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规划亮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04:10

大西安规划亮相 含西安及渭南咸阳部分区县

2010年06月13日07:41西安晚报我要评论(38) 字号:T|T

主城区规划空间结构图 资料图片

昨日举行的“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论坛”上,一幅气势恢宏的大西安蓝图呼之欲出。“大西安”规划讨论稿——《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规划讨论稿)于昨日首次亮相。

规划讨论稿提出,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大背景下,西安面临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也迎接着前所未有的大挑战——10年时间里,西安要建为面积800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形成整个国家经济战略化的平衡点、区域协调化的带动点、华夏历史文化的传承点。

“大西安”规划出台缘由

在我国国家区域总体战略当中,西部大开发无疑居于首要地位、基础地位和特殊地位。规划讨论稿认为,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区域发展战略的平衡点,西安则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于西部的引领辐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通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可以使西安的发展从地方布局上升到国家布局,提升了西安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还开辟了西安发展的广阔空间。使西安获得了包括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增开国际航班,以及财税、金融、土地、环保、统筹城乡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支持,为使西安有优势进一步获得国家重大项目、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西安”究竟有多大

根据规划讨论稿,“大西安”由都市圈辐射范围、都市圈范围、规划范围和主城区规划范围组成。其中,大西安都市圈辐射可达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太原、包头、银川和兰州八市,形成陇海铁路线、包柳铁路线、郑西客运专线等“一横”“一纵”“十辐射”的铁路交通网;“大西安”都市圈拟包括西安、咸阳、杨凌、富平、扶风、黄陵、铜川、渭南、华阴和柞水地区,形成以黄陵为地标的历史文化、以秦岭为地标的生态文化、以华山为地标的名山文化、以法门寺为地标的宗教文化特色。

多方关注的“大西安”又包括哪些地区呢?记者了解,“大西安”规划范围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富平县城、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共涉及用地12009平方公里,计划至规划期末,形成建设用地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1250万人的规模。主城区将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主城区涉及用地共1280平方公里,计划至规划期末,形成建设用地850平方公里、总人口850万人的规模。

 

 

实现时间和城市功能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省政府《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规划》相关内容为参照,规划讨论稿确定2009~2030年为规划时限期,2030~2050年为远景规划期。根据规划讨论稿中的远景规划,到本世纪中叶(2030年~2050年),大西安城市社会经济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未来的“大西安”将承担多重城市角色,具有多样城市功能。从全球来看,是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明基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从全国来看,是国家创新性城市、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国际航空枢纽城市、中国中西部交通枢纽城市;从西部来看,是区域性经济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和金融中心,真正成为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辐射北方内陆地区的核心城市。

海内外专家把脉大西安发展

本报讯既有鲜活的城市案例,又有详实的权威数据。昨天的论坛上,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就《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进行了热烈研讨,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出了中肯建议,也表达了对未来西安建设的美好期许。

建设“高容纳的城市”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以“全球化时代的西安城市发展对策研究”为题,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认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西安最后一次重返世界文化中心的机会”,而“创新”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最好对策。

朱小地建议,西安要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着重引进生态农业和服务业的高技能人才;强调现代农业作为生态环保与涵养和对于服务业的支持作用,将农民就地转化为农业工人;疏解制造业,大大减少工业企业在城区及近郊区域的存在;进一步扩大和优化服务业的比重,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朱小地还建议建设“高容纳的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可由市场需求决定。除社会住宅之外放开商品住房日照遮挡要求,放开建设用地绿地要求,将规划管理关注点从具体项目转移到公共空间上来,不断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为外来人口“市民化”

留出充分余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林家彬提出,大西安建设,要为外来人口的“市民化”留出充分余地。

林家彬说,西安应借鉴广东、上海等地的做法,采取“积极渐进,梯度赋权”的户籍制度改革思路。近年来,上海、广东等地实施了“居住证”制度,外来人口凭居住证享有一些基本权利,在领取居住证和缴纳社会保险费达到一定年限,且满足其他附加条件后可申请常住户口,进而享有更多权利。

