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颠覆了过去三十年的国策框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51:27

五中全会颠覆了过去三十年的国策框架(一)(2010-10-19 11:50:25)

分类:默认分类

 

 

作为党内最高规格的会议,十七届五中全会是承上启下,既总结本届领导集体的政绩,也奠定未来五年的中国国策,全球投资者也都翘首以待, 准备伺机而动。

 

那么,会议究竟透露了怎样的信号呢?

 

博览研究团队的结论是:以十七届五中全会为界,中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正式进入了新的、颠覆过去三十年基本框架的历史时期。五中全会所提出的诸多理论创新,将成为未来制定中国国策的新基石,其影响可能远超十二五。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信号值得注意:

 

一,“发展是硬道理”这面改革大旗发生了“质变”,“科学发展”将替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其“完整”内核。这个新内核可能奠定未来三十年的国策基调。

 

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自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以来,这句话一直作为旗帜引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其内核,也成为过去三十年中国国策的基石。与此配套的是“韬光养晦”的外交和军事政策,以及强制性稳定的社会政策。总之,一切为经济让路。

 

过去的五年中,虽然舆论机器一直在宣传科学发展观,但其政治意义仅止于为这面大旗增添新内涵,而这次的表述则是尝试以“科学发展”完整替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新华社同步发表的社论明确无误地指出:“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如此明确的区分,似乎是要将此前此后的政策基调做“切割”,分界线的意味很浓。此前市场预期的“包容性增长”之所以没有出现,可能也是为了更清晰地区别“发展”与“增长”的不同。

 

以此为界,“经济增长”和“结构平衡”的关系,将从此前的“八二”向“二八”转变,当前则可能处在“五五”向“四六”迈进的过程中。

 

旗帜的改变影响的决不仅止于经济政策,而是会引起配套的外交、军事和社会管理政策的变化。

 

事实上,我们注意到,这次全会确实对外交、军事和社会改革确立了新的方向。

 

考虑到本届会议的性质,我们认为,这可能是本届中央确立其政治成果的表现。

 

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影响了中国近三十年一样,“科学发展”也将奠定未来十年的国策基石。

 

从取消GDP与能耗目标看“增长”与“发展”的妥协

 

当然,“增长”也是“发展”的含义之一,我们不能将二者完全对立。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会议指明了长期方向,但并没有明确短期内“增长”与“发展”在节奏上如何取舍,这与四中全会有明显不同。

 

如果在这个背景下看五中全会直接取消而非降低GDP目标,非常值得玩味!

 

这也是近三十年来的第一次。从邓小平1980年提出“翻两番”的目标,每个五年计划均有GDP目标,即便在开始强调结构平衡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也规定了“2010年人均GDP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十二五的GDP目标值将由7.5%降至7%,同时规定居民收入与GDP增幅挂钩。但最终的结果是GDP目标“干脆取消”,而居民收入也仅表述为“普遍较快增加”。

 

那么,政府心目中的GDP目标到底是7%还是更低,又或者是维持8%不变呢?一个百分点体现的是方向性差异,传递给全球投资者的预期是迥异的——一定程度上将影响金融市场如何讲述“中国需求”的故事。

 

相比于调低GDP的预期,我们能说取消就是超预期吗?还真不一定。

 

尤其在当前背景下,决策层可能担心,调低GDP目标将加剧全球市场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全球和自身经济复苏——从会议的信号看,中国确实大幅增加了“国内决策如何影响全球格局”的考量——同时,一旦全球经济二次探底传导至国内,决策层也可因此而获得灵活的干预空间。

 

同时被取消的还有能耗目标,这确实有些违背加大结构调整的方向(虽然部委层面可能会接到明确的降耗指标,但毕竟不再是政府的硬约束)。我们认为,这可能是折中妥协的结果:没有了GDP下限的考核,政府容易将能耗硬约束放大,导致因能耗而伤经济的局面,就像今年年中为了降耗达标而强制关停产能一样。这显然有兼顾经济增长的成分。居民收入最终没与GDP增速挂钩,可能也是出于同样的担心。

 

以此来看,“干脆取消”GDP目标和能耗目标,可能是“增长”与“发展”两种声音妥协的结果,同时也兼顾了国际市场的短期风险。这说明,即便在强调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下,决策层也不愿意看到GDP出现过度下降的情况,至少短期内如此。

 

但这种长短兼顾而缺乏明示的结果,容易让市场的短期预期变模糊。我们将此理解为:结构重要而不(十分)紧急;增长紧急但不(十分)重要。长期内重点调结构,兼顾保增长;短期内,重点防下滑,兼顾调结构。尤其在外部二次探底威胁解除之前,我们认为国内政策只会取二者的交集,重在寻找调结构的增量部分。

 

以此来看,短期宏观政策获得了保持稳定的基础,做加法的政策力度将显著大于做减法的部分。(首席研究员  王晓兵

阅读(76 | 评论(0| 分享 新一代炒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