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杂志——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35:38

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
韩玉军(教授) 陈华超 (2006.10)

编者按: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是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能力的新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要由2005年的1582亿美7L_L升到2010年的4000亿美元。制定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必须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本文对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征与趋势,特别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了相关的研究与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及金融、信息技术革命的全球化发展,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取得了迅速发展。可以这样说,目前世界经济与贸易出现了向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倾斜发展的趋势。服务业成为各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达65%以上,中等收入国家为50%以上,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在30%~50%之间。从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来看,1999年在北半球的富裕国家已达70%,在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以上。
随着服务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服务交换日益扩大。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不过710亿美元,2005年世界服务出口额达到了2.415万亿美元,增长了34倍。目前服务贸易约占世界商
品贸易总额和世界贸易总额的1/4和1/5。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重要作用引起了贸易协定谈判者的关注,服务问题已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被列入重要新议题,并签订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其宗旨与目的,是在透明和逐步自由化发展的基础上,扩大国际服务贸易。
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与趋向已经或正在出现一些变化,这种特征与趋向对各国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对中国的影响如何,中国应如何应对这种趋势?本文试图作出一些分析。
一、世界服务业与贸易
发展的特征与趋向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服务业经常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不论从产值还是从就业人数来看,都已占整个国民经济的65%~80%,并使世界经济与贸易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特征与趋向。
(一)世界服务业与贸易发展的特征
1.发展速度快,比重升高
由于世界服务业发展速度一般快于制造业,更快于农业,因此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例如,2000年服务业(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美国为73.5%,日本为66.8%,德国为67.3%,香港为85.6%,新加坡为65.2%,韩国为52.9%,泰国为49.3%,墨西哥为68.0%,巴西为64.3%,印度为48.2%,中国为33.4%(2005年40.3%)。
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也在多数年份快于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1994年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签署以后的几年中,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平均增长速度都高于货物贸易。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不过710亿美元,1992年首次超过l万亿美元,达1.Ol万亿美元,1997年增加到1.3万亿美元,2000年达到了1.44万亿美元,比1970年增长20倍,2004年世界服务贸易又有新的发展,出口额超过2万亿美元,达到2.13万亿美元,是1970年的约30倍。2005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又增加到2.415万亿美元,增长11%,占世界贸易的19.3%。但近几年来服务贸易增速略低于货物贸易,例如,2005年世界货物贸易增长13%,稍高于服务贸易11%的增长速度。总体来看,服务贸易在整个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有了一定提高,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1/7,进人90年代后逐步增至约1/5。
2.范围不断扩展,结构进一步完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完成,电讯、金融、运输、旅游以及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的迅速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向这些领域扩展。如果把目前公认的国际服务贸易项目依据其同商品贸易、直接投资的密切程度划分的话,可以得到三种类型的服务贸易项目:
第一类是同货物贸易直接相关的传统国际服务贸易项目,如国际运输、国际维修和保养、国际金融服务(主要是贸易结算服务)等。
第二类是同国际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要素转移性质的国际服务贸易项目,如股票、债券等形式的证券投资收益,经营管理的利润收益,建筑和工程承包等劳务输出,以及金融服务业的国际信贷等。
第三类是相对独立于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的新兴产业的服务贸易项目,如国际旅游业提供的服务、
信息网络服务、视听产品与知识产权服务等。
在结构方面,由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结构也进一步完善。不仅运输、旅游、劳工等劳动密集、资源密集的服务业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手段,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许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独立经营的新兴服务业发展也很快;那些
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数据处理等发展最快。
3.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不平衡
无论是从国家的类型看还是从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结构划分,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发展都十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是由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
按国家类型看,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是主体,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还处于劣势,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极不平衡。根据 WTO的统计数据,2004年发达国家的服务出口占全球服务出口的75%,而服务进口占全球服务进口的72.5%。2005年,国际服务贸易出口排名前十位的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中国、荷兰、印度共占国际服务出口额的54.2%,其中除中国和印度外均为发达国家。2005年,服务贸易进口排名前十位的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中国、荷兰、爱尔兰、印度10个国家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额的53.3%,其中除了中国和印度之外也均为发达国家(见表1)。
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上遥遥领先的原因是:(1)当今服务业与服务贸易是以高新技术为推动力的,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2)生产结构差别,发达国家服务业或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目前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一般在60%~80%,发展中国家一般在40%~60%;(3)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结构差别,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消费结构中服务比重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4)国际服务贸易是在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都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
