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季 养 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01:00

 秋 季 养 生

 

1、秋季女性需注重饮食调理 2、秋季可用茶疗养生治病 3、立秋后天气变凉谨防面瘫 4、立秋过后别急着贴秋膘 5、食疗小方降伏“秋老
6、食疗祛三种火 7、伏天热湿重 中医防治方 8、秋燥傷肺! 由中醫五臟養生觀談 秋季養肺 

 

秋季女性需注重饮食调理2009年08月18日 08:02:5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8月17日专电(记者李倩)秋季到来,大多女性情绪会处于焦躁状态,皮肤干燥,血压波动幅度较大,专家认为,此时正是女性保健的大好时节,身体虚弱的人可从饮食上加强调理。

        云南省健康教育专家熊世杰说,秋季气候干燥,气温逐渐下降,人体常常出现汗水分泌减少,口苦咽干,皱纹、便秘和毛发脱落增多等现象,容易疲倦,特别是对女性的影响比较明显。

        熊世杰认为,常规来看,秋天应多吃一些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物,如芝麻、蜂蜜、银耳、乳制品、蔬菜、水果等。而身体虚弱的女性可多选择一些温补食物,如大枣山药粥、糯米八宝粥、银耳莲子粥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多食用一些健补脾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红枣等。当然,最大众化的食物就是百合,它具有滋阴、安神、清心等功效,比较适合女性食用。此外,秋天肌体衰退变化很快,因此女性每天早晨除了喝温开水、蜂蜜水、牛奶外,还可服用一些维生素如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中午和晚上可多喝一些菜汤、稀饭和果汁等。

 

秋季可用茶疗养生治病(2009年08月19日 12:31:4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8月19日专电(记者李倩)云南省健康教育专家建议,在秋季采用茶疗养生,简单方便,还能较好的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大家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云南省健康教育专家熊世杰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茶疗:如姜苏茶。此茶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肠胃不适型感冒。具体做法是选取生姜、苏叶各3克,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洗干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天喝2次,上下午各温服1次。

        萝卜茶。此茶能清肺热、化痰湿,加少许食盐既可调味,又可清肺消炎。主要选用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稍微加点食盐调味,再将茶叶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

        银耳茶。此茶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的功效,特别适用于阴虚咳嗽。可选用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后加入银耳汤里,搅拌均匀服用。

        桂花茶。此茶适用于口臭、风火牙痛、胃热牙痛及龋齿牙痛等。可选用桂花3克、红茶1克或绿茶3克,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分钟后便可随时饮用。

        苦瓜茶。此茶有利尿等功效,可把苦瓜去瓤装入绿茶,挂在通风处阴干,饮用时切碎苦瓜后取10克用沸水冲泡即可。

 茄子茶,主要是治疗气管炎。可把秋茄子的茎根洗净晒干后切碎,加入绿茶,用开水冲泡。

 

立秋后天气变凉谨防面瘫(2009年08月10日 08:10:4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8月9日电(记者周润健)7日立秋。立秋后,天气渐凉。养生专家提醒说,天气变凉时要防止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

       养生专家张东生介绍说,面瘫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迟缓不收而发病。睡眠时全身的肌肉和毛孔疏松、开放,如果把空调的温度开得很低,或者直接对着风扇、空调猛吹,体表微循环受到寒冷刺激,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就会发生痉挛,导致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迫而招致面瘫。

        秋风是“邪风”“贼风”,如果过度吹风,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

       养生专家表示,面瘫的临床表现为,闭不上眼睛,脸部一侧松弛,嘴歪,流口水,流眼泪,眉毛抬不起来,耳后疼痛等。面瘫病症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以中青年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

       养生专家指出,面瘫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威胁,一旦治疗效果不佳,就会因表情功能的丧失而容貌受损。因此,对于面瘫的治疗预防不容忽视。面瘫要早发现、早治疗,中医针灸对面瘫治疗效果较好。

   为防止面瘫,养生专家建议,一是要注意保暖,出门尽量戴口罩;二是开车或坐车时,最好不要摇下车窗;三是在疲劳之时或洗浴后,不能再受风;四是尽量不要开窗睡觉;五是适当锻炼,多食蔬菜水果。

 

立秋过后别急着贴秋膘(2009年08月06日 08:56:42  来源:京华时报)

        8月7日是“立秋”。中医专家提醒,虽然时至立秋,但北京仍处于二伏之中,而且要到8月13日才进入最热的三伏。因此立秋过后,防暑和除湿仍是养生保健的主题,同时要注意养护脾胃,别急着贴秋膘。

