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救援模式—我国自然灾害救援的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43:06
大飞机救援模式—我国自然灾害救援的创新 时间:2010-05-12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浏览次数: 58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推荐] [关闭]

应急救援是应急处置的核心内容,科学高效的救援行动对于控制事态、化解险情、降低损害,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应急救援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和政府综合反应能力的表征。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成功实践了“大飞机救援模式”,实现了应急救援的重大创新。

一、“大飞机救援模式”的界定

所谓“大飞机救援模式”,就是在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以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包括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部分)力量为依托,充分运用飞机救援方式快捷高效的特点,多机种、多架次、高覆盖、高密度空中作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救援,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损失,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实现最佳的救援效果。“大飞机救援模式”是与传统的直升飞机救援方式相比较而言的。在汶川“5·12”特大地震中,“大飞机救援模式”成为救援行动的最大亮点,大大提升了应急救援的效率。“大飞机救援模式”可以概括为五大特点:一是其无与可比的重要程度。传统的直升飞机救援是一种辅助的救援方式,无论从动用飞机的数量、种类、架次,还是从飞机在整个救援行动中的地位与重要性等方面,都不可与“大飞机救援模式”同日而语。二是出动飞机的架次之多。据总参作战部报告,截至2008年5月27日24时,投入救灾的飞机共出动4802架次,创造了我军航空史上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行架次最多、投送兵力最多等多项纪录。三是动用的飞机种类之众。救援中军用、民用航空同时集结,除了传统的小型直升飞机主力机型以外,还动用了大型商业民航运输机和巨型直升运输机。四是为完成最紧要援救任务而进行的超强度作业和高密度飞行。五是伴随大规模“作战”而来的对准军事指挥系统和管理能力的挑战。他们除了要根据应急救援要求配备相应的空运资源以外,还要考虑天气、地理环境、人员休整等许多关键因素,包括国内国外运力的协调指挥和机场配套服务等等。

在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运用大飞机救援模式,成功完成多项飞行任务,实现了如下功能目标:

第一,稳定人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当第一架直升飞机飞临灾区上空之时,灾区群众无不欢欣雀跃,身心受到极大鼓舞。在经历了重大灾难之后,飞机带来的不仅仅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无比关怀,更有共克时艰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和巨大勇气,在巨大灾难面前,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比什么重要。

第二,集结兵力,为抗震救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地震后仅20分钟,空军航空兵某师就接到空军号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两架伊尔一76飞机紧急升空,最先将242名专业救援队员和33吨特种装备火速运抵灾区。2008年5月13日凌晨2点,在空军“紧急集结飞机,抢运救灾人员”的号令之下,23架飞机满载救援官兵和物资,编成两个集群从武汉、开封相继起飞,直奔灾区。

第三,调集物资,为全面战胜危机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除了救援队伍随身携带的救援装备、设备以外,包括国际救援物资在内的大量食品、药品等相当大的部分都是运用运输机从四面八方运抵灾区。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5月16日一线机场的航空燃油供应告急,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采取紧急措施,打破原计划分别从兰州、乌鲁木齐、岳阳、洛阳、茂名、荆门、重庆七个方向向灾区运输保障油品,截至2008年5月21日零时,“中国航油”累计为全国1197架次的抗震救灾航班加注航油9350吨。据统计,截至2008年5月16日仅民航局调动的近百架飞机就执行紧急专机、包机任务222班,从全国各地向灾区紧急运送了l200多吨救灾物资,同时还运送了2万多名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医疗人员。

第四,搭建信息平台,为应急通讯和应急指挥提供高效的设备装备。灾情发生后,灾区电力、交通、通讯全部阻断,信息无法传递成为制约救援工作开展的首要难题。2008年5月13日凌晨,在成都空军的支持下,装载着“四川移动青年突击队”队员的飞机在滂沱大雨中起飞,并成功将两名队员空降平武和青川。中午11时42分,与外界隔绝近22个小时的平武首次通过卫星电话与外界取得了联系,十多分钟后,青川也成功实现与外界通话。2008年5月16日,中国移动正式启动重灾区乡镇通信恢复行动,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本省8个重灾区70个乡镇的对外通信,为救援行动提供通信保障。凌晨3点,19名员工率领19个小分队携带基站设备和仅能维持几天的生活物资出发,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救灾大部队到达前,空降到汶川、北川、青川、平武的19个与世隔绝的“盲点”乡镇,架设基站,第一时间抢通“盲点”乡镇。

第五,转移伤员,发挥医疗资源的最大潜能。一方面,一批批被解救的危重灾民通过直升飞机快速送达医院抢救,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另一方面,及时将医院中已经脱离危险的重伤员安全转移到广东等周边省份,最大程度地发挥医疗救护能力。

第六,空运设备装备,为消除隐患,防止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抢占先机。运用飞机作业实施大面积消毒,为确保灾后不发生重大疫情起到重要作用。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中,来自俄罗斯的“空中巨无霸”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5天内将120台大型机械设备运抵堰塞湖的堰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