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易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39:12
                                                                                                       什么是易文化
  
  说到易文化,人们就会联想到《易经》,并与民间占卜术算命术联系到一起。其实《易经》仅仅只是易学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株小花,并不能代表易文化的全部,易文化的作用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占命之术。
  易文化是古代哲学的代表,有着深奥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体现出来的人生与社会的哲理,对人生对社会都有着科学的指导作用。易文化中的一个太极图就包涵了世间万物运动变化的辩证法。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从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矛盾统一论,正反事物的对立统一理论全部包容其中,是无言的哲学,概括了任何事物的运动规律。
  河图、太极图、洛书如下:
  尽管古人没有象黑格尔、康德、马克思他们那样用文字将太极哲学描述下来,但大易至简,明眼人由这个动态运动的图就可看出道理来,看太极图,就是要把它动态化,不仅要看到一个平面中的阴阳转化,而且要看到一个圆球体内部结构的阴阳对立和转化,如地球这个球体内的人事物间的对立面间的相互转化。如果你能将太极图看成一个大天体,阳鱼中的黑点就是我们所在的宇宙中的黑洞,而阴鱼中的白点又是这个大宇宙的白洞。这个宇宙逐渐从黑洞中消失,又会从另一个出口冒出来。
  再说河图洛书,里面也隐藏了深奥的哲学道理。河图中的中五为黑十包围,四周阴阳混杂。而经过长期的太极运动,最后黑十逐渐消去成为洛书表示的景象:中五没有了黑十的蒙蔽,四周阳居正位,阴至四隅,为阴阳得位之象。有人不明白,我打个比方,中央政治集团周围如果奸邪之人太多,中央决策者就会有失误;而在地方,各级官员中又是良莠不齐,难以分清谁忠谁奸。这样的政治即使政策再好,也会因执行力的问题使好政策大大打折扣,就会失去民心,从而造成社会的混乱。而经过社会运动的自然淘汰,最后奸小之人日少,他们因为愚昧无知犯了错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被动或主动的到不主要的位置去学习去了,四隅,就是指房子里的四个墙角,或东南西北四正方外的四个角方。让位于贤能,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河图的原始混浊现象到产生太极运动,从太极运动到实现洛书的清明状态,是万事万物从发生到发展再到成型成熟的普遍规律,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中成长壮大的。这代表了规律由不为人明白(包藏于黑暗或迷雾之中)到为人明白,世人由此掌握了科学生产与社会发展的规律。
  几千年来,人们只是对河图、太极图、洛书的数的变化产生兴趣,没有人认真体会到其中蕴藏的哲学思想,更没人认识到它们的三位一体性,我这里是第一次提出,希望大家提出更具思想价值的东西来。
  由上可见,易文化的真正作用是揭示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也即老子所说的“道”,是将万事万物化难为简易化繁为简的方法论。之所以易文化没落到只剩下占卜算卦的,是由于世人长期以来受封建统治思想文化的束缚,没有人上升到历史与哲学的高度去认知和观想这几个富有深刻内涵的图案。
  下面我简述一下易学与各类文化和宗教的关系。
  首先说明,易文化是远远在儒道文化形成之前的先秦文化,甚至产生在三皇五帝时期,是我中华先祖对自然、社会问题的认识和总结,是充满了智慧的大哲学,我们的祖先伏羲就曾经利用易理排除了大自然灾害和消灭了社会动乱。由于易文化是阐述大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乃至人生发展规律的哲学指导书,常常具有一定的预测功用,因此在很早的远古,易文化就是一种很神妙的文化。
  尽管《易经》曾是儒教的六经之首,孔子也深研《易经》至“韦编三绝”,但他并未全面地研究易学的象、数、图、书,更未研究其五行气势,没有上升到足够的哲学高度去认识易学,此后更无儒教门徒全面地诠释易文化。虽说关于《易经》的注解版本多如牛毛,可只是解《易经》六十四卦而不识易学最重要的理论价值,不知易学对社会、自然、天体的指导作用,仅仅看作是人生的指引手册或指引手册也认识不到,而当作一本谁也弄不明白的算卦书,以至于现在读书人大多已视《易经》于陌路了。
