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生死价值观彰显人生境界//死得其所:毛泽东妙释生死价值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29:52
毛泽东的生死价值观彰显人生境界 // 死得其所:毛泽东妙释生死价值观
2010年11月02日 14:29:49  来源: 人民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一个人怎么样的死才算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标准。毛泽东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把衡量生与死的意义和价值标准,定位在为人民利益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2010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们都知道,生与死,本是生命的过程,但这一过程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在中国历史上,不少思想家对生死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孔子谓“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庄子认为生是偶然,而死是必然,不必过于悲哀。
而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民族解放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生死观。这正像《毛泽东妙释生死价值观》一文中所说的,1943年毛泽东在八路军一个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这是毛泽东对生死价值和意义最为深刻、最有启发意义的阐述。毛泽东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由此可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正是共产党人对待生死的态度。只要为了人民的利益,生与死是齐一的,其生也伟大,死亦伟大。所以,我感到,毛泽东所倡导的张思德精神,其核心在于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人民利益的关系,就是提倡无私奉献精神和崇高牺牲精神。毛泽东充分肯定:“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倘若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那么也就实现了自身的最高价值。毛泽东说的“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指的就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对于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这无疑是对死的意义和价值做出的最精辟、最准确、最绝妙的阐释。(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毛生死观的又一次表述。还有纪念白求恩也有这方面的论述。)
当然,为人民的利益而视死如归,这作为共产党人的人生态度而言,并非说可以轻视自己的自然生命。相反,生命是极其宝贵的。无论何时,都应该尽可能地珍惜每一个人的生命。毛泽东曾经说过的:“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就是毛泽东生死价值观的又一个例证。
如此说来,在和平时期,生与死的考验机会很少,但是“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奉献精神仍然是当代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根本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驱动随处可见,在社会价值观中,利益的试金石对每个人都进行着测试。所以,强调共产党人要有为人民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要有甘于吃苦、不计得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以实现对社会的正确价值导向,是十分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重温毛泽东的生死价值观,更是十分需要的。(林伟)
搜索更多毛泽东 利益 的新闻
中国人该不该抵制外国人演毛泽东
张铁林演毛泽东请先恢复中国国籍
毛主席临终前仍坚持读书让谁汗颜
毛泽东对子女恋爱婚姻的指导
毛泽东如何对待战友的逝去
毛泽东遭敌机轰炸始末
死得其所:毛泽东妙释生死价值观
2010年11月03日 08:59:41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一个人对于怎么样的死才算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标准。毛泽东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把衡量生与死的意义和价值标准,定位在为人民利益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1943年毛泽东在八路军一个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这是毛泽东对生死价值和意义最为深刻、最有启发意义的阐述。毛泽东说: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这里的“所”,即有意义、有价值。毛泽东的这段话,实际上对死的意义和价值做了最精辟、最准确、最绝妙的阐释。为了表达对这种“死得其所”精神的推崇,毛泽东曾手书李商隐的两句名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曾多次手书民族英雄文天祥两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无疑,这是毛泽东生死价值观的最好诠释。
“取义拼一死,九泉含笑亦冤魂”
1922年1月18日,地处长沙市区又一村附近的湖南劳工会礼堂,传来阵阵哀乐。劳工会大厅布置了一个简单而肃穆的灵堂。
这里,正在隆重悼念被湖南军阀赵恒惕杀害的湖南劳工会领袖黄爱、庞人铨、黄静源、汪先宗四位革命烈士。灵堂上摆放着四位烈士的遗体,墙上悬挂着烈士的遗像,两边挂满了黑底白字的旌幡、挽联,摆着社会各界的花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毛泽东亲笔写的一幅挽联:
奋斗为众生,千古伤心是工运;
取义拼一死,九泉含笑亦冤魂。
毛泽东的这幅挽联,高度地评价了黄爱、庞人铨这几位工人运动领袖的死,充分体现了他们为工人阶级解放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牺牲精神,是舍生取义。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这种牺牲,这种死就是死得其所,是值得革命者学习和效法的,也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搜索更多敌后斗争 戴名世 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