林家彬说,要注重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要在用地指标、区位、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此外,对垃圾处理场等市政设施作出具有前瞻性的规划,预留用地并强化对周边地区的土地用途管制,以避免将来陷入被动局面。东进 西接 北跨 南融

本报讯从2010年到2020年,10年时间里,我们生活的西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未来1280平方公里的大西安主城区将是什么样呢?根据规划讨论稿,在目前城市规模的基础上,西安将实施“中优、东进(拓)、西接、北跨、南融”的发展格局,以组团发展为模式,以绿化廊道、交通为网络,分割形成“一心、八区”的主导产业、职能产业综合体。

西安“拓”城

“中优”即建设以91平方公里唐皇城为基础的商贸、旅游综合区,凸现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

“东进”是指建设阎良国家航空城及临潼国际旅游城市;

“西接”指通过西咸共建沣渭新区和沣镐人文生态区,实现西安和咸阳的对接,同时进一步保护好周、秦、汉、唐遗址,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北跨”是指以泾渭新城及空港新城带动城市空间向北跨越渭河,在渭河北岸形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及多功能的机场城市;

“南融”指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向南拓展,加强生态建设,使南部秦岭的生态格局融入城市发展中。

“一心、八区”职能各有分工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未来大西安将以组团发展为模式,形成渭河生态带、秦岭绿脉生态风光带、北塬绿脉帝陵风光带和综合经济发展带为特色的绿化廊道,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网络。

在产业布局上,大西安主城区则形成“一心、八区”的主导产业、职能产业综合体,从而完善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需求,即在大西安“中心区”的“一心”下,形成沣渭新区、泾渭新区、浐灞新区、潏滈新区、空港区、高新区、物流区、生态区“八区”。

1个核心 3个副中心 8个新城

披山带河三环方城

“大西安”拟建环城四条服务带

规划讨论稿整体以“提高能级实现城市功能目标大转换”、“拉开骨架实现空间目标大转换”为目标,建议大西安通过功能重组、多核联动的组团式多中心模式,构筑中心城外围的“反磁力”体系,在积聚与裂变中催生大格局。

规划中,西安城市空间拟形成“披山带河、三环方城”的空间意向,以中心城为核心,彰显西安作为古城的人文特色,体现华夏传统文化;以环城为中间层,协调城市发展,促进经济繁荣;以城市周边及外围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形成区域发展态势,构建生态城市体系。

在城市功能上,拟形成四条服务带,即北部生产性服务带、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带、东部旅游休闲服务带和南部生态人文旅游带。由此,大西安未来的产业发展将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特色,即“开发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突出特色”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十二大产业载体,努力建设支柱产业明确、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新型产业园区。

具体到旅游产业,因要将西安率先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塑造成为中国内陆西部地区最大的旅游口岸核心城市,因此,大西安拟形成以“一环”华夏人文旅游环线、“一核”唐皇城旅游观光区、“三片区”沣镐人文景观综合旅游区、渭北水景观综合旅游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的旅游产业布局。

1个核心3个副中心8个新城

“大西安”城镇、交通体系全面立体

按照规划讨论稿中的城镇体系规划,大西安将建成一个核心城市、三个副中心城市、八个新城,指状分布,协同发展。

一个核心城市是指大西安主城区,计划用地850平方公里,总人口850万人;

三个副中心城市是阎良、临潼和户县,计划均以特色主导产业打造50万~60万人口规模的副中心城市;

八个新城包括周至、蓝田、高陵、泾阳、三原、富平、常宁、洪庆等,均建设成10万~15万人口规模的新城。

“大西安”还计划建设中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的现代国际交通中心,构筑安全、通达、高效、绿色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构建都市区对外2小时辐射圈、内部1小时通勤圈、主城区半小时通达圈。

航空规划方面,计划2020年末年旅客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建设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重点建成面向国际的大型航空枢纽,基本建成中国第四国际枢纽机场的国际航线网络;

铁路规划方面,将建成全国六大客运中心、十一大组编站和十八大集装箱运输中心;

公路交通方面,在现关中环线与西安绕城高速之间规划大西安环线、新绕城高速高等级公路、拉大大西安骨架,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以绕城高速(新三环)为内核,关中环线为外核的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