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蝴蝶兰(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57:23

淡淡的蝴蝶兰

1、心的高原

心是没有高度的,越往上攀登,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越是狭隘,特别是在一颗纯净的心的映衬下。

一天,我去朋友家玩,认识了一名来自西藏的小姑娘,名叫格央。

格央皮肤很白,似乎完全没有紫外线照射的影子,高高的额头,长长的辫子。格央会讲汉语,但是她却很少说话,神请安静而又腼腆,然而又有一种极晶莹透明的东西在眉宇间闪耀。

我一下子被她吸引住了,不停地向她问这问那,她只是简短地回答着,常常沉默地微笑。

到了后来,我的话题也山穷水尽,可是我又不甘心就此罢休,便开始夸她的服饰。在我不厌其烦的赞美声中,格央脸红地坐了许久,然后一声不响地钻进了里间。过了一会儿,她又换了身衣服走出来。

“这一身也很美。”我以为格央是穿给我看的,便情不自禁地说道。

“我就带了这两身衣服来,”格央说着把她刚换下来的那身衣服递给我,“所以,我只能送你一套。”

我呆住了。“我……并不是这个意思。”

“可是,你不是喜欢吗?”

“是的。”

“你不想要吗?”

“……想要……可是……”我艰难地解释着,小心翼翼地找着借口,以免伤害她,“可是我的身材穿不上。”

“只有能穿的衣服你才肯要吗?”

 在那雪一样的目光里,我无话可说。我是多么的虚伪,明明喜欢却不好意思要——因为怕欠她的人情。我又是多么的市侩,只有能穿的衣服才想收下——因为白欠她的人情。

我把那套衣服接了下来。

    “谢谢你。”格央率先说。

    “为什么?”我问。无论如何。该致谢的都应是找。

    “你真心收下了我的礼物,我就会安心收下你的赞美。”她说。

    我又一次陷入了失语之境:我知道,和不染纤尘的格央相比,我的赞美太庸俗也大浅薄了。

    至今,我仍然珍藏着这套不能穿的藏服。每当我看到这身衣服,就会想起那阳光灿烂的高原,格央就来自那个地方。也许,正因为她来自那个地方,她才会有那样一颗洁净的不受一丝污染的心。

那是高原的心,也是心的高原。(佚名)

2、捡垃圾的老人

一个老人,捡拾的虽然是垃圾,却捐出了一颗金子般的心。

很多年前的一幕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时,我还在读书。一个午后,我和几位学生干部站在 一栋楼房的角落里,张罗一次募捐活动。我们把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长的红布上。相片上,那些用木棍撑着墙壁的教室,以及把砖头当做桌椅的孩子们在秋风中冷得发抖。

    那时,我们没有在注意那个靠拾垃圾为生的老头的到来,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桶,我们每次掩鼻而过时,总看到这个老头专注地用铲子或者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我们使很厌恶这个蓄着一撮白胡子的老头、

    他佝偻着身子,很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们面前经过。忽然,他停下来,在那块红布前站定。他眯着眼很仔细地瞧着照片,很久才移向移向另一张。

    我们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找的衣袖: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几件衣服当垃圾捡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沓少得让人脸红的捐款。突然,我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老人不知何时已来到我面前,一只像像老松树皮一样的手颤抖着递过来一元钱!

    当我回过神来时他已经把钱放到桌上,然后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使命似的离开了……

    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远去的背影,  —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名字都被人淡忘的老人,却记得用生命里流淌着的朴实血脉,承担起被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我心中的种种谜团像中了魔力般地被解开——在我们只用华丽的文字呼唤迷失的爱的时候,却让多少珍贵的东西从自己的后花园中丢失。

    平常,老人弯腰拾起的,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吴玉峰)

3、当爱已成习惯

习惯.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种普通,对于有些人来说则是一种责任。

父亲病逝,家里欠下一大笔债务。办完后事第三天,18岁的我就加入了南下打工的队伍,在老乡的介绍下进了—家大型的汽车修理公司。

带我的师傅姓史,50多岁,他有两个很特别的嗜好:一是没事就用指甲剪上的小锉刀锉指田,二是爱替别人洗衣服。

两个月后我终于攒下1000元钱,给母亲汇完款后我突然想到应该给她写封信,于是就利用午休时间在办公室随便找了一张包装纸写起来。也许是我太投入了,史师傅进来我都不知道,直到他用手敲了敲桌子我才拾起头。他说:“你明明在这干着着义脏又累的活,为什么说你的工作很轻松?”我红着脸说我不想让母亲为我担心。

师傅点了点头说:“游子在外,报喜不报忧,这一点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用这么脏的一张纸给母亲写信,她会相信你的工作轻松吗?”

