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46:59
“共产党好,金珠玛米亲!”

  青海省玉树军分区司令员 吴勇

  地震发生时,部队刚刚出完早操。当时正站在办公楼前的我也重重摔倒在地,爬起来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要尽快把灾情传出去,把部队组织起来。我急忙到就近的哨位上抓起军用电话,向省军区和兰州军区作战值班室第一时间报告了“玉树发生大地震”的消息。官兵们也在余震的抖动中纷纷跑到办公楼前,在院子中央飘扬的国旗下集结。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和其他4名军分区党委常委立即在操场研究部署救援工作,按照应急处突方案,明确兵力分组、目标警戒、道路勘察等任务,启动民兵应急机制,从摇摇欲坠的办公楼抢出2部电话、3把椅子,建立临时指挥所,组织实施军地联动救援。一声令下,分区机关和独立骑兵连官兵迅速赶赴人口密集、受灾严重的学校、宾馆、居民区,展开救援行动。2000多名民兵从四面八方奔赴受灾严重的两镇三乡。

  在余震频发、高寒缺氧的情况下超负荷救援,每一名官兵都在用生命挑战生理极限,都在用热血书写着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深情大爱。远在山东老家轮休的治多县人武部部长郭建成,地震发生后立即赶往西宁,花了1600多元租车连夜赶到玉树,带领民兵应急分队从废墟中救出145名群众;骑兵连排长张勇救援中被铁钉扎穿了左脚掌,他拔掉铁钉,仍然一瘸一拐继续救人;玉树县人武部士官闫新明身体十分瘦弱,但他一个人就救出5条生命,膝盖和双手全被磨烂,鲜血染红了军装;骑兵连31名官兵,每人刚在地震前一天为州医院献血400毫升,仍然和其他战友一样不停地救人,有的晕倒后休息几分钟,又接着投入战斗。就连今年13名已确定转业的干部,也从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外的家乡赶来救援。 

  “是共产党、解放军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你们真是共产党派来的金珠玛米(菩萨兵)!” 我们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人民就把我们放在心上。部队在断水断电的扎西大通村救援时,当地藏族群众自发从10公里外的山沟里抬来泉水。部队完成救援任务陆续撤离时,为了不惊动群众,撤离时间都尽量安排在天刚亮的时候,但每一次都有大批群众自发前来送行,很多人还追着车队恋恋不舍、不愿离去。

  

  铁肩担使命 大爱铸忠诚

  武警青海总队玉树州支队支队长 石华杰

  震后8分钟,我带领官兵从操场直接冲向废墟。官兵们一路奔跑,一路高喊“一二三四”呼号,不为别的,就是要让压在废墟下的群众知道:部队来了,子弟兵来了!

  玉树州民族职业学校离支队较近,是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我们找到学生宿舍楼一处被断裂横梁支撑着的楼梯口,决定从这里打开通道。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轮番奋战,终于打开通道。我打开手电筒仔细寻找,发现一名学生被卡在木床和砖石之间,上方只连着几根钢筋的预制板眼看就要掉下来,情况非常紧急,救援十分危险。战士们都抢着要钻进去救人,看着这些比我女儿大不了几岁的小伙子们,我不忍心让他们冒险。我命令其他官兵后撤,带领2名干部爬了进去,奋力移开木床和砖石,把学生慢慢地往外拖。正把学生转移到洞口时,一块砖石突然掉了下来,我一把推开身边的战友,自己左臂却被擦掉了一大块皮。

  震后72小时是救援的黄金时间,早一分钟就可能多救出一条生命。救援过程中,官兵几乎忘记了饥饿、疲劳、寒冷,一心只想着救人、救人、快救人!大家就像争夺阵地一样日夜奋战在救援一线。震后头三天,救援小分队没有一个人回营区、没有一个人睡过囫囵觉、没有时间吃上一口热饭。许多战士嘴唇青紫、面色苍白、双眼布满血丝,体力严重透支。大部分新兵还没有完全适应高原气候,有的几次晕倒在废墟上。

  救灾头几天里,我和战友们白天全力搜救转运伤员,晚上搭建帐篷、安置群众。有的战士把衣被让给群众,几个人合盖一床被子,有的坐在车厢里背靠背相互取暖,有的把救出来的孩子抱在怀里给他们暖身。一次次奋不顾身,一回回不离不弃,支队官兵先后救出、转移、救治受灾群众3068人。  

  抗震救灾的现场,处处能看到藏汉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感人场景。救援后期,我们转入民生目标守卫和执勤巡逻任务,大街上每天都有群众自发地为官兵送上糌粑、干肉、矿泉水,还竖起大拇指说:“人民子弟兵就是好!”

