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包容文化和激励文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2:29:32
   曾几何时,鲁迅的骂文化成了中国的文化主流,见到任何事情就是骂,看起来句句真理,字字明言,仿佛是打是亲骂是爱,但是,殊不知,时过境迁,此彼二时,骂文化残害的,是中国社会的包容力和新生力。

          凡是成大事者,必为包容之人,凡立盛世者,皆是包容的社会,只有社会能够包容更多的错误,才能孕育更多的成功,才不至于畏首畏尾,偷偷摸摸。中国人民需要独立思考,需要更加的成熟,不要因为一个杞人忧天的借口轻易否定一个新的构思,更不要因为一个猖狂的倡议者,像对神一样的顶礼膜拜,这都不是正常的社会情绪。几千年的时间,尤其是近几十年,社会上的声音充满的不是建议与理智,而是崇拜与漫骂,比如说刘翔就是一个例子,奥运前后,他的所有行为并不能从本质上看出他是一个“人类的楷模”或者是一个“十足的没落胚子”,只能说他是在一片叫好的压力下的正常人的一种释然,结果,却成了他从天堂直奔地狱的直达车票,大约从古代中国就有这样的习惯:中国没有人性化的名人,只有英雄,汉奸和路人甲,明星就只是大家捧杀的玩物而已。

            如何才能称作有理智的有包容力的社会呢?那就是,自立一片田地,让出一份阳光,见到新事物的苗头让其尽情发展,见到名人大家的参天大树,能够稳住自己的心智,当我们认为某种“不正之风”开始盛行的时候,不是疯狂的打压和漫骂,而是努力创造新的风气,通过自然过渡的方式来做到扶正。

          曾经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杂草就是我们认为的所谓不正之风,和需要打压的对象,但是如果我们永远一味去“除”,是除不掉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自然之道,用积极的态度去扶持一个个新生的苗,一个个新的力量,去占领杂草丛生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