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枪鉴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25:56
老枪鉴赏
 汉阳造

从1895年开始,湖北枪炮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一直到1944年21厂改造中正式步枪,本型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

 

主要生产者为位于武汉汉阳之汉阳兵工厂,因此一般称之为汉阳造。抗战时其步枪厂於1938年交与21厂,因此从1939年至1944年生产的汉阳造在枪匣上印有卍字厂徽及『汉式』字样。

1938年2月,汉阳兵工厂改称第1兵工厂,后因日军逼近武汉,奉令迁往湖南辰溪,将制炮厂交给炮兵技术处,后成立50厂忠恕分厂。并将制枪厂并入民国军政部兵工署第21厂(当时在四川重庆,原南京金陵兵工厂),继续生产88式毛瑟步枪。

  1946年,因抗战胜利,兵工复员,该厂于9月奉令结束。

汉式(汉阳造)步枪

  作业原理:旋转枪栓,双前栓榫锁定,手动

 

  弹匣容量:外露单排弹仓,5发,曼里夏式弹匣

  瞄准具: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口径:7.92mmx57

  枪管长度:29.13"

  枪重: 4.14 kg

  相容性: Commission Rifle

 

  制造厂:兵工署第21工厂 制造年代: 1941

  目前状态:古董

---------------------------------

中正式步枪为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的中国版本,中正式步枪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

1934年时财政部向德国毛瑟厂订购了一万支1924年式毛瑟步枪装备武装税警总团(著名的新编第三十八师的前身),并得到该厂提供的图纸技术资料,由巩县兵工厂负责筹备制造1924年式步枪。1935年由巩县兵工厂(兵工署第十一厂)最早生产,从1935年初就开始小量试产,因造于民国二十四年原定名称为“二四式”。1935年8月国民政府将新枪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得名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中正。1935年10月,该枪正式开始大量生产。


 

中正式步枪

口径:7.92毫米(中国旧称七九口径)

作业原理:旋转后拉式枪机,毛瑟式前栓榫锁定,手动(Rotating bolt, front lug, bolt action)

  弹仓容量:内藏式弹仓,5发,桥夹装弹

  弹药:7.92×57毫米

  初速:810米/秒

  表尺射程:2,000米

  枪全长:1.110米

  枪管长:600毫米

  瞄准具: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刺刀全长:575.5毫米

  全重:4千克

电视剧《生死线》中国军军国龙文章把中正步枪玩的很溜,基本上百发百中。

 

--------------------------------------------------------------------------------

三八式步枪

1905年,三八式步枪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定型生产,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号: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从那时起三八式步枪就成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枪,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类别: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供弹   

 

口径:6.5 毫米   

弹药:6.5×50 mm 步枪弹   

弹仓容量:5 发   

全长:1,280 毫米   

枪管长度:797 毫米   

重量:3.95 公斤   

 

初速:765 米/秒   

有效射程:460 米

6.5×50毫米枪弹杀伤威力不足,弹头飞行稳定,虽然侵彻效果好,但是高稳定特性,使得杀伤力反而不高。虽然威力稍嫌不足,但它的枪机闭锁时极为牢固,发生膛炸时几乎都是枪管爆裂,少有枪栓突耳断裂的情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几乎不会产生枪口炽焰,在太平洋岛屿战斗时三八式步枪

使用这步枪的日军狙击手对美军造成很大困扰,非常难以从枪口火光发现狙击手潜伏的位置。三八式步枪配有单刃刺刀,刀长500毫米,可装在枪上用于拼刺,也可握持刀柄进行劈杀。

“三八大盖”的机匣上方和右侧各有一道纵向沟槽,用来安装和规正其独特的“大盖子”(防尘盖)。在防尘盖的后端,有一个供拉机柄穿过的方圆形孔,当枪机拉开时,防尘盖随枪机一同向后滑动,让开机匣的装弹/抛壳口和弹夹导槽,以供射手向弹仓内填压枪弹以及完成抽、抛弹壳动作;当推枪机时,防尘盖又随枪机一同向前滑动,直至完全封闭机匣的装弹/抛壳口和弹夹导槽,完全阻止了泥沙、尘土进入步枪的核心部位。这一点在世界各国所有的步枪上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带来的战术技术效益也是举世无双的。这一点即使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也不失为点睛的一个妙笔。

  

M1式加兰德步枪

 

