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烈士是军人至高无上的荣光——兼驳王辅一将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8:20:36
(一)、什么是将军
我想没有一个将军不喜欢《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因为“军人的天职就是执行”。“许三多”作为一个个体,他既是一个百炼成钢的战士,他并且更为突出的还是一个只知道执行程序的机器。这对一个将军至关重要。
我想没有一个职业军人不想当将军。好像是拿破仑将军最早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为将军,意味着你将有机会发挥你的战术去指挥一场具体的战役以完美你的军旅生涯。但不是每一个士兵都想当将军,服兵役是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尽的义务,但不是每一个服兵役的人都想成为一名职业军人。为了当将军而主动成为一名职业军人的人,他就决不会是一名真正的职业军人。
将军和战将不同,将军就是将军,而战将则是靠战争获取的荣誉。战将也和名将不同,战将就是战将,而名将则是靠真实的战役,靠自己亲自指挥的具体的活生生的战役成名后而才成为名将的。无论这位战将所指挥的这场具体的战役是战胜了还是战败了。一个指挥着一百个军战胜了一个军的战将不一定是名将,因为他所指挥的这场具体的战役不一定是一场精典的战役;相反,一个指挥着一个军败给了一百个军的战将也可能成为名将,可能因为这场战役的出色创造,这位战败的战将因此而将这场战役引入战役的精典,这位战败的将军也会因为这场精典的战役而名扬青史。
美国的巴顿就想当将军,并且是十分狂热地想当更高军阶的将军。他应该说是一名职业军人,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战争狂,不,准确地说他是一个战役狂。对于是否为了某种政治目地或是经济目的去挑起和怎么挑起一场战争,或者是否防御和怎么防御一场战争,这是战略,战略,它更多是政治家考虑的问题。我们所看到的巴顿更多地是一名在政治家为了战略而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中具体地执行一个个战役的具体执行者,所以他凭着他铁血般的职业军人精神终成一代名将,而手里没拿鞭子的艾森豪威尔最终成了美国总统。
抗日战争胜利后,工农的队伍是不是要同老蒋再干一场,这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考虑的问题,因为这是战略,这当然就不是将军们操心的事儿。但毛主席也当然要与将军们商量,因为将军们本身也同时是党的高级政治干部,战略上的事毛主席当然要同将军们商量,结果是党中央派毛主席去了重庆与老蒋谈判,但谈不拢,这党中央就决定打老蒋,这时战略上的事就算是办完了,战争就开始了。这时毛主席再与各位将军们商量怎么打时,算算咱们有多少人手以及手里有多少家伙的时候,这就具体了,就是战术了,这时毛主席同众位将军们一起,就都是战将了。这些战将们用无数的精彩战役打跑了老蒋,成就了一批名将。其中有十个名将被共和国赋予了作为职业军人的崇高荣誉——元帅。
(二)、网友驳王辅一将军
声明一: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原副部长王辅一少将在腾讯网《王辅一的QQ空间》中《王辅一少将博客http:// 622006049.qzone.qq.com》中撰写一文《<集结号>的硬伤》,一些网友们已做了反驳,因该文王将军有要求:“兹授权德润律师事务所刘家辉律师作为我博客文章的版权保护人。本文已经由金陵晚报发表,任何媒体(网络)转载或引用,均需注明出处!”,所以我在引用《<集结号>的硬伤》前先指明出处,并声明本人的网文不用作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出版机构(含网络)及个人欲转载和下载我的网文《无名烈士是军人至高无尚的荣光——兼驳王辅一将军》时,若要引用我的网文中我引用的《<集结号>的硬伤》这一部分内容时,请与王辅一将军及其律师刘家辉律师联系并谈好条件后再引用,我的网文中不涉及到王辅一将军及其文章的我写的这部分,任何出版机构(含网络)及个人欲转载和下载,不用争得我本人的同意,《无名烈士是军人至高无尚的荣光——兼驳王辅一将军》一文中不涉及到王辅一将军及其文章的我写的部分的版权归我的上贴网站所有。
声明二:《无名烈士是军人至高无尚的荣光——兼驳王辅一将军》一文中引用的网友的跟贴评论部分,版权归相关网友及腾讯网所有。
《<集结号>的硬伤》全文:
“《集结号》的硬伤