        养护脾胃是关键

        北京中医医院中医特色科主任李建主任医师指出,虽然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北京刚过小暑、大暑,气温上还没进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气依然较多,天气闷热,因此近期还要注意防暑除湿,养护脾胃、预防胃肠疾病。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比较适合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莲子、扁豆、冬瓜等。

        凉席预备“下岗”

        专家指出,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秋乏主要是夏天的困乏延续到秋天而导致的。要消除秋乏,最好的方法是适当运动。立秋后虽然三伏天在即,闷热的天气依然比较多,但热浪有所消退,早晚气温相对低,因此可以在早晚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游泳等,注意不要过度运动,否则更容易感到困乏。

         北医三院骨科周方主任医师提醒,立秋后不要贪凉,长时间吹空调、风扇,或是在比较凉的夜间睡凉席,都可能导致局部酸疼、腹泻等问题。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凉而复发。

        吃肉进补要适量

    经过一个夏天炎热天气的折磨后,在立秋过后,很多“苦夏”、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因此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一些老人更讲究主动贴秋膘。不过专家提醒人们,不要急着贴秋膘。因为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


食疗小方降伏
秋老虎 (发贴时间:2009-08-20 ..... 中医中药秘方网)

每年立秋之后,还有一段时间白天气温较高,有时甚至比夏季都酷热难耐,这就是民间常说的“秋老虎”。在这段时间内,只要注意饮食,“秋老虎”是完全可以被降伏的!

食疗小处方:
        1、冰糖银耳汤:银耳10克,以温水浸泡30分钟,加冰糖和水,煮沸至银耳烂熟。
        2、百合粥:百合30克清水泡软,粳米100克,冰糖适量,一起加水煮,每天早晚食用。
        3、百合梨汤:梨1个,百合、麦冬各10克,胖大海5枚。将梨洗净切块与百合、麦冬、胖大海同煮,待梨八成熟时加冰糖,吃梨饮汤。
       首先,饮食上还需要继续防暑降温,不宜将夏季清热解暑类食物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清热解暑类食物不仅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此外,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但也不宜食用太多过于寒凉的食物如西瓜等,以免伤及脾胃。
        其次,应少吃辛辣多吃酸。中医认为,秋天对应的脏腑为肺,应多食酸,少食辛。因为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少吃葱、姜等辛味食物,多吃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西红柿等。
        再次,燥是秋天的主气,秋燥之气最容易伤肺,所以饮食还需慎防秋燥。可以选择食用一些润燥的食物,如银耳、冰糖、荸荠、萝卜、莲藕、梨等。 (冯丽琴)

 

食疗祛三种火(发贴时间:2009-08-16 ..... 中医中药秘方网)

    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温度最高的时候,最易引发人体上火。此时,需及时清除体内的火热,以免进入秋季后,火热与燥邪相结合变生他病。一般火热之气容易影响到心、胃、肝三个脏器,可根据不同脏腑的“上火”症状,选择不同的食物来祛火。
       莲子汤祛心火 心火旺盛一般表现为口舌生疮、口干、小便短赤、心烦失眠等。可服用莲子汤来泻火。莲子有养心安神的功效。莲子心苦寒,可清心火。取莲子(不去莲心) 20克,竹叶9克,冰糖适量。莲子先煎水半小时,再加入竹叶、冰糖煮15分钟即可。吃莲子喝汤,,此为一日量,分两次服用。连续服用7天。
       绿豆粥祛胃火 胃火炽盛一般表现为口臭、口干、小便黄、便秘等。可以服用绿豆粥来祛胃火。绿豆甘寒,归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祛胃火的功效。取绿豆50克,大米50克,同熬粥食用。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续服用一周。
        菊花茶祛肝火 肝火旺盛一般表现为口苦、口干、耳鸣、头晕、头痛、两胁胀痛等。可以喝菊花茶来祛肝火。取菊花6克,冰糖3克,用开水冲泡当茶饮。连续喝一周。

 