M1式加兰德步枪(正式名称: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 因其设计师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而得名。是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制式步枪。   

约翰·伽兰德(john c. garand )从1919年10月开始在美国陆军的春田兵工厂从事武器研究和设计工作,其中最著名的产品就是1935年10月定型的7.62mm口径m1半自动步枪,也称为伽兰德步枪。1936年1月9日,美军开始装备m1伽兰德,历经二战和朝鲜战争,至1957年全世界共生产了m1伽兰德近1000万支。

类型:半自动步枪   

口径:7.62 毫米   

弹药:M1906斯普林菲尔德0.30-06步枪弹(7.62×63mm步枪弹)   

弹仓容量:8发   

枪机:导气式, 回转闭锁式枪机   

全长:1.1 米   

枪管长度:610 毫米   

初速:865 米/秒   

空枪重:4.37 公斤   

枪口动能:3597 J   

有效射程:730 米   

瞄准工具:片状准星,觇孔式照门   

产量: ~ 550万

M1式加兰德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式闭锁方式。导气管位于枪管下方。击锤打击击针使枪弹击发后,部分火药气体由枪管下方靠近末端处一导气孔进入一个小活塞筒内,推动活塞和机框向后运动。枪机上的导向凸起沿机框导槽滑动,机框后坐时带动枪机上的两个闭锁突笋从机匣的闭锁槽中解脱出来,回转实现解锁,枪机后坐过程中完成抛弹壳动作同时压倒击锤成待击状态。枪机框尾端撞击机匣后端面,由复进簧驱使开始复进。机框导槽导引枪机上的导向凸起带动枪机转动,直至两个闭锁突笋进入闭锁位置。复进过程中完成子弹上膛,枪机闭锁。机框继续复进到位,枪又成待击状态。相对于同时代的后拉式枪机步枪(手动装填子弹),M1加兰德步枪的射击速度有了质的提高。在战场上其火力优势可以有效压制手动装填子弹的步枪

M1步枪可靠性高,射击精度高,易于分解和清洁,它被证明是一种可靠、耐用和有效的步枪。

在太平洋岛屿、东南亚丛林、非洲沙漠、欧洲战场,M1步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多数战场上都有过出色表现,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步枪。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是美国军队的主要步兵武器。美军士兵对M1非常喜爱,美军的报告称:“制式步枪(M1步枪)在朝鲜半岛充分的发挥了性能,受到了部队的好评。这一称赞并不是光来自于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而是来自美军全军的。M1步枪出色地通过所有极限环境下的考验,几乎所有的士兵都希望装备M1步枪,从未提出过要进一步改进之类的建议。”美国著名将军乔治·巴顿评价它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

Kar 98k毛瑟步枪

Kar 98k毛瑟步枪,由Gew 98毛瑟步枪改进而来,Kar 98k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军队装备的制式步枪。从1935年开始服役,直到二战结束前都是纳粹德军的制式步枪。Kar.98k成为二战期间产量最多的轻武器之一。

1898年,7.92毫米口径1898年式毛瑟步枪成为德国陆军制式步枪,德国陆军命名为Gewehr 98(简称:Gew 98)。Gew 98融合了第一次大战的实战经验加以改进,首先有98a,是枪管比Gew 98标准型短的骑枪,枪管长度由Gew 98的29.1寸枪管缩短为23.6寸,采用了下弯式的拉机柄。后来有98b,仍然是29.1寸枪管,或称卡宾枪型,98b虽被称为卡宾枪,但长度与Gew 98步枪相同(枪管长度让“卡宾枪”这个称呼听起来不大恰当)。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凡尔赛条约严格限制了德国军用武器的研制和生产,战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合约的限制,不能制造或出口军用武器,但是德国仍利用西班牙内战及与瑞士等国家兵工厂合作的机会,继续研发。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Gew 98步枪进行了多次改进,包括在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特许生产长度缩短的多种变型枪。1924年毛瑟公司推出了一种标准型毛瑟步枪,是98式步枪的改良型。在Gew 98步枪的基础上将枪管缩短为600毫米(23.6寸),全枪长度由Gew 98的1.25米缩短为1.11米,采用新的瞄准具, 标准型的名称是因为枪管长为60公分步兵及骑兵通用。事实上标准型也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鲜为人知。中国在30年代采购了一批该型步枪,并进行仿造,称为“中正式步枪”。后来,在Gew 98步枪的改进型Kar 98b的基础上,改进的标准型毛瑟步枪被德国邮政部、海关、铁路局等准军事组织采用。这种改进的标准型毛瑟步枪与后来定型的Kar 98k式步枪基本相同。

