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以组织者的身份驱动Web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2:33:28
技术以组织者的身份驱动Web2.0
November 14, 2005 on 11:32 pm | In互联网,media |
(应邀之作,请勿转载)RSS是 什么?Tag是什么?Trackback是什么?为什么它们会成为Web2.0讨论的热点?对于一个善于从技术角度来观看世界的人,可能会遇到困惑,因为 这些东西背后无法体现任何革命性的技术创新——而通常来说新媒体的潮流往往由背后的技术革命所驱动,所以他们还有相应的理由将问题上升到:Web2.0是 一个确切的潮流吗?还是一个炒作的符号?
这种疑问应该尽快取消,我们更适合从新的角度来看到互联网正在发生的变化,这就是:整个网络的基础架构正在发生变化。
这 是一种怎样的变化呢?我们理解的Web出现之前的互联网,人们通过Telnet、Newsgroup等服务实现了信息互通,这个时候人和人对等地通过协议 交换信息。但是当web出现,带来了“门户”时代,综合门户、垂直门户还有新闻站点等让零散的互联网世界里浮现出若干个硕大的节点,信息通过大量整合和编 辑们的辛勤劳动被有序和集中地组织起来,人们以“阅读者”的身份开始网络生活。
Web2.0描述的新变化是:如今每个人都拥有了 更加便捷的方式“参与”到互联网的创作活动中来,我们可以通过blog、文摘和其他更多的服务进行写作、展示图片或者音频视频文件等等——内容改由每个普 通互联网用户来创造。对,它不是技术变革,而是应用变革。上述被创造出的内容统称为“微内容(Microcontent)”。
随着大量的微内容出现,人们反过来去检查技术问题时才发现,技术依然存在,而且近乎强大的存在,只是技术的角色、形式和应用发生了一些变化。
如今,技术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请参看下图:

互 联网世界里飘浮着无数的数据,它们是如此的分散和庞大,因此搜索引擎技术出现以后,极大地改造了网络内容的组织方式,我们可以快速的检索和寻找信息,因 此,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最伟大的技术之一,它改变了我们信息获取的方式。它还带来另外的可能性,即通过它,我们微不足道的个人网站因为有优秀的内容也可 以顺利地获得我们的读者,这让微内容的创造有了先天条件。所以,搜索引擎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内容组织方式。但是这种组织方式的繁复算法和庞大计算量,让每个 关心自己身边的、有用的信息的人感到迷惑,我们每个人需要掌控的信息是有限的,我有办法将与我有关的微内容即信息以更好的方式组织起来吗?此外,微内容大 量出现以后,我有办法实现微内容之间的紧密关联吗?
更多的技术形式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过来招呼大家,说,嗨,你到这里来,你到那里去,于是微内容们用这些技术形式提供的组织方式相互联系起来,从飘散到联系甚至聚合,为我们织出完整的网络图谱。它们包括很多,而目前最为热点的三方面应用技术就是RSS、Trackback和Tag。以下分述之。
RSS最 为公认的英文简称是Real Simple Syndication,即“真正简单聚合”。HTML标记语言的出现才使得Web得以成立和快速发展,但是其多样性使得网站和网站之间的数据交流相对困 难,XML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SS是一种基于XML的简单技术协议,尤其针对微内容有有良好应用,数据被以“标题”、“摘要”、“全文”和类似 格式化的标准信息重新组织,这样就能够良好地输出到专门的阅读器,或者被其它网站聚合加以重新利用。Blog的快速发展更是快速推动了RSS的普及应用, 因为为了跟踪那么多优秀BLOG的最新更新文章,RSS显得更有用武之地,而其优势则逐步凸现出来,从而成为Web2.0整个框架中的“组织者”。
为 了描述RSS的组织者角色,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从“RSS帮助你创造自己的互联网”这个角度进入。在Google的个性化首页或者微软正在测试的 Live.com等大量类似服务,你可以将你所有的微内容整合在一起:你会发现你写作的blog、你使用的文摘服务如delicious或365key、 你使用的相册服务如Flickr等等都提供了RSS,这样你可以很轻易地将它们聚合在一起,这样你的个人信息展示就变得完整和立体起来;接下来,你再聚合 其它你阅读的信息,比如你阅读的blog会有RSS,越来越多的新闻网站和BBS提供RSS,此外利用RSS可以跟踪定向搜索的最新结果,同样,你的信息 摄入就以良好的方式组织起来。所以,你发现,利用RSS你可以将自己的互联网行为重新组织,并且重新组织互联网上散乱的信息构成一个符合你个人阅读爱好的 新入口,是以,RSS在轻松地帮你创造出个人人格化的互联网。
基于RSS的搜索则变得更加强大起来的,因为RSS和其包括的超链 接信息,能够以良好有序地方式进行组织,使得搜索变得更加容易有效,而且搜索的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能够被呈现出来。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http: //tech.memeorandum.com/提供的将RSS搜索结果以“话题”方式呈现:(局部截图,原地址有更多)

