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略萨:迟到28年的诺贝尔奖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42:58

『文化』略萨:迟到28年的诺贝尔奖

       诺贝尔文学奖经常都在用不同的标准替“冷门”下定义,但今年获奖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是个“热门”。“热”是因为老先生时常出现在博彩公司开出的名单上;因为他的小说、文学创作理论书籍在这几十年间不断被重新出版。一位英国的书店雇员在twitter上写道:“今年的诺奖得主大家都认识,书店能大松一口气。”

       摊开略萨的简历,1936年3月28日出生……符合诺贝尔评委口味的经历俯拾皆是:成长在军政府统治时期的秘鲁;有浓厚的政治兴趣,一度参加秘鲁总统竞选;文学创作上,写过长中短篇小说及戏剧文学史文学评论;文学科班出身,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的主将之一,获诺奖前已经拿过拉美最高文学奖“罗慕洛·加列戈斯小说奖”、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学奖”、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略萨先生仍然健在。

       瑞典学院在揭晓诺奖时表示,略萨对权力结构、个体的坚持、反叛与抗争有鞭辟入里的刻画,为此向他致敬。瑞典学院秘书长彼得·恩格伦德将略萨称为“天赋如有神助的说故事者”,因为他笔下的世界“结构庞杂,角度多元,呈现出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时空”。他“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去写作,因此推进了叙事艺术的发展”。

有多少人生可以贩卖?

       略萨是那种典型的贩卖自己人生的作家,从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城市与狗》(1963年)开始,他就从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取材。这个关联着他少年时期军校学习和生活的故事,主人公是“狗”(军校学员),内容折射了“城市”(秘鲁社会)的军事独裁统治。很快,书被“城市”列为禁书。

       略萨继续在人生的长河里挑选素材,10岁时全家在皮乌拉居住时的所见所闻,当记者时去过的地下酒吧、舞厅、妓院的经历,在大学时随考察团去原始林区看到的印第安人的部落生活,刺激着他的创作神经。“《绿房子》就是从这些回忆中产生的。在这部小说里,我企图通过妓院的建立在皮乌拉人的生活中和想象中所引起的混乱,以及一群冒险家在亚马孙河流域的所作所为及其不幸的遭遇,以虚构的方式,把秘鲁两个相距遥远、差别很大的地区—沙漠地区和森林地区—连接起来。”从政客到地痞、从修女到妓女、从军官到士兵、从神父到妓院老板、从外国冒险家到印第安土著……整个秘鲁北部的社会生活面相都被囊括在“绿房子”里。

       《绿房子》的叙事结构是好玩的智力游戏。全书由4部分和1个尾声组成,每部分有一篇“序言”和若干章节,每章又包括若干场景。内容上,略萨写了5个故事,通过打破时空次序的方式,5个故事被切割成情节小块安排进不同场景。在人为制造的阅读困难里,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被充分调动,一边阅读,一边排序。除了编码式的整体结构安排,略萨在这部小说里也运用了“中国套盒”的写作方法。在一个套一个再套一个的叙述者转换过程中,将故事向前推动。《绿房子》使他获得首届“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而且帮他提升了不少在拉美文学界的地位。再之后,有人就把他和加西亚·马尔克斯、胡里奥·科塔萨尔以及卡洛斯·富恩特斯一起视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第一集团军。

       写到《胡利娅姨妈和作家》,略萨以自己和第一任妻子胡利娅(也是他舅妈的妹妹)之间发生过的鸡零狗碎给这本书打了一层半自传的“粉底”。书的出版对胡利娅姨妈是个雪上加霜的打击。不仅因为花心的略萨刚和她离婚,立刻娶了她的外甥女帕特里西亚,而且略萨丝毫不觉得向公众抖搂自己与前妻的事儿有多羞愧,也未尝意识到姨妈和她的生活在书出版后被彻底冒犯了。这个没有写作经验的愤怒女人随即提笔写出了一本《巴尔加斯没有说的话》(又译《作家与胡利娅姨妈》)。自此以后,她再没从《城市与狗》的版税中收到一分钱。此前,略萨已经把这本书的版权让给了她。