史师傅看着窗外,缓缓地说:“我很小就没了父亲,20岁那年母亲得了偏瘫,腰部以下都不能活动,我四凹处求医问药,最后这个城市的一个老中医告诉我,坚持做按摩治疗,有1%的康复可能。于是我就带着母亲来到了这里,我在这家公司找了一份活干,那时条件没现在好,我比你们辛苦得多。在这里拿到第—笔薪水那天我买了好多母亲喜欢吃的食品带回家,在我递上给她削好的苹果时,她拉住我的手说:‘给妈妈说实话,你到底做的什么工作,你不要累坏自己啊?’我说:‘我在办公室工作啊,很轻松的。’母亲生气地说:‘孩子,你的手这么黑而且指甲缝里全是黑乎乎的机油、你干的话肯定又脏又累,你骗不了妈妈的。你再也不要花那冤枉钱了,我的腿治不好的。’说完母亲就落下泪来,她还说我要是不辞去去现在的工作,她就绝食!

“ 一时间我不知道怎样回答母亲,借故给她洗衣服从屋子里逃了出来,等我洗好衣服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我的手是那么白,顿时我就有了主意,马上给母亲说我决定辞去现在的工作,母亲笑了。其实第二天我还是来这里干修车的话,只是下班后我先剪短、挫平了白己的指甲,然后

又把同事的工作服洗了,才回家,因为洗的衣服越多手越白。母亲检查我的手时一点都没发觉。为了拿到相对多—些的薪水给母亲治病,我一直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呆到现在。”

史师傅说完从他抽屉拿了一沓信笺纸给我,最后,我在那洁白的纸上写下了:“亲爱的妈妈,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工作也很轻松……”(佚名)

4、爱的另一种方式

把真相揭开需要勇气,然而,他们却这样做了.仅仅是为了真正地爱他们的孩子。

一个可爱的孩子走了,他是溺水死的。他出门的时候,对正在烧中饭的母亲说,他要到同学家复习功课;谁知他走出门后,就永远回不来了。

那天大,他和同学做完了功课,没有回家吃饭,而是在河边玩耍,却不知为何掉入了河中。等到行人发现,他们已在河里躺了很久了。

孩子的父亲母亲在河边哭天抢地,但一切都晚了。孩子打捞上来,发现他紧紧地抓着同学的手。他的父亲用了很大的劲也无法将他们分开。记者来了,注意到了这个情节,他判定孩子是救同学才死的,因为他拉着同学的手。

这是一件十分感人的事,报纸第二天就刊出了这则新闻。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县的人都知道了这个可敬的小男孩的名字。不久,学校授予他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许多人自发地到男孩的家中慰问,他们送去了自己的心意。还有那位同学的父母,更是在男核的父母面前痛哭,他们说自己的孩子对不起男孩,更对不起他的父母。同样是父母,他们除了承受丧子之痛,又要承受良心上的不安。

这一切,对于男孩的父母来说,是一种安慰。但是,他们却时刻在怀疑,他们认为孩子不会去救人,因为,孩子从小就很怕水,也不会游泳。他不会冒险跳入河中救同学。他们想知道孩子是如何死的。带着疑问,他们一次次走访河边的住户,询问是否有人目击,终于有人告诉他们,有一个采桑的妇女可能知道。

他们找到了那个妇女,妇女回忆说,那天她在摘桑叶,看到两个孩子在采桑其,河边有一株野桑上结满了果实,我看到一个孩子欠身摘河面上的桑莫,另一个孩子用手拉着他。过了一会儿,她发现两个孩于不见了,她以为他们离去了。

