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学习报告会发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48:25
党的十七大报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阐明了我们党的一面伟大旗帜,一个思想体系,一个宏伟目标,一套战略部署。今天我简单的汇报三个方面:
一、           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旗帜”。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力量。必须高高举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鲜艳的旗帜,用以凝聚党心,振奋民心,统一言行,激励斗志。要采取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全面准确地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之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原来的旗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关键词之二:“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要靠发展,提升中国国际地位要靠发展,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民生大礼包还是要靠发展。因此,必须牢牢地把发展抓在手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坚决摒弃淡化发展,轻视发展的错误倾向;要全面准确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下更大的力气搞好经济建设,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要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做到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发展是硬道理)
关键词之三:“民生”
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的一切成果必须要有人民来共享。党的十七大,为我们送出了厚重的“民生大礼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就必须全面落实党的一系列亲民惠民利民富民政策,把这些“礼单”,变成“礼物”。要切实解决就业,创业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千方百计解决好人民群众的衣食住,教医娱等问题;要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增加劳动者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不是一部分人, 自古至今只考虑一部分人是治国之下下策)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个有”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提高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着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努力形成社会和谐政府之责、和谐社会全体人民共享的生动局面。
关键词之四:“民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的十七大清晰地描绘了我国民主政治的蓝图。必须按照十七大的要求,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扩大人民民主”。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使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充分的保障;要把基层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切实抓好,进一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全面推进厂务公开,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完善体制机制,改进党内选举制度,突出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党务公开。
二:八大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述细节的变化,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近三万字的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们注意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翻一番”的目标已提前在二〇〇六年实现。
十七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统筹兼顾”多种重大关系,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摆上重要位置
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这表明,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
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上述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们注意到,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给百姓带来了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很直白、很具体。但我把这个问题转一个弯:十七大最牵动民心的是什么?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关于保障与改善民生方面的内容。
十七大报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意味着党的最高领导向社会庄重承诺: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将不断得到解决,今后的生活会更加富裕、美好。民生的问题把党心、民心连在了一起。
以人为本与百姓的公民权利
确实,十七大可谓是“民生的盛宴”,这是大好事。但是,讨论民生问题的前提与根基是什么?其实,除了民生这一热点问题之外,十七大还有一个未成为“热点”的热点,那就是对民主、公民、人权问题的关注。
十七大报告是历届党代会报告提及“民主”和“公民”最多的一次,而且还提到了“保障与尊重人权”,并且第一次把这句话写入了《党章》。这对老百姓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重点阐述的内容,是今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方针、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意味着什么?以人为本可不可以改为“以民为本”?我认为不可以。以人为本可以包含“以民为本”的意思,但是前者的含义要深刻、广泛得多,意义要深远得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过以人为本的提法,但与今天的以人为本含义完全不同。严格说来,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上,不存在今天所讲的“以人为本”。《管子霸业》指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从“治”与“乱”的意义谈“人”,意味着帝王霸业之巩固以治人为先,所以,“本治则国固”。此处的“人”,即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民”,或庶民百姓;在封建时代,百姓之为“民”,即臣民,因此,无论是“以人为本”也好,“以民为本”亦罢,都是从王权巩固之为首要目标导向的。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君本位、官本位意识,远远强于民本位的意识,封建时代无法在政治实践中真正给老百姓以人的地位和价值,无法真正做到以民为本。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让老百姓翻身当家作主,改变那不把人当人的社会制度。新中国的成立,历史进入到了真正“以民为本”的时代。社会主义制度讲的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党的一贯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人民”是服务的对象而不是统治的对象,这和以往中国历朝历代的“民本”观念有质的不同。
大家都熟悉,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老百姓通常被称为“人民”(或“革命群众”)。“人民”是一个政治词汇或者政治色彩很浓的词汇。“人民”的相对面往往是“敌人”,反人民即为反动或反革命。这在战争年代,在新政权建立初期讲“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是合理的和可以理解的。但在和平建设年代,在讲依法治国的时候,“公民”和公民权利的保障才是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集中的体现。因而,在讲“人民”的同时首先应讲“公民”。
十七大报告通篇贯穿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开放的、世界的和人类的视野。从官本位到民本位、再到人本位的转变,是历史性的进步。这里的“以人为本”,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积极内容,延续了我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等一贯宗旨,又接纳和呼应了西方传统人本思想中的合理的、进步的成分;因而,它既与中国传统的“人本”和“民本”思想有天壤之别,又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人本意识有质的不同。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人本意识突出个体的人,一切从个体的人出发,强调个性解放、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的政治、文化和法律土壤中,有其积极性与合理性,当完全地移植到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来时,容易导致自由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十七大报告讲的“以人为本”既关注个体的人,尊重个人的权利和权益,更关注群体意义上的人民、百姓和普通群众。
