽暂时
  偷安,但没有翻身余地。
  174、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75、收获必先耕耘、成功须靠努力,付出才能获得,贡献才受尊重。
  176、修行要有耐性,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177、懂得与他人相处的人,即能享受到生活之真正乐趣。
  178、美的极致就是“安祥”。
  179、先生者常先灭,后来者常居上。
  180、天道的变化总是祸福相依,失意与得意总是交相而来,有福时要居安思危,有祸时要会摆脱厄运。
  181、迷,就是失去方向。如果能在迷惑处豁然开朗,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静心破迷而不慌乱,就是智慧。
  182、放下名利心,心境自然宽广。
  183、一个人的情绪变化,常常是影响事业成功的原因之一。
  184、习忙可增福,受谤可增誉。
  185、心中有善念,吉神随之来;心中有恶念,恶鬼随之来。明白这一点便可以差使鬼神。
  186、佛是善于了却俗尘的神仙,也是善于了却烦恼的圣人。
  187、以理智的态度来听取各方面意见,心中就会有正确的主张;用道德规范来约束心中的欲望,心境就自然清明。
  188、人生有时要清醒,有时却要糊涂。糊涂就是善于藏巧露拙;清醒就是知道事情的轻重得失。
  189、看透名利和生死关的,才是大智慧。
  190、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191、佛法说万法皆空,万事万物本无永恒,一切终将消散,教人们不要执迷于万事万物之中,使身心不得自在。
  192、可羞是贫而无志;可恶是贱而无能;可叹是老而虚生。
  193、留有余智,提防不测。
  194、假认不得真,巧藏不得拙。
  195、能将世俗名利之心放下,才可能成为仙佛;能将成仙成佛之心放下,才能彻悟世间的真理。
  196、兢兢业业学问,潇潇洒洒人生。
  197、树上秋叶犹恋树、笼中鸟死方出笼。
  198、舌存见齿落;刚强不胜柔。户朽枢不蠹;偏执岂圆融。
  199、不留昨日之非,不执今日之是。
  200、人在病时尘心减,人将死时道念生。
  201、人的一生如果有书可读,又有时间读书,又有资财读书,读了许多书又能使自己不被书中的文字所局限,就可说是善于读书的人了。
  202、世间虚空觉无趣,流水浪花有亲情。
  203、奋勇出豪杰,忠孝成神仙。
  204、关起门来阅读佛经,开门迎最好的客人,出门游赏山川景色,这是人生三大乐事。
  205、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到茅庵。
  206、成名每在辛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207、遇到有人糊涂迷惑之时,能够用言语来点醒他,也是无量的功德。
  208、丹青是无言之诗,诗句乃有言之画。
  209、五更雄鸡唤梦人,顿悟往事乃幻影。
  

  第二章
  一、随缘修缘
  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很重视公共关系。这个公共关系就是佛学中所说的“缘”,而人与人之间“缘”的好坏,与自已的前途和事业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要成佛道,先结人缘。要想使自己的人缘良好,我们就应该敬重和礼待别人,宽容和信任别人,亲切和友好待人。以下几点便是修缘的重要方法:
  (一)对人要融和尊重
  人与人相处相识本来就是缘份,人与人之间要融和尊重,不可孤芳自赏,不可偏执傲慢。如果你能尊重别人,礼待别人,圆融通达,别人就会觉得你的形象好、人品好、人缘好,别人就会尊重你、支持你,你的事业就容易成功。
  (二)对人要团结包容
  社会是大家的,团体是成员共有的,所以我们有缘与别人相处时,必须跟大众团结和包容别人,不要强求别人完全采纳自己的意见,应本着“有容乃大”的原则,尽量包容别人,如果你能包容别人,就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好感。
  (三)要互赞互助