男核的父母在河边找到了那株桑树,果然桑树上结满了果实,在树干上,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断枝痕迹。:

男孩的父母什么都明白了:他的核子并没有在水中救同学,而是一起掉下去的。他们先到男孩的同学家里,向他的父母说明真相。然后又到报社说他们的报道错了。这种做法遇到了各种阻力,包括他们的亲属

但是,他们固执地一次又一次往报社和学校跑,请求公布孩子溺水的真相。他们说,他们不想让孩子在九泉之有愧。

他们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更正。

现在,全县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对可敬的父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

用一颗晶莹剔透的心灵告诉我们怎样人去爱孩子,即使他们永远不再回来。(佚名)

5、一次医疗事故

面对事故,一方选择了逃避,另一方选择了宽容,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为了这场医疗事故,医院经过—番严密、细致的计划,院方代表、律师及肇事医生已到场,气氛紧张得如临大敌。

患者一方只有事故受害者的妹妹一人,不过,许多不相干:的人倒是都站在她这一边。那天,听到姐姐因医生的失误而成为冤魂时,妹妹的脑袋一下子就懵了!

想当初,因姐姐的眼睛有残疾,她才获得了允许出世的指标。父母后来相继去世,姐妹二人相依为命。姐姐省吃俭用地供她上大学。  眼看着就要毕业了,就可以好好报答姐姐了,姐姐却亡命于医生的误诊。

院方当然深知这次事件的严重性。这会儿,院长正亲自提醒有关人员看看还有没有疏漏,“智囊团”也在搜肠刮肚地推备好几套对策:包括赔偿金额的上限;将肇事医生暂时停职或是解除合同;设法从患者身上寻找漏洞;妥善处理所有的诊断记录……

突然,楼道里传来脚步声、说话声和抽泣声。不一会儿,一位护士进来,交给院长一张字条,院长表情严肃地看了f一遍又一遍,然后,把字条交给了旁边的办公室主任:“你给大家念一下吧!”

办公室主任站起身,清了清嗓子,念道:

姐姐身遭不车,医生和院方都难脱其咎。只是,人已去,即使争得再多的钞票,即使让失误的医少丢掉饭碗甚至坐牢,我那亲爱的姐姐也

难再回头!所以,我决定放弃一切要求,只求医院能深深自省……现在,我安照姐姐生前曾经有过的愿望,捐出遗体,供做医学研究。

患者家属哭别!  

有人将精心准备的的假资料撕得粉碎、粉碎!

众人忽然想起什么,纷纷站起身,跑出会客厅,跑出楼道,跑向医院大门口……(于丙绅)

6、一碗馄饨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  —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模遍了全身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婉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用,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楞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佚名)

7、名词和动词

一个微小的希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却是生命的全部。

数年前,有一名公立学校的老师被分配到大医院里帮助住院的孩童。她的工作是帮病童补习学校课业,这样,孩子痊愈返校后,课程才不至于落后太多。

这名老师接到一个例行工作电话,请她去探访一名特殊的男孩。她记下男孩的姓名、医院名称以及电活号码。电话另—端的老师告诉她:“我们现在正在学名词和动词,如果你能协助他做功课,让他别落后于全班进度,我将十分感激。”

直到这位探访教师来到男孩的病房外,她才知道他住在烧烫伤中心。没有人事先告诉她在门的另—端,会看见什么。为了预防感染,她进入之前必须先穿戴医院的无菌衣帽。护士还告诉她别触模那男孩及他的病床,她只能站在旁边,透过口罩跟他说话。

当她终于完成冲洗消毒,并穿上衣袍后,她深吸一口气,走进病房里。那名全身烧成重伤的小男孩,显然十分痛苦。她愣住了,一时之间不知说什么好,但人已进来,不能再转身走出去。最后她只好结结巴巴地说:“我是探访医院的特别教师,我特地来教你名词和动词。”事后,她自认为这是她最失败的一次授课。

隔天她返回医院后,一名烧烫伤中心的护士问她:“你对那男孩做了什么事?”

