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报道:如何避免追腥逐臭 //探秘香港廉政公署:靠什么力量遏制贪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3:38:18
反腐报道:如何避免追腥逐臭 // 探秘香港廉政公署:靠什么力量遏制贪腐
2010年11月02日 07:46:02  来源: 检察日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不言贪只言色 张浩/漫画
大肆渲染贪官情色,热衷披露腐败手法,反腐宣传成了宣传腐败,反腐报道的低俗化刺痛了反腐职能部门
编者按 10月19日,本刊以《创造条件监督政府:网络先行一步》为题,对新闻舆论监督尤其是网络曝光在反腐败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一些反腐案件的新闻报道,存在着一种过多渲染贪官情色、过细描写贪官作案手段等低俗化倾向,将严肃的反腐新闻娱乐化,甚至因此出现一些失实、虚假的报道,这是值得警惕的。我们并不否认一些网络以及传统媒体关于官员特别是贪官的花边新闻,在提供反腐线索、推动反腐查案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将公众的视线引向非主流、非本质的方向,背离了新闻宣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损害了反腐报道的严肃性。任何时候都应切记“反腐宣传无禁区,案例报道有选择,新闻手法有讲究”。
说到男贪官,就想着去捕捉其包养情妇的点点滴滴;说到女贪官,则深挖其“以色谋权”的方方面面;炒作官员隐私,披露贪官的个人习性如迷信风水、求神拜佛等成了习惯;描写一些低级趣味的情节,甚至胡编乱造……近年来,少数媒体为吸引受众眼球,把官员生活丑闻当成“香饽饽”大肆炒作,损害了反腐倡廉新闻报道的严肃性,也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重色轻“腐”标题党 “网络围观”性丑闻
10月20日,某网站出现了一个题为《广州某处长和情妇翻脸,性丑闻遭情妇曝光,文章露骨不堪》的帖子。近2万字的“情妇日记”记录了某处长与“情妇”间的情感纠葛和性丑闻。
2万字的“情妇日记”,真假目前尚难以考证。不过记者发现,“情妇日记”、“处长情妇”等词已成了一些网站的默认搜索词,点击相关新闻,既有参考资料链接,还有扩展阅读,某些网站更是提供了“情妇日记”全文下载网址。大家正在以“网络围观”的方式欣赏一种不必关心真假的“官员性丑闻”。
从近年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确实有一些贪官存在“情妇现象”,如陈绍基、文强等。根据现行《婚姻法》修改起草专家小组主要负责人巫昌祯教授的统计,被查处的贪官中95%都有情妇,腐败的领导干部中60%以上与包“二奶”有关。据了解,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查办的不少腐败案件,的确是从贪官情妇那里突破的,如陈良宇、刘志华、段义和案等。所以一时之间,互联网上展现贪官情色生活的文章和新词层出不穷。
9月2日,广西“局长日记门”事件的主角韩峰因涉嫌受贿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今年初,被网友曝光的局长“香艳日记”对提供这起腐败案件的线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记者也注意到,一时之间,《网曝烟草局长性爱日记,拥有多名情人特点各异》等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原局长韩峰的文章多不胜数。多数文章以色情为噱头和卖点,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无不在标题上下足功夫。
网络上甚至有人对贪官的放荡生活搞了个排行榜,有的网站还贴出《看看贪官的情妇长啥样》、《贪官们的情妇玉照大起底》之类的文章。《傍上两个“副省”,为何保不住她(尚军)的亨通仕途》、《宣城原市委副书记(杨枫)用MBA管理情妇》等不雅甚至不实报道也随之出笼。
安徽省卫生厅原副厅长尚军“以色换权”的报道被证实为假。2008年5月26日,合肥市蜀山区法院以侵犯名誉权判令相关媒体书面向尚军赔礼道歉,同时赔偿尚军精神损失6万元。至于安徽宣城原市委副书记杨枫获得北京行政学院MBA(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后,运用工商管理学理论制订管理情妇的方案,据核实,杨枫根本没有在北京行政学院进修过什么MBA。
