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文言文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05:15

2009年中考试题分类精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

默认分类 2010-04-12 11:15:34 阅读12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三十、(09福建龙岩)(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作答。(13)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①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

生岁直子  (            )              室无完器 (            ) 假五六猫  (            )              购僮罗捕之 (            )

6、用“/ ”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2)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2)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8、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你认为本文寓意何在?(3)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

生岁直子  ( ,正当 )    室无完器 (家具

假五六猫  ( )               购僮罗捕之悬赏,奖励 )

6、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 (1)  粮仓和厨房里,都任凭老鼠肆虐而不去过问。(仓廪,庖厨,恣)(2)  它们以为那种饱食终日,无灾无难的日子是可以长久的呢!(以,恒)(各2分)            8、借写永某氏家的鼠仗势欺人,因其所依仗的外力消失,最后落得可悲下场的故事(1分),讽刺中唐时代的反动官僚擅作威服,虚有其表,结局必将同鼠一样。(2分)。

 

三十一、(江苏淮安)阅读下文,完成17—20 题。(18 分)     赵普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 分)

习:                           发:           

为:                           明日: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                                                                     

闺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                                                                     

19.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4 分)

答:                                                                      

20.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4 分)

 

三十二、(江苏徐州)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6到第9  (1 5)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峡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采.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敷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___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  以:_______________

(3)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____________ (4)卒得反国  反: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C.①时时而间进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①内外不闻吾过      ②及鲁肃过浔阳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6)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知所以亡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分,每处l分,意思对即给分)(1)偏爱(2)认为(3)当面指责(4),返回   7(2)B拜见(A长,身高整治,治理C偶尔私自,偷着D错误到)   8. (6)每句2分,重点词语翻译准确,句子翻译通顺即可)(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l分疑问句l)2)由此看来,大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太严重了。或,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严重)了。(“”“1)(3)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所以”“1)   9.(3)原因(2)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启发(1)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十三、(江苏盐城)[]梁君1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2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3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4之,曰:必以人祠5,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6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1梁君:即魏国国君。2gòu弓:拉开弓。3御:车夫。4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5祠:祭祀。6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3分)

1)白雁群骇____________  2)言未卒____________  3)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________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怎样去做(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

[]翻译:梁君出去打猎,见到一群白雁。梁君下了车,拉满弓想射白雁。路上有个走路的人,梁君叫走路的人停下,那个人没停,白雁群受惊而飞。梁君发怒,想射那走路的人。他的车夫公孙袭下车,按着箭说:您别射。梁君气愤地变了脸色生气地说:你不帮助你的主君反而帮助别人,为什么呢?”公孙袭回答说:过去齐景公的时候,天大旱三年,占卜时说一定用人祭祀才下雨。齐景公走下庭堂磕头说:凡是我求雨的原因,是为了人民。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才将要下雨,我将自己充当祭品。话没说完,天下大雨达到方圆千里,为什么呢?因为齐景公对天有德对人民施恩惠,现在主君因白雁的缘故而想射人,我认为主君的话跟虎狼没有什么不同。梁君拉着公孙袭的手,和他上车回去。进了庙门,粱君喊万岁,说:今天真幸运啊: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我打猎得到善言回来了。

11、(1)骇:害怕;惊怕;惊慌(2)卒:停止;完毕;结束(3)故:原因;缘故12、(1)我祈求下雨的原因,是为了我的百姓。  2)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等猎物,我打猎得到良言回来了。13、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三十四、(福建厦门)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余以为妙绝(         

7.《古汉语词典》对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0.读文赏荷:(5)

(1)赏荷,可观其形美。[]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

(2)赏荷,可品其神美。[]段称莲为花之君子[]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6.2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①亲近而不庄重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7.  D 2分)8.  B 2分)9.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10.读文赏荷:(5)(1)2分)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1分。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2)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三十五、(广东清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 -- 4 题。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 坐:因为。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或曰:"食菱须去壳。" 或:                  2)其人自护其短 短:

   2.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 分)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 分)