Trackback 是个更微渺的技术功能,但是它所呈现的“组织能力”及其背后的“愿景”却颇为吸引人。简单地说,当你对他人文章有“评论”或者“引用”的欲望时,你只需要 在自己的网站和领地里发言,然后输入对方的Trackback Url地址,对方的页面上就会显示你的评论标题与摘要,相当于你以这种方式发给对方一个通告。这一点细微变化带来的改变是:“链接”行为不再是单向的。可 能你的文章被很多人引用、链接,你却一无所知,因此失去了了解他人对待该文章的态度以及他们生发出的新的评论和延展,Trackback却帮助你了解你的 文章是如何被他人看待的,从而你的内容和他人的内容被关联起来,甚至你和他人也能因为Trackback而产生联系。
是以 Trackback同样在Web2.0这个强调社会性和关联的领域扮演着“组织”角色。但是因为Trackback的协议多样和不规范,尤其CMS系统之 间未必提供或者提供可互通的Trackback,使得它的应用并不是那么普及,此外,它在应用过程中要变成一种主动行为甚至一种礼仪,这是需要用户自觉的 ——而我们的行为习惯里还缺乏这种自觉。所以,Trackback有可能湮没,在未来的某个时候重新焕发力量,也可能被人们加以修正协议促进应用而逐步发 展,但是搜索引擎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以后,“技术”帮我们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能够检索到每篇文章被引用的情况,并且可以将它们显示在文后作为辅助, 也许替代品会更占据上风——技术提供了更好的组织方案。
相比上述的“组织者”而言,Tag是个存在众多争议的角色,因为它的应用 十分多元,而且它不仅以技术方式组织信息,而且更加强调背后人的行为,从而使得它带上了人格色彩,于是就更为复杂。我们先仅仅从广泛地组织互联网信息的角 度来看Tag:在中文网志年会上,大会推荐众多blogger在讨论这个题目时采用“cnbloggercon”作为标签,这样可以聚合大家创造的所有相 关内容:

上 图,我们利用“cnbloggercon”搜索,完整的信息图谱就被呈现出来,它包括的内容有:其它相关的Tag,与此Tag有关的最新文章和blog, 应用此Tag的文章列表,在Buzznet和Flickr上的此Tag相关图片,还包括下图中Furl和Delicious网摘服务中所有与此Tag相关 的文章——整个互联网上的此Tag主题内容被按照时间序列有组织地呈现在大家面前。Tag的内容聚合能力就得以充分体现。
这并不是Tag的全部,但是作为互联网的新“组织者”,Tag就完全能够开山立派。
Web2.0 让个人成为互联网的节点,每个人创造大量微内容,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恰好是RSS、Trackback和Tag这样的简单技术应用,成为了背后真正的 技术驱动,使得互联网的“织网”过程得以完成。这种变化还带来的新的观念,即利用技术去创造应用,跟技术本身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