 

20世纪1930年代,纳粹德国重整军备, 98k步枪在1935年在Kar 98b的基础上结合标准型毛瑟步枪经过改进的步枪被命名为Karabiner 98k(简称:Kar 98k或者98k),k为“Kurz”的缩写,德文意为“短”,表示它比98b式卡宾枪缩短了(这就是所谓“短卡宾枪”的原因),被德国国防军选作为制式步枪,并正式投产,大量原有的Kar 98b和Gew 98步枪被送到工厂改装成Kar 98k。Kar98k作为德国陆军的主力步枪,一直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其间经过多次设计更改,大多是为了易于生产,例如枪托底部在1944年改为罩杯式冲压组件;前护箍由切削件改为点焊;弹仓底部及护弓也改成冲压钢板。一般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所生产的Kar.98k的质量是最好的,随着战争的进程,98k式卡宾枪在加速生产后,生产工艺和质量都下降了。战争期间为了满足军队装备步枪数量的需求,缩减成本,经过了多次简化生产工艺的设计更改,1944年之后的98k,因为战争形势的转变,质量也每况愈下。后期的一些步枪,连刺刀座都省略了。   

Kar 98k步枪在战后被一些国家翻修和继续使用,Kar 98k作为一种经典的武器,仍然受到枪械爱好者的欢迎,并用于收藏、射击运动或狩猎。   
98k的特征:除了标准毛瑟的刺刀座、叶片保险、分岔左枪栓闭锁榫和弹壳片外,还有在左侧的枪背带、准星护罩、下弯拉柄、枪托在拉柄头位置有对应凹槽、枪托中间有供分解撞针用的金属洞等。

Karabiner 98k步枪规格

产地 :德国

制造商 : 毛瑟 兵工厂

类型 :手动步枪 手动,单发

运作方式 毛瑟旋转后拉枪机式

供弹方式 5发内置弹仓

重量 3.9 千克 (无弹药装填)

口径 :7.92毫米

弹药 :7.92×57mm步枪弹

长度 1100毫米

枪管长度 600 毫米

射速 :约15发/分

枪口初速 755米/秒

有效射程 800米

瞄准具 :弧形表尺,V形缺口式照门,大麦粒式准心(倒V型)

生产期间 :1935年-1945年

制造数量 :1,450万支

德国毛瑟98狙击步枪

100年后的今天,毛瑟98型枪机基本结构仍保留在产品中,即便是毛瑟步枪本身,在战后的很长时间内都在被使用,甚至时至今日,在一些非洲战乱的国家,我们还能看到它那老而弥坚的身影。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更长的和平时期,20世纪没有看到其他任一种武器比它有更广泛的用途。应该说,毛瑟98式/98K式步枪是手动步枪发展的一个极至,大多数现代手动步枪都是以毛瑟步枪为蓝本,但已经没有改进的余地。它真正称得上世界枪械史上的“一代宗师”。  

李-恩菲尔德短步枪(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SMLE”)由恩菲尔德兵工厂在李氏步枪(李-恩菲尔德弹匣式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正式命名为“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1903年投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朝鲜战争中是所有英联邦国家的制式装备。

李-恩菲尔德短步枪首创了“短步枪”的概念(全枪长度介于传统长步枪与卡宾枪之间),全枪长度由李氏步枪全长1257毫米缩短为1130毫米。它的特点在于,采用由詹姆斯·帕里斯·李(James P. Lee)发明的,后端闭锁的旋转后拉式枪机,与前端闭锁枪机(例如毛瑟步枪)相比,后端闭锁可以缩短枪机行程,装填子弹速度比较快;安装盒型弹匣,双排弹夹装弹(在使用中弹匣不拆卸,子弹由两个5发弹夹通过机匣顶部填装),这样就有10发子弹而不是比同时代的步枪容量的5发,提高了持续火力。是实战中射速最快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操作方便的优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堑壕战中,它迅猛的火力给它的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间恩菲尔德兵工厂曾生产了可装2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用于埑壕战。恩菲尔德步枪通常带有刺刀,但因为糟糕的设计而通常被舍弃不用。 恩菲尔德步枪有多种基本型号,还有基于基本型号持续改进的众多改进型号,为此采用了烦琐而复杂的命名方法。