在她还来不及道歉之前,那护士打断她的话说:“你不晓得,我们都很担心他哩,但自从你上次来过之后,他整个态度都改变了,他不仅与病魔备战,对治疗也有了反应,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坚定了要好好活下去的信心。”

后来,那男孩自己解释说,他原本已完全放弃希望.觉得自己快要死掉了,直到他见了那位特别教师。曾经因烧伤太严重而放弃生存希望的小另该,眼中含着快乐的泪水说:“他们总不会派特别教师来教—个快死掉的孩子名词和动词吧,对不对?”(格拉斯特)

8、赤子情怀

有时候,幻想可以弥台所有的伤口。虏幻的妈妈对于杰瑞来说,也是幸福的。

我住在卡罗来纳的雾峰山。那是个秋天,我需要安静远离人群。我思想混乱,山中的空气能帮我更好地写作。我也想着秋天的红叫、南瓜,想感受白由自在生活的兴奋。这些,我在孤儿院的一间小房子里都得到了满足。

搬进这间屋子时,我请求孤儿院的嬷嬷派个男该儿砍些生炉子的劈柴。

大约一周后,一个小男孩儿站在我面前,我的狗派特没有吼叫着提醒我。这个男孩儿穿着条破旧的裤子和一件洗得单搏的衬衫。他脚上没穿鞋。“今天我能砍劈柴。”他说。

“但我有一个孤儿院的孩子做帮手。”

“我就是那个男孩儿。”

“你!可你太小了。”

“我能给育婴堂运牛奶,太太。有时,我一天能运两次。”

“在这凛冽的寒风中?”

“是的,太大, 一旦你习惯了,冻僵的手指就不觉得难受了。”

“可砍木柴是男人的工作。”

他冲我笑了笑:“我认识各种各样的木头,太大。我在孤儿院砍劈柴已经很久了。”

“很好。这儿有斧子。朝前走,试着砍吧,看看你能做什么。”我又埋头工作。斧子击穿木头的第一响搅乱了我的思绪。但很快,持续的劈柴声就不再打搅我了。我静下心来写了—下午。

太阳慢慢落到了阴冷的、紫黛色的山后,此时,我听到门外男核的脚步声。

“现在,我必须去吃饭了。明天下午我再来。”

我给了他一些钱,“明天你可以再来,十分感谢。”

他瞅了瞅我,又瞧了瞧钱,似乎想说些什么,但他没说出口。他转过身去。又从瘦削的肩膀上面扭头冲我嚷道:“明天我要砍些小块儿的。你需要些小薄块儿的、中块儿的和一些大块儿的。”

第二天,他又来了,而且一直干到该收工的时候。他的名字叫杰瑞,12岁,从4岁起就来到了孤儿院。

我想想象中,他四岁时的模样必定和现在—样。一双敏锐的灰眼睛带着一圈儿蓝色的眼环,一样的正直和勇敢。正直是诚实,但它胜过诚实。比如斧子把儿弄坏的那天,杰端说孤儿院能修。我给了他些钱去修理,他却不接受。

“达钱我来出,太太。是我弄坏。我砍木头没有砍准位置。”

“但是杰瑞,没人每次都能砍准位置。斧子把手也不牢。我会和卖斧子的人讲的。”

直到听见我这样讲,他才愿意接受这份钱。

寒冷的一天,杰瑞挨着我坐在火炉边。我的狗伏在他的身旁,我们望首燃烧着的火炉。突然,杰瑞说起了他以前从未讲过的话:“您看起来像我妈妈,尤其坐在火炉边。我妈住在曼威尔附近。”

得知他有个妈妈,我大吃一惊。另外,我也很生她的气。她怎能抛弃这么可爱的男孩儿?他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心中充满疑惑却不敢询问,害伯勾起他的痛楚,因而和他说活小心翼翼:

“你最近见过妈妈吗?”

“我每个夏天都能见到她。她派人来接我。”杰瑞满心欢喜地诉说着,“她一有机会便从曼威尔来看我。她现在不工作。她想送我一只狗,可他们说,在孤儿院孩子们不能有狗。她送给我一件休闲服。上个圣诞节,她还送给我一辆自行车呢!当其他的核子答应小心爱护时,我就让他们骑自行车玩。”

我努力试图理解他妈妈。她没完全忘记他。但为什么呢?除了穷还有其他原因鸣?

