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看病绝对贵过香港”香港医管局主席:港府医疗补贴很厉害(南方日报 2008-3-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38:29
“内地看病绝对贵过香港”香港医管局主席:港府医疗补贴很厉害
2008-03-05 10:14:26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严艳 朱丰俊 游星宇
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认为,政府要加大医改投入
2008全国两会
■观点对对碰
缺钱还是缺人?
医改最缺的不是钱,是操作者。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
政府要加大投入,真的是钱的问题,体制、人才、钱,三者缺一不可。
——香港医院管理局胡定旭主席
看病贵不贵?
“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老百姓老要自己掏钱(看病)所以觉得贵,但出不起不等于贵。”
——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广州两会期间发言)
“内地看病绝对值超过香港!”
——香港医院管理局胡定旭主席
“内地看病绝对值超过香港!”在昨日医卫组的分组讨论上,香港医院管理局胡定旭主席表示。广州两会期间,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表示中国看病“最不难最不贵”。
医改缺钱还是缺人?
全国政协委员岳秉飞说,医改据说有10个方案,都有主要框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政府投入还偏低,要按GDP增长来逐步增加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却认为,新方案宏观的多,微观举措少,只是方向性的。他认为政府投入只是一方面,不是主要因素。美国人均医疗投入去年是6400多美元,香港4000块港币,我国人均GDP才2000美元,按发达国家的来设置,完全是不可行,必败无疑,美国医改几十年,越搞越糟,所以中国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我作为医改小组的党组成员,多次发言都表示,医改最缺的不是钱,是实践,是操作者。”黄洁夫说。
港府医疗补贴很厉害
香港医院管理局胡定旭主席则认为,内地医改应包括体制、人才、投入,三方面缺一不可。据他介绍,香港政府医疗补贴很厉害,百分之九十以上,占到GDP2.6%。“我们医管局负责管理73家公立医院,住院100元一天,包吃包住,拍CT,全包,分为三层,基层医疗,伤风三甲,63%;专科门诊,95%;最高层的是手术,比如肝移植等,都全包。”
“比如你到协和医院,看很好的医生,普通感冒,你说要多少钱?三四百块?香港65块,开一个小小的手术,香港住院100元一天,协和要300块钱一天。内地看病绝对值超过香港!”
胡定旭说,在香港,医生的薪水完全和药没关系的。内地也要首先提高医生的工资,跟药脱钩。也就是说政府要加大投入,真的是钱的问题。体制、人才、钱,三者缺一不可。
钟南山:“大卫生”概念要先行
“医改方案能否成功,关键是通过完善体制建设为改革铺路。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大部制改革,自己也在考虑提交一份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强化‘大卫生’概念,最起码要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药和药物以及医疗保障四个方面的融合。”一身黑色呢子大衣,神情略带疲惫,年逾七旬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对记者表述了对医疗体制改革的看法。
“医疗卫生本来就应该实现防和治结合,医和药结合,中国还有中医和西医结合,医疗实践和医疗保障结合,在‘大卫生’概念下,四个结合要统到一起,没有这样统一的组织形式,医改很难推进。”钟南山说。
卫生部长陈竺谈新医改方案:
上面给“框架”各地再细化
新医改方案不“上”两会的消息传出,令人更加关注其庐山真面目。昨天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新医改方案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指导意见,将由各地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实施,医院改革将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而新医改方案将在两会结束后公布。
昨天上午,出席小组讨论的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甫一露面便吸引了现场媒体的追访。
陈竺透露,新医改方案的亮点有三,一是如何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二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三是医院改革。
对于之前热议的医药分开问题,陈竺强调,医药分开千万不要简单理解,医学和药学这两者无法分开,“我们提的医药分开是医药购销领域的利益与医疗机构运作和医务人员行为的分开。”他表示,医药分开将逐步推进,是个过程,重大困难需要时间。
■花絮
记者猛追部长求“饶”:“我没法活了”
两会期间,新医改方案和新政协委员、卫长部长陈竺一并成为关注热点。昨天上午,陈竺刚刚现身分组讨论的现场,即被记者围堵,会议休息期间,更是被数十记者紧紧围住,困在宾馆房间门口无法进房。
面对记者连珠炮般的追问,陈竺均一一作答,直到会议即将开始,不得不大呼,“我实在没时间了”,“给我一点点工作时间”,看到连连求“饶”却无法脱身,陈部长最后竟不得已叫出,“我没法活了”,“大家以后再问,细水长流!”
看到陈竺即将脱身,人群中有记者悄悄埋怨其同事,“我还想你再挡住他呢”,该同事无奈答道,你看部长脑门上都冒汗了,不忍心再堵了啊。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jwxy/200803050053.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