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上升,发展中国家服务出口增长明显加快,发达国家整体比重有所下降。1990---2000年,发展中国家服务出口年均增长12%,高于发达国家年均增速1倍以上。其中,亚洲服务贸易发展尤为迅速,海上运输业、旅游、劳务输出等都有很大增长。
在服务贸易结构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明显的差别。发达国家出口的多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数据处理等服务;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则是旅游、劳务等劳动密集、自然资源密集的项目。这种结构特点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的不同。
4.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呈多元化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的需求及范围日益扩大,地理分布也日趋广泛。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是最主要的劳务输入市场。70年代后期,
中东和北非几个主要产油国,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外籍工人,日益成为劳务输入的主要市场。80年代以来,亚洲、非洲、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迅速增长,对境外服务的需求增加。进入90年代,亚洲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热点,特别是普遍的开放性政策带来大量的境外服务进口。
在服务出口市场方面也呈现多元化态势。为了扩大服务市场伤份额,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内部都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尽管总体上发
达国家占有优势,但是这种状况正在逐渐被打破。
5.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贸易壁垒并存
1994年终于达成协议并签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第一次为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提供了体制上的安排与保障。为顺应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Wr0在成立后的10多年中继续努力推动有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今天,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从商业、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会计、通信等各种专业服务,都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人的对象。
与此同时,随着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该领域的竞争加剧,保护主义盛行。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诸如入境限制、技术标准、外汇管制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一些敏感性领域,如金融、保险、通信以及航空运输等,往往关系到服务贸易输入国的主权和国家安全,各国尤其对其进口进行限制。
(二)世界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向
1.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服务业的比重越高。由于服务业体现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因而,它所占比重的大小就成为权衡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依据。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莫克尔斯提出的现代化国家的10项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GNP中占到45%以上。所以,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代表了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
2.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保证
现代经济是建立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高度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基础上的。作为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受多种因素制约增长会逐步放慢,这时工业、农业对社会服务业就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不仅需要第三产业配套和协调发展,而且要求服务业能超前发展,引导市场消费,创造新的需求。
服务业的发展也顺应了居民?肖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转换的需要。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势必导致消费结构向高级化、多样性转变,在用于吃穿的消费比例逐步下降的同时,用于教育、保健、交通、旅游、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出现较大增长。服务业由于能为人们提供更为方便、舒适和有助于全面发展的服务,因此必然会成为提高消费水平、繁荣市场的重要产业。
3.服务业吸纳了最多的劳动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服务业在维护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服务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广泛吸收体力劳动、中等技术服务和高技术开发、研究与应用等多层次就业,容纳就业弹性大。产业结构在向高技术密集型转化中,工厂普遍推行自动化,企业实施省力型和效率高的合理化生产经营,这使得制造业的就业人员需求增长很少,而且不
少企业还不断地减员。这时服务业就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中吸收劳动力的容器。服务业吸收了物质生产部门的过剩的劳动力,而且也降低了物质生产成本,起到提高工业化效率的作用。
4.经济服务化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规律性
从服务业的成长历程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主要面向消费性的生活服务时期。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次要地位,只起到一些补充作用。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呈现出“一、二、三”的特征。
(2)商业、交通和通讯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服务业作用提高,但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仍然较低,工业开始占据重要地位。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出现“二、一、三”的特征。
(3)金融、保险和专业服务迅速成长时期。此时期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居主导地位,但金融等专业服务成为调整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出现“二、三、一”的特征。中国正处于这一阶段。
(4)服务业全面提高和发展时期。此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出现“三、二、一”的特征。目前,发达国家大都发展到了这一阶段。
5.科技进步成为服务业成长的主导因素
当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是现代科技对其广泛渗透的结果。新科技在服务领域的应用,不仅大大提
