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5:47
渠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侧记
www.zgxzw.com  2010-10-11 10:56:43  来源:教师导报
记者 陈志敏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对于达州教育人来说,2010年的秋天是属于喜悦和希望的。从1999年建市以来,达州人以川东人特有的“耿直”与“骁勇”,锐意进取,披荆斩棘,终于在巍峨的大巴山南麓“闯”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秋高气爽的9月,我们走进达州,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一边行走,一边思考,记录下这里正在发生的事情,以此见证达州教育人孜孜的追求与不懈的思考。
“三礼”教育,是今年渠县教育局推出的“重头戏”,人人讲礼貌、知礼仪、懂礼节是渠县教育力图在全县近24万师生中达到的目标。
结合近几年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渠县部分学校已经改头换面,不仅校园面貌更新更靓,师生个人素质也大有改观,并且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始进一步关注校园文化的塑造。
从洁净校园环境、培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到校园文化的塑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无疑给当地教育涂上了一抹清新的绿的底色。
◆ 荒坡成了后花园
炎夏时节,师生多了一块读书纳凉的好去处。
以一所农村学校的规模来说,渠县鲜渡镇第一中心校的校园面积称得上“大”,而且随处可见花台和林阴道,绕过校门口的大屏风,沿着打扫干净的校园小路就可直达教学楼。
2007年以来,鲜渡镇一校先后投入资金修建篮球场、乒乓球台以及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改变了以往校园硬件设施老旧的问题,经过修缮和美化的学校呈现出一番新面貌。
从去年3月开始,鲜渡镇一校又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的工作重点放在了绿化上。校长叶通介绍,一年多的时间里,学校的绿化面积由近20%增至48%。行政楼背后本是一片荒坡,经过规整成了学校的“后花园”。精心打造的林阴道种上了广玉兰、棕树,炎夏时节师生多了一块读书纳凉的好去处。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中,渠县青龙乡中心校打的也是“绿色牌”,学校专门成立了“建设绿色校园”领导小组。根据校园绿化规划,青龙乡中心校先后投入几十万元资金,对教室、操场、花园进行改造,移添多种花木、更换破旧门窗、清洗外墙瓷砖,经过整治后的校园环境更加清新、洁净,校长李明月很有底气地说:“在这方面,学校是走在了达州市前列的。”
除了自然环境的营造,渠县多所中小学都不约而同地把创设人文环境纳入工作日程。不论是城区学校(如渠江五小、六小),还是乡镇学校(如鲜渡一校、贵福镇第一中心小学),宣传栏、文化墙总是校园里必不可少的风景。
鲜渡一校的特色是对全部教室都作了规范性布置,由各班确定一条有特色的班训,学校统一制作,最后张贴在黑板上方。教师办公室也不例外,根据各学科、各部门的特点,张贴的标语有所不同,德育办公室里写的就是“省身育德,格物育志”八个大字。
贵福镇第一中心小学则打造了两面红色的“国学经典墙”,墙上刻着孔子、孟子、荀子等大家的名言。“国学经典墙”位于校园显眼的位置,学生上学、放学及课间活动时都可以看到。
◆ 校园美了,靠什么维持下去?
路过花台,李明月弯下腰,捡起灌木丛中的饮料包装袋,扔进附近的垃圾箱。
校园美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一些问题随之出现。一些学校的学生不注重个人卫生和行为习惯,在楼道和走廊上嬉戏打闹,新刷的墙壁没几天就满是手印、脚印,花台也成了小型垃圾场。
上午第二节课后,是青龙乡中心校学生的加餐时间,吃完之后,包装纸丢的到处都是。校长李明月很头疼,并非学校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而是学生有效遵守。他意识到,把爱护校园环境从制度层面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首先,教师要带个好头。
按照学校新制定的规章,青龙乡中心校的教师会定期进行群体性卫生打扫工作,而李明月对教师的要求近乎苛刻,无论是花台还是厕所,都会仔细检查。学校推出建设无烟学校的目标,明令禁止教师在校园公共场合吸烟。同时,各班级的卫生和学生行为习惯直接与班主任的绩效挂钩。李明月以身作则,走在校园里,看见垃圾他都会拾起来。
结合学校环境教育的开展和自上而下的观念影响,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校园里已经见不到学生乱扔乱吐的现象了。学校对加餐时间和地点也作了明确规定,学生逐渐自觉起来。
青龙乡中心校从教师着手,贵福镇一小则是从学生入手,更加细致、实在地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品质。在贵福镇一小的校门口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贵福镇一小学生的“1234”——上、下课前1支歌;使用文明用语2句话,“您好”、“谢谢”;做到走好路、扫好地、敬好礼3件事;做好课后4件事:摆好学习用品、整好教学桌椅、捡拾身边垃圾、文明入厕和文明活动。
贵福镇一小校长范德川说,“看起来平淡无奇的‘1234’,简单实在,容易落实,所以收效很好。”放学时,校门口接孩子放学的家长都说,“娃儿是越来越讲卫生,讲礼貌了,更懂事了。”
渠县教育局局长刘春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不仅局限于校园环境、卫生的改善,最重要的还是师生言行的改善和个人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当地提出“三礼”教育的基础。
◆ 校园文化究竟为何而建?
校长范德川说,当初想到做这些,并不是为了赶潮流。
提升学生素质备受关注,渠县许多学校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实现最终的素质提升。
贵福镇一小的“国学经典墙”就是学校将“国学”定为校园文化的一个外在表现。校长范德川曾经从成都七中一位语文老师的话中得到些许感悟,“个人素质伴随一生也影响一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生活元素”。后来,贵福镇一小专门编辑了人手一册的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包括“晨韵对读”“三字经”“新三字经”“增广贤文”以及精选的古诗文。每周三,全校学生都会诵读经典。
范德川说,“当初想到做这些,并不是为了赶潮流,而是认为该是时候做这件事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理解程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对幼小心灵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较于贵福镇一小的国学诵读,渠江镇第六小学正在践行核心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成功教育。走进这所学校的校门,就可以看见一面高墙,绿色植物的背景上挂着十几幅放大后的学生照片,这是一学年中评选出的“学生明星”,分为“礼貌之星”“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等等。
熊福文介绍,学校推行成功教育是受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的启发,“俗话讲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屡试屡败之后,还有信心存在吗?现在的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批评,缺的是通往成功路上的鼓励和表扬。所以,学校力图给他们一个激励的舞台,从享受最小的成功喜悦开始。”
熊福文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席话,“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习人生之道。”这与渠县教育局抓教育的思想不谋而合,局长刘春说道,“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是学生习惯养成,这要依靠校园文化的引领。我认为,一群学生毕业之后应该具有适应社会的素质和鲜明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