年度军事题材大片《集结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精神上说,影片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解放军指战员以局部服从整体、以小的牺牲换取大部队胜利转移的高贵品质,是应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一些细节与历史真实经不起推敲。
一是军事背景不符。
在残酷的战争中装备处于劣势的解放军,主要是靠协同动作、集体力量来取得胜利。谷子地连执行阻击任务,他们的上级肯定会非常关注,给予火力支持或派部队打击敌侧翼以减轻压力的;九连阻敌多日、伤亡三分之一或以上时,上级会派其他连队去接替,绝不可能让九连打得剩下连长一人。至于上级忘记吹集结号,更是不可能发生的,九连也会想方设法与上级联系的,把一个连队丢了不过问,是军队指挥原则所不许可的,是不可能发生的。说牺牲的战士无法查清,那也不真实。其实军队有军务、组织部门,战争年代对所属干部战士都建立了详细的档案,如籍贯、父母、妻子姓名都有详细记录。连长指导导员的小本子上也会记得很清楚,万一发生情况随时联系。所以,谷子地离开组织,一个人到处寻查战友的情况,在解放军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二是与淮海战争实际不符。
首先,解放军进行淮海战役时已掌握战争主动权,主要是进攻战,而不是防御战。战役开始后,中原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沿陇海铁路从西面直逼徐州,接着攻占宿县,不存在阻击的任务。在打黄维兵团时,中野部队开始是边阻击边向后退,将黄维兵团由蒙城诱至双堆集地区,并无重要的阻击任务,然后主要是围歼,个别情况有阻击任务,是‘堵击’而不是‘阻击’。因而在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没有碰到象谷子地连所担负的艰巨阻击任务。其次,中原野战军在淮海战役期间,除攻占宿县外,其余均为农村作战。1948年冬的淮北农村都是平房、草房,而集结号谷子地连的攻防作战地区有三层楼房,像是有城市巷战,与当年我看到的淮北的情况完全不符。再者,淮海战役是以解放军取得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的胜利而结束。中野取得了很大胜利,作战中伤亡难以避免,但绝不可能出现担负阻击的连队打到只剩一人的地步。
三是一些细节不符。
编制原则是三三制,当时序列中没有独立二师,显然139团是随意编出来的;枪杀俘虏是纪律所不允许的,解放战争后期大批俘虏自愿参加解放军,连队解放战士比例很高,多的超过半数,更不可能发生枪杀俘虏的事情;军事动作不规范,背包打法有错,碉堡点灯更是暴露目标。
艺术作品必要的夸张是允许的,但要在许可的范围之内,鉴于当今许多青少年通过看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来学习革命历史的实际情况,革命题材的影响作品就应在真实性上多下功夫,艺术家要与史学工作者联手,使艺术作品和革命历史结合得更好。”
部分网友的评论:
网友蓝妖:
电视电影是艺术,如果都追求过分真实,那就是纪录片不是艺术了,小说家也可以无事可干了:))
网友张骁:
王老看片子不认真,“至于上级忘记吹集结号,更是不可能发生的,九连也会想方设法与上级联系的,把一个连队丢了不过问,是军队指挥原则所不许可的,是不可能发生的。”片子里都说了,是团长根本就没打算吹集结号,是以一个连的牺牲,来换取全团的安全转移,九连是犯了错误的,而且战斗减员严重,放弃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不是什么忘记吹集结号了。再者,司号员也说了,团长回去找过他们,但是没找到,可不是丢了一个连,不闻不问。
网友好好活着:
就现实来说,无名烈士是存在的,组织上牺牲小我,以顾全大局的事情肯定也是存在的,不要把组织想得那么可靠,也正因为组织有“牺牲小我,以顾全大局”的做法,也才让很多人觉得且承认了组织的可靠,因为当事人在被组织放弃或者“利用”的同时,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无生还可能了,即使有,组织给予补偿,给予荣誉会让他觉得他是光荣的,他不会觉得组织对不起他而拿出来论道。如果说组织没有这种思想,那不现实,很明显,最普通的例子,比如像狼牙山五壮士……(声明:我不是发表反动言论,我也当过一名士兵)
网友好好活着:
如果说敌人永远像以往那些老电影一样,没有体现出什么是真正的战争。观众体会不到一个人(一名战士),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做出的大无谓的牺牲,请问哪来的感动。9连牺牲的战士,个个是好样的,因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他们没有退缩(这正是电影真实、残酷的战争场面给我们感动的先决条件)。就像谷子地说的一句话“谁不怕死”?