伏天热湿重 中医防治方.... 发贴时间:2009-08-17 ..... 中医中药秘方网

    易上火者

    一般多为实热体质,常表现为口舌生疮、口干汗多、常烦躁、 易发火、便秘、小便黄赤而量少等。这类体质的人特别喜欢喝冷饮、吹空调。由于过度贪凉,寒邪伤及体内阳气,致使全身水液代谢失常而生湿。到了秋后寒凉之时,极易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胆囊炎、急性膀胱炎、急性胃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祛暑湿以清热利湿为主。伏天常食豆芽、蘑菇、苦瓜、西红柿、绿豆、赤小豆、梨、西瓜、香蕉、桑葚、生菱角等消暑食物,维持身体之寒热平衡。最好不吃生姜、辣椒、桃、龙眼、荔枝、石榴、菠萝、花椒、茴香、羊肉、狗肉等辛温食物。可常食用冬瓜虾米汤,将冬瓜500克洗净切块,虾米20克清水洗净。油锅烧热后放入冬瓜稍炒,放虾米,加清水适量煲熟,调味食用,每天1次,有助于清热化湿。也可常饮竹叶茶,将竹叶5克、白茅根5克、荷叶2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泡,当茶饮用。

体弱怕冷者
    一般多为虚寒体质,即使在夏季也比较怕冷,体温偏低,四肢发凉,很少口渴,伏天进入冷气房也会觉得不适,需要喝杯热茶或加件外套才会舒服。此外,还表现为面色偏白,食量较小,消化功能一般。这种体质的人夏天极易受到湿气的影响,秋后易患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神经性头痛、慢性结肠炎等疾病。一旦发病,病情比较缠绵,不易治愈。

    祛暑湿以温阳化湿为主。伏天经常食用羊肉、狗肉、虾仁、栗子、核桃、桂圆、荔枝、黑豆、大枣、肉桂、茴香、花椒等温热食物。忌食寒凉性食物,如萝卜、柿子、梨、番茄、西瓜等,少食冷饮。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促进气血流通。夏秋之交雨水多时,最好不要涉水淋雨、久居潮湿之地。屋内及时通风,以发散湿气。每天早上食用黄芪菟丝粥,将山药20克切成小片,黄芪、菟丝子各20克用干净的纱布包好,与粳米50克同煮成粥,连续服食两周,对温阳化湿大有好处。也可用艾灸,经常灸一些温补的穴位,如足三里、气海、命门、涌泉穴等,以增强机体阳气。

体型肥胖者

    一般多为痰湿体质,除肥胖外,还表现为多汗、痰多、容易困倦,伏天出汗多但不想喝水等。痰湿体质的人体内多湿,一般夏天好过,冬天难熬。夏季感受暑湿会加重体内的湿邪,天凉后容易引发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咳嗽、肠胃不适、呕吐等病症。

    祛暑湿以祛湿化痰为主。伏天宜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冬瓜、蚕豆、包菜等。忌吃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限制食盐的摄入。雨天要避免淋雨、涉水,洗澡宜用热水。穿衣尽量保持宽松,面料以棉、麻、丝等透气散湿的天然纤维为主,这样有利于汗液蒸发,祛除体内湿气。应每天坚持散步、慢跑、做五禽戏等体育锻炼,让疏松的皮肉逐渐变结实。也可食用山药薏苡仁粥,将麦冬、竹茹各20 克,用清水泡半小时,加入山药 20克(切成小片)、粳米50克煮成粥。每天早餐食用,连食周,能有效祛除体内痰湿。

易感冒者
    一般为气虚体,除容易冒外,还现为少气言、语声敞、不耐暑、食欲振、消化不良等。气虚体质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明显低于健人,因而最易受暑湿侵害。这体质的人夏天感受暑湿,秋后诱发过敏性哮喘、慢性萎缩性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炎以及荨麻疹等疾病。

    祛暑湿以补气祛湿为主伏天常食土豆、红薯、香菇、药、糯米、豇豆、泥鳅、牛肉、鸡、蜂蜜、枸杞、木耳及鱼肉扶固正气的食物。少吃荞麦、子、金橘、橙子、荸荠、生萝卜芥菜、薤白、君达菜、菊花、茶等,禁烟酒。可点按具有补气:效的太渊穴(掌侧腕横纹处气海穴(前正中线上,脐下,寸.),力度以感觉发麻为度。天两次,每次15分钟,连续坚持 30天。另外,还可自制祛湿:囊,取藿香、佩兰、苍术、干花、山奈各15克,研细末,再冰片3克调匀,装入布袋中,天佩戴于胸前,睡觉时放在边,每袋药用15天。可有效预暑湿之气潜伏体内。 (中医硕士刘云丽)

 

秋季养生防肺火,甘茶润燥畅呼吸(2008-09-26 10:04:05)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养生是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中国中医文化,曾经孕育扶养了中华子孙几千年,让华夏子孙以出色的身体和智慧,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而在现代,中华文化的重新崛起,呼唤着中医文化重新成为国人健康的主动力。