  而如果这个看《易经》的人在看《易经》之前,如能将有关易学的象、数、图、书、五行、气势、原理等等熟识明白于胸,再一个卦、一个卦地看《易经》,研究其卦爻之变,自然又是一番滋味。因此,学易文化,要全面的学,不要只是看看《易经》,看半天看不懂,就把它扔到一边不管了。
  我这里说《易经》而不说《周易》,是因为易文化源远流长,不是周文王的发明,甚至出现在伏羲帝之前,因此我客观地将各种易学知识的综合统称为易文化,并将人们通常说的《周易》称为《易经》。
  而后来道教引易入道,将《易经》与《道德经》、《庄子》并称为道教“三玄”。但道教也只是应用了易学的阴阳调合之道,虽亦究天体之阴阳变化、人体之阴阳变化及社会之阴阳变化,终未能全面认识易文化。看过《道德经》的人也知道,这本书中并没有易文化的影子,也就是说老子并不是精通易文化。老子是个博学多才的老学究,可他没有将道德文化与易文化广泛的联系起来。可以说他是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了大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他的学说与易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一种高深莫测的大智慧大哲学。至于《庄子》,全然是表现并倡导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和生活态度,其理论价值远没有《道德经》之大。
  我们在道观和道士服饰上多可见到太极图这个图案,外面并配有八卦符号,这说明道士们对太极图是有一定深度的认识的,尽管他们没有上升到历史的哲学的高度去认识这个宏观的世界,但他们在中观世界、微观世界的认识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形成了有一定理论的价值的道家思想。如在太极图应用上的太极拳及内外家气功与吐纳功夫就都表现了道家的大智慧。
  就是在佛教这个大家庭中,也有许多高僧大德在研究易文化,他们一样在探索社会、自然和人生的奥秘和答案。读过《了凡四训》的人都知道,虽然人的命运常常是个定数,可我们经过行善积德修心念佛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人的命运如果看作是较为稳定的“金”的话,那么我们的心,一个正心向善大爱天下的心,就是一团燃烧的烈“火”,这团炽烈的火完全可以把金熔化,这就是改变命运的五行之理。忘掉自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地球主人公的历史使命,勇敢地将这历史的使命扛到自己肩上,为之思考,为之努力,为之奋斗,天必佑之以壮形色!
  由上可知,尽管佛儒道三者都在研究易文化,可三者毕竟不同于易文化,这就是我将易文化单独于儒释道外分说的原因。事实上易文化本身也不同于号称经世之学的儒文化与养生之学的道文化,它的社会指导作用与人生指导作用是儒道不能同年而语的。打个比方,我们如把儒教文化比作一个人身上的血肉,把道教比做支撑人身体的骨头,把佛教比作一颗充满了能量推动热血运行的心,那易文化就是一个人全身的神经脉络系统,是易文化将这所有的文化广泛地联系到了一起,才使这个人成了有血有肉有情义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那么,易文化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呢?这是个难以说清的问题。因为虽说八卦符号传说是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所作,可伏羲时代距今究竟有多少年没人能够说得清。河图与洛书又分别出于黄河和洛水,可说是史前文明上古时代的出土文物,其成图成书年代根本无可考证。我们现在已知道人类在地球上已有二百万年之久的成长历史,人类在这漫长的历史上是否早已几经生成、发展、繁衍、萧条、冷落的时期变化也无人知道。而如果那些神话传说都是曾经的真实的话,那历史上曾经有过几度文明几次沧海桑田当是不足为怪的事。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兴旺与世共存;人不法地,地不法天,天不法道,道不法自然,则人类会零落而销声匿迹。现在的世界环保问题已使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一点。人类欲望的无限蔓延与增长,正是使人类走向灭亡的前提条件。
