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28:05

尽管种种情形显示出来数字互动杂志的几大巨头都有点觉得弃之可以,食之无味的感觉,有些想转型的迹象,但是还是不断的有新的公司加入到这个行业中间来。数字互动杂志其实不是一个新鲜的东西了,我总有个感觉就是从2005年下班年以来到现在,在互联网行业里面风头最劲话题最多的东西都不是些新鲜的东西,比如BLOG、比如SNS、比如RSS又比如数字互动杂志。其实就是电子杂志,换了个酷一点眩一点的名字卷土重来,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比之前的更加好看,加入了很多强调互动性和多媒体的元素,利用P2P平台或非P2P平台发送到读者的手里。
之前的电子杂志给人的感觉总是有点像是垃圾邮件,前两年我的邮箱里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些电子杂志,大多都一删了之。但是现在的杂志动辄几十M,想通过邮箱发送也是不太现实的事了,于是从2005年开始,雨后春笋似的出来一批又一批的专业电子杂志平台。
几乎每一家专业平台在说起未来或者前景的时候,或多或少的都会显得有那么一点激动,似乎一条金光大道已经铺好,自己只管向前走就是了。最早的几家做这个行业的公司分别拿到风险投资,更加刺激了更多人的神经,举个例子,在2005年9月前后,我所知道的号称电子杂志专业平台的似乎只有那么4、5家而已,然而到了现在,这个数字可能已经翻了3、4倍。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在谈电子杂志,又是什么使电子杂志使那么多人激动不已,是我想了很长时间都不太明了的事情,也许是因为我接触的不够深入,所以答案一直若即若离的在我身边游荡;亦或是答案本身就是模棱两可的,就是模糊的。想来想去,还是得出了一个大家公认的道理,也是趋势——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浮出水面,同时传统的平面媒体企业也正在尝试利用互联网对其关键流程进行改造。
从以往的情况看来,资本市场是比较看好这个行业的,但是风投看好东西的就一定是好的么?即便分众传媒,也是质疑的声音不断。风投关心的只是,投资了某一领域,究竟到最后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回馈,就像在同一个领域,他们也会分别投资给两家有正面竞争关系的企业,当然有时候这种竞争关系还不是那么明朗,一片地,种点豆子也种点玉米,无论哪种作物有了好收成,自己都不会吃亏。
电子杂志行业的妙处就在于,它可以给投资人画一个完美的大蛋糕,然后再引导他们一点一点的想象,他们说“我的读者信息是很完善的”,“包括杂志下载量、阅读率、平均阅读时间、广告停留时间,甚至用户在何时翻开的广告,其年龄、地区、阅读偏好、单位点击成本,电子杂志平台都可以反馈给广告主。”在第三代电子杂志的宣传性文章中这样说道:“由于发行电子杂志不需要刊号,三大电子杂志平台下均聚集了近百本内容各异的杂志,内容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传统杂志改造而来;二是下载平台本身自己打造的内容,三是来自小的电子杂志内容制作商。”其实事实也果真如此。目前看来这是一个优势,长远看来这也是一个隐患。现在的电子杂志平台都是免费的(就在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据说一家较大的平台已经尝试着对新注册用户通过手机收费了),内容提供商现在看来也正处在一个无欲无求的阶段。一般来说就是我制作,你发行这样一种简单的契约模式。这种简单的契约也促使在短时间内各种规模的平台纷纷上马,各种形式内容的杂志纷纷出炉。这个行业的疯狂生长,也源自电子杂志行业的一个弊端,就是门槛不高,或者说门槛不是那么高。首先对于平台一方来讲,只需要找几个技术人员,花一段时间来打造一个集订阅、浏览、下载等等功能于一体的客户端,然后再花时间把网站做起来,之后就可以去寻找杂志内容提供方建立合作关系,貌似没有什么门槛。另一个方面,对于内容提供商而言,首先是要有一个精通Flash制作的美工团队,至于杂志的内容,原创的自然好,没有原创的也可以去转来几篇,只要东西做的声光色形好,杂志的内容反倒是其次了,看起来也没有什么门槛。于是轰轰烈烈的,这个行业看似被做大了。
厂商对电子杂志的普遍不认同,造成了目前平台和内容提供商两方便都无欲无求的局面,然后等到原本免费的信息来源和阅读权都需要用钱来说话的时候,这种无欲无求的局面还会存在吗?所以现在的电子杂志行业是处在一个动荡的稳定期。等到用户需要花钱来买电子杂志的阅读权的时候,这种脆弱的稳定将会被轻易的打破。
纵观现在的电子杂志,内容上的低俗与杂芜反被用来当作吸引订户的手段,依次打开十几个电子杂志平台的官方网站,总会造成一中错觉,会感觉自己在浏览写真网站,或者色情图片网站。新鲜热辣、丰乳肥臀、露点偷拍不一而足,当然也会有其他类别的杂志,但是都不幸的被挤到一角,甚至一角都没有。平台官网对于写真类杂志的热衷,反过来也刺激了内容提供商的神经,两者不断的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导致了现在这样尴尬的局面。真正有价值的杂志都被遗忘了。某一家平台曾经公开宣称自己的用户有2000万,2000万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按中国有1亿网民来算,那差不多5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他们的用户。真实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算算自己公司有多少人,再问问有几个是他们的用户就知道了。抛开里面数字游戏的水分,再考虑到被遗忘的那些有价值的杂志,可以想一下杂志的订阅用户多的商业价值会有多大?即便这部分用户看到了广告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据我所知,现在发行量最大的几本杂志都是写真写真写真。而其他类型的杂志,最高的发行量也许都不及前几本的一个零头。这也是前面说到的厂商对电子杂志不认同的一个原因吧。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些平台和一些杂志内容提供商,他们正在致力于改变这种尴尬的现象,致力于改变用低俗和色情拉动这个行业的现状。但是在谋求新的出路的过程里,依然困难重重,举步唯艰。
