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炒钱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29:55
我眼中的炒钱族(2010-10-29 11:30:53)转载 标签:

下午茶

炒钱族

 

可爱的莉莉

 

几年前,流行的一句话叫做作“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而现在,却有人将它改成了“你不炒钱,钱就炒你”,并且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拥趸,他们觉得在这个资本创富的时代,“钱生钱”的理财方式可以更快获得更多财富。反对者则认为是投机浮躁的心态催生出炒钱族,他们不肯踏实工作,只寄希望于在资本市场一夜暴富。

 

今天下午茶,我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80后炒钱族代表吴莉莉.莉莉今年在股票和黄金上都颇有斩获,刚换了大众的跑车,春风得意,开朗活泼. 82年生人的她,已经是炒钱族里的“前辈”了。她在高中时代就开始炒股。正式成为炒钱族则是留学回国之后,父母资助了她60万成为她的第一笔本金。在赚钱之后,她把本钱还给家里,开始了自负盈亏的炒客生涯。

 

吴莉莉最难忘炒钱经历,是08年的股市大跌。在股市到达6000点时,她的本金已经翻了两番。就在她美滋滋的计划给自己换量宝马z4时,大盘突然一泄千里。狼狈逃出之后,她发现不单是几乎到手的利润灰飞烟灭,连本金也不见了40%。莉莉和我说起这一段儿时,还能感觉到她当时都快疯了的窘境。于是她决心要找一个跟证券有关系的工作,获得更快更多的资讯。她要把输掉的钱再赚回来。

 

学美术的她成为今天的炒钱族,绝非偶然,倾听她内心的感受,我触动很大,“画要一笔一笔画出来,画一笔挣一笔的钱,多慢啊,做股票一下子就几万几万的,来钱容易啊”。

 

在向专业证券公司投了数百份简历后,莉莉开始得到了在股民老张的公司上班的机会。因为为人乖巧,性格开朗,办公室的发达信息很快被她捕捉到。最成功的一次炒钱,利润率超过了40%,“我们这种冲在第一线的人,肯定比散户的消息灵通多了。”

 

莉莉对自己选择股票的标准直言不讳:“我不研究它,我不关心它的内在价值,我只关心它能够给我带来多少利润。”她现在做的是超短线投资,“只要两个星期没有收益,我就立刻卖出。”

 

生活就像过山车

 

莉莉也有一些标准的炒钱族朋友,他们放弃了工作,或者根本没工作过,大学一毕业就开始炒钱。炒房,炒黄金,炒普洱茶,甚至炒限量版名车,什么挣钱炒什么。他们的生活方式让莉莉很羡慕,“我们是享乐主义者。平时一两点钟起床,然后去逛街买奢侈品,约朋友吃饭喝茶,晚上去夜店。找一个时间机票最便宜的时间,到欧洲香港去扫货。打一个电话,所有人都出来玩通宵。”

 

传说中的二环十三郎会向莉莉打听消息。我问莉莉,他为什么信你,莉莉很自信地说,他就是信,而且还答应感谢的礼物是豪车。我问她,礼物拿到没有,她说最近行情不太稳,礼物暂时没到手。

 

大家的情绪会跟着盘面的红绿变化而大幅波动。行情好的时候,一呼百应,集体happy,一旦市场低迷,聚会骤减,因为聚会要穿新衣服,这意味着要出现开销。大家都在家蜷着,看大盘就头疼。这时候,莉莉往往被当成情绪垃圾桶,比如说一个朋友用几个小时时间向她抱怨“买黄金还不如买摊泥”。还有朋友向她打探内幕。“说只要消息有用,他的车随便我挑”,莉莉一脸的遗憾,“这家伙可有一辆兰博基尼!”

 

可惜除了消息更快更多外,她真没有什么内幕。一直以来,她的避险办法是一有风吹草动就清仓出逃。尽管有好几次只是虚惊一场,她仍然坚持这样做。经历过几次大赔之后,莉莉越来越明白市场的残酷。性格开朗的她对我直言不讳,说自己赌性比较强,自己曾在澳门尝试过,发现挺喜欢。现场的理财师一方面为她担心,一方面认为她心理承受能力极强。

 

没想过将来

 

年轻炒客们的钱,来的容易去的也快。在莉莉眼中,炒钱赚来的钱不是钱,而是一个数字,一个就应该去消费奢侈品让自己放松挥霍的数字。她四处旅游,不停的换车,接着又玩改装车,平时用的都是国际大牌。还给我秀了一下她刚从香港买的Gucci限量版新款。

 

至于将来,莉莉没怎么想过,她说炒钱族里有句名言,“只要我的手指能动,可以下单,我会将股票事业进行到底。”不过,她也表示有点厌倦现在的生活,“我常想,赚够了某个数字后就退出。以后晒晒太阳,喝喝茶,怀里抱只猫。”我问她,多少会满足。

 

5000万,起码。------这是她给我的答案。

 

她周围很多有类似想法的人仍在鏖战,把“退出价码”一升再升。莉莉觉得这是因为自己赌性太强,她曾在某个赌城里把回国的路费都输掉了,不得不打电话向家里求救。“如果下次再去”,她笑着说,“我一定先买好返程机票。”

 

在之后的闲谈中,我惊讶的知道她的画画学了十几年了。对于本职的荒废,莉莉表示一点也不惋惜,“你知道,只有在画家死后,他的画才会值钱。”

 

长远的规划人生

 

理财师王轶珍对我说, “如果我是她,在这种大起大落中早就疯掉了”,她说自己的赌性很弱,“过年时偶尔赌一次,50元的输赢都让我心惊肉跳。”

 

