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25:50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皎皎)如月,何時可掇(輟)。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水)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的作者东汉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孟德同志,首先我们将求证一下《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和之前我们读汉代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不同,进入三曹时期,就是进入了触手可及的真实历史。曹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在史书《三国志》中有关于他的若干记载。
  苏轼的《前赤壁赋》中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把这首诗和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联系在一起,也许给了罗贯中启示,于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挑起赤壁之战,在长江边横槊赋诗,正是这一首《短歌行》。事实是,在史书上没有赤壁之战中曹操赋诗的记载,这只能算小说家的一厢情愿。关于这首诗的确切成诗年代还是在讨论中。学界前辈曹道衡、沈玉成认为是在建安十五年(210)前后,同年还有作品《让县自明本志令》。南京师范大学王青老师的2008年的论文“说从曹操《短歌行》引用《鹿鸣》成句推断此诗应该作于杜夔为魏国创制雅乐之后,最有可能是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由于是针对不同的客人分别祝酒,因此全诗显得语意断续而不联贯。”可以作为一家之言,学界大致的看法是在建安时期,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即公元196年~220年。
  下面我把全诗梳理一遍从诗思的角度来解说,稍后可以对读顾随先生或叶嘉莹先生的赏析文字。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短歌行》这首诗,这是一首四言诗,全诗一百二十八个字,十六个句子。这首诗非常之整齐,为什么说整齐呢?这是一首乐府诗,所以是押韵的,这是全体的整齐。每两句(四句)一转韵,按照不同的韵,全诗分为八个部分。按照文意,又可以每四句分为四个部分。例如“对酒当歌……唯有杜康”为第一部分,以此类推。而这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字数、句数都是相同的。这是局部的统一。各个部分所讲的内容是各自为政的,然而却统一在这一首诗中。
  第一部分起句是“对酒当歌”,这是讲赋诗时的场景,诗人在饮酒之时,突发感慨。感慨什么呢?人生多么短暂,这里用了“比”的手法,时光就像清晨的露水,很快就会蒸发。“慨當以慷,憂思難忘”慨的本义是不得志而愤激,慷的本意是情绪激昂,那么这句话的意思表达的是诗人饮酒时心情,并不是开心,显然他不得志、不遂愿,他很激愤,但是他认为即使如此自己应该昂扬起来,不能因为不得志就消沉,这是本句中之第一转,然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诗人有了奋斗的意识,终于还是不自觉转到忧愁的担忧中,这是本句的第二转。从不得志、不遂意而激昂,从激昂而忧思,情绪从低转高,又从高处低回。那么低回的结果是如何,只能是以酒解忧了。所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此我们可以对比《古诗十九首》,曹操也讲心情苦闷,感叹人生短促,这和《古诗十九首》某些主题是重合的,例如《驱车上东门》有句“年命如朝露”,可以“朝露”的比喻在东汉时期是常见的,如果再回溯,我们可以追到《汉书》:“李陵谓苏武曰:人生如朝露。”《驱车上东门》结句“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何其相似,可见《短歌行》第一部分的思维结构不脱《古诗十九首》,然而如果是《古诗十九首》,一首诗的意思也就表达完全了,诗歌的意已然尽了。然而曹操写《短歌行》不能止于此,这也就在于他的高处,他是个了不得的人,他的诗意不可能了于此,止于此,后面将有更精彩的部分。
  其中有名句,比如“对酒当歌”,唐代杜牧改良了这个四言句,杜牧《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
   这是《短歌行》第一部分,概括成一个字就是“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意是向爱人表达爱意,《毛传》说: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青年学子是曹操心心念念的人,他就是为了这些“子衿”“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在这里曹操引用《子衿》后,又续了两句,一下子转变了这首引诗的内涵。“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以曹操的身份地位,他引出这样的诗句,在全诗环境下,不可能是对爱人爱意的表达而只可能是诗人对青年才俊的渴求。于是就点出了第一部分,诗人忧愁的原因。原来不仅仅是感慨人生短促这么平常,是在烦忧没有杰出的人才。这个引用《诗经》的特色,在后面又延续,全引《诗经•小雅•鹿鸣》。那么在第二部分里,与其说曹操在这里用典,不如说曹操在这里引用典籍。熟读《诗经》,是每个朝廷官员的必修课。在这里曹操大胆改变了诗歌的本意,这也是中国诗歌外交的常见手法。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经常用歌诗或奏诗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不想说或难以言喻的话,类似于现在的外交辞令。