在我看来,电子杂志是一个苍老的很快的行业,虽然有的杂志平台早在2003年就在干这个活了,但是这个行业真正的活起来是在2005年,短短不到1年时间,一个新兴的行业从嗷嗷待哺一下子变老了。我觉得原因很简单,大家不顾一切的冲到这个本来就不高的门槛里面来,迅速做大之后想的自然是有钱进来,可是钱从哪里来?向用户收费,在现在看来是不现实的,电子杂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传统互联网企业内容的整合,所谓取精华去糟粕之后拿出的一本东西,但是会有多少用户肯花钱去下载一本电子杂志呢。我猜测不出,也许很多,也许很少。一切都是未知数。大家都在找赚钱的办法,可是据我所知道的,这些办法极其有限。
发行量领先的一部分杂志(大部分是写真类)的用户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平面媒体,但根据以上所说的在商业价值面前的特殊性,这类电子杂志不在讨论的范围内。那么其他的杂志呢?少数的几本杂志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同类的平面杂志,什么有一些已经逼近了同类中平媒领头羊的位置,但是一说到商业价值这个问题,仍然显的尴尬。前文中提示到平台和内容提供商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极大的促进了写真类杂志的发展,其他类别的杂志只能在用户、平台、内容三者之间的夹缝中艰难的爬行。第一这制约了他的发展,直接表现在发行量上,第二相对而言,做出一本内容充实又好看的IT类或者电影类或者其他的杂志的门槛,远高于做一本写真集的门槛。门槛的提高和产业链的双重挤压,打击了内容提供商的信心。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杂志平台总是希望把一些好的杂志独揽怀中,独家发行,一方面想把发行量做上去,吸引广告投入,双放分成,这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另外一方面,独家发行的弊端暴露出来,一家的力量究竟能把一本杂志的发行量做到多高呢?但是如果不是独家发,杂志的量做起来了,吸引了有意义的用户群,带来了广告收入,那么利益如何划分?是几家分成?还是内容提供商付费给平台?还是平台收取用户的阅读费?如果是几家分成,分成标准如何来定?如果是平台收取用户的阅读费,还是回到以前的问题,会有多少人愿意付费去看一本电子杂志呢?如果是内容商付费给平台,看起来似乎是一条出路,但是一本怎么样的杂志得来的利润才够几家平台分的呢?从这些问题看起来,似乎矛盾不可调和。种种问题的互相牵扯和制约以及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使得本来年轻的一个行业经历的迅速的成长之后,便很快的苍老了。也许我了解的不够多,但是现在看来,事情就是这个样子。
在现在和不远的未来,电子杂志还要面对两个风险。一个是电子杂志平台现在普遍采用的P2P的技术,但是现在互联网的趋势是主动阅读,逆潮流而动,这是电子杂志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另外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下一步的门槛在哪里?3G手机也许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归根揭底,电子杂志依托的还是互联网,只要这个市场一旦成熟,门户网站肯定会挤进来分一杯羹,也许他们进来的晚,但是利益符合划分,却是谁也说不好的。BLOG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最近几个月,几个大的电子杂志平台又纷纷推出了各自针对个人用户的杂志制作软件,可以制作,可以上传,可以分享,看来电子杂志也想搭上草根革命这趟车。我挨个试了一遍,依我看,这就像BLOG的模板,无论你选择哪一套,总有人和你是一样的,也许是因为软件不成熟所导致的。另外就是,虽然相对团体而言,电子杂志的门槛非常低;但是相对个人制作电子杂志而言,门槛却很高,需要掌握不少PS 和FLASH的东西。要让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制作精美的电子杂志,显然是为时过早。
电子杂志刚火起来的时候,都号称是一场革命。毫无疑问,在一定意义上他具备了革命的素质,但现在,在革命之前,活命已经成了最重要的问题,也许是因为时间太短,一切还不明晰,等到理顺了就好了。但是现在,产业环境不成熟、政策不清晰,对于电子杂志来说,无论是所谓的专业平台,还是内容提供商人,需要做的仅仅是修炼内功。
电子杂志,你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