  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赞美和帮助,那么我们就要首先学会尊重、赞美和帮助别人。你能尊重别人,别人就能尊重你;你肯赞美人家,人家才会赞美你;你能帮助人家,人家才会帮助你。慧缘上师对学生们常讲:平时要多赞美人,不是非人。还要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帮人之心不可无。如能这样,官者就可官运亨通,商者就能生意兴隆。
  (四)人要乐观进取
  有的人每天忧愁满面、板着脸孔,似乎烦恼很多,有的人消极悲观、经常说泄气的话,爱发牢骚,麻烦无穷,请问谁又愿意与麻烦的人打交道呢?所以,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乐观进取,善良亲切。你对着镜子笑,镜子也会对你笑,你在团体中处处表现的乐观进取,亲切友好,自然能够得到大家亲近和拥护。
  总而言之,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缘份很重要。你要想在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和事业大成,就应该广结善缘,融和尊重、团结包容、互赞互助、乐观进取。
  二、团结之道
  团结的口号容易喊,团结的行动难实践。因为人人都要求别人主动和我来团结,自己却不肯主动与人家去团结,我们都知道不团结就象一盘散沙,就没有力量。国家要富强,公司要壮大发展,家庭要和睦幸福、世界要和平,这都需要团结。就团结之道我有四点建议:
  (一)能容纳异已才能团结:
  人性常有“顺我者生,逆我者亡”的毛病。因为不能容纳异已,所以难以团结。谚语说:有容乃大,泰山不辞土壤,大海不捡细流。不能容纳他人不同的思想、言论、风格和方法,怎么能够团结?
  唐太宗所以被称为明君,就因为能善用不同政见的贤臣;齐桓公因为能用敌方的管仲,所以有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美誉。如果人们真能做到“万花齐放,千鸟争鸣”,就必然建成美好的人间。
  (二)分工合作才能团结:
  我们的身体有眼耳鼻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使人体发挥正常功能。现代社会科技学术,亦重视集体创作和分工合作,凡做成一番事业,都是集多数人之努力以完成。所谓分工合作,就是团结精神的体现,佛经云:“有因有缘世间集,无因无缘世间灭。”在此多元化的时代,能互相融和分工合作,即能实现团结、实现和平。
  (三)有力量才能团结:
  慧缘上师常说:团结才有力量,有力量才能团结。《觉经》云:“菩萨常念广修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大家都应以智慧、信心、慈悲、愿力,充实和加强自我能量;只有将能量加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对周围人、事、物产生作用力,才能团结。有团结才有力量、才有作为、才有和平。
  (四)能奉献才能团结
  能奉献才能团结:佛陀在修行时割肉喂鹰,舍身饲虎。如此牺牲奉献,才能赢得众生尊敬,有众生尊敬才易于团结。有些人口头上大喊团结,内心唯利是图、勾心斗角,常为一已之利,争得六亲不认;为一已之见,争得势如冤仇。如此执着,如此计较,少许牺牲都不愿意,一点奉献精神都没有,如此怎能团结?不能团结又何来的和平发展及事业大成?
  三、善结人缘
  慧缘上师说:想成佛道,先结人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须与形形色色的芸芸众生交往,生活和工作在群体之中。有的人处处受欢迎。而有的人缘欠佳则不受欢迎,甚至招致许多麻烦;这也就是人缘关系相处融洽不融洽,公共关系形象好不好的因果。
  谁都希望自己受到别人尊敬和爱护,不要被别人指责和陷害;但是人之思想性格各不相同。要与各种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人相处和交往,其中大有学问,要会妥善应对。因此,我想给大家几点建议,可调整身边的人际关系。
  (一)敬重贵人
  众生中有好人与坏人之分,有贵人与小人之分;什么人是贵人呢?我认为我们的父母是贵人、教授我们知识的老师是贵人、帮助我们的人是贵人、我们的上级是贵人,我们与贵人和好人相处的时候,就应该敬重他们,和他们以道义相交,坦诚信任。这样就可以结交更多的贵人好人。事业有贵人和好人相助,自然就能官运亨通,生意兴隆,事业大成。
  (二)礼待小人
