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今日闭幕 中国迈入"后世博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53:21
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正式落下帷幕,世博高峰论坛、闭幕式今日举行。这届由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盛会,自5月1日开幕以来,共迎超过7000万人次海内外游客,园区内演出2万多场,诸多“壮举”刷新多项世博会历史记录,中国兑现了“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之诺。
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日前透露:世博旅游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和超过800亿元人民币。而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远未止步于对经济的推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盛会必将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外交、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持久且深远的影响——“后世博”时代大幕已启。
世博闭幕日上演智慧对决 黄浦江畔众星云集
上海世博会最高级别论坛——世博会高峰论坛今日将在世博中心举行,主题为“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将分别致开幕辞。
高峰论坛会期一天,包括开幕式、全体大会、七个平行论坛和闭幕大会。据此前统计,共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演讲嘉宾确认将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或参与讨论。
高峰论坛闭幕大会将宣读《上海宣言》和《世博青年倡议》,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和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将作闭幕演讲,上海世博会组委会领导将致闭幕辞并宣布论坛闭幕。
今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将在世博文化中心举行,届时众多演艺明星将在欢快的氛围中,据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有关负责人透露,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成龙、杨澜,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宣传大使谭晶、金晶等将汇聚演出现场。观众还将看到刘翔、李宁等体育明星。魏松、戴玉强、莫华伦、韩红、刘德华、韦唯、廖昌永、汤灿、解晓东、古巨基、张韶涵等也将助阵世博会闭幕文艺演出。
据悉,各展馆今日正常开放,上午9时30分开馆,晚上22时30分闭馆,园区将运行至24时闭园。上海世博局活动部负责人介绍,当天20时,各广场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可通过LED大屏幕观看世博会闭幕式盛况。组织者提醒广大参观者,上海世博会闭幕式将简朴而热烈,除室内文化演出活动外,不安排焰火表演。另外,为确保园区正常运行,当天组织者也不安排闭幕狂欢活动。
上海世博破多项记录 兑现“成功精彩难忘”
中国在本届世博会开幕前就曾向世界许诺“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为兑现这个承诺,中国自2002年成功申办世博会起,便一往无前踏上“创纪录”之旅,开创世博历史上多个“之最”,为159岁“高龄”百年盛会注入全新的中国力量。
本届世博会创下“参加规模之最”——中国的盛情诚邀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最终有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参展,轻而易举打破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保持的17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纪录,改写了历届世博会国际参展方数量的历史。
本届世博会创下“参观游客之最”——184天的展期吸引海内外超7000万人次参观,刷新了大阪世博会累计入园6421.8770万人次的世界纪录,上海世博会成为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届世博会,将以最广泛的国际参与度载入世博会史册。
本届世博会还创下“举办活动之最”——上海世博会排定的国家馆馆日和国际组织荣誉日的规模均创世博历史新高。此外,本届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突破2万场次,平均每天演出100场,创下历史之最。
此外,上海世博会首度将“城市”作为展品,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堪称世博会历史上两大创举。
世博呈现“科技盛宴” 先进理念引领产业升级
184天飞逝而过,是什么让上海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一定会是“科技”。从开幕第一天起,世博会上那些大放异彩的科技亮点就让游客赞叹、回味、憧憬。
从内置“中国芯”的世博门票、到承担着园区交通运营的新能源公交;从装置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设备的世博主题馆,到为世博夜景增添异彩的LED照明;从足不出户览遍世界的“网上世博会”到为游客消暑降温的“人性化科技”——上海世博会所呈现给世界的“科技盛宴”,既不是点缀、更非作秀,而是将对今后全球的技术发展产生切实而深远的影响。
世博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李光明指出,世博科技的许多成果,一定会在今后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据了解,不少世博科技成果已经在上海、乃至中国“生根发芽”。