四款英军制式步枪外形对比


李-恩菲尔德短步枪基本参数

操作:单发手动   

口径: .303   

弹药:7.7×56mm R步枪弹   

弹匣容量:5发/弹夹(双弹夹)   

重量:8.8磅   

全长:1130毫米   

枪管长:640毫米   

初速:738米/秒   

射程:1000码

李-恩菲尔德短步枪基本型号

  No.1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军队广泛使用。前枪托与枪口齐平是它外形上最显著的特征,拥有多种改进型号,1907年定型的Mk.III是主要的改进型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满足提高步枪产量的需要,Mk.III简化型1916年投产。No.1改型Mk.III的简化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仍大量生产、使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英军装备的主要步枪。   

No.2型:采用0.22口径。训练用步枪。   

No.3型:仿自毛瑟式(前端闭锁)枪机,枪管长660毫米,容量5发子弹的弹仓供弹。也称为P-14步枪。1916年转给美国承包商生产并装备英军弥补步枪需求的空缺。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军队装备步枪数量不足,美国将P-14步枪口径改为7.62毫米(M1917式)大量装备赴欧洲参战的美国军队。战争结束后,英、美军队全部撤装封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重新服役。No.3型结构上已经不属于李-恩菲尔德步枪系列,但恩菲尔德兵工厂一直将它包含在恩菲尔德步枪名录中。   

No.4型:No.1型的改进型,主要改用觇孔式照门,为了更容易生产简化了主要零部件。前枪托不再延伸与枪口端面,外形上与No.1型很容易区分。1920年代到1930年代期间一直进行测试而未投产,1939年英国军队选定为制式步枪,1941年投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3年之后英军才广泛装备使用。No.4的基本型号Mk.I主要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改进型Mk.2主要在朝鲜战争中英军大量使用。No.4型生产一直持续到1955年。   

No.5型:No.4型的缩短型,枪管缩短为520毫米,为了克服枪管缩短导致枪口焰过多的问题在枪口安装了喇叭形消焰器。1944年定型投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用于东南亚战场。   

恩菲尔德狙击步枪,是在恩菲尔德步枪加上了一个3.2倍率光学瞄准镜。它具有官方刻度、转换狙击参数。瞄准镜座安装偏出机匣中心线,在机匣左侧,可不妨碍机械瞄准具的使用。

最后的恩菲尔德

  到了60年代,由于No.4 Mk.I(T)狙击步枪的性能日渐落伍。恩菲尔德兵工厂在李一恩菲尔德No.4步枪基础上,通过更换重型枪管研制成了L42Al狙击步枪。

L一42A1狙击步枪采用10发装梯形弹仓供弹,但是扳机与扳机护圈销接在一起,而不是 装在机匣上。L一42Al的木制枪托很长,一直延伸到枪管中部,贴腮板也是木制的。护木上和枪托后面分别固定有前、后背带环,扳机护圈前面的螺钉上还装有一个附加背带环。

  该枪采用LlAl式步枪的光学瞄准镜,瞄准镜座上也可安装像增强瞄准具。该枪还配有机械瞄准具。准星为开裂式,焊接在枪管上,可用螺钉调节高低。准星可以从0.3081毫米,递增在0.7623—1.905毫米范围内调整归零。L一42A1一直使用到上个世纪80年代,并参加过1982年的福克兰战争,而英国警察至今仍在使用L一42A1。

  时至今日,除了L一42A1外,曾经辉煌一时的恩菲尔德步枪都已经功成身退,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恩菲尔德步枪将长久的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SVT半自动步枪

 

SVT-40半自动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步兵的主要装备。使用“莫辛·纳干”1908式凸缘步枪弹,弹匣容量10发,SVT-40半自动步枪曾作为狙击步枪在二战战场上使用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当大多数国家仍旧使用手动装填步枪时,只有美国和苏联率先装备了半自动步枪,美军装备的是著名的M1式加兰德步枪,而苏联红军装备的则是SVT 7.62mm半自动步枪。