  所谓小人,常是工以心计又不顾情义、又经常给你添麻烦之人。我们与这样的人交往,一要注意礼貌(礼节),因为你有礼貌知分寸,如果他想陷害攻计于你,也许因为你有礼貌而放过你。宁可与君子理论,切莫与小人计较,也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方法。
  (三)待邻居以诚信
  这里所讲的邻居,也包含你的同事、朋友,以及一切经常与你生活、工作有关系的人士,尤其是你的老板、上级领导,你与他们相处交往时,首先要注意诚信,因为你的“诚恳”与“信用”,他们自然会对你有好印象,因此他们就会尊敬你,帮助你,甚至提拔和重用你。
  (四)待下属以恩惠
  如果你是一家之长,或是一个单位的领导、老板,你对待自己的员工、部属,能够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经常施以恩惠,也就是多关怀、照顾,了解他、鼓励他,同时注意到“扬善于众前,规过于私下”,因为你的恩惠德泽,自然会赢得下属的向心与好感,他们就会尽力的去工作。
  四、知音和朋友
  相识遍天下,知音能几人?经常听闻人们感慨:现在社会很现实,不但知音难觅,有时常被亲友所累。
  亲戚是血缘关系形成的,朋友是人缘关系形成的,都有其因缘所在。我们平心静气的省思,固然有时我们会受亲友所连累,但有时我们的成就也源于亲友。
  亲友相交,贵在知心。善良的亲戚,道义的朋友,应该是有福同享、患难与共的。真正的好朋友,可以分享你的喜悦,也能支援你的困境,也就是当你有需要的时候,他随时都会伸出友谊之手。
  我们希望别人为自己伸出友谊之手时,首先我们要自问,自己是否也能为别人伸出友谊之手。也就是说:你先要在平时多帮助别人,哪怕是一句好话,一件好事,别人才会视你为好人和朋友,当你需要帮助时他们也会尽力帮你的。如何才能结交好朋友,我提供几点交友良法,请大家参考。
  (一)能忍
  朋友相处时,难免会有些误会,或因看法观念不同,甚至会发生口角争执,此时基于友情,必须互相包容忍耐,尤其是要“难忍能忍”,如果一点包容忍耐的胸襟都没有,再好的朋友也难长久相交。
  (二)能做
  助朋友一臂之力。只要是善行好事,即使做起来不容易也要尽力去做,因为道义之交就应互相帮助,能“难做能做”,就可能与人建立起珍贵的友情。
  (三)能予
  朋友一旦遭遇困难,需要你的支援帮忙,无论是精神上或是物质上的支持,即使自己也有困难,甚至要“牺牲一些”或“缩衣节食”,也应该尽力而为,因“难予能予”,就能建立起坚固的友谊。
  四)不揭过
  好朋友可以规劝、可勉励,但是不能张扬朋友的过失。“扬善于众前,规过于私室”是一种美德,如果你张扬他的过错让朋友难堪,就非交友之道,也就不是好朋友了。
  (五)不弃困
  当朋友遭遇困难、痛苦,受灾难面临逆境时,你不可舍弃他。“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可贵”,不能因朋友一时潦倒就弃之不顾,如果有人势利现实如此,日后一定会遭到朋友的唾弃。
  (六)不轻贫
  人的际遇无常,荣华富贵的朋友,也许一夕遭遇横祸而贫病交迫,这时最需要友情,你千万不要轻视他,能够贫贱不轻,才是患难见真情。
  五、结善缘少纷争
  慧缘上师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尊爱,首先要学会尊爱别人。尽管你觉得自己并不是重要人物,但只要你能尊爱别人,你肯为别人着想,自然会有人觉得你很重要,别人就会为尊爱你、与你合作,和你为友。
  如果能够常以“尊爱众生”的观念来待人处世,就会因而广结很多人缘,化解许多纷争,给人许多希望,增添许多欢喜。
  重人而后人重之,这正是是佛法“因缘果报”的真理。尊爱别人,赢得别人尊爱,也就是广结善缘,使自己得道多助,谨提供三点建议如下:
  (一)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人的真心本性能够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也就是说我们为人处世,若能横遍十方(广结善缘),竖穷三际(双向沟通),常以敬重和信赖与上级沟通,并以尊重和信任与部属来往,做到上情下至,下情上达,畅通交流管道,自然会有成就。
  (二)与人为善
  一个有本领、会办事的人,凡事都能得心应手,即使有挫折,也能提供替代方案。尤其是身为领导人,更要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耐心倾听部属的心声,肯定和赞美部属的成绩和优点,坚定他们的信心,进而开发他的潜能,使他们全力地投入工作。
  (三)皆大欢喜,心甘情愿