李时珍养生会馆,以纯中医养生理念,禀承李时珍家族六百年“上医治未病”的遗训,以精湛的中医技艺、悬壶济世的医道精神,愿成为广大会员的健康保护神。

健康从哪里做起?就从身边做起,从饮食起居、季节物候做起。

秋季来临,天干物燥,因空气干冷引发的头疼、上火、流泪、咽干、鼻塞、咳嗽、关节疼痛、全身无力、皮肤干燥、头发干枯、大便秘结等症状会困扰很多人,所以换季时节,一定要特别注重养生。

    秋季养生,除了适时添衣,注重清淡饮食、调养情志外,常饮用一些润肺养生的中药茶,具有良好的润燥利湿、调情畅志之功效。

泰山李时珍养生会馆首席签约大夫,李时珍第十七代嫡传嫡孙,当代中医大师李国勇先生说:“李氏家族非常重视换季养生,我父亲今年八十多岁,行医近七十年,在四季更替时,全家一定都要饮用秘制的养生茶。秋季养生茶,一般由十二味自制中草药配方组成,润肺化痰、预防感冒,预防皮肤干燥,缓解换季不适。配方是秘制的,入口甘香绵软,只略带苦味,口感细腻,特别适合老人孩子饮用。”

    李氏秘制秋季养生茶,可以润肺化痰、预防感冒、预防秋季皮肤干燥、缓解换季不适。养生茶配方中部分药物的功能如下:

   金银花:性味甘、寒,归肺、心、胃经,能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板蓝根:性味苦、寒,入肝、胃血,能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青果:性平,味甘、酸,能清热,利咽,生津,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

   罗汉果:性凉、味甘,归肺、大肠经,能清热润肺,滑肠通便。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

   白茅根:性味甘、寒,归肺、胃、膀胱经,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

   薄荷叶:性味辛、凉,入肺、肝经,能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还有很强的抗癌作用。

 

秋燥傷肺! 由中醫五臟養生觀談 秋季養肺 2007-11-15 12:01陳潮宗

    擺脫夏季的潮濕、酷熱,台灣的秋天可能很少有「秋高氣爽」的時候,反而是熱與乾燥,秋天的燥熱之氣易傷肺,以中醫五臟養生觀念來看,「秋季養肺」便是養生保健康的王道。

肺之定義

    我們都知道肺是人體的呼吸器官 , 為於胸腔中 ,橫隔膜之上,但是中醫所說的「肺」,除了生理學的肺的功能之外,還包含體外的防禦力、體內免疫力、水分代謝、呼吸道等等,例如皮膚、毛髮、鼻腔、咽喉、氣管等等;所以,在秋天有時覺得呼吸不順、口咽乾燥,或是易乾咳,都是「秋燥傷肺」的影響。

為什麼秋燥傷肺?

    一般人都瞭解氣候乾燥會使皮膚、黏膜較乾,體內水分容易散失,但是,為什麼中醫說「秋燥傷肺」呢?這是有典故的,你可以翻看農民歷,在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一至九月初六為「白露」,白露為秋季的典型氣候,為何稱為「白露」?是由天氣的特色而來的,因這個時節此時白晝氣候乾燥,就是常說的「秋燥」,而夜晚露水一天比一天重,在葉子上凝成「白露」,因此而名。

秋燥傷肺引起健康問題

   《素問 ? 陰陽應象大論》提到:「燥勝則乾」,加上秋天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臟是一個嬌嫩、容易受外邪侵害的臟器,燥邪影響肺臟,耗損人體津液 ( 身體水分的總稱 ) ,而出現口乾、唇乾、鼻乾、咽乾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症狀;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想要消除這些症狀,但是多喝水也不見得改善,當然「治其根,養其本」才是解決之道,所以秋季養肺確實有其必要。

過敏性體質者秋季必養肺

    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多食用白色食物來預防、緩解秋燥傷肺,但白色食物多偏寒涼,過敏性體質者要小心!一般體質則可以放心使用。過敏性體質者,秋季著重「補氣」,補足「肺衛」之氣,普通白色寒涼食物不宜,宜慎選白色溫補、補氣的食物,可增強肺臟對於秋燥以及外邪的防禦能力,進而增進免疫力。