高了运营效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还能开发差异化的服务产品。况且,许多重大科技发明往往首先是在服务领域中被应用的,例如蒸汽机、计算机等。今天,各国都把促进技术进步和服务业的发展作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的重要手段。实际上,诸如法律、信息、管理、金融、技术等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6.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服务业中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信息产业的大发展是服务业膨胀的最重要内容。信息已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信息产业成为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关键。1991年被称为是美国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分水岭,这一年美国企业在电脑和通讯方面的支出,第一次超过工业制造方面的支出。美国1993年初宣布兴建“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这种能把全国以至全球的部门、企业和家庭联结起来,并提供各种服务的电子信息网络,对世界经济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居领先地位,率先提出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并付诸行动,一度受到削弱的美国经济再现生机。1994年美国的国际竞争力超过居首位的日本,重新居领先地位。这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肯尼思•阿罗所说,信息的作用正在改变经济的性质。
7.服务业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新焦点
服务作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一部分,已不再只受到服务业的重视,也开始被工业生产企业所关注。因为服务经济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1)以产品为基础的经济要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经济转变;
(2)企业竞争策略不仅要注重有形产品的竞争,更要注重无形服务的竞争;
(3)服务经济要求新的职业培训体系,使员工受到各种专业教育与培训,具备现代科技知识、技能和素养,能够面对新的挑战。
不难看出,服务经济更应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服务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在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的条件下,服务的竞争力才有迅速提高的基础。
8.服务贸易迅速增长,服务业向全球化、自由化方向发展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服务业正冲破国界和区域的限制,迅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世界服务贸易额正以比商品贸易额增长率更高的速度发展。服务业全球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在发达国家海外投资中服务业投资比重日益提高,跨国的服务业公司纷纷崛起。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服务业的投资早已超过汽车等重型产业的投资,在对外投资中,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已经居于首位。
随着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取消服务贸易壁垒,推行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显得越来越迫切。这也是《服务贸易总协定》被签署的原因,此协定的签署是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世界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
迅速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世界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其自由化趋势是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引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所谓服务贸易自由化就是要使各国取消限制服务贸易的壁垒,最大限度地实现服务的国际间自由交换。在国际贸易中,与货物商品贸易相比,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处于一种十分不利的地位。虽然《服务贸易总协定》为中国一些具有优势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机遇,但是,在大多数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中,中国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有可能对中国个别服务业发展产生严重损害,直至危害国家安全,这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国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之所以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在服务贸易的数量上尚处于劣势且有很大逆差,更重要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不利于中国。当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是服务业与物质生产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上结合地更为紧密。生产性服务,特别是信息服务在国际服务贸易中越来越占据核心地位。而中国则难以跟上这种发展趋势。首先,中国国内经济的社会分工不发达,服务业仍然以消费性服务为主,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低。其次,中国的劳动力文化、教育、技术素质总体上仍然落后,整个经济的技术水平较低,在服务业越来越依靠技术知识进行国际竞争的今天,中国仅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国际服务
市场上已难以具有竞争力了。这些都使得中国难以进一步实现服务贸易量的扩大和结构的改善。
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对中国的影响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非经济方面的。就其经济方面的影响来看,有利亦有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中国经济效率的提高。
(1)由于外国服务提供者的进入,中国的企业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优质价廉的服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2)中国能够进口经济发展急需而本国又不能满足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从而有利于解决生产发展与服务业落后的矛盾。
(3)外国企业的竞争将迫使中国的服务企业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吸收国外先进服务技术与经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竞争力,走向世界市场。
(4)有利于中国发展自己具有优势的服务业,进口不具有相对优势的服务,从而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中国有优势的服务业出口创造更多的机会。
2.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由于中国减少对服务进口的限制,短期内可能导致进口大量增加,造成国际收支恶化;另一方面,中国可以利用自由化的国际环境,扩大自己的服务出口。由于能够采用质优价廉的进口服务,中国有可能降低其物质产品的成本,提高质量,增强货物商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增加
收入。同时,适度开放金融服务市场还将有利于外资的流人,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3.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1)服务贸易本身可以成为技术转让的渠道。由于技术进步往往首先发生在服务领域,这样就可以通过技术引进、咨询、培训及其他技术服务形式获得先进技术和其他信息。同时,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往往伴随某些技术转让。
(2)国际竞争的压力会迫使中国的服务业加快技术进步以提高竞争力,并由此带动其他部门的技术进步。当然,服务贸易自由化也可能对技术进步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如果过分依赖外国的高技术服务就可能抑制本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但一般来说,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是积极的。
4.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劳动密集程度高,劳动力素质较差,向其他部门转移较困难。因此,服务贸易自由化可能使本国服务业和与之相关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就业状况恶化,而且对中国的尚未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服务部门,如计算机软件、远程通讯、法律、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可能造成损害,从而影响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与国内就业。但是随着服务进口与出口的扩大,也可能增加一部分就业,特别是通过扩大劳务出口,能够缓解国内就业的一些压力。
5.对经济安全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国家的经济独立性或经