1、(2分) 或:有的人 有人 短:短处,缺点(每个1分)   2.(3分)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每断对一处得0.5分,"后山""何地"之间不断句不扣分)   3.(2分)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并壳者""""""去热"0.5分。)   4.(3分)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答即可,其他答案只要符合文意即可酌情给分。)

 

三十六、(广东深圳)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8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

7.《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8.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1                                                                                      

2                                                                              

 

三十七、(广东)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②。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至,是违圣意也。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乃命再赐。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③而罢。(选自周密《齐东野语》)

[]①张说(yuè):人名。②都承旨:官名。③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奏欲置酒延众侍从      2)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退 约客 平。

3.张说附奏的目的是什么?(3分)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陈良祐是个怎样的人。(3分)

1. “,邀请;邀请    2.答案: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3.提示:用事并非褒义(权贵而耍性子);张说这个人两次上奏,是因为陈良祐未到,用事的张说内心不快,想皇帝惩罚他。看不惯陈良祐用事,不畏权势。

【参考译文】

淳熙年间,张说很有权势,担任都承旨的职务。有一天,张说上奏说想要宴请各位侍从。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说:我要赐酒肴为你助兴。张说拜谢。回去后就约请客人,到了日期,客人们全都到了,只有兵部侍郎陈良祐没到,张说很不高兴。不久,中使带着皇帝恩赐的美酒佳肴到了,张说上表感谢皇帝,趁机附带上奏说:我原本奉了圣旨,而后才敢邀请客人的,唯独陈良祐不到,他这样做违背了皇帝的旨意。(中使)上奏后,皇帝回头对小黄门说:张说的宴会还没散吧?小黄门回答说:他既然是奉旨请客,一定会通宵达旦的。皇帝就命令再次赐酒肴给张说。张说十分高兴,又趁机附带上奏说:我多次召请陈良祐,他终究不肯来。天快要亮的时候,忽然听到报告说皇帝任命陈良祐担任谏议大夫。客人们正在尽情欢乐,听说了这件事,都怅然失意地散去。

 

三十八、(广西梧州)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神:灵性。 厮:相互。

11.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只划两处)。(2分)

吾位 上。

12.下列句子中的与例句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3.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1.(2分)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画对一处得1分)12.(2分)C   13.(2分)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四十、(广西南宁)                     ()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___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       穷:______________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1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

 

四十一、(贵州遵义)                        ()私心(12)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1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5)

辄叱遣之          辄:           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方:                    

然少蕴藉          然:           若是者            是:                   

岂可谓无私乎      谓: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21.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3)

19.(5) ①就   ②比作   ③可是,但是    ④这,这样    ⑤说,称20.(4) ①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2) (关键词”“未译或错译,每处扣1②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即使)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2)(关键词”“省视”“竟夕未译或错译,每处扣1分,扣完为止。)21. (3) 这样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说明了他严于自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四十二、(湖南常德)  强项令      范晔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 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 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因匿主家        2)流血被面     2)使宣叩头谢主    4)年七十四,卒于官     

18.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C.文叔为白衣时      D、妻子对哭

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将何以理天下乎?            2)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20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21.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17、(1)躲藏(藏,藏匿)(2)覆盖  3)道歉(谢罪,认错)(4)死    18B    19.(1)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分)  2)董宣两手撑地,一直(终究)不肯低头。(2分)20天子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2分)(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21、不畏权势  执法公正(答对其中一点即可给1分) 清正廉洁(1分)

 

四十三、(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 ,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②。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③,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④,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资治通鉴》

【注释】

①害:妒忌,怨恨。②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突:烟囱。④上行(háng):上位。

3.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 )

A. 而又行以逆道        : 道理 B. 宜以时抑制          : 应该

C.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 拜访 D. 终亡火患            :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 )

(1)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3 )

 (2)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 )

