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知错就改成习惯 办博精神托举精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59:10

10月24日上午,上海世博会运营第177天,观众人次一举突破了7000万——意味着观众们的观博意愿极其高涨,也意味着对办博精神的肯定。

细化办博精神,就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这种精神正进一步向园外延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明确提出,上海“十二五”规划要融入和发扬办博精神。

从试运行20万人的“狼狈不堪”到103万人的井然有序,主办方不回避矛盾、不讳言问题

100多万,是一座超大城市的人口总数。而在10月16日这天,却全集中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这是全世界从未遭遇过的情境。然而,现场观众的感受虽觉热闹非凡,仍不失“井然有序”。

而就在半年前,上海世博会试运行阶段,仅仅10万、20万的游客,却在园区内处处“碰壁”:安检速度超慢,场馆排队都看不上,餐馆“粥少僧多”,志愿者一问三不知,更有遍地垃圾……家住浦东已退休的张妈妈用轮椅推着年逾90岁的老母,被人群“挤”进园区,吓得马上“打道回府”,“这么乱,不敢再来了!”

张妈妈“食言”了!她已在世博园几进几出,乐此不疲,还拖着老同事一起参观,“世博老灵的!”

如此强烈的反差,源于世博主办方不回避矛盾、不讳言问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世博运行百日之际,俞正声对媒体坦言,首日试运行“漏洞百出、狼狈不堪”。坦然正视,才能迅速化解困难与怨气。

实事求是,才能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工作。

历届世博会场馆门口,均采用软围栏。上海最初也如此设置。试运行中,场馆门口秩序大乱。决策层当即决定改“软”为“硬”。世博开幕后,硬围栏的规范引导,使观众排队秩序大为好转。更令人欣喜的是,观众的文明程度也潜移默化地得以提升,哪怕排上八九个小时,都能心平气和、秩序井然。“百万人次的那天,傍晚以平日票换夜票的观众远超出平时。在没有任何辅助设施的外围,观众自动排成蛇形队伍,耐心等待。”浦东新区世博核心区配套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曹亚中十分感动。

世博开幕前,主办方根据测算,确定游客餐饮消费价格在人均40至45元。“上海的大型活动多,这是比较正常的。”世博局商业管理部部长林声勇表示。后来发现,对不少外地游客以及大中学生来说,这个价格偏高。他们立刻决定均价下调5元,并对入园餐饮单位的营业额提成费从8%降为3%,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在园区增加点心销售摊位,解决“吃饭难”。如今,5元3个包子、10元一袋面包,成了不少游客解决午餐的首选。

在园区,“知错即改”已成习惯。如快速安检、波次放行,减少了高峰时游客“通关”速度。为防止不同场馆排队“尾巴”相撞,世博安保团队反复实地勘察,创新公共排队区域方案,在公共排队区域采用活动挡板,根据不同场馆排队人数多寡灵活“分割”;世博参观人次超百万那天,C片区广泛采用这一方案,保证了观博秩序。

正如俞正声所要求的那样,所有世博工作人员都坚持“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一直改进到10月31日晚上11点半”。

世博会总代表联席会议主席、指导委员会主任塚本弘先生认为,“主办方敢于实事求是,并有解决问题的足够自信与能力。”

从路边“集合点”的牌子到中国馆(网上中国馆)内有贵宾也不“清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临近浦东片区的地铁出入口,路旁都挂着一个标有数字的“集合点”圆牌,非常醒目。游客太多,容易走散,有了号码不同的集合点,只要彼此约好就找得到——这是浦东新区方便游客的小创意。

以人为本,竭尽全力为参展方和参观者服务,已成世博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

世博园区各种服务信息每时每刻都通过电台、短信、公交系统播报系统等渠道广为传播。遇到特殊情况,如高温、台风、雷雨,还会及时提示游客“注意事项”。“圆规”来袭,风雨交加,园区广播不断提醒游客不要走高架步道,可在步道下避雨。园区的客流更以滚动方式对外播报,方便错峰观博。

一些热闹场馆排队时间太长,一开始,有人中暑、内急,只能在队伍里干熬。为方便观众,园区管理者将硬围栏改成两行之间一个小隔离带,里面放上垃圾袋,让排队者就近扔垃圾。上卫生间的游客也可从此处走出,回来时凭安保志愿者发放的证明按顺序接着排队。

垃圾桶也从最初秀气的“小嘴”,变成一览无余的“大口”,游客更容易准确将垃圾投入桶内。

世博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正不断增强。以人为本,才能实行柔性管控。中国馆是最受追捧的场馆之一,也承担着最多的接待任务。每逢国家馆日、省市活动周开幕,外方及各省市代表都会参观中国馆。有的贵宾安保等级非常高。但考虑到游客需求,中国馆极少采取“清场”方式。世博局主题演绎部部长季路德就亲眼目睹这一人性化操作。伊拉克国家馆日正值10月16日的百万人次尖峰时刻,总统特使、伊拉克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萨比尔·伊斯梅尔参观中国馆,由一批特殊志愿者围成人墙,将贵宾与其他人隔开,缓慢前移。整个过程,把对其他游客的影响降到最低。

人性化服务彰显温情,在人流、天气等客观条件同等的情况下,观展舒适度却稳步提升。9月上旬世博的第八次问卷调查表明,参观者对园区整体印象及园区运行情况好评度高达91.3%。

从各种“历史之最”到民间“世博外交”,包容、尊重的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在上海世博园,“海纳百川”是一种精神,也是一个真实的展现。

在这里,沙特“月亮宝船”载着来宾神游天地,英国“种子殿堂”让人贴近生命的宁静与多彩,德国“动力之源”绽放观众激情……这一切,都与“中国红”相得益彰。

非洲联合馆(网上非洲联合馆)以最敞开的姿态,迎来2000万名游客。2.6万平方米的非洲联合馆,由42个非洲国家与非洲联盟共同组成,成为历届世博会参展国家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非洲馆,向世界展示着非洲国家独特而精彩的魅力。

无论穷国富国,无论西方东方,在上海世博园,大家都是平等的朋友。

参展国家中有20个与我国尚未建交,“我们一视同仁”,世博局国际参展部副部长陈江明确表示,服务绝对不打折扣,国家馆日等安排也没有任何差异。

上海世博会,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友人,在此共襄盛举、共享成果。

“世博外交”从国家元首、政府官员扩散到企业乃至平头百姓。志愿者顾杏娣每天接触很多各国世博工作者,还与美国小伙子马克结为异国母子。“不同文明间对话,世博显示包容、尊重的精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陈东晓表示。

世博临近尾声,追求卓越的世博人依然抖擞精神,投入到最后的繁忙。世博精神,将如同园区的科技成果一样,成为最珍贵的世博遗产之一,进一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