济主权的影响。服务贸易自由化可能会削弱中国的经济独立性,其原因在于,首先对服务市场开放的承诺会使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丧失部分经济决策的自主权,特别是某些重要的服务业,如通信、金融和交通运输业等,可能受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控制和支配而损害中国的主权。其次,外国服务的竞争可能会抑制中国弱小的新兴服务业,特别是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它们难以改善自身的产业结构,从而在高技术服务上依赖发达国家。
(2)对经济发展稳定性的影响。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是与独立性相联系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高度的对外依赖都会影响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此外,服务贸易自由化还通过以下两方面增加经济的不稳定性:一是服务贸易自由化鼓励一国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发展自身具有相对优势的服务业,这就有可能增加中国对某一服务部门的依赖,不利于中国形成对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银行业等金融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将使中国的国内金融体系与世界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一旦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强烈动荡,将难免对中国的国民经济造成冲击。例如,1997年7月从泰国开始发生的金融危机,很快就造成整个亚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三、中国制定开放服务业
市场的对策及原则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中国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不管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影
响如何,中国必须正视逐步开放服务市场这一现实。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制定服务贸易自由化对策的基本指导思想在于打破原有比较优势的局限,缩短技术差距,改善自身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从而尽可能利用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本国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弱自由化的消极影响。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考虑,以下几点是最值得普遍注意的。
1.中国的服务业立足点应当放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上,而不只单纯为了出口创汇、增加收人
依照比较优势原则,利用自然条件、廉价劳动力优势发展工程建筑、劳务输出和旅游服务业等少数传统服务,作为国际收入来源可以较快地获得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看(特别是对于大国来说),这种服务出口战略很难在国际市场上长期站住脚。众所周知,当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是与物质生产部门的国际竞争联系在一起的,国际服务贸易的强国也都是物质生产的强国。现代服务贸易的核心是以信息技术服务为主体的生产性服务,如果说传统非信息化服务可以更多地依靠劳动力或者地理环境等因素来获得相对优势,那么信息化服务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则是与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联系的。因此,中国不能把服务业和物质生产割裂开来,应当特别重视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把服务业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让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样,一方面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生产性
服务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又可以改善服务出口结构,减少对外国服务的依赖。实施这种战略时,切忌急功近利,对于某些对生产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知识、技术密集性服务,即使不符合比较优势原则,一时难以打入国际市场,也应该加以支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后劲。
2.中国对于自身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以信息、文化和知识为主要生产手段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比较劳动力的优势,不仅要看其价格,更要看其素质。中国劳动力成本虽然低,但技术素质较差,多从事劳动密集型(即低附加值)的服务活动,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虽然高,但从事的是高附加值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创造的价值高。因此中国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劳动力素质,否则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竞争中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服务。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不能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事实上,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是一般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服务市场的必经之路。但必须明确,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将来提高服务的技术层次积累资金,创造条件。
3.中国应该在开放服务市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服务贸易作为技术转让渠道的作用
在服务市场开放过程中,中国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受冲击最大的是通信、金融、计算机服务等高技术服务领域。而中国又最需要引进这类服务,也最有可能从这类服务中得到技术转让的好处。如果因受冲击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永远落后。唯一的选择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引进技术,培育自己的高技术服务业。笔者认为,中国在建立高技术
服务业的初期,采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引进高技术服务较为有利,因为直接投资形式更有利于技术转让。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80%是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进行的。而采用贸易方式引进高技术服务只能得到结果,不能引进生产过程,反而容易造成对进口的依赖,不利于中国的高技术服务业从无到有地发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引进高技术服务业的直接投资又会涉及一系列有关国家经济主权和安全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中国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趋利避害。
保护国内服务市场的立足点应当是提高本国服务业的技术层次,培育自己的高技术服务业;开放国内服务市场的立足点应当是引进技
术。必须认识到,技术转让是中国可能从服务贸易自由化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4.争取国际谈判的主动权
《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各成员实施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但认识到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在服务市场对外开放中可采取具体承诺的方式进行,并允许各成员对最惠国待遇作出例外安排。因而,
中国在进行服务贸易的多边谈判中,应坚持具体承诺与努力创造条件实施无条件最惠国待遇的例外安排的原则,争取在国际谈判中的有利地位, 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国际谈判中,目前中国过于被动,否定发达国家的建议多,拿出自己的具体措施较少。中国应当在坚持差别待遇的原则基础上,对现存的服务贸易壁垒作出自己的分析,提出积极的反建议。例如,在2003年9月WTO坎昆会议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服务等领域坚持自己的立场与原则,使发达国家不得不放弃其原有的要求。笔者认为,中国在国际谈判中的主要目标应该有两个:一是维护对本国服务业和服务市场进行适度保护的权利,二是提高本国服务市场的开放水平,为本国服务业走向世界争取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