5.“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 (4

3.(2) A(:道路 )4.(6)(1)(3) 奢侈就不谦逊了,不谦逊必定会轻视(怠慢)上级。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意思的各计 1 )  (2)(3)把烟囱改为弯曲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意思的各计1)5.(4)说明了凡事要先考虑到危险的存在,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的道理。(2) 作者借这个故事委婉劝诫皇上,为徐生鸣不平,希望皇上能对上疏提醒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赏 (2) (意思相近即可)

 

四十四、(四川乐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锦石滩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

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簏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则外大父方伯公②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诗尾曰:老怀衰飒,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嗟乎!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袁宗道《白苏斋类集·锦石滩》)

注释:①六合,今江苏六合县。②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龚大器。

6.与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可五六里     可:大约。            B.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        类:种类。

C.殊觉平常        殊:尤其。            D. 亦易得不重之耳                 重:珍惜。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写锦石滩的迷人之处,也交代了下文作者与朋友屡次登临的原因。

B.第二段中作者把锦石滩比喻为瑶池仙岛,说它周围江水澄澈,如白练萦绕,滩上花团锦簇,可以留得文人雅士在此相聚闲游。

C.作者因没有邀请外祖父一同去游锦石滩而遭到怪怨,但外祖父随后登滩共游时的情形仍给他留下了愉快的记忆。

D.作者游锦石滩如同渔人探访桃花源,都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恨。

6.C   7.B   8D

 

四十五、(辽宁阜新)阅读[][]两文,回答912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 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同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     4)元帝异之 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具以东渡意告之。

11.有人认为,[]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

12[][]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2分)

9.1)赐福、保佑。(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为什么。(4)对……感到惊奇。(每小题0.5分,共2分。)    10.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每小题2分,共4分。)    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   12. 语言   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每空1分,共2分。) 

 

 

2009年中考试题分类精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

四十六、(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6题。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释:①陈:国名。 ②洫:护城河   ③宁国:楚国大臣。 ④罢:通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楚庄王欲伐陈   伐:          民怨上矣  上: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16.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3分)

14.伐:攻打,进攻。  上:国君,君主。15.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积蓄的粮食财物很多16.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所以二人意见截然相反。

 

四十七、(安徽芜湖)【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7、①交错相通②通,邀请③你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18、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19、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  反衬(反比)20、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四十八、(湖北仙桃)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③。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布席⑤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置⑥,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⑩,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

【注释】①〔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②〔下迨(dài)蔀(pǒu)屋〕下至小户人家。③〔交衢间〕指路边。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⑤〔布席〕安设筵席。⑥〔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⑦〔妍媸(chī)〕美和丑。⑧〔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⑨〔属(zhǔ)而和()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⑩〔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髻鬟之始掠也(梳掠)                B.风力虽尚劲(猛,强有力)   

C.得数十人而已(得到)                D.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大约)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于时冰皮始解   告之于帝             B.罍而歌者   一人缓拍而歌

C.竟以歌喉相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郊田之外   齐国之美丽者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3.文段理解。(5分)

1)甲文写______景,以________ 景观为主,重点描绘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等优美景色;乙文绘秋景,以人文景观为主,重点描述了                            的热闹场面。(3分)

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以乙文为例具体说明(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0C2分)11B2分)12.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树枝条好像在舒展又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摇,麦苗像兽颈上的鬃毛,约有一寸来长。(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13.(1)春(初春之、早春之)   自然    游人聚饮斗歌(意对即可。若只扣住聚饮赛歌一个元素不得分)(3分。每空1分) 2)答案示例:① 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面: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点: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无得而状。”  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点一:分曹部置,……才三四辈。”  点二: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听者魂销。2分。答出其中一种点面结合的方式即可)

 

四十九、(江苏无锡)     灾(节选)  钱泳

   (清)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爨(cuān )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夫官发常平仓谷。平粜(tiào )于民,便矣。然远在数千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故官平粜,但能惠近民,不能惠远民。殷富之家,以其余米平粜于其乡,远近咸便矣。然无升斗之资者,不能籴()也。故民平粜,但能惠次贫,不能惠极贫。以此,定图赈之法。至今岁三月,计捐钱十有二晚四千余缗(mín )矣。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城乡设厂十余处,计所捐又不下万数千缗,饥民赖以全活者无算。呜呼,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嘉庆十有九年                   2)窃见赤地数千里                