在十七大“以人为本”的视野中,“人民”、“百姓”和“群众”首先是“公民”。“公民”和“人民”不一样,前者更突出个体,后者更突出群体;前者突出法律的人(平等、权利)、后者突出政治人(进步、革命)。从“人民”到“公民”的一字之差,体现了执政党对百姓和人的态度和价值评判变化,体现了治国理念的拓展和提升。
说到这儿,如果要我回答:十七大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我要说:老百姓作为“公民”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得到了扩大,作为个体的人的人权更有了保障。这是百姓的权益之源、权利之根、维权之本。因为,只有在公民的意义上才谈得上百姓的人权;只有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前提下,才谈得上百姓作为个体的人在人格和尊严上的人人平等,才谈得上个体人的权利、权益的依法维护,然后才谈得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民生问题在根本上是什么?是民主、人权的问题。有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样的治国理念做前提,所以总书记的报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个“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方方面面都顾及了百姓的利益和人的价值问题。因此,无论站在国家还是百姓的角度看,这样的关注都应该说是科学发展观作为治国方略和发展理念的文明、进步的最闪光、最亮丽之处。没有民主谈不上人权和公平正义,没有民主谈不上科学发展。
所以,人本、人权、民主,是十七大给老百姓带来的最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好处。
以人为本与百姓之民生
与历次党代会不同,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社会建设”,并在报告的第八部分全面阐述了具体改善与保障民生的工作。
为什么本次党代会和总书记的报告会如此空前地关注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呢?大而言之就是如前所述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了民生之举足轻重的位置;从现实社会原因的角度看,正是这种理念和视野,看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新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好多都是民生问题。
经过29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这个时代跟改革开放前已经大不一样了,面临的问题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了,需要战略上的调整。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比如,劳动关系问题、利益分配问题、户籍管理问题、公共资源增长配置问题等新矛盾,都涉及民生。因此,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就要求党和政府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然后才谈得上构建和谐社会,这样反过来可以调动广大老百姓的积极性。所以,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改善民生为主的六大任务
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它们是: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治安。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医疗是民生之急,社保是民生之依,住房是民生之安,治安是民生之盾,六大方面。我就从六大具体民生问题,有重点地来跟大家讨论一下。
第一,教育公平与百姓的公民权利。谁都关心自己后代的教育,因而教育涉及千家万户,还涉及一个人的基本权利问题。受教育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从以人为本、改善和保证民生角度来讲,促进教育公平体现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更是我们当下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教育公平,体现在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选拔公平等方面。教育公平有赖于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我国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的发展不均衡,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公平也有赖于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就不能把教育当作产业。教育作为社会事业,政府要把它作为自己的职责。所以总书记说了,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
第二、扩大就业,夯实百姓生存之根本。报告讲到的社会建设的第二个问题是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涉及到人的生存的基本权利。现在的就业形势很严峻,所以总书记说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造就业岗位不仅是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要加强组织引导。不是市场经济不需要政府提供就业岗位,而是政府有责任解决民生之本,比如通过解决劳动者的继续教育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民工就业。高等学校要把大学生就业作为自己分内的工作。
第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拓宽百姓致富之渠道。分配是民生之源。你的钱包是瘪的还是鼓的?家家最关注这个问题。从目前的收入分配状态来看,社会当中存在着收入分配的几个失衡:居民收入与政府收入的失衡、劳动与资本的分配失衡、体制内收入和体制外收入的失衡、公共开支和政府开支的失衡、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失衡。政府应该做的主要是,在初次分配中充分体现追求效率的原则,采取措施确保劳动报酬与其它要素收入的分配比例协调,改变资本分配能力比较强,而劳动分配比较弱的局面;在再分配中充分体现公平的精神与原则,改变居民收入在国家GDP分配中的比例,控制居民收入在GDP分配中比例下降的局面;第三次分配要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与道德水准,扩大社会责任运行,发展慈善事业;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居民收入中工资性、创业经营性、投资财产性这些收入要完善起来,不能光靠工资性的,农民不能仅局限于种地收入;要控制垄断企业的工资收入,要限制这些企业的工资增长速度,发挥集体在工资谈判中的作用,保障农民工拥有和单位谈判,形成工资的制衡力量。通过收入分配的方方面面的调整,缩小贫富差距。
第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百姓后顾之忧。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它具体涉及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乡人民的困难补助、老年人的救助等等。政府要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国民经济持续29年高速增长,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虽然也成就巨大,但总体上仍然相对滞后,因此,应当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步伐。这个保障体系可以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必须是一个没有漏洞的网络,不能让一部分人因为陷入生活困境而失去希望。
第五、推进医疗改革,让百姓病有所医。医疗是民生之急,所以总书记在报告当中强调,要坚持公用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盈利性和非盈利性要分开,强化责任投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要尽快建立一套保证所有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广覆盖的)的医疗卫生保健体制,这样既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又会降低对疾病的负担,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居民的生活预期。
第六、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让百姓生活有安全感。治安是民生之盾,其重要性大家都明白,无须多论。
总之,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视野中,民生的细微之处,便是百姓生存的根本之处。十七大对保障与改善民生的精心谋划,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爱民、为民、利民的拳拳之心。
最后,我想以下面的话来结束今天的讲演:
人本彰显了人权,人权保障着民生;
民生牵动了民心,民心连接着党心。
在科学发展的视野中,党中央高度关注了人本、人权、民生、民心,这预示了党的十七大将给中国的老百姓带来更加文明、富裕、民主、和谐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