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增强“感动力”(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3:37:29

领导干部要增强“感动力”(转)

感动力,简单地说是指能够感染人、感动人、感召人的一种力量,通过一个人的人格魅力,道德品质、精神情操影响周边或身边的人去为着一个目标、一种境界或一种追求而顽强拼搏,努力奋斗。
感动力的结果是“感激、感谢、感恩”。领导干部增强“感动力”,则会人心所向,赢得人心、民心,则会使工作不断进步,事业走向腾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增强自身“感动力”上动动脑筋,做做文章。
领导干部怎样才能增强自身的“感动力”?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一颗“爱心”,那就是对群众的爱,对职工的爱,对家庭的爱,树立“人本化”理念,提高“人性化”指数。

要增强对群众的“感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最容易被感动的群体。增强对群众的感动力,就要始终不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党员干部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密切联系,真心联系,才能增强感动力。增强对群众感动力,就要坚持“心系于民、勤政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的原则,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实在在搞调查,老老实实听意见,扎扎实实做整改,如此,才能在领导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感动群众,不断取得人民的支持,增强党群干群间的深厚感情。增强对群众的感动力,就必须“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惜民力”。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忌诺而不为,言而无信。增强对群众的感动力,就要放下“官架子”,体现和群众“一家子”, 克服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作风。
要增强对职工的“感动力”。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都应学会与职工(下属)“和谐”共处。学会关心干部职工,不能以“领导”自居,唯我独尊。要用独具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赢得干部职工信赖和拥护。增强对职工的感动力,就要关心职工(下属)工作,时常开展“谈心”活动、“座谈”会议,贴近、走近职工(下属),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难题、生活中的困难,倾听他们的心声、心愿。增强对职工的感动力,就要学会批评方式方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职工(下属)在工作中不小心出了错,本身就非常自责和愧疚,如果领导干部再“伤口撒盐”,一顿“狠批”,虽然能够增加“记性”,但增加不了“感染力”。而通过用鼓励的语气,用理解的话语去缓解、释放“出错者”的心里纠结和压力,不但能让他更加认真细心工作,而且还体会到领导的理解与关怀,增加对领导的感激,从而使领导的“感动力”增强。增强对职工的感动力,就要关心职工的家庭,嘘寒问暖,排忧解难。关心职工的家庭,更能引起被关心者感情的共鸣,更能打开“情感之门”,更能树立领导者的威信,增强“感动力”。
要增强对家庭的“感动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建设和谐社会基础。领导干部在单位是行政“首长”,在家庭是一家之主的“家长”,其日常言行同样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领导干部要为子女树榜样,做表率,同家属一道,当好子女的“第一教师”,这对儿女健康成长关系极为重要。增强对家庭的感动力,就要树立“严父”的形象,不过分娇惯、溺爱子女,要让子女明白工作的来之不易,岗位的来之不易,树立子女吃苦的决心,进取的信心。增强对家庭的感动力,就要树立“严夫”的形象,严格要求妻子做好“贤内助”、“廉内助”,把好“家门”,防止腐败“后门”而入。增强对家庭的感动力,就要当“好丈夫”,关心疼爱妻子,感谢她默默为家庭的付出;就要当 “好父亲”,让子女因为有一个优秀的“爸爸”而自豪;就要当“好家长”,让家庭充满温暖、快乐和幸福。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共产党员郭明义,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等高贵品质感动了社会,感动了子女。她的女儿在作报告时说:“我感到,爸爸就像我的人生教科书。读着爸爸这本人生教科书,我长大了。”愿每一个做领导干部的“爸爸”都能成为子女的“人生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