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铜山县棠张镇通过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走出一条富裕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10:35
江苏省铜山县棠张镇通过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走出一条富裕路 聚焦现代农业:大棚能不能“种”出幸福乡村?赵开田  尚庆迎  魏朝星 
2010年11月01日08: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人1个棚,一户3个棚  ——农民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共富  棠张镇在徐州市东南方向,一条清澈的琅溪河蜿蜒南北。全镇6万亩耕地,仅大棚蔬菜就有4.3万亩,大棚果5000亩,常年设施大棚5万栋,年产设施蔬菜、水果4亿公斤。  镇党委书记鹿守恒介绍说,棠张镇发展设施农业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这里的规模化不是通过流转形成土地的集中经营,而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形成规模经营,大棚都是一家一户的,全镇平均起来一人一个棚,每户3个棚,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33元,其中八成来自设施农业,而且这里的平均数是大多数基础上的平均数。问到为什么要走这条路,鹿守恒说,棠张是传统农业大镇,也是徐州市蔬菜供应基地,农民收入主要靠农业,如果把土地承包给大户或引进老板经营,很多农民收入就会失去保障,同时国家的农业优惠政策农民也得不到,因此,他们因地制宜采取农民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说起今年的收入,棠张镇跃进村农民张文正算了一笔账:上茬“京欣”西瓜一个棚卖了万把块,净园后,掀掉塑膜,7月中旬定植晚黄瓜,等到秋末上市时正好卖个好价钱,去年每斤卖到1.2元,一个棚卖了8800多块钱,这样一个棚一年能挣两万元左右,家里3个棚,一年收入五六万元不成问题。张文正还说,他家在村里属于种植面积较少的,很多家庭都有四五个棚。  “我在信用社曾见过一个农村妇女一次存款9万元,一问存的都是种菜收入。”鹿守恒说。  再看看村里农民的一栋栋漂亮的小楼,我们确信,种植大棚蔬菜让这里的农民真正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种有好秧苗,管有好帮手,售有好合作  ——收入长期看好让农民甘心围着大棚转  “农民为主体不是政府当‘甩手掌柜’,我们主要是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农业增产增收,让农民从土地上得到长期利益,甘心围着大棚转。”鹿守恒说,“我们主要做的是‘抓两头带中间’。”  所谓“抓两头带中间”,就是产前搞好土地利用规划、流转和调整,同时充分利用各级农业综合开发、设施补助等扶持项目和资金,搞好农田水利、道路、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大棚建设。2008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连续3年总投资1000多万元,在棠张镇综合治理土地1.5万多亩,县里每个设施大棚补助5000元,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基础条件。再就是解决种苗培育。今年镇政府引进企业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6000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中心,解决农民自己育苗质量不好、外地购苗成本太高的问题。  产中主要是搞好技术培训。学庄村与台湾农业专家赖茂盛签订设施葡萄技术管理和销售协议,在专家的指导下,葡萄抱团好、色相好、颗粒匀称、甜度高、耐储存,亩均收入2万多元。在棠张,农业技术人员被农民亲切地称为“财神爷”。  产后主要是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协会和合作社,进行品牌化经营,让农民抱团闯市场。目前,棠张统一注册了“棠溪”牌农产品商标,建立了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全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农产品营销协会8家,经纪人队伍400余人,入社2000余户,成员2100余人,覆盖了全镇18个行政村。依托宏发专业合作社建立起了苏北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通过这个交易中心的整合作用,把6家合作社进行组合,打造出一个农业合作社的“旗舰店”。  目前,全镇24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均加入了“天棠”网站,使各合作社在销售方面犹如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良好的棠溪牌无公害蔬菜品牌效应,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吸引了全国10多个省(市)的客户纷至沓来。  手里有钱好办事,自我管理心舒畅  ——富而知礼造就新农民  “先看路,后看树,看完房子,再看住。”对于如何衡量农民生活质量,鹿守恒如是说。记者在棠张镇见到,这里的路宽、树密、水清、房子漂亮,处处充满富裕而美丽的乡村气息。  “村务都靠‘一事一议’农民自主管理,村干部搞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农民手里有钱,干部处事公道,公共事业很容易推进下去。”学庄村支部书记曹峰说。  在棠张镇,镇政府搞好了政策扶持、规划制定、道路建设、市场建设、文体设施建设以及治安防范等,让农民既生活得舒心又有安全感,既满足精神追求、政治追求又满足文化追求,拥有富而知礼的新气质。据介绍,棠张镇以镇区为中心,公共设施向村级辐射,行政村全部通上水泥路、公交车、路灯、有线电视和宽带网,户户喝上安全放心水,农村改厕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实现全覆盖,每个行政村都建起行政管理、党建活动、计划生育、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保障、日常便民等完备的服务中心,农民的生产生活、医疗卫生、文娱教育等基本需求,均可得到满足。镇区建起商业步行街、街心休闲广场等设施,美容店、健身店也搬进了乡镇,人在乡村却宛然生活在都市,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有钱花、不受气、干部处事公平公道、玩也玩得舒心,感觉生活很幸福。”棠张镇农民刘延安的感受代表了大多数群众的新声。
(责任编辑: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