杰瑞仍很快乐,用很柔和的话调说道:“我要用您给我的钱为妈妈买副手套,白色的手套?她喜欢白色的手套。”

除了说声“那太棒了”,我无话可说,因为我恨她。除了面包还有别的食粮——精神食粮和心灵食粮,这只有母亲才能给予。

我完成了我的写作,但高兴不起来,思绪还在游离。、自从那夜炉边谈心之后,我们再没谈起她。他有个妈妈,不管什么样的妈妈。这个事实令我为他感到欣慰。

我准备离开时,对他说,“杰瑞,你已是我的好朋友。明天我们分别以后,我会时常想起你,会非常想念你,派特也会想你。”

他一句话也设说。

我望着他沉默不语地爬上了小山,期待他第二天来为我们送行,但他没来。

我把所有的东西放进了汽,关上屋门,驱车驶往孤儿院去看他。我告诉那儿的嬷嬷我要离开,请她帮忙找一下杰瑞,我要和他道别。她迷惑不解:“我也不知道他去哪儿,担心他生病了。昨晚,他没吃晚饭,一个孩子说他曾去林中散步。”

“这儿有点钱,”我说,“在他生日和圣诞节时,请您用它给杰瑞买点儿东西吧。要是我给他买东西,我怕和他妈妈买一样的东西;这样,请你们买,他会得到不同的东西,比如不会有两辆自行车。”

她诧异地看着我说:“山里没地方骑车。”

她的愚蠢困扰着我。“我的意思是,我不想给他买他妈妈会买给他的东西。如果我不清楚她已经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或许我会送他一辆。”

她仍旧凝视着我,最后说:“我不明白,他没有妈妈,也没有自行车。”(侯凯译)

9、墙纸

馈赠并不是为了回报,然而,面对那四壁洁净的墙纸时,他还是落泪了。

第二次到那个女孩家去的时候,老板的心被深深震撼了。

女孩20岁,家境贫寒,一次在打工的岗位上灾然晕倒,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位好心的记者写了篇文章,呼吁人们捐款为女孩做手术。那天,老板正在饭店等几个朋友,无意中读到,刹那之间,他便决定跟朋友另定宴期,然后开车到报社,把准备请客的2000元钱捐了出去。记者很感动,特意领他到女孩家。老板这才发现,女孩的困难决不仅仅是手术的费用——她母亲常年瘫痪在床,父亲有智力残障,一家三口除最低生活保障金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老板当即又做出一个决定:每月为这家人支付200元的生活费。也许有人会说,这区区200元对一个百万富翁而言实在不算什么,但有谁知道,老板其实常常将在外吃剩的饭菜打包回家。

 媒体的炒作很快过去,一年后,老板第二次来到女孩家。

还是那座深藏在高楼后的8平方米的小偏房,但一家三口的精神面貌显然比去年好得多,还都穿着新衣服。老板坐到炕头上,女孩的母亲已经不能说话,只是紧紧拉住老板的手,眼泪刷刷地往下流。老板赶紧安慰了几句,接着又问了问女孩的病情和她父亲的近况。正说着,老板突然觉出屋子里比第一次来时明显亮堂了许多。细看方知,原来四壁都贴上了新鲜的墙纸——这些最廉价的墙纸,是这家人得知老板要来,特意买来的!

热泪一下子溢满老板的眼眶。在商场模爬滚打这么多年,他从未因为得失流过泪,但现在,面对寒风中依偎的一家人,面对这四壁洁净的墙纸,他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即使只是一丝微微的春风拂过小草,也能带来沁人心脾的满目春光啊。(王国华)

10、母亲给出的答案

用自己的心去寻找答案,这就是母亲给出的答案。

有个核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个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丁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问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儿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农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

打两三下翅膀就升人了大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海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诲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佚名)