  再说,《易经》本身是否具有理论价值呢?答案是肯定的。尽管《易经》不能代表易学的全部,但其中包涵了许多的人生哲学与社会哲学,它是一部占卜之书,更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它要求世人审时度势,应运而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之宗旨说得很明白。每个卦象都代表了人生或社会的某一发展阶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为一个心怀天下万民疾苦的君子应当采取的处世态度,即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发挥出最大的社会影响力去救世救民成就功德。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更为广大世人所称道。为人要坚强,积极乐观的去拼搏奋斗,更要学会包容,学会理解,以平静心平常心对待万事万物的复杂变化。厚道宽和的人,到哪里都有好人缘。刚柔并济,正是太极哲学之大道。《易经》以物事比人事,以它象类我象,正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真理的充分体现。因此,我们学习《易经》,只有像古人那样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上升到历史的哲学的高度去整体地认识和把握它的哲学价值,才能深深体会到周文王的胸怀,体会到他在羑里困境中对天下万民的一颗忧愤的心。而如果以功利之心市井之心去看它,看到的这本《易经》也只有一些占卜之辞罢了。正是:君子识天理而济世,小人得卦技以养身。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作为一代圣贤,看重的决不是《易经》的占卜之学,而是《易经》中内蕴的丰富的哲学思想与理论价值,否则也不用苇编三绝了。
  那么,易学除了理论价值外,是否真有占卜事物的预测功用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我们知道,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它内在的独特的运动轨迹,都会经历发生、发展、繁荣、萧条、结束的过程。而正是由于其生成条件及发展过程的相似性,还有生命运动的相似性,我们往往可以由此人此事来判断他人他事的运动规律。古人更是利用万物类象、阴阳五行、八卦演绎这一分析手段,加上天干地支这些先天数字的变化,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预测人事物的理论,用来指导社会与生活。历史上也出了许多出名的预测家,远如周文王、周公,汉有董仲舒、东方朔、京房、诸葛亮,唐宋时有袁天罡、李淳风、陈抟、邵康节,明代有刘伯温等等。更由八卦五行衍生出相面学,相由心生,观其相而知其愚钝善劣,并又有风水堪舆之学。五学玄术,就是由这八卦、八字、相学、风水、术数构成。这其中的学问很深很多,本人也只是略知其一二而已。
  如果说这些占卜之术纯属无稽之谈,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去毕生的研究它呢?前面说过,本人在不得已时曾做过几天算卦先生,对上千个人的八字进行过分析研究,并总结出了书上没有说过的规律,如生于甲乙日又在春天出生的人个子往往会高,生于戊己日又在夏天出生的人往往会胖,日支为子午卯酉的人妻子多是很漂亮的,甚至你说子午日是瓜子脸,卯酉日是长方脸或国字脸也常常对得上。又大家看过佛家宣传小册子《了凡四训》的人都知道,那位精通“神数”的老者将袁了凡的命运算得那么准确,尽管袁了凡用积德修福造命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我们毕竟会惊叹于那老者占卜的神奇。国际易学大师成中英教授(着有《太极哲学》一书)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也肯定了易学的预测功能,第二天特区报也将这句话登了出来。又比如说:今人之飞机飞船,古人看来是匪夷所思;古人之占卜之学,今人也会认为是不可思议,学有不同,业有专攻也,彼此而已。另外,古人将《易经》论为沟通神明、调和阴阳之作,认为符合“天人感应”的理论,我认为不算为过。符合天道、地道、人道、自然之道的易道,正是同气相应、共振有声的科学反应。
  综上所术,我们现在必须好好认知一下祖先传下来的这一神秘奇妙的易文化,就易学的数、象、图、书、六爻、八卦、五行、阴阳之学等等有个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认识到易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玄机。除此之外,学易更要有一个圣人之心,救世渡人之心,有了这颗心,你才会认真去思考去观想去体会去感悟,也才能终有所成。也只有这样,易学也才能起到它在历史关键时期的“变易”(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作用,从而达到救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