诸如系能源车、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电子标签、LED(发光二极管)、准4G网络等高新技术,它们在世博会上的成功亮相,无疑将推动这些技术的产业化,使之更快地走向市民生活。
上海世博书写外交“新局” 中国软实力再上新阶
上海世博会无论在世博史、2010年中国外交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专家表示,它书写了中国外交“新局”,是对外展示最真实生动中国的范例,是一个国家表情的自然流露。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上海世博书写外交“新局”之“新”,体现在打出“综合牌”——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绿色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全方位外交,几乎所有的外交形式都在世博园有了生动体现。
金灿荣指出,首脑外交非常成功,通过这样一幅色彩纷呈的世博外交画卷,全方位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更令人瞩目的是7000多万观众的深度参与,这是一粒非常重要的砝码。对此,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力也曾表示,中国普通人对世博的热情给中国外交注入最大活力——“每个人都是外交官”。
“最近几年中国GDP增长非常快,与快速增长的物质力量相比,软实力的上升诉求更加明显和急迫,通过举办国际范围内标志性的活动来标志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上升,能寻求进一步的国际尊重。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提升国际形象、提高软实力的绝佳机会。”金灿荣表示。
“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对全体国民的一次绝佳教育投资,取得巨大成功。它大幅提升了中国软实力。”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曾如是点评本届世博会。
“后世博”时代大幕开启 先进理念将深刻影响中国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落幕之后,中国将迎来“后世博”时代,同时也将拉开“十二五”建设的序幕,世博成果如何有效转化备受各界关注。
上海作为本届世博会的主办城市,如何借鉴世博会带来的世界各国的先进理念,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推动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全面发展便成为一个全新而又持久的课题。
上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肖林此前曾表示,上海世博效应将持续释放带来的转型推动机遇,新理念、新模式将融入城市发展各个环节,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将成为发展转型的突破口。该市环保局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徐展国也曾指出,上海会将世博会环保低碳理念有机融入到环保“十二五”规划中。
其实,这个全球盛会的影响何止于上海这座城市,它将对中国乃至全球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部部长季路德就曾指出,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解决城市化问题递交了一份启蒙式答卷。
经过近半年的展示,上海世博会所演绎的这本集世界智慧的“城市发展百科全书”正火热翻开后续篇章,开启一次永不落幕的“后世博之旅”。 其中,本届世博会的创举之一城市最佳实践区就是“后世博文章”中的佼佼者——据介绍,将有多个实践区的案例在中国得到“复制”,目前已有上海、天津、唐山等多个城市与实践区中的案例城市签订了合作意向。
与漫长而久远的“后世博时代”相比,184天“世博时刻”如惊鸿一瞥,但它注定将给中国留下更为深远的历史影响。有形的上海世博会今日落幕,无形的“上海世博”却刚刚破题——“上海世博会最大的精神财富是什么,是开启了国人心智,建立自信,培养责任意识。教育了年轻一代人如何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上海世博会创意总监如是总结世博留给中国人的精神财富。
新华网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吴宇、陈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凝聚全球智慧的文明盛会。六个月来,无数人在心中为这个美丽“地球村”大大小小的展馆评比打分。30日晚,最终的34个获奖展馆终于在此间揭晓。
德国、沙特阿拉伯、英国、智利、瑞典、芬兰、阿尔及利亚、斯洛文尼亚、葡萄牙、毛里塔尼亚、太平洋联合馆等11座展馆“爬上了顶峰”——荣获“世博会奖”的金奖。世界气象馆荣获上海世博会评委会特别奖。
在上海世博会即将闭幕之际,“国际展览局奖章”也在此间颁发。获得金奖的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代表联席会议指导委员会。
按照规划,上海世博会对外国官方参展者,即参展国家及政府间国际组织进行评奖,评奖事务由国际展览局主导的评奖委员会负责。评奖对象共分为四个组别:一是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的自建馆,二是占地面积2000-4000平方米的自建馆,三是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以下的自建馆和所有租赁馆,四是11个联合馆。前三个组别的奖项分为三类:主题演绎奖、创意展示奖和展馆设计奖,最后一个组别即联合馆只设主题演绎奖和创意展示奖。
在30日的颁奖晚会上,每当主持人宣读出获奖展馆的名字时,会场都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长达数年的艰辛筹备以及六个月会期的全情投入,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获奖名单有一长串,在此列举几个,供观众和读者与自己心目中的“最佳展馆”对照:A类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的自建馆,荣获主题演绎金、银、铜奖的分别是德国馆、俄罗斯馆和法国馆,荣获创意展示金、银、铜奖的分别是沙特馆、日本馆和印度尼西亚馆,荣获展馆设计金、银、铜奖的分别是英国馆、韩国馆和西班牙馆。
