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8:34:22
在新时代、新形势、新情况下,我党面临着如何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如何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因此,划清廉政(廉洁)文化与腐败文化的界限,对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党经受住严峻考验、化解执政风险,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从内涵来看,两者具有质的区别。社会主义廉政(廉洁)文化是在传承、移植、借鉴古今中外廉政文化合理内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我们党和政府所倡导、广大公职人员和人民群众认可的,以廉洁从政、反腐倡廉为核心的理论、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法律制度规范体系、社会评价体系的系统整合。廉政(廉洁)文化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政治和文化的有机融合,道德和法制的有机契合。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既是先进的政治文化、法律文化、道德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也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科学的人民的大众的文化。腐败文化是党和政府明确反对的、人民群众谴责的,腐败者和潜在的腐败者信奉和认可的,以个人家族、小集团为圆心,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为半径划圆的封闭的、腐朽的、落后的理论、理念、行为选择、潜规则体系。廉政文化是弘扬正气、惩恶扬善、维护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利国利民的先进文化。腐败文化是使歪风邪气蔓延,违法乱纪行为滋生,民主法治遭破坏,公平正义受践踏的一种祸国殃民的腐朽的、反动的文化。

 (二)从本质来看,廉政(廉洁)文化是一种红色文化,腐败文化是一种黑色文化。廉政(廉洁)文化代表着革命、进步、光明、改革、民主法制、科学文明、公平正义,是伴随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同时必须永远奏响、永远弘扬的新时代主旋律,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种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要培育廉洁、民主、科学的政治文化、公民文化、社会文化,消灭滥用公权来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腐败文化。腐败文化则像黑色的幽灵徘徊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腐败文化一旦滋生蔓延、形成气候,必将严重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侵蚀党的肌体。

 (三)从运行过程来看,廉政(廉洁)文化是一种绿色文化,腐败文化是一种灰色文化。之所以说廉政(廉洁)文化是一种绿色文化,是因为克己奉公、廉洁从政是一种维持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可持续进步的前提基础,廉政(廉洁)文化是我党长期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基本价值观,是维护国家安全、执政安全的理论和观念先导。因此,它是我们畅通无阻地迈向和谐社会的一条绿色通道。腐败文化是一种灰色文化,现实中的确存在各种灰色地带。某个时期在某个班子、小集体、小集团内部,灰色文化可能暗地里占上风,但从长远看,终是“邪不压正”。灰色文化的运行总是偷偷摸摸,“遇到黄灯加速行,遇到红灯绕道走”。腐败文化是阴暗心理、贪婪欲望、扭曲灵魂、卑鄙行经的纠合。

 (四)从价值判断和生存环境来看,廉政(廉洁)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守法文化、有益文化、朝阳文化;腐败文化是一种落后文化、缝隙文化、腐朽文化、末日文化。廉政(廉洁)文化是一种守法文化、合法文化,它要求一切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都符合法纪、政纪、党纪的规范,做到遵纪守法,不逾规越轨;它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作为首要的价值尺度和价值选择,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腐败文化是一种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腐败观念、理论和行为登不得大雅之堂,腐败者犹如“过街之鼠”,人人喊打,惶惶不可终日,只能钻各种法律、法规、政策的空子,暗箱操作,战战兢兢,苟且偷生。从长远来看,腐败文化是没有前途、没有生命力的末日文化。