11、温馨

温馨是一种神奇的粘合剂,它粘住了幸福,粘住了快乐。粘紧了一家人的心。

上了中学的我,于一个贫困的家庭而言,几乎已是全才了。抹墙,修火炕,砌炉子,样样活都拿得起,干得很是在行。几乎每一年春节前,都要将个破家里里外外粉刷一遍。今年墙上滚这一种图案,明年一定换一种图案,年年不重样。冬天粉刷屋子别提多麻烦,再怎么注意,也还是会滴得到处都是粉浆点子。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撑不住盹,东倒西歪全睡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细细地擦、擦、擦……连地板都擦出清晰的木纹了。第二天一早,母亲和弟弟妹妹们醒来,看看这儿,瞅瞅那儿,一切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看得他们目瞪口呆……

如今想来,温馨在母亲和弟弟妹妹们眼里,在我心里。他们眼里有种感动,我心里有种快乐。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里温馨重重。尽管那时还没生火,屋子挺冷……

下乡了,每次探家,总是在深夜敲门。灯下,母亲的白发是一年比一年多了。从怀里掏出积攒了三十几个月的钱无言地塞到母亲瘦小而粗糙的手里,或二百,或三百。三百的时候,当然是向知青战友们借了些的。那年月,二三百元,多大的一笔钱啊!母亲将头一扭,眼泪就下来了……

如今想来,当时于我,温馨在母亲的泪花里。为了让母亲过上不必借钱花的日子,再远的地方我都心甘情愿地去,什么苦都算不上是苦。母亲用她的泪花告诉我,她完全明白她这一个儿子的想法。我的心使母亲的心温馨,母亲的泪花使我的心温馨……

参加工作了,将老父亲从哈尔滨接到了北京。住了十几年的一间筒子楼宿舍,里里外外被老父亲收拾得一尘不染。经常地,傍晚,我在家里写作,老父亲将儿子从托儿所接回来。但父亲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教儿子数楼阶:“一、二、三……”所有在走廊里做饭的邻居都笑,我也不由地停笔一笑。那是老父亲在替我对儿子进行学前智力开发,全部成果是使儿子从一数到了十。

父亲常慈爱地望着自己的孙子说:“几辈人的福都让他一个人想了啊!”

其实呢,我的儿子,只不过是出生在筒子楼,渐渐长大在筒子楼。

有天下午我从办公室回家取一本书,见我的父亲和我的儿子相依相偎睡在床上,我儿子的一只小手紧紧攥住我父亲的胡子——他怕自己睡着了,爷爷离开他不知到哪去了……

那情形给我留下极为温馨的印象;还有老父亲教我儿子数楼阶的语调,以及关于“福”的那一句话。

后来父亲得了癌症,而我又不得不为厂里修改一部剧本。我将一张小小的桌子从阳台搬到了父亲床边。目光稍一转移,就能看到父亲仰躺着的苍白的脸。而父亲微微一睁眼,就能看到我,和他对面养了十几条美丽金鱼的大鱼缸。这是父亲不能起床后我为他买的。十月的阳光照耀着我、照耀着父亲。他已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然而只要我在身旁,他脸上必呈现着淡对生死的镇定和对儿子的信赖。一天下午一点多我突觉心慌极了,放下笔说:“爸,我得陪您躺一会儿。”尽管旁边备有我躺的钢丝床,我却紧挨着老父亲躺了下去。并且本能地握住了父亲的一只手。五六分钟之后,我几乎睡着了,而父亲悄然而逝……

如今想来,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感谢上苍,它启示我那么紧密地与老父亲躺在一起,并且握着父亲的手。我一再地回忆,不记得此前也曾和父亲那么亲密地躺在一起过;更不记得此前曾在五六分钟内轻轻握着父亲的手不放过。真的感谢上苍啊,它使我们父子的诀别成了我内心里刻骨铭心的温馨……

后来我又一次将母亲接到了北京,而母亲正病着。邻居告诉我,每天我去上班,母亲必站在阳台上,脸贴着玻璃望我,直到无法望见为止。我不信,有天在外边抬头一看,老母亲果然在那样望着我。母亲弥留之际,我企图嘴对着嘴,将她喉间的痰吸出来。母亲忽然醒了,以为她的儿子吻别他。母亲的双手,一下子紧紧搂住了我的头。楼得那么紧那么紧。于是我将脸乖乖地偎向母亲的脸,闭上眼睛,任泪水默默地流。