  人为万物之灵,有情众生都是为了“离苦得乐”才来到这婆娑世界。人与人相处,语言是情感沟通的主要桥梁。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会说话的人,首先会考虑到,说话是传达自己意愿,也希望对方能接受,善言者会带给别人欢喜。会做事的人,人缘好的人,总是给人欢喜、给人希望,心甘情愿的将利益回馈大家,将荣誉分享大家,这样,自然工作效率会提高。
  六、息烦脑勤耕耘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事之计在于明,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一时千载,千载一时,我们人的一生数十寒暑,都应该勤奋学习,勤奋工作,愉快的生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清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日日皆是好时节”。可是凡俗众生,偏偏烦恼多,无论是达官富豪,无论是平民百姓,似乎大家都有各人的烦恼,日子过得不愉快,而一生美好的岁月,也就在无可奈何和感慨彷徨中消逝了。不如意之事经常会有发生,本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心愿,提供大家四点建议:
  (一)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睡早起身体好,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现代有些人士日夜颠倒,以夜生活追逐刺激,午夜笙歌不辍,翌日中午尚高卧不起,违反正常的生活方式,白天昏昏沉沉,夜晚精神亢奋.有些人早晨起来不吃早餐,也是违反生理需要。所以我建议大家,要早起,要吃早餐,这样才能顺应自然规律与生理需要,就能身心健康,精神充沛。
  (二)一事之计在于明
  我们一般人经常会因琐事而烦恼。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其来源去因。而有些事情常因“我执”与“无明”,就使事情繁乱无序,处理起来处处掣肘,十分麻烦。只要我们以清明的心情,智慧的分析前因后果,那么我们处世做事,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一家之计在于和
  家和万事兴。家人和合是一种缘分,家庭不和睦的主要原因就在彼此之间斤斤计较、不能容忍;而和气、和平、尊重、爱护实为家庭幸福的基础,大家都要以感恩惜福的心态,人人都应该感谢天地之恩、感谢父母之恩、感谢三宝之恩、感谢众生之恩,就能家和万事兴。
  (四)一生之计在于勤
  勤则天下无难事。勤劳可以白手起家,聚沙成塔,由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丰硕的成果。如果懒惰和奢侈浪费,纵有万贯家业,金山银山也会吃空。勤俭是一个人成功立业的必要条件,为人不可缺失。
  如果我们天天都能很好的工作、很好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愉快的、成功的。
  七、和平处事
  慧缘上师说:善于处事的人,随时随地都能心平气和,不会处事的人,好事也会弄得争执四起。和平的先决条件主要是讲求平等待人,不平等就没有和平,和平讲求互相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有真正和平。
  怎样才能和平处事,提供如下几点建议:
  (一)在嗔恨处播撒慈悲的种子
  人与人常因嗔恨而反目成仇。其实应以慈悲宏观的胸怀,在嗔恨之处播撒慈悲的种子,就可能化干戈为玉帛。千万不可火上加油,使得新怨添加旧恨,应知“冤冤相报何时了”之深切的含意。所以我们应在嗔恨之处播撒慈悲的种子。
  (二)在仇恨处施予宽恕
  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不要太计较、不要太执着,问题才能协调解决;如果一直执着计较对方的仇恨,没有宽恕的心态,妥协的善意,问题就不能解决,要能够布施宽恕与谅解,这也是一种至上功德。
  (三)在怀疑处培养信心的力量
  疑心生暗鬼。凡是对自已有怀疑时,要培养自我的信心;别人怀疑你时,你要给别人足够的诚信之心,只有诚信之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四)在黑暗处点沉亮般若的火花