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

       从这几年诺奖得主的人选看,不论是2009年德国女作家赫塔尔·米勒,2006年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2005年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他们都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巴尔加斯·略萨的获奖再一次扣动了文学与政治之间的扳机。区别在于,前辈们朝左,略萨向右。新闻发布会上,略萨对媒体说:“对于一位拉丁美洲的作家来说,避免政治是困难的。”“文学是生活的表现,你无法将政治从生活中铲除。”

       竞选总统的事迹应该是略萨人生中最昏头的冲动。1987年7月,略萨和帕特里西亚回秘鲁度假。时任秘鲁总统的阿兰·加西亚宣布政府准备对金融业实行国有化。略萨认为“国有化”的背后是加强政治独裁统治的一项重要经济举措。随着全国的抗议活动兴起,他和几位朋友起草了《面对独裁统治的威胁》的抗议宣言,并在各大报刊上发表。谁知这份宣言让略萨成为政治明星,每天都有各地人士来他家畅谈,朋友们也让略萨出面组织大规模集会游行,被燃烧得无法控制的略萨甚至组建了新政党“自由运动组织”。至于文学……当时正在创作的《继母颂》里的情爱场景都无法留住作家的心啊!帕特里西亚说:“你的心和魔鬼已经签订了协议。”

       1990年,清醒的57%的秘鲁选民和摆了他一道的竞争对手让作家在总统竞选中败下阵。带着堂·吉诃德式的伤感,他离开了秘鲁,回到欧洲的舒适环境继续文学创作。2003年4月15日,《时代》周刊记者采访略萨:“您对支持乌托邦政治思想家的作家有什么看法?比如:智利诗人聂鲁达、古巴诗人纪廉、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得到的回答是:“在文学领域,作家迷恋乌托邦思想是自古至今常有的事情。由于热爱文学,作家常常梦想有个完美的世界,梦想有个与自己的希望一致的世界。不幸的是,他们往往把真正地狱般的社会制度看作是完美社会。有时有些大作家,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支持那些践踏人权、囚禁持不同政见人士的政权,这让我非常难过。但是,正如天才作家加缪说的那样,艺术才华绝对不会以政治上的清醒为前提的。”

“文学爆炸”的家长里短

       “文学爆炸”圈子里的人没有留下系统的文字证据,因为他们太爱旅行、打电话,不像英国的布鲁姆斯伯里(Bloomsbury)文学圈,通过一些形成文字的日记、书信和回忆录,几乎可以一步步重建起他们的生活、社会关系、友谊和爱情。

       巴尔加斯·略萨、加西亚·马尔克斯住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萨里亚区时,两家是隔了一个街区的邻居;卡洛斯·富恩特斯和何塞·多诺索是好朋友;加西亚·马尔克斯家搞装修,换下的红窗帘直接挂进了多诺索家的起居室;多诺索夫人少有机会穿的红裙子后来成了略萨夫人帕特里西亚的最爱……而巴尔加斯·略萨与胡里奥·科塔萨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结识的过程是再俗气不过的爱情小说里的一见钟情式。

       略萨和科塔萨尔相识在餐馆,虽然不同桌,陌生丝毫不影响伟大作家们的相遇,一番海阔天空的文学侃大山,彼此心里就把对方当作朋友。整个过程,不到一顿晚饭的功夫。饭快吃完,略萨才知道这个保养得很好的“同龄小伙子”比他大22岁,是他早年读过的《角斗士》、《国王们》的作者胡里奥·科塔萨尔。巴尔加斯·略萨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商量好的战争最终不是靠写出来的。1976年2月12日,拉美的文艺名流汇聚墨西哥城出席某电影首映。文坛明星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巴尔加斯·略萨如期而至,众目睽睽下,后者一拳砸在前者左眼眶,嘴里还嚷嚷:“你在巴塞罗那对帕特里西亚做了那事儿,怎么还敢来这跟我套近乎!”作为巴尔加斯·略萨打人的证据,左眼“熊猫眼”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肖像照从此到处流传。至于“那事儿”是哪事,30多年来,天知地知一个女人两个男人知,其他人都不知。

       可知的是“那事儿”影响巨大,不仅毁了亲人般的友谊,而且让打人凶手巴尔加斯·略萨晚了28年获诺奖(据说1982年瑞典文学院取消把诺贝尔文学奖同时授予两人的决定,以免发生其中一人拒绝领奖的尴尬),晚了28年成为“一样的人”(得知巴尔加斯·略萨获奖,加西亚·马尔克斯在twitter上发了一句话,“现在我们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