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创造“中国奇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37:26
什么创造“中国奇迹”?
三句话说清“中国奇迹”
http://view.QQ.com  2008年02月22日17:49   博客  八喜评论3806条
首先有两个常识不用多说:一是改革开放3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进步”;二是国内外很多专家及官方对这个“奇迹”的吹捧。说到“奇迹”,它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超越常人的智慧与能力才能创造;二是神秘,不容易解释的。所以面对“奇迹”,正常的反应是感性赞叹多于理性分析——奇迹嘛,就是没多少道理好讲的,其中规律反常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膜拜与歌颂奇迹的创造者,另一方面要为自己身处奇迹中而欢欣鼓舞。
但我们的好情绪偏偏要遭遇搅局者,有的人就说了“慎言奇迹”,甚至干脆说这算不得奇迹,乃至还挑出一堆毛病。而我看了这些丧气话,却不得不承认说得有道理,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儿。为了替广大网友节省时间精力,我就做次二道贩子,用三句话简略的解释一下这个“中国奇迹”。
一、“过去太糟”,所以“现在很好”
如果你说美国人吃白面馍馍是奇迹,那大家都认为你是疯了。但80年代的中国的农村人能吃上白面馍馍,那就是“奇迹”,因为他们以前是吃糠咽菜,甚至树皮草根都没得吃,干脆饿死。与饥荒对应的年代,正是一个“不能再糟”的社会生态,从经济上讲,它固然不是先进的市场经济,也根本不是落后的计划经济,它还没有上升到“市场好还是计划好”这样的底线之上的讨论,而是处在完全谈不上效率的“长官经济”时代。那时候要建一个工程,既不是交由市场来决定,也没有计划经济的科学规划,而是可能全凭一个领导的喜好和情绪。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我们根本不需要找到什么治国真经或发展要领,而是“只要不再这样胡来”,就会进步。因此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没有学来最先进的市场经济,而是捡起了别人弃如敝履的计划经济,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二、无敌生产模式
问:什么是效率最高的经济模式?答:黑砖窑。想想不是这样吗,在黑砖窑里,你不用付人工费(一点菜叶清汤就打发了),而劳动强度与劳动时间都达到极限,投入最少回报最高,这还不是最有效率的吗?这样的效率岂是什么市场经济能比得了的。黑砖窑当然是一个夸张的例子,但血汗工厂在道理上也与之类似,几亿农民工要的少干得多,创造出来的财富能不巨大?能不是奇迹吗?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个过程:把企业、土地、资源廉价出卖或干脆白送,制造、吸引来了资本家和资本,然后再帮资本家把工人训练的服服帖帖,这样就达到了生产财富的最佳状态。凡是不利于这个状态的环节,通通砍掉,比如工人下岗以利于卖出企业;农民失地以利于提供土地;没有环保以利于使用资源;剥夺劳工权利以便于驱使。
三、后发优势,搭全球化便车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想想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正是前人“走得多了”才“踩”出来了,那些先驱者们当时面对的可能是泥泞砂石,只能靠步行,而经过多年探索经营,已经修成了柏油马路,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开着汽车上去。这就叫我们的“后发优势”。中国利用别人建立的技术和世界秩序发展自己,达到同样的成就,速度自然要快得多。
正是中国的发展有这样一些特点,才创造了所谓“奇迹”。而既然是特点,就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那么,他们哪些方面“不如”我们呢?
首先,他们要破旧立新。好比他们要盖新房子,得把旧房子拆了,那么旧房子当然不能说一点价值没有。这样他们就付出了拆旧房子的成本。这就不如我们的“一穷二白”了。东欧当时的计划经济搞得不赖,你现在要丢掉它,新的又没建起来,所以“转轨”的“阵痛”是必然的。再加上当时那些国家的福利没多有少,个别群体的既得利益其实还很可观,改革后可能还会丢掉一部分好处,所以改变就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远没有我们这种全民受益带来的干劲十足。
其次,他们把精力花在讨价还价上了。设想要把中国的国企放在东欧,就不能让工人说下岗就下岗,也不能政府定价就把企业卖了,而是要相互谈判博弈,这样拖拖拉拉的,甚至可能把一些有价值的企业,都拖得完全不值钱了。还比如像印度那样,想修高速路、开发区,补偿不到位,农民就不把地给你,结果搞不起来。再看近期的美国编剧大罢工,这样一闹,大家不干活了,电影都没得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投入到耍嘴皮子上,就不能去创造财富了。
第三,竞次中的劣势。一般的理解中,竞争是一个比谁更优异的竞优过程,但其实还有一种比赛谁更差的方法也能取得竞争胜利。这种办法被形象地称之为竞次,即打到底线的竞争。顾名思义,在竞次的游戏中,比的不是谁更优秀,谁投入了更多的科技,更多的教育,而是比谁更次,更糟糕,更能够苛待本国的劳动阶层,更能够容忍本国环境的破坏(引自袁剑《全球化图景背后的另外一个中国》)。比如欧洲那种重视环保的国家,会让你利用资源的费用相当高,所以厂子就不如建在中国。
以上我们说的“奇迹”,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量词,究竟什么样的发展速度算奇迹呢?或者人民享受到了怎样的生活质量改善算奇迹呢?其实从这方面考量,是不是“奇迹”另说。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增长绝不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比如苏联的经济从30年代初到50年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他们那时GDP增速比中国现在的增长速度还要高。再看人民生活:日本和韩国,经济高速增长期还不到20年,每年经济增长的速度也没有中国高,但这些国家很快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日本在50年代至80年代这一时期,工资增幅每年超过美国70%,工资水平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便追上了美国。而我们为什么改革30年了,大多数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没有与之相应的变化,许多人甚至还生活在贫困线上?最后看那些曾经的难兄难弟,东欧国家“转轨”后,现在有些已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那么这一切原因何在?其实我们看清了“奇迹”,也就知道了原因:在创造“奇迹”的过程中,无论生产出多少财富,都是流向了少数人。这个就不多说了,我最后谈谈“奇迹”的未来。
这些年来我们看多了,许多改革,其实问题就出在市场化不彻底。权力控制的经济是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创造GDP增长的“奇迹”,另一方面也与市场经济的某些要求格格不入,从而不能让市场经济发挥最优作用。由于体制的落后,它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要由民众承受。而民众也早就不满了,贫富差距的触目惊心与权利意识的快速觉醒,使得民众不再安于逆来顺受,而是表达出了“给我更多”。本来通过体制改革的深化,这样的矛盾是能缓解的,但改的动作不大,又要应付民意。于是又在打击市场化上找文章。我要管,但我不自己管,你来管——比如新《劳动合同法》,把一些政府应付的责任转嫁给企业。这就是我对“奇迹”未来的隐忧——1违背市场化的苦果肯定要由全民来品尝;2矛盾的积累会不会爆发?
三句话说清“中国奇迹”
http://view.QQ.com  2008年02月22日17:49   博客  八喜评论38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