  严冬消逝才有春暖,黑夜过去才有黎明。假如人际关系出现裂痕误会,或者自我情绪低落的时候,千万不可意气用事,冲动作为,这样一来只会使困境更加横逆。必须冷静思考,点燃般若智慧的火花,才能疏导圆满,化解问题。
  (五)失意时要看到希望
  衰莫大于心死,如果有人灰心失意时,我们就要鼓励和安慰他,给他希望。人生道路有逆境也有顺境,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就是无上的布施功德。
  (六)在忧伤时给予喜悦安慰
  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可贵。当别人心情忧伤苦闷时,最期盼得到别人的关怀,如果你能及时为他分忧解愁,化解他的忧伤苦闷的心结,并且诚挚热忱的给予他喜悦和安慰,必能得到他的信任与友谊。
  八、拒绝别人宜注意方法
  当别人对你有所希求,而你因为种种原因而办不到,不得不拒绝时会感到十分为难。
  助人为快乐是好人之本性,能帮助别人时应多积功德,不得不拒绝别人的希求时应避免难堪,婉转的拒绝才不会伤害情谊。在此提供几点建议,在你拒绝别人希求时可以作为参考:
  (一)不要立刻就拒绝
  当别人提出希求时,如果你连对方的理由、动机都没有兴趣倾听,就立刻予以拒绝,会让别人觉得你冷漠无情,甚至对他怀有偏见。他对你提出希求时,一定有其理由与动机,你应该倾听了解,如果自己真有不得已的苦衷,也宜婉转的以真诚的态度予以说明,如此虽然别人遭到拒绝,也会感动于你的诚恳。
  (二)有代替的拒绝
  谁也不愿意向别人开口要求帮助,如果这样就一定有他找你的因缘。如果你轻易的予以拒绝,会使自己失去帮助别人,获得友谊的机会;也许他跟你要求的这一点你帮不上忙,你可以用另一个替代的方法去帮助他,如此一来,你虽拒绝了他原来的希求,他还是一样会感谢你。
  (三)不要无情拒绝,要有帮助的拒绝
  如果是无情地拒绝别人的希求,那一定是表情冷漠、语气严峻,毫无通融,这样就会使希求者非常难堪,甚至因希求不成而反目成仇。因此,要慈悲而有智慧的拒绝他原来的希求,设身处地为对方设想,另外提出可以帮助他的途径,也就是说虽然拒绝了原来的希求,但在其他方面可以给他一些帮助,他自然会无怨于你,还会感恩于你。
  (四)不要盛怒下拒绝,要有笑容的拒绝
  在盛怒之下拒绝别的的希求,常会因“口不择言”而伤害对方,也让别人觉得你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在拒绝的时候,要能面带微笑,态度庄重,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尊重与礼貌,如此一来,即使被你拒绝,也会欣然接受。
  为善常乐,助人为乐。当你不得已拒绝别人的希求,如果注意以上所说拒绝的艺术,就不会使拒绝变为难堪。
  九、说话四忌
  语言是传达感情的工具,也是沟通思想的桥梁。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每天都要说许多话,而很少有人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方法。一般人说话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毛病:
  (一)忌语中带刺
  有些人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可是自己却经常话中带刺,甚至以恶言嘲风别人,这样就会得罪许多人,从而影响自己的事业和前图。
  (二)忌信口开河
  有些人自认为别人不如自己,经常信口开河,不加思考地说些不负责的话,这样也会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利。
  (三)忌言不及义
  有些人轻视别人的智慧,喜欢卖弄自己的口才,讲话东拉西扯,言不及义,答非所问。这样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社会地位。
  (四)忌鬼话连篇
  有些人希欢玩弄别人的诚信,专讲敷衍虚伪的违心之论,甚至想到就说,说了就错,错了就赖。如果这样下去而不注意改正的话,做官的就会丢官,经商的就会破产。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惜福结缘感恩德,一个时常心怀感恩的人,心里很清静自在,口中自然就会经常赞美别人。