如今想来,当时我的心悲伤得都要碎了。所以并没碎,是有温馨粘住了啊!在我的人生中,只记得母亲那么亲爱过我一次,在她的儿子快五十岁的时候。(梁晓声)

12、三好生

认错,只是为了保护孩子那颗幼小的心灵。多年以后,他才弄清了事件的真相。

上小学的时候,从—年级到九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个特殊群体。他们穿戴干净,长得也漂亮,不像农家子弟即使是大冬天也敞着怀,鼻子下常常挂着鼻涕;他们还能给老师捎一些在地方上买不到的东西,自然就比农家子弟“得宠”。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要发奖了!”有人喊了一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到主席台上。被喊到的大都是军官子女,他们不像农家子弟那样红着脸到主席台上拿了(甚至可以说是“夺了”)奖状就跑,而是大大方方,到主席台上先向校长敬少先队礼,然后双手接过奖状,再昂首挺胸地走回来。他很羡慕他们。当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一百零八个梦也不会梦见自己当“三好生”,他觉得“三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直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捣他,“快!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的头上。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

“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

就这样,在小学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他第一次被评上了“三好生”。

领奖的时候,为了替农家子女争回些面子,他走得郑重其事。到主席台上,他也像军官子女那样向校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

 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你来干十么?”校长的神色奇奇怪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我来……领奖呀。”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惟独对他冷冰冰的。他有些委屈。

 “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

  他一下子愣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的吗?”

 “我叫你来领奖?”校长把“三好生”名单往他面前一递,“上面连你的名字都没有,我会叫你来领奖?”

 他听到身后传来了同学们的笑声。当时肯定全场都笑了。平时有哪位老师上课走错了教室,学生都能当笑话说上一个月,像今天这种情况能不让人笑岔气?只听“大棍”一边笑一边大声嚷嚷:“哎,他信了!他信了!”

 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无地自容,转身就跑。

 他的班主任,一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走过来拦住他:“别走,这次‘三好生’有你呀。”

 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班主任走到校长面前:“这次‘三好生’有他。怎么能没有呢?我明明记得有嘛。”

 校长生气地把名单递给他。

 他仔细地看了两遍,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我写名单的时候把他漏掉了,都怪我!”

  校长脸一沉,“胡闹,亏你平时那么认真,也能出这种错!现在怎么收场?”

  全场静得出奇。

  班主任把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拿出来递到他手上:“没有奖状和红花了,这个奖给你吧。”班主任平时常穿一件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钢笔的挂钩露在外面,在阳光下白灿灿的,常引得学生羡慕不巳:要知道,那个时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钢笔还是奢侈品啊!

那个寒假,他过得既充实又兴奋。他拥有了第一支钢笔,最主要的是,这支笔代表着一种荣誉,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奖品。他的自卑感一下子消失了,从此和“三好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

 他当时对班主任虽有感激,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一时的疏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了丑。要是领奖那天没有那令人难堪的一幕该有多好!他常这样想,并遗憾万分。从此以后,无论在校内校外,他见了班主任总觉得不自在,尽量躲着他。班主任一笑置之,待他如故。

 二十年后,他已是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

 一天,他向妻谈起了往事,提到他当年的班主任,那个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

“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

 妻子笑吟吟地反问道:“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单单把你漏掉呢?亏你现在还是班主任。”

 半晌无语。夜半,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陈庆苞)

13、风中的沙粒

风中的沙粒吹进过许多人的眼里:二舅爷、父亲、母亲还有我……

总是会有一些东西飞进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流出液体,比如风中的沙粒。

 小时候我不太懂得这个。有一年中秋节,父亲带着我,还带了些米面去看二舅爷。二舅爷是一个鳏夫,没儿没女,他的生活一直由父亲照顾。二舅爷看见我们很高兴,他搬了一架梯子,爬到房梁上拿了两盒点心让我吃。点心还是过春节的时候父亲送他的,他一直没舍得吃。可二舅爷打开点心,才发现那些点心使出了一寸多长的绿毛。二舅爷用手巾蘸了水,擦那些点心,擦干净一块就放到我嘴里。吃到第二块,我就不再吃了。二舅爷问我为什么不吃了,我告诉他点心是苦的。二舅爷就不再往我嘴里放点心了,可他还蹲在那儿一块一块地擦。他把两盒点心全都擦出来,放到一边。才去给我们做饭。后来我对父亲说,二舅爷擦点心的时候,有东西从他眼睛里往下掉。父亲说那是沙子迷了二舅爷的眼睛。

