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慧为城市未来把脉 世博论坛成可贵遗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34:42

全球智慧为城市未来把脉 世博论坛成可贵遗产

2010-10-27 14:30:00 来源: 新民晚报(上海)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世博会期间举办了一系列论坛,建立起全球对话的机制,几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界、商界、政界代表相聚世博会,深入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论坛所达成的共识,将成为精神文化遗产。

上海世博会最后一场主题论坛上,大学生志愿者袁灵芝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不仅写着志愿者工作细则、要求,还记录下她听演讲时的所思所想。做好服务之余,她抓紧一切机会到会场旁听。在她看来,能近距离聆听世界级对话,是参与世博最珍贵的经历。

世博会期间举办了一系列论坛,建立起全球对话的机制,几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界、商界、政界代表相聚世博会,深入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论坛所达成的共识,将成为精神文化遗产,长久保存在人类史册上。

嘉宾众星云集

袁灵芝负责接待的演讲嘉宾,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院前院长特里·麦吉。论坛开幕前,她特意上网阅读了教授的简历和论文。特里发言后,她还就一些问题与其简单沟通。

“没想到当志愿者,还能接触到那么多国内外顶尖学者、专家,机会太难得了。”

世博论坛的影响力非同一般。本届世博会上,公众论坛、主题论坛、高峰论坛串起整个论坛活动的主轴,其中,主题论坛从城市生活的角度,深入探讨全球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世博会期间举办的主题论坛共6场,出席嘉宾“众星云集”,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互联网之父”罗伯特·卡恩等学界泰斗;科技部部长万钢、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等政府官员;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德国前副总理约施卡·菲舍尔等国际政要;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等商界领袖。

世博局论坛部部长王隽介绍,邀请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的过程让她印象最深刻。“我们当时很忐忑,李老80多岁了,仍在从事科研,非常忙,工作日程大多提前一两年就已排定。应邀参加世博论坛后,他决定调整日程安排专程赶来。”李政道很认真地做了PPT准备演讲,还专门为论坛题词“世博始搏”。

全球智慧碰撞

“论坛设置的议题全球关注,国内外专家、学者把最成熟的研究成果拿到论坛上分享,非常可贵。”华东师范大学世博研究院院长林拓教授认为,举办世博论坛相当于全球“集智”。

论坛以全球视角审视“城市”主题,探索在21世纪全球化进程中,城市面临的新挑战,寻找城市发展新的道路和模式。“信息化”“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环境变化”“经济转型”“宜居城市”……不仅是中国,更是全世界关心的热点。

许多专家独具魅力的演讲,成为世博论坛一道亮丽风景。李政道上台就自称“上海人”,坚持用中文演讲,还为观众带来一幅国画,多次赢来台下热烈掌声。他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科技创新,将带领我们回归自然。科技不再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工具,相反,它将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可能。

世博论坛更成为城市研究新成果的发布场。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彼得·霍尔提出了“多中心城市”的概念。他介绍,在伦敦周边130公里范围内,涌现出很多中小城市,近年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伦敦市中心。如今,市中心人口只占全市50%,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只有一半。

论坛上,各路专家既有对城市问题的反思,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谐发展的理念逐渐成为全球共识。绿色环境、通畅的交通、舒适的住房、完善的公共服务、城乡良性互动……成为专家热议的关键词。还有专家提出用“婴儿车”指数考量城市和谐程度。婴儿车能否上街,与城市无障碍通道是否完善有关;家长是否愿意推婴儿车上街,考验的是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父母是否有时间陪孩子享受天伦之乐,则反映出家长的生活质量。

世博精神遗产

6场主题论坛,林拓场场不落。每次听会,他都带好录音笔和笔记本。在他看来,世博会进入闭幕倒计时,在世博精神的传承上,世博论坛可能比展馆展示更重要、更迫切。

林拓认为,一个展馆一天能有几万人参观,一场论坛最多只有七八百人参加。在世博园里看场馆,可以感性地获得一些关于城市发展的信息。但在表达世博会主题理念上,论坛更深入,它是世博会精神遗产的集中体现,在智力领域关注和探讨影响国际社会的各类问题,使举办国成为全球的焦点,从而扩大世博会的影响。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首先要有思想。“全球智慧的碰撞,使中国城市化研究步入快车道,我国的城市化研究水平可能提速了10年!”林拓建议,世博会结束后,要做好论坛的后续利用工作,包括整理论坛文字资料并出版成册、建立嘉宾联系备忘录等。“要有专门组织、机构负责研究论坛上的思想,消化、吸收、再创造,让思想成果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