网友生命如此多情:
说牺牲的战士无法查清,那也不真实。其实军队有军务、组织部门,战争年代对所属干部战士都建立了详细的档案,如籍贯、父母、妻子姓名都有详细记录??????请问在哪查询,我外公48年参军到现在音讯全无。能帮忙查一下吗?谢谢
(三)、有名烈士和无名烈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她有人民性,她的人民性就体现在了她的战士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在保家卫国之外的另外一种特性——保护人民共和国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24日上午,为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北京卫戍区某部战士周波追悼会在京举行,近万名群众自发为英雄送行。在北京市通州区殡仪馆,1300多个花圈、2600多条挽联,绵延摆放了近1公里。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和平年代的周波是烈士,因为他践行了人民军队的人民性。周波烈士用他的死为他的职业军旅生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人民也同时赋予了他作为一个职业军人的最高荣誉——英雄。
有国家就会有军队。军队作为国家机器之一的存在,这是人类的生存法则。我始终认为军队和军人是无国界的。作为一名军事学者,我不想谈政治,也不谈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只谈军队和军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番号已不复存在了,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时任统率的指挥有方,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使得那场发生在远东朝鲜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得以成为人类军史上的经典战例;美国海军陆战队威名在外,不仅是只是靠装备的精良,这支部队的成就,同样靠的是这支部队的历任指挥员和无数在无数次战役中牺牲的海军陆战队员。远东朝鲜战争成就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数次的战役成就了美国海军陆战队,仅这两支部队就成就了一大批名将,但在这些名将成名的同时,哪一个身后不是累累的白骨?
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投入了一场战役的军队正如一架已经高速运转的机器,难以驾驭,最终使它停止的,只有死亡和退却。死亡是战争的永远法则。烈士中不乏将军,但更多的是战士。烈士不属于哪个国家,烈士永远是全体职业军人的骄傲。退却是职业军人的最大耻辱,而牺牲却是职业军人的崇高荣誉。无数的烈士成就了无数支部队的威名,无数的烈士铸就那支部队的灵魂,代代的烈士写就了职业军人的铁血精神。军国主义的日本军队当年在军国主义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烧杀掳掠,强暴妇女,说明日本的军队已经完全不是一支真正的军队,而是一群真正的战争罪犯,这支所谓的军队永远为真正的职业军人所不耻。美国士兵在中东在日本强暴妇女,同样也给美国军队和美国职业军人带来了永远的耻辱。这些类似的军队决不是一支真正的军队,这些类似的个人,也决不是真正的职业军人。
一场战争的展开,侵略者的军队当然会是有备而来的,从人数到装备当然会是精心计算好了的,这支军队当然会“有军务、组织部门”,也当然会“对所属干部战士都建立了详细的档案,如籍贯、父母、妻子姓名都有详细记录”,但是被侵略方呢?往往却是在职业军人以外还有部分军人是临时主动地参战或是被临时征入部队的,也往往是没有登记就已经投入了战斗,还有时间登记吗?战争已经打进了家里。就中国而言,想想有多少座无名烈士墓?想想还有多少有名的烈士至今还没有为他们的家人带去荣誉?看一篇文章:
中国军网《国防建设》一文《大学生志愿者:我为烈士找到家》
“今年暑假结束,湖北省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二年级学生刘炎炎一返回学校,就把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交到大学社会实践部。原来,他利用暑假时间,为两位57年前在太原战役中牺牲的阜阳籍烈士找到了家。
谈起为烈士找家的过程,刘炎炎深有感触地说:‘两位烈士是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牺牲的。57年后的今天,我们踏上了烈士的故土,在寻访过程中,大部分年轻人和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被问及烈士的名字,却很少有人还记得起他们。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真不应该忘记那些牺牲了的革命先烈啊!’
刘炎炎是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人,2004年以606分的优异成绩从阜阳一中考入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今年,学校宣传栏里一张招聘志愿者的海报引起了他的注意。海报中说,山西省检察院一位叫王艾甫的退休老干部,在一次整理档案时,偶然发现了57年前没有来得及发出的84名烈士阵亡通知书。这些烈士都是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的。王艾甫老人想利用社会力量,帮助这84名烈士找到家乡。
王艾甫老人的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大学生刘炎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看到烈士名单中有两位是安徽阜阳籍人,便决定利用暑假时间找到两位烈士的家乡。”
将军不是荣誉,烈士必将永恒!黄继光、董存瑞这些有名字的著名烈士带给了这支部队的活着的职业军人以光荣,但那些个有名子的无家烈士和无名字的无名烈士带给职业军人的,更加是至高无上的荣光。牺牲,是全世界职业军人的荣光。
烈士者,军魂也!
200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