3)爨(cuān )无薪                  4)远近咸便矣                  

9.下列句中的复于其间为粥以赈中的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土砾凸者为丘       B、策之不以其道 

C、扶苏以数谏故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被灾尤剧。(1分)(2)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11.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齐彦槐具有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请简要回答。(2分)

8、(1)通2)暗中;私自(3)柴(4)远近的百姓(人)(每个1分)9、(2分)D   10、(1)(1分)受灾特别严重。(得分点。)(2)(2分)谁说人心、风俗的淳厚,现在不如古代呢!(得分点:,句式。)11、具有侧隐之心(或能关心百姓疾苦)(1分),考虑民生问题全面(深刻)(1分)

 

五十、(内蒙古赤峰)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21—26题。(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其弟子谏曰(      

­22.翻译句子。(4分) ­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21.(1)用脚踢    2)通,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五十一、(山东聊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齐人也,坐盗          ②叶徒相似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7.各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楚王和晏子的形象特点。(2分)

(二)

甲与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及官抚军①,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赀财皆为所干没②,始悟其奸,稍稍谯③责之。乙挟甲阴事,遽反噬④。甲不胜愤,乃投牒诉城隍。

夜梦城隍语之曰: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甲曰:为其事事如我意也。

神喟然曰: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⑤而绐谁耶?渠⑥恶贯将盈,终必食报,若公则自贻伊戚⑦,可无庸诉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官抚军:做官至抚军。抚军,官职名。②干没:吞没。③谯:责备。④反噬:反咬一口。⑤绐(dai):哄骗,欺骗。⑥渠:他。⑦自贻伊戚:自作自受。

8.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2分)

        及官抚军                            乙险恶如是

A                                 B

        及郡下,诣太守                      是进亦忧,退亦忧

        公不畏之                            渠恶贯将盈

C                                  D

        悍吏之来无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10.从的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做人道理?(2分)

5.答案:①犯罪。  ②只。 6.答案: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7.答案示例:自作聪明  自作自受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能言善辩  才辩双全  能说会道  不卑不亢  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一个即可。8.答案:C   9.答案:一个能事事都顺着我心意的人,可怕得很啊!   10.答案:人们都希望别人顺从自己,喜欢听奉承的话。但遇事不讲原则,遇挫错不及时纠正,必将害人害己。时时事事顺从你、奉承你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五十二、(辽宁本溪)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1——3)题。(5分)

    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辞:(1)鲁仲连辞让再三(2)停数日,辞去   B、以:(1)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2)皆以美于徐公

C.为:(1)仲连不忍为也(2)故不为苟得也     D.终:(1)终不肯受         2)终身不复见。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分)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3)选文中的仲连有哪些品质让人敬佩?(2分)

12.(1C   2)天下的士被人们尊重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替别人排忧解难而不收取任何报酬。1分,意思对即可。(3)无意名利。1分;功成不居。1分。意思对即可。

 

五十三、(湖南株洲)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人有市鸟枪归者                   ②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

26.张秀才的优点是:       ,但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缺点是:       。(各写出一点即可。) 

24、①买   ②于是、就   25、况且怎么知道不是我没有道德,上天降下惩罚,杀掉我的儿子来报复我呢? 26、宽容或遇事冷静、善于调适心理等;(1分)不依法办事或迷信等。(1分)

 

五十四、(湖南邵阳)(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2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23.D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2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五十五、(福建宁德)[]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  矜: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  ____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    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1[]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每处一分1)夸耀   (2)打发  3)随便、随意   4)畏惧、害怕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小题2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即可)(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11、(6分,每空2分)

   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12、(3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五十六、(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彼竭我盈,故克之B未有其比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C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骑千余,卒数万人    D久之不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11、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1)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2)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8D91)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拾起碎纸片带回家。2)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10、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111)甲: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坚持奏荐人才;乙:赵普为大臣迁官请命2)以天下事为己任,不畏权势,执著、坚定或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