对于怎么样才能用“钱生钱”,轶珍一样浓厚的兴趣,“最近你买了什么”几乎成为她与同事闲聊时的开场白。其实现在在白领人群中,投资是最热门的话题。不过轶珍身边没有辞职炒钱的人,尽管她的同事都是专业的金融人才。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工作能更快更多的获取市场信息。另一方面,他们对生活的规划更长远。没有了固定收入,一旦市场不好就会很麻烦。特别是在结婚生子后,必须加倍的谨慎,王毅珍笑着说,“总不能把孩子的尿布钱都输掉吧。”

 

投机能做多久

 

另外,王轶诊觉得投机不能做一辈子。在美国,有很多专门做投机的大投机家,历史证明,没有一个人有好的下场。比如说,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投机家雅各布.利特尔,因为喜欢在股市下跌的时候出手,被人们称为“大熊星”。他的一生有八起八落:8次成为百万富翁,8次经历破产。当第9次破产时,他做了一件所有人都会做的事:他死了,再也不能翻本了。一代枭雄凄惨的死在租来的房子里,身上一分钱都没有。

 

做投机是一个极端耗费精力的事情,投机生涯其实跟运动员的生涯一样,有一个巅峰期。在人年轻时,有足够的体力精力去参加这个疯狂游戏,不仅玩得转,也亏得起。但是人不能永远的年轻。10年之后呢?20年之后呢?“大熊星”雅各布在投资巅峰期过去后,常常会感到困惑,不明白市场为什么总和他作对。其实,是他跟不上市场了。于是做什么亏什么。马有失蹄,人有失手,失手了1次可以再起来,甚至失手了8次都可以再起来,但到了第9次的时候,你就不一定能再起来了。

 

博傻游戏

 

王轶诊觉得,人总要渐渐稳定下来。她把家庭的收入分成两种,一种是属于固定收入,就是工资。只要不失业,无论股票市场怎么波动,这部分收入都是稳定的。另外,就是理财性的收入,受市场状态影响很大。但是不管市场是什么样子,只要有固定收入,家里就不会没有买肉的钱。她非常看重投资的内在价值,做的则全是金融产品。“首先流动性比较高,想抽身的时候就可以走。第二,在信息上相对比较透明。可以看研究报告,或者看新闻得到信息”她认为投资实物有很大风险,“可能其中有一些东西并你不了解。”

 

过去炒普洱炒红木炒君子兰,今年则有“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还有最近的“糖高宗”、“苹什么”。似乎无论什么都能炒一炒,然后财富就会一番两番甚至十几番几十番的疯狂增长。不过炒作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博傻游戏,永远是少数聪明人赚大多数傻子的钱。炒作就是讲一个“钱生钱”的故事,要讲的非常吸引人,才能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把价格炒高。但是故事毕竟是故事,当故事落幕的时候,最后接棒的那批人就是游戏里的傻子。

 

“基本上赚到钱的是讲故事的人,而不是听故事的人。”莉莉也同意这种说法,“用我妈妈的话说就是:只看见狼吃肉,没看见狼挨打。其实风险是巨大的。就像买黄金,最近有不少买黄金赚钱的故事吧,我周围很多人都不分析一下国际行情或者美国汇率,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里面冲,他们只是觉得买就能赚。结果赔的很惨啊这一波。”

 

建议:

第一,不要盲目跟风。  

 

莉莉告诉我 “一般我会建议朋友做熟不做生,你越了解的东西越容易赚到钱。”

 

王轶珍和我讲了她家最惨痛的一次炒作经历,“在80年代末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流行买蜗牛。大家都去买,说卖掉后就能发大财。当时很傻,我们家就去买了一些。但是蜗牛这个东西买回来后你要养它,要好好的照顾它,然后你才能卖出去。”可他们对蜗牛一无所知,没多长时间,蜗牛就相继魂归西天了。所有的投资都打了水漂。

 

第二,在该离开的时候离开。

 

理财师王轶珍建议,趁年轻输光了还可以再来的时候,年轻人可以尝试做一些高风险的投资。但是要掌握一个度。达到某个目标,或者到了某个时间点,要及时的抽身。因为人的贪婪是最可怕的。当你的贪婪没有止境的时候,可能就是你走下坡路的时候了。所以一定要给自己限制一个度,哪怕是让别人帮你,该抽身的时候抽身,你不能一辈子去做投机。

 

莉莉最后坦诚地告诉我,自己在享受炒钱乐趣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忧,“会想有一天钱输光了我怎么办。所以要给自己定一个止损点。在赔钱的时候,你要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就得抽身了。哪怕是赔了,为了防止自己赔的更多,你要及时的离开。”

 

年轻人或许可以去尝试着炒些什么。不过,炒什么也别炒人生。

 

PS:我和专业理财师轶珍在很多话题上都有同样的看法,对性格开朗活泼的丽丽则有更多的好奇。这个年轻炒客的成功和她富裕的家庭背景是有关系的。比如说,她在比较小的时候就受到了投资教育,并且从家里得到了一笔数额不小的启动资金。她能够自由的选择工作。有家庭作为坚实的后盾,她做抉择的时候会更果断。不过,这个女孩子自身的优点也很突出。她很聪明,反应很快,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很出色。更重要的是非常有主见,态度积极,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不过,有时她表现的很矛盾。她眉飞色舞的讲述自己是如何挣钱的,又觉得现在钱对她来说只是数字。她说自己喜欢享受,可对“退休”后生活的描述却非常简单;她有点厌倦炒钱,又没办法抽身离开,这不是用“赌性大”就能解释的。或许每个人都需要一些东西把生活填满,特别是年轻人。

 

在介绍她的限量版Gucci包时,莉莉一脸认真的告诉我,“我其实不是很喜欢它。可是每卖出一个,Gucci都会把25%的钱捐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CCTV2财经下午茶》栏目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15:06—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