虽然世博会的展馆有大小之分,但参与世博会的热情没有大小。同样,“世博会奖”有金银铜之分,但不能以此区分展馆贡献大小,因为世博会的成功离不开每个参展方的积极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展览局奖章”30日晚还颁发了五个银奖,获得者分别是:上海世博会安全保障团队、上海世博会新闻媒体团队、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和“城市最佳实践区”。
在颁奖晚会上,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代表本届世博会组织者,向国际展览局赠送了“和谐”徽宝。这方镌刻着上海世博会会徽的“和谐”徽宝,取材深绿色软玉,象征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创造性和精巧技艺,反映了中国人积极进取的决心和厚德载物的信仰,标志着本届世博会主题和精神的传承。这方秉承和谐理念的徽宝,将由国际展览局永久收藏。
“上海约会全世界”——法国《费加罗报》如此表述对上海世博会的观感。来赴这场约会的除了各国游客外,还有记者。来自上海世博园区内的新闻中心的数据显示,有2000名左右国外媒体记者亲临现场进行采访、报道。通过他们的报道,不难发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上海世博会所显示的划时代意义,很多国家寄望于这一历史性机遇能够大大促进它们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报道:及时大量客观友善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媒体报道分析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西方主要媒体对上海世博报道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及时、大量、客观、友善”的报道特点。
该研究报告连续监测了CBS、BBC、CNN、卫报、时代周刊等30家海外主流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报告指出,外媒报道着重于“变化与影响”,比较注重反映当今生活的变化以及探讨中国的巨大发展对于世界带来的影响力。
震撼:每分钟都在变化
对于上海世博会,全球媒体都给出很高的期望值。《纽约时报》认为,世博会为聚光灯下的上海掀开了新的一页。同时,它的记者撰文指出,“世博会近些年来或许已经失去昔日的光彩,但中国试图为其抹去灰尘,在它的第二大城市上海举办一场可以和2008年奥运会相媲美的盛会,令世博会重新大放异彩”。
但当上海世博会进入尾声之际,还是令那些本就抱着很高期望值的外媒记者不得不再次惊叹。法国《星期日周报》的记者写道,对上海世博会的参展国、游客数量、志愿者数量、园区面积等各项“世界纪录”感到震撼。一位上海世博会法国参展局的员工微笑地向记者表示,“上海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在变化着”。
外交:地位来自作为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作为全球的一场盛会,上海世博所具备的外交拓展空间是巨大的。事实上,上海世博已经取得的外交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英国《金融时报》说,这场盛大国际展会证明中国的影响力仍日益加强,还表明中国和上海的信心。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经和国际地位发生巨变,没有人会单纯看待上海世博这场创意与文化盛宴,它也被视为经济实力支撑的外交盛事。该文还指出,外交会成为盛事,背景是经济实力。就在上海世博会举行期间,世界银行通过改革方案,第一次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投票权,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大投票国。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网站文章指出:中国模式赢得了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倾慕者,世博会象征了这种模式。美国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去年有85%的尼日利亚人对中国示善意(2008年为79%),在美国这一数字从2008年的39%提高到去年的50%,日本从14%提高到26%。
细节:改变世界的印象
相对上海世博会如此庞大体量的国际展会,个别细节未必能决定成败,但却能改变世界的印象。细节处的观察,衡量出的是国人素养的整体提高,是社会人文关怀的细致、周全。
韩国《中央日报》通过在上海从事房地产工作的韩国商人金社长的视角,记录了上海之变:当被问到去世博会“看到了什么”时,金社长回答:“中国人排队了”。在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游客们排队等候三四个小时。金社长说“有点震撼”,因为这和他脑海中中国人没有秩序意识的印象大不相同。
荷兰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鲍沃斯表示,当她亲自来上海观博的时候,她注意到世博的组织管理非常有序,有很多服务于观光者的设施,例如,在进入场馆前许多轮候区域都有休息场地,提供食品或饮料。“尽管世博每天要接待大量的游客,但是绝不会因为人多让人感到不舒服。
未来:有期许有警醒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随着世博园内新生活新理念新思维的深入人心,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将在世博后生活中渐占主动地位。
法国媒体很敏锐地抓住了未来的方向,“2010年世博会的组织者们有信心把5.28平方公里的市中心改造成绿洲,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一般城市减少70%”。
当然,也有外媒对后世博时代提出善意的警告。日本撰稿人吉井忍以大阪世博会为例说,“希望中国不走日本的老路”。大阪世博会是日本经济高速成长的图腾。“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人”、“可以说‘不’的一流强国”……这些头衔在世博会后逐一降临日本。在这股发展狂潮中,也慢慢涌动起热衷投机、崇尚奢侈、鄙夷传统的暗流,为日后的房产泡沫、贫富分化、低生育率等问题埋下了伏笔。曾让日本小学生们无比憧憬的未来,最终变成了“失去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