食物要挑選溫性、補元氣的白色食物,忌吃寒涼食物,可不能搞錯!所以秋季養肺時,選擇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豆漿,選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更可以藉此保養呼吸系統,讓過敏性體質者的諸多「老症頭」減輕不少。

白色養肺食物

    基於五臟與五色之對應關係,白色食物可養肺,中醫認為與肺同系統的器官還有大腸、皮膚、喉嚨、支氣管等, 平日容易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常不舒服、易咳嗽的人,膚色不佳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例如白蘿蔔、白菜、高麗菜、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中藥材有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等,但有過敏性體質者則否。

    1. 百合

    百合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甘,微寒,入心、肺經,多用於潤肺止咳、寧心安神。常用來治療慢性咳嗽、乾咳,或痰中帶血等症狀。在現代研究中發現,它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及微量的秋水仙素,具有止咳作用,有益肺臟,同時能保養呼吸系統。

    2. 銀耳

    被譽為「長生不老藥」、「延年益壽品」、「菌中之王」,味甘淡、性平,無毒,入肺、胃、腎經,具生津潤肺、益氣活血、滋陰養胃、補腦強心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肺燥乾咳、胃腸燥熱、便秘等症。要注意的是,感冒初期口乾者,或風寒感冒,如感冒怕冷、咳嗽、痰多清稀如水者,忌食銀耳。

    3. 梨子

    梨子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有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秋燥襲人時,出現口渴、便秘、乾咳等症狀,或因內熱導致煩渴、咳喘及痰黃等症狀,可多食梨。

梨子是解秋燥的聖品,但考慮到梨子性質偏寒,所以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必須隔水蒸過、煮湯,或與藥材清燉就可;若有長期腹瀉的人,不宜多吃水梨,因水梨性寒,多食腹瀉加劇。

白色養生藥膳

    百合山藥蛋蜜汁

    適應症:適合於肺燥咳痰、痰黃綠或濃、咽乾、聲音嘶啞及慢性支氣管炎之患者服用。

    原料:新鮮百合 50 公克、山藥 50 公克、雞蛋 1 個,蜂蜜、砂糖各 10 公克。

    製作: 1. 將百合放入鍋內,加入 1000 ㏄的水,煎煮 30 分鐘。 2. 加入即可食用。

    功效:百合、山藥為白色食物,潤肺、止咳的佳品,滋陰潤肺、宣肺化痰。

    注 意: 過甜讓痰增多,要注意甜度適中就好;不適用於風寒感冒的咳嗽。

    沙參玉棗雞湯

    適應症:適用於體虛倦怠、懶言、怕風吹、容易感冒、過敏性體質者。

    原料:北沙參、玉竹各 35 公克、西洋參 10 公克,紅棗 15 顆,雞腿兩隻。

    製作:

         1. 將雞肉洗淨,剁成塊狀放入鍋內。

         2. 放入北沙參、玉竹、紅棗同煮,用文火燜煮約 40 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潤肺止咳、生津止渴。

    麥糖豆漿

    適應症:適用於疲倦乏力、肺虛氣喘者。

     原料:豆漿 350 ㏄、銀耳 5 公克、麥芽糖 5 公克。

    製作: 1. 銀耳泡水、去蒂。

         2. 豆漿煮沸,加入銀耳,加入麥芽糖攪拌煮化,早晚各喝一杯。

    功效:益氣和中,補虛潤燥。麥芽糖補中緩痛,潤肺止咳,能補虛乏、益中氣,甘潤益肺,治肺虛咳嗽。

         養肺穴道按摩         1. 肺經 多按摩肺經,以點壓試方式刺激,增進其循環及新陳代謝,有益肺部健康,肺經脈的循環,起始於鎖骨下的雲門穴,上行至手臂,沿著上臂、前臂、手掌、大拇指的方向下行,越過手腕的脈搏而止於大拇指的指甲端的少商穴。

        2. 肺俞 肺俞穴是肺臟精氣的樞紐,有內外相應作用,以點壓試方式刺激,舒通肺臟裡外之氣,保護肺臟,有益健康。

取穴法:在第三胸椎下凹窩,左右像外各一寸五分的地方,即是本穴。

        3. 合谷 合谷為退熱、消炎作用,主要是解除面、口部的各種問題,治感冒、咳嗽、咽喉痛、鼻病、引產等效果,可緩解秋燥傷肺的症狀;注意!因有引產效果,故孕婦禁針刺此穴。

    取穴法:姆指、食指併攏,出線一條紋路,和一條突起的肌肉,在紋路末端、肌肉突起最高處,即是本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