  十、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慧缘上师说:禅是大智慧,是人类的宝藏。因为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禅是社会大众的,而不是少数僧人居士的。佛陀在灵山会上,把禅法传给了拈花微笑的大迦叶尊者,但把禅心交给了佛性本具的每一众生。春城无处不飞花,人间到处有禅机。仅从禅的名称,就可看出禅的社会性,如禅诗、禅话、禅心、禅悦、禅味、禅行……等,人间社会到处有禅者,山林水旁、陋巷闹市,不分僧俗、不计男女,人人可参禅,处处可问道。禅就是那么的人间化、大众化、社会化。
  现今人间现实社会中,到处充溢着功利、自私、狭窄、执着、贪戾与暴力,更需真正的禅者以安祥、放下、大公、宽广与慈悲的良方来对治。
  禅如万古长空、日月星辰,禅如江河湖海、山野田园,禅如阴阳五行、万物众生。禅没有时间的长短,没有空间的远近,没有人我的是非。因为真正的禅者,对时空有普遍性的觉悟。一旦开悟,就可以领略到时间的永恒、体会出空间的无边,完全生佛平等,在时空里,完全法界一如。
  自古以来,禅者都重视生活,离开了生活,因然没有禅,离开了工作,更无法深入禅心。
  现今社会分工合作,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我们能以感恩惜福之心,专心做好本职工作也就是参禅,所以禅与现代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十一、平常心即是道
  青青翠竹是法身,郁郁黄花乃般若。
  慧缘上师开示说:一般人谈到修行,常将范围局限在打坐、念佛、诵经、持午、闭关……等在名相上的修行。诚然,念佛与诵经,当然也是修行的法门,但是发心弘法、讲学著作、创业利众、治国安邦、乃至随喜随缘、一切善行义举都是修行。
  律宗的有源和尚向慧海禅师请教:“如何修持用功?”慧海禅师回答说:“用功要持平常心,平常心即是道。”这也就是说,修行要在生活中修行,要在无功中修行。
  现在有些初发心学佛修行的人,只想“了脱生死”问题,不顾“处理生活”问题,经常一知半解的要“闭关”、“住山”、“持午”(即过午不食)……藉口修行,而逃避弘法利生的责任,甚至有些走火入魔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人自称开悟得道,标榜自己修行过人,甚至还会显示卖弄神通,哗众取宠,其实都是有违佛法的。大凡一个真正的证悟者,从不自高自大,从不哗众取宠,而是实事求是,利乐有道。
  十二、天天皆是好日子
  如果一个人一生天天都生活得很实在,很美好,一生也就不算虚度了。如何过每一天的生活,这有四点建议:
  每天多说好话
  圣贤们每天都要检讨自己的功过。我们也可以自己回顾一下,一天中自己说了多少好话,如你早!、你好!、谢谢你!、对不起!等等。如能常常说一些赞美人的好话,自然可以广结善缘、化解烦恼,就会使自已每天的日子过得很美好幸福。
  每天多行善事
  我们看到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放入垃圾筒,搭乘公共汽车时让座给老弱妇孺,在工作上多给别人一点协助与服务等。每天多做一点好事,会使自已的生活会更感充实。
  每天经常反省
  一般人常喜欢指责和批评别人,而疏于检讨反省自己,如果能够自己经常反省,就会改过迁善,就能多积功德,就能事业大成。
  每天常欢喜
  你对镜子笑、镜中就会出现笑脸。如果一个人整天忧愁满面,一副非常烦恼的样子,就会使自己的日子难过;常持平常心,多从好的方面去设想,愉愉快快地工作,高兴高兴地吃饭,安心坦然地睡觉,一切随缘随喜,力求自在自然。那么你就会有个健康的身体,喜乐的心情,微笑的脸。自己快乐,也会使别人喜悦,那么你每天都会生活得充实而美好。
  佛教很重视“口业”,佛经中列举了八种比喻,来说明“口业”的得失:一、口诵佛名如吐珠玉;二、口宣教化如放光明;三、口谈无信如嚼木屑;四、口好戏谑如掉刀剑;五、口道秽语如流蛆虫;六、口说善事如喷清香;七、口语诚实如舒布帛;八、口言欺诈如蒙陷井。
  现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有部分人士藉口言论自由,或受到别有具用心者煽动,为了自我的私利,漠视大我的权益,常以激烈偏颇的言论误导民意,只希望别人为我,不愿意我为别人。这样的人连其码的社会功德都没有,是不能修成正果的。
  十三、说 梦
