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系列之新疆女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03:33
新疆景色壮美,但最美的还是新疆的美女。
“香妃”早已家喻户晓,也是异域美女的标志;“楼兰美女”只能让人去猜想,甚至想入非非;“达坂城的姑娘”更是让众多男士魂牵梦绕……的确,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别有韵味的异域美女无数,美丽的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赋予了她们傲人的身材、动人的舞蹈和迷人的笑容。葡萄瓜果成熟的季节,姑娘们穿上了民族特色的漂亮长裙,戴上了美丽的小花帽,扎上五颜六色的丝巾,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大大的眼睛和红红的嘴唇勾人心魄,灵巧的腰肢和扭动的脖颈会激起青春的梦想。她们美丽,热烈而有激情,个性无限又魅力十足。 在我看来,新疆姑娘的美除了高鼻碧眼,她们的服饰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他们的长裙色调艳丽,大红、翠绿、杏黄、青莲……这种南疆特产的丝绸,加上丰富变幻的色条和对比强烈的几何图案,活泼灵动的纹路和浓烈的颜色仿佛在跳动,看上去五彩缤纷,光彩夺目,与她们的长相和性格相容相织。而在她们的服饰中,最具特色的当数头上围着的丝巾,在许多人心里,西域美女的脸庞始终深藏在神秘的面纱后面,让人难识庐山真面目。丝巾不仅是维族女人的饰品,而且是宗教信仰传统的标志,它承载了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发展与变迁。 新疆维吾尔民族信仰清真教,传统上,男孩到了8岁就要开始宗教的崇拜,女孩子12岁也就到了融入宗教的年龄。真正的穆斯林时不能光着头的,男性要戴花帽,女性要蒙头纱。 但面纱除了宗教信仰意义以外,还是维族劳动生活的必需品。新疆维族人大多生活在高原、草原和沙漠边缘,强烈的紫外线、变幻莫测的风雪天气、漫天飞舞的飞沙走石,都需要一种服饰遮挡恶劣自然环境对面部的侵害,面纱成为了维族女人的普遍选择,而且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了。这样就演绎出了丝巾的第二层含义。 因为各地环境的不同,纱巾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当然,丝巾的质地、样式和颜色也就多种多样。在南疆地区,为了遮阳,大多是棉织的,比较厚实肥大,颜色也比较深。沙漠地区主要是遮挡风沙,多为纯丝制作,薄而透,颜色也是最多最丰富的。高原上的面纱则更注重抵挡雨雪,主要是棉丝混织,薄厚和大小介于上述两种之间,而颜色更加艳丽夺目。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新疆维族妇女地位不断提高,她们和男子一样从事各种劳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作为的宗教信仰和劳动需要的纱巾功能慢慢淡去,如今的维族女人依然佩戴丝巾,除保留了丝巾的传统意义以外,它的作用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妆饰和时尚。 库车女人:很想知道库车女人走的路,沿着库车河走,走到龟兹古渡口。 这是一条流过历史的河流,为人们留下很多古老的传说故事,而最精辟的章节往往发生在人来人往的渡口。在没有桥梁的年代,河上只有舟楫摆渡,自然,也有赤足趟河的行人。河津上流传有国王和大臣的故事,也有戍卒和商旅的故事,惟独关于库车女性的故事没有流传下来。其实,很多的历史故事都和库车女性有关,无论是新婚戍卒与妻子别离的情节,还是留守闺房商贾之妻的悲伤,都被剪裁掉了。 多少年以来,库车的女人们一代代守望着这个渡口,渡口飘零着库车女性的风情。我知道,每年的春末库车河洪汛来时,隔河相望的是库车的女人们;当冬天枯水季节来临时,她们便会走下河堤,涉过河床到对岸,那样会与迟归的亲人们更近些。然而,这一切只能出现在寒风凛冽的冬季。 我走在渡口的河滩上,平坦的河床是库车女人走过的路。这是一条被河水洗过的路,旧的路都被河水带走了,新的路女人正在走,脚印清晰而真实。 自古以来,库车人以龟兹古渡作为城乡的分野。最早的贸易集市出现在古渡口,每年的冬春之交都会有集市贸易在河滩形成,库车河滩半年流水、半年人流穿梭的景象保留至今。也许,生活在沙漠边缘绿洲上的库车人选择渡口作为集市场地,与他们逐水草而居的习惯不无关系,而古渡口又是连接城乡的必经之地。 巴扎是库车人永远喜欢去的地方,它不只是民族象征性的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讲,龟兹古渡是库车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是历史过渡的码头。 