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49:19
题目: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姓名:兰丽宁
   学号:20095152013
   20世纪末,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同生活和共同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于是,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出台一体系列整改措施,其基本点都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教育的大改变。

研究性学习使20世纪后半叶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课程形式,或是学习方式,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或确定研究课题,在开放情景中,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各种渠道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早期,该模式主要运用在医科类学校,在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旨在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在此基础上成功创建了研究性学习模式。50世纪后,该模式为许多学校效仿,该模式迅速推广。80年代中期,该模式以一种比一般分析方式更为生动的过程进入人们的视野,有关组织还通过各种形式对此加以宣传,研究性学习也就此得到迅速发展。至今,包括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采用该模式并结合国情特点进一步深化该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我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表明,研究性学习的目的:1、获得参与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手机、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和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里把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结合起来,注重引导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既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也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但不限于教科书规定的知识,甚至不限于书本知识,它强调把系列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强调能力,但不是对书本知识的背诵、理解、掌握及复述,它要求学生从各个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能对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加以运用,准确表达自己见解及观点。

研究性学习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和创造精神,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责任心和计划性,不再是单纯的关注知识的获取和考试的高分。

    在中国的教育界,语文教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基于我国现在语文教学状况,无论是语文专家学者,或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家长,多表现出极大地忧虑。。近年来,在文学上稍有造诣的年轻接班人更是屈指可数。中国文学领域即将面临后继无人的悲惨现状。对于学生,语文一个让大家头疼的科目。目前的语文教学,无论是高中还是初中,都是形式单一,照本宣科,远离生活来源,老师教学形式固定,学生思路局限在一个狭隘的范围内,考试形式死死地限制着学生的发散思维,语文课学生提不起兴趣,长期的努力不见成效,故而对语文失去信心,甚至放弃。最近,我偶然间看到了大一新生的复试试卷,也就是高考作文。仔细阅读,掩卷思之,感触颇深。学生似乎一个人在写作文,千篇一律。没有创造性可言。文学界也高呼:“中国文学没有后起之秀。”经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语文课没有兴趣。目前,社会上,包括教育界领导、语文工作者,家长都为此表示极大地焦虑。全国的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六年,各个学科都在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尽量发挥学生创造性、积极性及自主性。语文学科是所有学问的基础,如何改善现在语文教学“一潭死水”的现状迫在眉睫。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此学习模式下,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思维是开放的,教师必须基于学生所研究课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评价标准也有所改变,不再只注重结果,过程占主要部分。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研究性方法教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改变教师为应试教育进行的框架式授课。让学生了解学习语文课的真正意义所在,改变考试结束,语文“噩梦”结束的可怕现状。

研究计划:

一、研究方法

走访调查、文献研究

走访调查:

对象:大一新生

步骤:调查大一新生对家乡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策略、教学效果。

汇总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学模式。

讲述研究性学习方案,征求意见。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资料研究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国外相关研究论述、国内研究论述,总结个人对于理论的见解

二、研究内容

1、现代教育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2、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发展、特点

3、为什么可以运用该模式指导语文教学、怎样实施

4、举例该模式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应用

5、预期效果及不足分析

三、可行性结论

通过对该理论的理解和实施,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分小组进行探究。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很多,包括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各类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对未来的计划性。教育的本质是离开学校我们还得到什么。语文亦是如此。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在社会中能够游刃有余的生存,能够很好的运用于语言艺术与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将有一个新的定位,新的认识,产生兴趣,真正深入研究学习该学科。学生对于语文的实际应用也会大大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有一个更高度的思考,学会如何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