  很多人都有过做梦的经验,梦中的一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所以我们对于梦境实在不需要过于认真执着,以免让自己增加苦恼。
  做梦有两种成因,一种是自发性的,是自己的意念所引发的梦境,一种是他发性的,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刺激而产生的。做梦的原因,多半是各人心态所显示出来的景象,同时也可能是各人对现实环境的分别意念所引起,因此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梦是白天思想的延续。”
  佛教认为做梦是由于独头意识的作用。平时我们对世间万象的认识,是由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随时招感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加上六识才能发和作用。譬如,眼睛认识各种颜色、形状;耳朵认识各种声音;鼻子认识各种香臭味道;舌头认识酸甜苦辣;身体认识冷热软硬;而心则认识一切万法。
  平时,我们的心和眼、耳、鼻、舌、身,一齐来认识这个世界;但是睡觉的时候,眼不看、耳不听、身不动、舌静止、鼻不闻,这五根都停止运作,只有“心”独自活动,因此叫做“独头意识”;白天有什么愿望无法实现,被压抑的感情无法发泄,或是某些心事不欲人知,都会藉着“独头意识”的活动,在睡梦中出现或完成,所以心理学家称梦就是潜意识的活动。
  人人都可能做梦,一般说来,梦的内容大约可分为四类:
  由于恐惧而做的梦
  大部分的梦多因恐惧而生,尤其生性胆小、焦急、疑虑心重的人,常会因恐惧而梦到被猛兽追逐、恶人迫害的情形。
  由于愤怒而做的梦
  喜爱发脾气的人,常会在睡梦中产生沮丧、嫉妨、激动、怒骂的不平现象。
  由于忧郁而做的梦
  先天带有忧郁气质的人,梦境常是失望、愤怒、气馁等无可奈何。
  由于快乐而做的梦
  乐天派的人,做的梦多充满兴奋、惊奇、巧遇,因此,睡前保持好心情,才能好梦连床。
  白天我们工作已够辛劳,睡觉是休憩身心,何苦将烦恼带上床,使自已不能宁静安眠?“心中无事一床宽”,经常保持一颗知足感恩的慈悲心,就能够享受到没有梦魇的宁静安逸的睡眠。
  十四、天堂地狱之说
  究竟上天堂有没有捷径?入地狱又是什么机缘?下面我要各提供三个上天堂以及入地狱的方法,也就是“上天三福行”与“入地三原则”。
  (一)上天堂三福行
  (1)布施:所谓布施除了金钱的施舍济助之外,给人服务方便、给人信心、给人鼓励、给人希望、给人欢喜都是布施;甚至一句好话、一个微笑、一个招呼,都是无上的布施,也是广结善缘、得道多助的美德。假如人人都有纯真的赤子之心,时时布施善意真情;时时施予慈悲喜舍,天堂便无处不在了。
  (2)持戒:持戒如同守法,在法治社会里,人人守法、本分做人,社会自然安和乐利;人人持戒,多做善事,道德自然淳朴敦厚。尊守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酗酒”的基本精神,社会必然减少争斗的事端,为非作歹的宵小鼠辈也会消声匿迹,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安康幸福、平和吉祥的世界,也就不难实现了。
  (3)禅定:福德具备了,还要进一步修智慧。而修持禅法就可增加智慧。儒家大学之道的“定、静、安、虑、得”,其实就是佛学中“澄心止虑”的禅定修持。戒、定、慧三学是通于各家的,禅定更是一种养身修心之妙方,可使心灵平和清静、智慧圆融。又可体悟到禅定的真谛。
  (二)、入地狱的三原则
  (1)神通:具有神通可以自由地上天入地无所障碍。妇孺皆知的“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尊者能够到地狱救母,就是凭仗神通的力量;又如观世音菩萨发无上心,普度慈航,因此神通圆融,人称圆通大士。神通并非人人皆能感得。慧缘上师认为:具有慈悲心的法力神功是神通,而没有慈悲心的神通是魔法,没有智慧的神通是邪道。
  (2)业力:业力是有情行为的造作、果报招感的力量;善的业力促使善良者上升天堂,恶的业力牵引作恶者堕入地狱。所以我们对于身、口、意三业,应该戒惧谨慎,善加摄持才是。
  (3)大愿:地藏菩萨就曾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种救苦救难的慈悲大愿精神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