最终,在渡口上形成了定期的巴扎日,即每周的星期五,这一天,龟兹古渡格外繁华。尽管,平日里也有零散的游人光顾。 以往,乡下的女人们总是在冬日的农闲期来到渡口,虽然有人将摊位摆在了渡口岸上,但在严寒的冬天,女人们更愿意留在宽敞的滩涂。这些晨起暮归的女人,在河滩上点燃篝火取暖,同时,她们的牲畜可以就地饮水,这一切都很方便。 女人们卸空驮载土特产的毛驴车,然后像解甲的战士一样在渡口稍作休息,开始了她们一天的经营。而男人们则在一旁围观斗鸡、斗狗,直到天黑。 渡口集市贸易的形成与库车女性是分不开的,商人在库车并不是男人们的专擅。渡口连接着库车女性的生活,那是一种在人群中流动的生活,是家庭向社会的延伸,是人与人之间相连的桥梁。 渡口上的女人学会了贸易,学会了掌握自己的命运,让男人习惯于她们的生活方式,明白要想过得好,女人的肩膀和头脑是可以相信的。 库车的女人们开始在渡口经营自己的生活,女人们在这里揣测消费者的心理,让那些拘泥于传统手工艺生产的男人懂得了创新。 兴许,巴扎上女人的审美观比男人更敏感,女性化的观念融入了巴扎,让库车女人拥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她们已经不单纯是陪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逛巴扎,而是在巴扎里寻找自己的位置,谋求在巴扎上立足,在巴扎上开辟新的生活。谁能相信,这一切在古老的渡口潜移默化地发生着。 库车女人把巴扎当成自家耕耘的田地、放牧的草场,精心地经营着。 阿依古丽12年前落脚古渡巴扎,她的丈夫吐尔逊是一位制帽匠人,阿依古丽嫁给他时,他还是一个学徒。在过去,吐尔逊专一制作传统羊羔皮,生产出毛色黑紫油亮、毛绒细密、毛卷成型的极品羔皮帽。现在,他们不仅有了自己的手工作坊,还有了临街店铺。吐尔逊,一个手艺人12年间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尊重女性。他在货架摆上了各式女性皮帽,表明了他在观念上的转变。
  男人们曾不以为然地观望着,他们不敢相信女人们会改变传统的男性巴扎,但今天库车男人不得不承认,巴扎上的女性让一贯自高其位的男人们为之汗颜,过去只会耕地、放牧的女性在巴扎开辟出自己的“园圃”。 库车是西域历史上女性文明的窗口,是女性文化的摇篮,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宗教的影响和约束,但库车女人在万千不幸中始终不渝地追求自由,并走在了最前沿。库车女性挣脱传统束缚由来已久,西汉时,龟兹王绛宾曾随其夫人弟史(解忧公主之女)前往长安留居一载,习学汉朝礼仪,接受汉文化熏陶;东晋时期,佛学翻译家鸠摩罗什的母亲——龟兹国王之妹耆婆,因笃信佛教弃俗出家。可见,追求自由、实现人生自我在库车是有历史渊源的。 在人们的记忆中,渡口最大的变化是在近几十年,库车女人拥入了巴扎,她们由自产自销的农牧人家变成巴扎上流通商品的经营者,从绣花饰品、民族小帽、花毡到日常生活用品,无所不及。 当时尚商品冲击巴扎,让男人们感到迷茫时,女人却耐心地守着巴扎,女性在商品市场中的沉稳、自信让男人们自愧弗如。于是,女人们那双闪烁智慧的眼睛找到了商机,她们督促男人不断改良,生产出新的产品。人们发现巴扎上的商品平添了诱人的色彩:在陶具、鞍具、小刀上出现了只有女性才能构想出的图案和花纹,就连看似极为平常的一坨坨由石灰、胡杨泪、牛羊油混合熬制的肥皂,在女人的手里也变得细腻润滑。 古渡巴扎上,我看到了一个库车男人对巴扎上的妻子流露出满意的微笑,他也许在自嘲,嘲讽那个过去由男人主宰一切的巴扎。 网友眼中的新疆女人:1、下山成功,叶城狂睡一天。 晚上出门吃饭,看到了新疆女人。三个字:很女人。到了喀什,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清真寺,不是香妃墓,是那里的女人。新疆女人,穿着艳丽的裙装、华丽的高跟鞋,风骚的走在大街上。如果把藏族女人比作德国女人,那新疆女人,就是属于法国的。突然有点羡慕她们。有人告诉我,新疆女人,一辈子都要穿裙子,不过现在也有所改变,特别是乌鲁木齐的女孩,穿着也很前卫。其实做个有女人味的女人,多好……2、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就是一口井和几个故事吧 但是我看到一幕有意思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新疆女人有着基因上优势,只不过这个只是外表上的 只听人常常说新疆女子漂亮可很少听说他们聪明的 不过我也不是有偏见,有个男人看见一个漂亮女子想拍照 可是那个女子比较凶的说别拍,不许拍照 有意思,新疆女子的行为。维吾尔族女子生了孩子就变丑了 难怪我看见那些发福中年妇女都是一年忧愁,也许他们觉得这辈子也回不到过去了,哈哈 标签: 新疆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