   像曹操这样,后代接句也有,比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是” 唐代王维的名句,与王维同时代的诗人李嘉有诗句“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那么王维的句子虽然是接句也是很好,化用的很好,曹操在诗里化用诗经的句子,就很好,而且更好,因为他把句子拿来为我所用,表达出不同的意思。但是讲到曹操的用典特色:1.直接引原诗2.引原诗,并以自己的诗歌接上,使得文意转变。前者并非曹操的独创,是春秋诗歌外交的惯用手段。但是后者可以说是曹操在引诗或者化用、用典上的一种创新改变。
  第二部分概括成一个字“悠”,忧之所思。
  第三部分,天上的明月生生不息运转,从来没有停止过。“辍”就是停止的意思。(还有一个版本是“掇”,把明月比成贤才,在追问何时能够求得贤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这样的忧愁从未停止过,然后句子的调子转了,“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有朋友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赶来问候,“枉用相存”。“枉”,屈就,枉驾,就是劳您大驾来到我这儿来问候我,用就是以,相存,相互问候,探望。“契闊談宴,心念舊恩。”契阔,久别的意思。(存疑)久别的人在宴会上闲谈,心中感念旧日的情谊。
  第三部分可以概括成一个字“念”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乌鹊可以是自喻也可以是喻人。最后一段,诗人仰头望见朗月疏星,向南飞的乌鹊,找不到可以停靠的地方。曹操说,不要急,山海胸怀广阔,无论多高多深都可以容纳下,周公勤勉,天下的人都可以归附于周,暗示自己会更勤勉,让天下的贤才都来依附。结句“山不厭高,海(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非常之好。四个主语,山、海、周公、天下。前面的山、海是事理,“周公”句是条件,“天下”句是结果。到结句全诗进入高潮,既是抒发了个人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建功立业,又提升到为天下谋的社会高度,真正做到了“国身通一”。
   这部分用典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旦是周武王弟,周成王叔。辅佐武王破殷灭纣,封为鲁公。武王亡时,成王在襁褓中,……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最后一段概括出来就是一个字“心”。心之所向,情之所往。
  作为一首政治抒情诗,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和思想的水准。有人说曹操这个人变态,但是在这首诗的时候他的情感一定是真诚的,他的逻辑一定是清晰的,思维是缜密的,即使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诗人,也不可能时时处处都表现出异常。至少在做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是以一个正常人甚至是一个天才充溢的精神状态进入创作的,就像古希腊的缪斯女神注入他的精神。
  综合以上,曹操的创作还是延续汉代的文学思想,清代的陈祚明、沈德潜,以为他的诗“尚属汉音”。曹操现存的诗篇全部是乐府。乐府是汉代的采诗机构,工作人员把收集来的民歌谣谚制成曲谱,演奏歌唱并伴舞。《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一般以歌咏人生短暂的主题。那么曹操在他的《短歌行》开头就点了题,但是之后的文字则做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引用诗经,诗经很重要的功用就是在宴饮集会上,表达宾主的问候和友情。从这个角度上讲,曹丕和曹操是隶属于传统的文学观念,也许这也是思想观念,而曹植则具备了开新的能力,这也可能和他过剩的精力不适合或者无法施展在政治领域内不无关系,于是当时的文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横溢的才华,于是曹植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曹植在创作上开新,曹丕在理论上开新。曹氏三父子,在继往开来,在创作实践,在文学理论上都有个极为重要的位置。
  
  讨论环节:这首诗我的切入点是常见的一个角度,即作品分析,分析时代背景,创作年代,作者身份,诗歌内容、文学史价值,之所以这样分析,是希望提供给大家一个平台,相当于打好地基,大家在这个基础上驰骋想象。
  关于《短歌行》的论文不少,名家有林庚、刘跃进、万绳楠,谈求贤、谈引《诗》、谈忧愁、谈四言诗、谈抱负,黄节曾为曹操作品作注,可参看。可见这首诗的可讲的实在太多太多。甚至关于诗句个别字句的解释也可以讨论,比如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还是“何时可辍”,“乌鹊南飞”中的乌鹊是自喻还是喻人。
  关于作者曹操,看过《三国演义》、听过评书、百家讲坛或者电影《赤壁》,可见作者是个故事多多的人,更是可以多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