按照父亲的说法,他自己也被沙子迷过眼睛。那时我上小学高年级了。春天,父亲从亲戚那儿筹了些款,办了一小型养鸡场。春未,那些小鸡刚刚长起来,就出了事,很多小鸡走路不稳,东倒西歪喝醉了似的,然后一头栽在地上。父亲找来兽医给鸡打针,兽医说小鸡生了鸡瘟。他们给所有的小鸡打了针,可是没有起作用,后来那些小鸡全都死掉了。最后一只小鸡死掉的时候是一个黄昏,我父亲把自己放倒在鸡场大门外,仰面朝天,四肢叉开。我心里有点儿怕,回家找母亲。我对母亲说,外面刮着很大的风,风中有很多沙子。母亲说根本没有刮风,母亲问我父亲怎么没回来?我说,外面利着很大的风,风中有很多沙子,很多很多的沙子。

 两年后,母亲病重住在县医院。当时我刚巧考上初中,要到镇上去上学。我很想穿上一件白衬衣。父亲曾允诺,要是我考上初中,他就会买一件白衬衣给我。我向父亲要了那件白衬衣。衬衣到手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借钱给我买的。

 那天父亲带我去镇上看母亲,出了村口,父亲又停下来,他想让我回去,穿上那件刚买的白衬衣。我告诉他说,我不想穿那件衣裳。父亲说,你回去穿上吧,你妈看见你穿着新衣裳会很高兴。那时我觉得突然起了风,有很多细小的密匝匝的东西打着我的眼。我蹲在路边,父亲拉我起来,我没有起来,我对他说,爹,我让沙子迷了眼睛。(刘照如)

14、冰淇淋的眼泪

我们感动得落泪了,冰淇淋也感动了,它流着白色的泪。

朋友就读于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父亲的努力下,去了县城的中心小学,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倒也有滋有味。

 可是,朋友渐渐地对那种平淡的生活失去了兴趣,他想过得更为激情、更加精彩,于是就在一个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的支援西部的活动中报了名,置亲朋好友的劝告于不顾,要求到西部支教。

 朋友被安置到甘肃西部的一个小山村里。第二天就正式讲课了,三、四、五年级在一起上课,讲得匆匆忙忙的。不久,朋友就来信说,那里条件很苦,工作也累,似乎想知难而退。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天,班上最小的一个孩子问他:“老师书本上说的冰淇淋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城里的孩子都喜欢吃冰淇淋?”

 “冰淇淋是一种冰做的食物,里面放有奶油、巧克力等物,吃着凉凉的、甜甜的,是夏天最好的消暑食物……”他面对一群瞪大眼睛的孩子,忽然感到自己的解说是那样苍白无力,毕竟,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是应该亲口尝一尝的。

“老师,巧克力是什么呀?”他刚刚顿住,另一个孩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看看孩子们迷惑的眼神,朋友感到了问题的棘手,就匆匆地应付了几句,孩子们听得似横非懂的。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到县城去领一个邮包,正打算回去时,却无意中发现了那个县城惟一的冷饮店,他决定为班上的二十几个学个每人买一个冰淇淋带回去。好在那天天气还不是很热,他向老板要了一个塑料盒子,又找来一些破棉花,包着装有冰淇淋的食品袋,赶了近二十里的山路,朋友才回到了山村,还好,冰淇淋才稍微化了一点。他将冰淇淋分给了孩予们,看到他们欢呼雀跃的样子,心里才稍稍多了—此女慰。

 第二个限期,他看到了一个孩子的作文:“我们都很爱我们的老师,他是一个好人,给我们每个人买了—个冰淇淋,很好吃。我们以前谁都没有吃过冰淇淋,那时,我们感动得流泪了,冰淇淋也很感动,它流着白色的泪……”(彭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