最早提交苏联军队服役的是SVT-38半自动步枪。“38”表示该枪在1938年定型。1939年2月26日,托卡列夫的设计最终获胜,但军方对全面装备SVT-38仍有疑虑。据说后来是斯大林亲自干预此事。 SVT-38开始试产是在1939年7月下旬,在改进了一些缺点后,于1939年10月正式开始批量生产。1940年4月便停产了,准备生产该枪的改进型SVT-40半自动步枪。有报道说SVT-38共生产了约15万支,但由于量产时间只持续了6个月。所以比较接近现实的说法是不足10万支。后来大多数SVT-38在战斗中丢失、损坏或被送回工厂重新改装成SVT-40。   

SVT-40是根据冬季对芬兰作战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总结的成果,在SVT-38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目的是改善步枪的操作性能和提高可靠性。该枪于1940年7月1日开始在图拉兵工厂投产,同时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则开始减产,因为当时苏联打算以后所有的步兵单位都装备新的半自动步枪。由于其结构和工艺比莫辛-纳甘步枪的复杂,所以生产速度比较慢,不过SVT-40的生产速度比原来的SVT-38要快,这主要是因为一些零部件被简化,而且生产工人也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据报道,SVT-40第一个月的产量就有3416支,第二个月达到8100支,随着更多的生产线调整完毕以及工人熟练程度的增加,每个月的产量都稳步增长,到1940年12月月产量估计约有18000支,1940年共生产有66000支左右。1940年末-1941年初,科若库兵工厂也开始投产SVT-40。科若库兵工厂主要是为苏联空军生产机枪和航炮,所生产的SVT-40数量很少,现已成为收藏家的抢手货。

  结构特点   

SVT步枪是一种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弹匣供弹的自动装填步枪。短行程导气活塞位于枪管上方,后坐行程约36mm。导气室连同准星座、刺刀卡笋和枪口制退器,构成一个完整的枪口延长段。这样的设计简化了枪管,但枪口延长段颇为复杂。导气室前面凸出的是一个五角形的气体调节器,有5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标记为1.1、1.2、1.3、1.5和1.7,可根据天气条件、弹药状况或污垢的积聚程度选择合适的导气量。有一个专用扳钳用于调整调节器。   

 

SVT采用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双闭锁凸耳。枪机框底部的开/闭锁斜面与枪机顶部的开/闭锁斜面贴合,在自动循环过程中相互作用,使枪机后端上抬或下落,完成开、闭锁动作。FN公司的FAL步枪的枪机就与SVT的非常相似,区别在于SVT的闭锁支承面在机匣前方,而FAL的在机匣后方。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的优点是刚度好、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勤务性也比较好,但由于枪机单面受力以及开、闭锁时的碰撞,对连发射击精度会有一定的影响。不过,SVT作为半自动步枪,这方面的影响并不大。   

SVT采用击锤式击发机构,手动保险位于扳机后面,将其向下扳动时能阻止扳机扣动;向左上方扳起后,就能正常射击。   

枪口制退器两侧各有6个泄气孔,使部分火药燃气导向侧后方,从而起到降低后坐力和枪口消焰的作用。据说一些早期的枪口制退器有8个泄气孔。

从上到下分别为:SVT-38,SVT-40,AVT-40,SVT-40卡宾

SVT-38全长1226mm,枪管长620mm,有4条右旋膛线,空枪重3.95kg。SVT-40机匣部分稍有缩短,因此枪重稍轻,全长1226mm,枪管长625mm,空枪重3.85kg。

 


SVT-38狙击型

SVT-40狙击型


口径:7.62x54R

枪口速度:840m/s

 

自动方式:导气式

整体长度:1226毫米

枪管长度:610毫米

重量:3.85公斤

火力:半自动

弹夹容量:10发

 

总体而言,SVT并不比美国的M1伽兰德步枪差(在某些方面,如供弹方式等,甚至优于M1步枪),而且比早期的德国Gew41半自动步枪明显要好得多。但由于SVT-40结构比较复杂,使用后擦拭非常困难,而偏偏当时苏联生产的枪弹使用的发射药具有腐蚀性,如果不勤加保养会导致枪的可靠性降低。另一方面,当时苏联步兵教育程度低,而且训练水平不足,在对枪支的保养方面没有精锐部队那般专业,于是就认为这种枪不好用。而训练水平和教育程度都相对较高的精锐部队,如海军步兵,则认为SVT-40比莫辛-纳甘步枪好得多,两种素质不同的部队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安装一种罕有消焰器的SVT-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