这些内容、这些标题引发的网络围观,发人深思。
还有一些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对贪官的个人习性津津乐道,如迷信风水、求神拜佛,刻意强调贪官堕落过程中,其家庭成员(如配偶、子女)对官员腐败的影响、催化等。还有一些报道则绘声绘色地描述贪官如“狗”一样被老板呼来喝去,一副臭皮囊的模样。
“这些问题不是不能报道,但是要选好角度。如贪官的迷信,这是一种丧失理想信念的结果,对这种官员或官员的这种意识,没有及时警惕,更没有妥善采取措施,教训深刻。再如,贪官一旦走上腐败道路,常常就丧失人格尊严,被行贿者看做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狗’。但媒体在报道中应该突出的是,这不是腐败分子的可怜,而是选择腐败的必然结果。”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方工指出,这样的报道偏离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搜索更多反腐 性丑闻 的新闻
官员性丑闻绝非只是道德问题
探秘香港廉政公署:靠什么力量遏制贪腐
2010年11月02日 07:03:21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香港廉政公署开放日,吸引千余市民探秘
廉署的咖啡什么味儿

香港市民正在观看廉署展板。

“传说”中的廉署录影会面室。本报记者 黄 拯摄
冷气开到最大、一盏刺眼的台灯、无休止的询问……电影《金钱帝国》让人对香港廉政公署(ICAC)的讯问室记忆深刻。
廉署声名在外,但在大多数人眼里始终充满神秘色彩,不仅内地民众对其充满好奇,连香港市民也想找机会一探究竟。真实的廉署和电影里一样吗?廉署的咖啡,真的那么“难喝”?廉署的空调,真的冷到让人瑟瑟发抖?廉署的枪,真的是“善良之枪”吗?带着疑问,千余名香港市民10月30日、31日走进廉署总部,开始“探秘之旅”。
廉署咖啡没那么难喝
市民掏8港元,就可品尝一杯
“到廉署喝咖啡”是大多数香港人熟知的廉政公署专用语,也是令不少贪腐分子闻之丧胆的话。据老员工介绍,廉署早期聘请的英国警务人员习惯在问话前问嫌疑人要不要喝杯咖啡。渐渐地,“廉署咖啡”也就远近驰名了。本次凭券参加廉署开放日活动的香港市民每人只需缴付8元港币,就可以品尝一杯“廉署咖啡”。
至于味道怎么样,“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喝啊”,来自德望中学的王同学笑称。廉署社区关系处高级新闻主任谭家辉则说,廉署的咖啡是普通咖啡,但肯定不如咖啡店的那么美味。
上世纪60年代英国管治期内,香港社会腐败成风,尤以警界为甚,“收黑钱”的风气弥漫在社会各行各业中。资料显示,在1963—1973年十年间,香港警队95%以上的警员都不同程度涉及贪污。为彻底根除腐败,廉政公署1974年成立之后,始终强调对贪腐“零容忍”,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依靠市民依靠社会,形成一个公平、诚信的大环境,将反贪腐的观念深入人心。
矫正影视剧廉署形象
“会面室没有那么暗,也没有放在桌上的台灯”
“跟电视里一点都不一样,根本没有那么暗,也没有放在桌上的台灯”,但是廉署的工作人员“真的很帅气”。走出会面室,小学六年级学生区卓僖说。
廉署“录影会面室”空间的确不大,除了摆放在中间的一张近似三角形桌子,就是墙角的录影设备。以同疑犯会面为例,室内的三台摄像机同时启动,最终的三盒录影带,一盒在疑犯面前密封,需要时用作“呈堂证供”,一盒交给疑犯本人,一盒留工作人员做调查用。室内最上方设有一个类似街道拐角处的“广角镜”,确保可以拍摄到每一个角落,杜绝有人在录像过程中“做手脚”。
工作人员介绍说,虽然希望尽快了解案情真相,但如果嫌疑人在被扣查期间觉得疲倦或者身体不适,可以要求休息或者见医生。如果廉署48小时后仍未能提出起诉,则必须“安排保释或者释放”。即使是在“认人室”,证人可以隔着“单面反光镜”认人,但最终确认疑犯时也需要叫出对应的号码(声音可以做处理),并且每次都要邀请一位“太平绅士”(由政府委任民间人士担任的维持社会安宁,防止非法刑罚及处理一些较简单法律程序的职衔)现场监督。
搜索更多贪腐 香港廉政公署 的新闻
村官贪腐涉案金额骤升窝案频发 需从多渠道整治
5个村官骗取征地补偿款280万 村官贪腐引关注
社保基金成贪腐"高发区" "保命钱"如何监管被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