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缘何投资大、见效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0:11:52
2010-10-28 19:36:39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
现在的政府网站“脸孔”越来越漂亮了,但不少网友直言“好看不好用”
本刊记者 许彬杉
近日,全国首个政府“网络发言人”现身广东。广东省工商局首次以“网络发言人”的名义公开回应网友的投诉,一时间引起大众和传媒的关注。“政民互动”一直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的“网络问政”,近期可谓“动作频繁”、高潮迭起。
但另一方面,广东省省情调研中心最新出炉的《2008年广东省地方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调研报告》却又泼上了一盆“冷水”。报告指出,广东的电子政务建设同全国情况一样,存在“投资大、见效微”的问题。那么,广东的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到底如何,是什么因素限制其进一步发展?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现状:电子政务发展
相当不平衡
“广东的电子政务建设就全国而言,起步比较早,也一直担任着先行先试的角色。”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电子政务处处长陈少媚对记者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部门办公自动化(OA)的推行就已成为广东电子政务建设的起点。而广东省政府网站1999年开通,也早于中央政府网站正式上线的2005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东省已经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基本实现了网络的整合。大部分县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公众网站,并能提供一些政务公开和基本服务。省级部门和部分地市实现了行政审批过程信息的查询。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但如果把眼光放之于世界,广东的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就没有那么乐观。根据2004年联合国发布的研究报告,电子政务发展包括起步、提高、交互、事务处理和网络化五个阶段。“总体而言,我省正处于交互阶段,正在向事务处理阶段发展。”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邹生表示。
但是,另一个要考虑到的情况是,由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比较大,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也相当不平衡。“就网站普及率、行政审批自动化和在线化而言,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差距较大。甚至还有部分县没有建立公众网站。”陈少媚说。
“所以,以国际上公认的电子政务先进国家新加坡为参照,珠三角地区落后5到8年,粤东西北地区落后10到15年。”
“这是一个令人颇有些难堪的差距。因为我国和世界电子政务发展建设的起步时间都是上世纪80年代末,可以说相差无几,短短20多年却产生了这么大的差距。虽然目前我们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但那些一直制约我省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还需要打破。”
困境:最大阻力竟来自内部
从17天到2天,这是中山市开通“一站式”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前后审批时间的变化。从2004年4月开通运行至今,全市53个部门的办事指南全部在网上公开,529个审批流程实现上网办理,提前办结率达到99.59%。
“在虚拟的‘电子政务大厅’,我们统一受理企业和市民的各类审批、审核、核准和备案申请,再交由相关部门处理。这样便理顺了流程,有效地解决了部门间审批环节过多和互为前置的问题。”中山市政府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但他也坦言,这样是“方便了申请者”,却“麻烦了我们自己”,因为协调整合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难度不小”。“最开始时,仅9个部门15个项目进行网上审批,有些部门甚至拒绝被纳入系统。”
中山面临的尴尬并非孤例。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向记者提供的一项调研报告指出:“来自政府本身的阻力是阻碍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原因。”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政府体制机制还未完全理顺,部门利益突出。尤其是电子政务向更高阶段发展,进入网站和信息系统后端的业务流程和多部门合作的“深水区”后,推进就更显艰难。
“以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共享为例。信息资源部门分割,形成信息封锁和信息孤岛,是当前我省乃至全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陈少媚说。各部门重要的信息资源都被实施十分严格的管制,不仅公众和社会机构难以获取,其他政府部门也很难共享使用。“比如计生部门又兼有人口管理的责任,而户籍人口的数据却掌握在公安机关手中。”
这涉及政府各部门在信息共享中的“权、责、利”如何界定的问题。“采集这些资源的相关部门不仅付出了很多的成本,而且共享资源还可能存在共担责任的风险。因此,无论是从部门利益还是从信息安全考虑,很多部门往往扭捏作态,不情愿与人分享信息资源。” 中山大学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蔡立辉教授谈道。
尴尬:“好看不好用”
如果说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对公众而言是“隐性”的电子政务的话,那么他们更重视“显性”的用户体验,即和自己直接相关的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网上办事等功能。但关注越多,往往意见也就越大。最为公众和专家诟病的就是“好看不好用”。
“现在的政府网站页面越来越漂亮了,可是有效的信息却没增加多少。大多是文件汇编和新闻摘要,有时连需要的联系电话都没有。”“很多网上办事窗口形同虚设,点进去才发现是无效链接。”网友的意见直指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些“通病”。
“我能理解‘好看不好用’的说法,我想这个‘不好用’:一是指没建好,‘不好用’;二是没用好,‘不好用’,主要还是后者。往往是政府花重金打造了电子政务便民项目,却因为缺乏支撑维护系统,变成好看不好用的‘花架子’。” 陈少媚说。
电子政务建设专业性非常强,并不是盲目地加大投入就可以解决。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作为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预评估单位发现:“需求不清、脱离实际、重视硬件、忽视管理等是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通病。”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自然落得个“投资大、见效微”的名声。
此外,运营维护资金难以为继也成为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目前,全省只有深圳市把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营维护成本纳入财政预算。而其他地区,还达不到这样的条件。”省信息产业厅电子政务处丁扬程对记者说。
采取服务外包等市场化运作可成为突破口。国外电子政务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综合性、高水平的信息咨询企业能给项目建设提供业务、技术、管理服务。而服务外包将为电子政务提供持续的投入,促进其良性循环发展。如香港九成以上电子政务项目外包给企业完成,并开始出现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融合。
破解:及早弥补法制缺位
而从根本上来讲,要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还是要借助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早在2007年的亚太公共服务高峰论坛上,有关专家已指出,中美两国电子政务的差距,根源就是立法。“重复建设也好,无序发展也好,只建不用也好,都和相关法律法规缺位有关。”
广东已经开始探索。2008年底,广东省政府办公厅颁布《广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试行办法》,规范和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哪些信息资源应该无条件共享,哪些应该有条件共享,哪些是不予共享都开始作出分类,建立各级政府共享信息目录体系成为可能。”陈少媚说。
效果很快开始显现,目前省级信息资源中心已经接入了监察厅、民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17个单位,汇集了包括自然人基础信息、法人基础信息在内的约3500万个信息,信息交换量超过154万条/月,《广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也在紧锣密鼓的编制中。此外,信息共享工作也已经纳入电子监察系统覆盖范围。“这在全国还是首创,将大大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和质量。”
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信息与地税部门的企业纳税信息比对,一些偷税漏税大户就无处遁形。省社保局与省公安厅将“个人参保信息”和“在逃人员信息”分别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社保局的“离退休人员待遇信息”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员被记录为死亡人,涉及金额上亿元;而公安部门也通过个人参保信息发现200多名逃犯。“这些都是立竿见影的效果。相应的其他方面如项目建设、服务外包等都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陈少媚表示。
而同以往长期的无序发展不同,广东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建设数字广东的意见》则为我们绘制了这样的一幅蓝图:到2012年,全省90%以上的医疗卫生、劳动保障、交通出行、水电气等服务事项可提供网上咨询投诉、预定缴费等服务。县级以上政府部门100%的政务公开信息实现网上发布,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网上办理。80%以上政府部门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