 

五十七、(湘潭)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

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

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

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

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1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

(1)跳而越者与千金(       )      (2)顾见猛虎(       )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

译文:                                                

19.对于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的分别是指什么?(3)

17.给予回头

18.那个号称勇敢的人担心别人认为自己胆怯(以别人说自己胆怯为羞耻),一定会跳过(那深谷)

19.耻怯(面子)奔利(金钱)猛虎(逃命)

 

五十八、(吉林省)范仲淹读书

    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舍,煮粟二升,做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1),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苦,遗以食物,而不下筯(2),得非以相浼为罪乎(3)?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  (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注释】(1)以公厨室馈:让官府厨房做好饭菜送给范仲淹。(2)筯:筷子。(3)得非以相浼为罪乎:难道认为我们送你好饭菜是错误的吗?

14、文中归告其父的意思是:                  1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2分)

16、本文表现了范仲淹哪些优秀品质?(2分)

14、返回或回家(1分)15、范仲淹读书时甘于食粥的清苦生活,拒绝留守赠送的好饭菜。(2分)16、围绕甘于吃苦,不贪图享乐,努力磨炼自己的意志等回答即可。(2分)

 

五十九、(长春)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

  (1)贮故书在壁间(    )

  (2)徒见其浩然无涯(    )

15.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

16.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2)

14(1)“旧,旧的或答原来的或答过去的”  (2)“或答或答边际”(1分,每小题05)15.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2分.意思对即可)16.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2分,从任何、一个角度谈即可)示例①: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逐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的学生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示例②: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六十、(镇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3l7题。(l3)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④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④。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选自《北史》)

【注】①范阳遒(qiú):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④都讲:主讲。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

(1)益慕圣贤之道(              )    (2)或遇其叱咄(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生徒悉集(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                                                   

15.如果用祖莹偷读作为上联,结合【甲】文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说说【甲】【乙】两文所写人物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

  下联:                                                              

  共同特点:                                                          

16.体会【甲】【乙】两文画线句子的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

【甲】                                                              

【乙】                                                              

17.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从宋濂求师的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2)

13(1)更;(2)有时;(3),穿;(4)全、都。14.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l5.示例:宋濂借阅   他们都想方设法刻苦读书。

  16.【甲】通过对比表现宋濂读书的清苦(以读书为乐)。【乙】通过侧面(烘托)表现了祖莹的文章之妙()

  17.示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表明求师的艰苦;余立侍左右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表明虚心、尊师;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表明要善于质疑。

 

2009年中考试题分类精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

  六十一、(昆明)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3题。(共13分)

【甲】   口技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www. f a i n

【乙】   乔山人善琴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12.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

       13.【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8 A.觉:睡醒。B.走:逃跑。C.叩:问。D.鼓:弹奏。9D 10.(2分)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11.(3分)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意对即可)12.(2分)开放性试题。(能围绕文章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13.(2分)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六十二、(梅州)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愿:羡慕)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童子苟有志(      ②不求资也(  

2.翻译下面句子。(2分)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这位书塾老师怎样的精神?(2分)

 

六十三、(南通)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16.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①朕 迁官        ②良

1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帝素嫌其人      ▲                 ②良久不去          ▲    

③帝怒形于色      ▲                 ④外间百姓正望雨(    ▲     

18.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刑以惩恶

A.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帝竟从其请。②左右皆震恐。

20.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

16.①朕 /    ②良久/ 不止  (每处2分,共4分)17.①一向,向来  ②离开  ③脸色  ④期望,盼望  (每个词1分,共4分)18C2分)19.①皇帝最终同意(听从)了他的请求。 ②身边的人都感到惊恐(害怕)。(”“”“左右”“震恐1分,共4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0.①劝说皇帝以国事为重,公正刑赏;②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六十四、(山东滨州)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9.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着,穿着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的表现。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