  十五、 因果学说
  好人视因果为朋友,智人视因果为龟鉴,愚人视因果为法官,恶人视因果为仇敌。”
  好人视因果为朋友,就是说他深信因果,他认为因果像朋友一样,做好事终会有福报;智人视因果为龟鉴,就是说他洞悉因果,了解因果像龟鉴(真理),可以从别人的因果报应中来警惕反省;愚人视因果为法官,就是说他畏惧因果,害怕因果的审判;恶人视因果为仇敌,就是说他仇恨因果,恐惧因果报应。
  不管是在家善信居士,或是出家僧侣比丘,都是深信因果的。即使没有机缘接触佛法的人士,也都有“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在做,天在看”的传统观念,而作奸犯科,虽能一时消遥法外,午夜静思终会良心不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罪业如霜露,慧日可消除,诚心会至意,六根齐忏悔。就是告诉我们:诚心忏悔可以消除罪业。而忏悔不是口头说说,必须虔诚真心。
  总而言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要深信因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更是我们做人的基本态度。诚心忏悔,可消罪业,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修行首重修心,而光修心不修行也是不行的,随时随地修正我们的心态与言行,自然自在,持平常心,你就能够广结人缘,法喜充满。
  十六、命运可以改变
  慧缘上师常说:“人生的五大元素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名号,五读书!”就是说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应该是命格好,运势好,风水环境好,名号好,而且还要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有些人认为人的一切祸福都是命运的安排;甚至有些人误认为佛教是主张“认命”与“宿命”的。佛教对于命运究竟有什么看法,特分四点说明:
  佛教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也可以藉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从前有位沙弥短命之相,师父是得道高僧,在禅定中知晓爱徒只剩七天寿命,就叫他回家去探望父母,没想到七天之后,小沙弥安然回到寺庙,师父大为惊讶,小沙弥告诉师父,在回家途中,他救了一群蚂蚁。师父闻言再禅定观看徒弟的命运,发现这孩子不但因一念慈悲,除去了夭寿之相,而且增长了福寿。所以命运可以因行慈悲,勤忏悔而得以改变的,人有好命不知善加维护,也会改变堕落。
  佛教重视未来的命运
  佛教讲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重视过去的命运,更注重现在及未来的命运;因为过去的宿业已经如此,纵然懊悔也无法追悔;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却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只要我们妥善地利用现在,前程仍然是光明的,所以,佛教不主张沉溺在过去命运的伤感之中,而鼓励人们积极追求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命运。
  佛教鼓励人开创命运
  有些人遭遇困境,就误认为上天早已如此安排,任何努力都是枉然,于是消沉沮丧,甘心做宿命的奴隶。佛教认为命运靠自己创造,佛陀原是太子之命,他不甘以皇宫的生活,独自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就是开创命运的典型例证。
  佛教希望人乐天知命
  佛教除了主张顺应天命之外,更要进一步去洗心革面。佛陀慈爱众生,弘法利生,主张要革除生心中的“贪嗔痴”、认为唯有勇于革新自已的人,才有光明的人生!
  总而言之,人皆有其命运,我们要摆脱命运的控制,开创自己的人生,培养正确的观念、树立坚定的信仰、严持清净的戒律、广结良善的人缘。不但不会为命运所控制,并且能够自由自在改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