 (五)从地位来看,廉政(廉洁)文化是一种主流文化、理性文化;腐败文化是一种非主流、非理性的越轨亚文化,对现存秩序背离和否定的反文化。任何时候,廉政(廉洁)文化都受到主流社会舆论、道德规范的褒扬,受到法律制度的保护。廉政文化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有秩序起维护、支持作用。相反,腐败文化对现存秩序总是起背离和否定作用,是对现存主流文化的抵制和对抗,因此腐败文化必然受到主流文化的谴责、反对,受到统治阶级的打击和制裁。腐败文化的行为规范偏离主流文化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反过来又成为违法乱纪、腐化堕落的重要根源。在个别地方和少数单位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刚直不阿、廉洁奉公者不吃香,甚至成为靠边站的边缘人物,不遵守腐败游戏潜规则者受到排挤、打击,直至“淘汰出局”,此乃“劣币驱逐良币”。这种腐败文化为腐败犯罪行为不断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环境,也是腐败行为难以遏制的重要原因。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廉政(廉洁)文化是一种理性文化,充满政治理性、经济理性、社会理性、文化理性、法律理性和道德理性,是执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与理性把握的结果。相反,腐败文化逆历史潮流而动,背离政治理性、法律理性、道德理性,动摇执政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加大各种社会成本,浪费各种资源,摧毁国家的经济命脉(如国民党统治后期),危害国家稳定。因此,腐败文化的破坏力非常巨大,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从清朝末年一直到国民党统治时期,腐败文化的泛滥导致国将不国,民不聊生,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贫穷、落后、屈辱,后果非常严重。

 (六)从作用和后果来看,廉政(廉洁)文化是自我节制型、约束型的节约文化;是人与自然关系和人际关系友好型的和谐文化。腐败文化是奢侈型的浪费文化、激化矛盾冲突的文化。廉政(廉洁)文化是一种懂得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行为自觉文化,内在地蕴含了节约、珍惜、保护的现代先进理念,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落实在一切工作过程的始终,崇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廉政文化繁荣与否是衡量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得如何的试金石;是评价我们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尺度。腐败与节约是格格不入的,腐败文化追求排场、派头,相互攀比,在公务活动和职务消费中不讲成本,“崽卖爷田不心疼”,大量耗费国家的资源和纳税人的“血汗钱”而心安理得。受腐败文化支配的官僚主义者、蜕化变质者们把我党倡导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抛到九霄云外,对人民的疾苦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严重背离群众,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是寄生在我党健康肌体上的“毒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敌。

 (七)从特征看,廉政(廉洁)文化具有无私性、高尚性、正义性、和谐性、公开性、免疫性、坚韧性等特征;腐败文化具有功利性、丑恶性、非正义性、分裂性、隐秘性、欺骗性、传染性、顽固性等特征。廉政(廉洁)文化倡导以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为上,表现共产党人和国家公职人员对人民负责,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政治操守和高尚品质;反腐倡廉代表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廉政文化昌盛与否是考量社会和谐的一个标杆;廉政理念一旦牢牢占据领导干部的心灵,就具有很强的免疫性,能够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决定了廉政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腐败文化宣扬和信奉的是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把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作为惟一的价值选择,把实现个人利益、家族利益、小团体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人生理想和目标归宿。其出发点、行为动机和后果都是丑恶的,因为它代表庸俗、颓废、保守,它践踏了公平正义,是道德的沦丧。腐败是阳光下的罪恶,腐败者总是做贼心虚,权钱交易只能在黑幕后进行。加之腐败主体的虚伪狡猾、心理脆弱、手段诡秘,他们善于伪装,具有两面性、欺骗性,如“台上反腐败,幕后收钱财”,甚至“抓大放小”,骗取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因而“带病上岗”、“腐中升迁”。腐败是社会风气的落后,是官员思想观念、道德和法律上的全面崩溃。腐败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传递性,它像癌细胞一样大量扩散、“自我复制”;如禽流感病毒一样不断产生新的变异品种,使人防不胜防!腐败现象之所以容易“死灰复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人欲壑难填、心存侥幸,总认为“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背靠大树好乘凉;朝里有人好做官。”在不具备腐败条件和没掌握腐败机会的情况下,一些潜在的“准腐败者”羡慕腐败、嫉妒腐败、期望腐败,一旦具备了腐败的条件,他们就会逐步模仿效法腐败,继而大行腐败之道。可见腐败文化与政治伦理规范大相径庭,客观上腐蚀党的健康肌体、动摇国家的经济基础,腐败主体蔑视国家法律,突破党纪政纪的防线,具有很大的反社会性、反人民性和分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