  

  始终战斗在救灾一线

  第二炮兵某基地工兵营教导员 胡建民

  玉树地震发生后,我营随二炮抗震救灾部队第一梯队星夜兼程,急行860公里挺进玉树,于4月15日16时到达震中——结古镇。

  震后,琼龙达路和新建北路被坍塌的民房完全阻断,上级把打通任务交给了我营。我们顾不上20多个小时长途行军的劳累,迅速开进。可到了那里才发现,只有四五米宽的两条坡道弯曲而狭窄,30多台救援车辆在任务点前方排成一条长龙,堵得严严实实,大型工程机械无法开进。灾情紧急,用双手也要刨出一条道来!我第一个跳下车,提上工具,冲向废墟,带着大家用手刨、用锹挖、用撬杠撬……经过4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这两条救援通道终于被抢通。

  为玉树州孤儿学校搭建板房校舍,是我们这次抗震救灾的一场“攻坚战”。这所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藏族孤儿,震后教学楼和宿舍楼全部倒塌。为了尽快让这所学校的200多名学生有新校园、有新家园,根据上级指示,我营负责为他们搭建一座集教室、宿舍、医务室等为一体的“板房学校”。

  玉树的天气变化无常,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5月8日晚上,我们正在给搭好的板房框架加装顶篷,突然刮起大风,当即就有5间板房的顶篷被掀翻,墙体全部被吹倒。此时,如果不立即加固,前期努力就会白费。我赶紧招呼官兵加固板房,并带头爬上房顶,指挥大家压住顶篷、扶稳墙体,拉绳、打钉进行铆固。好几次我都差点被大风从屋顶上吹下来。天亮时,风才渐渐停了下来,搭好的板房全保住了。这时候,我让大家稍稍休息一下准备开饭。几分钟之后,炊事班把馒头和稀饭送了过来,可值班员连吹了几遍哨也没人来吃,我过去一看,战士们都躺在地上睡着了。

  5月18日,142间3000多平方米的“板房学校”交付使用。这一天,第二炮兵抗震救灾部队和学校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当五星红旗在校园内冉冉升起、板房里传出琅琅书声的画面,传遍中国、传向世界的时候,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激动得热泪盈眶。

  直到现在,在玉树奋战的68个日日夜夜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这将是我永恒的记忆。

  

  废墟上托举生命的橙色

  青海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 刘江民 

  突然得知玉树发生地震的消息,按照预案,全省公安消防部队进入一级战备,总队抗震救灾指挥部随即成立,迅速调集西宁、海东、海北、海南支队400多名官兵奔赴玉树灾区。从西宁到玉树,救援官兵翻越海拔4800多米的巴颜喀拉山,疾驶800余公里,于当天6点40分赶到玉树结古震区。第二批增援力量500多名官兵跨越海拔4700多米的昆仑山口,横穿可可西里无人区,昼夜兼程近千公里,于地震发生次日凌晨赶到灾区。公安消防部队成为跨区域、成建制赶到灾区的专业救援力量。

  救人!救人!从那个震颤的时刻,消防官兵的全部意识中只有这一个念头。在地震发生仅仅4分钟后,玉树州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康自福便指挥部队展开营救。

  地震发生时,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的40多名孩子正在早读。瞬间的地震导致教室整体垮塌,孩子们凄惨的哭喊声从废墟传出,痛苦的呻吟时刻在刺痛着官兵们的心,“用最快的时间,一定要把孩子们救出来!”救援官兵心急如焚,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争分夺秒,一次次刨挖,一次次搬抬,一次次挪移,每分每秒,都在和死神抢夺生命。许多官兵的腿脚被钢筋铁丝划破刺伤,双手磨出了血泡,但是没有一名官兵停止手中的救援工具,大家拼着命地刨挖。4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15名学生获救了!  

  生命如天,刻不容缓。就在我们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时候,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公安部火速调集9个公安消防总队的2000多名消防特勤官兵,携带专业救援装备赶赴灾区。一到玉树,增援官兵直扑救援现场,开展营救。

  橙色是震区最温暖的颜色,群众只要看到消防官兵橙色的身影,就会有一种信任感和依靠感,心里也就有了希望。正是群众充满期盼的眼神,激励着我们不知疲倦地战斗。我们动用了所有的搜救装备,竭尽全力,极尽所能,对1000多个搜救点展开拉网式搜索,不放过一丝一毫埋压在废墟深处的生命迹象。

  玉树抗震救灾难度之大、条件之艰苦、环境之恶劣,在灾难救援史上是罕见的。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公安消防官兵争分夺秒,硬是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近400条生命,转移被困群众4000余人,扑救火灾50余起。

  

  劫难中树起不倒的丰碑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马文君

  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让自己的学生脱离险境,用血肉之躯尽可能多地挽救学生的生命,爱和责任成为我们心中的使命,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有老师在,学生就有生命的呵护。

  邢青老师是我校女生宿舍管理员,因丈夫长期在外工作,她和自己的孩子就住在值班室里。地震了!邢青老师立即冲向楼道阶梯口,一边大声地喊道:“快跑!快……”一边组织女生进行疏散。忽然间,伴随着坍塌的声音,一阵呛人的尘灰腾空而起。轰响中砖块和水泥板重重地砸落在地上,楼房塌陷了!她被掩埋在尘土弥漫的废墟中。直到中午,她才被人们从废墟中救了出来。眼睛受损,浑身伤痕累累,多处骨折。而离她不远的儿子,这个鲜活的生命在母亲来不及庇护下刹那间凋落!在这样一场可怕的灾难爆发的时候,作为一名宿舍管理员,没有自顾逃脱,首先想到的是她的学生们;在这样一次危机的抉择摆在面前的时候,作为一位母亲,面对死神的降临,忘记了自己的孩子,首先守护的是她的学生们!  

  地震来袭时,还在睡梦中的旦周才仁老师被震醒了,他马上赶到自己带的班级,把教室里的学生召集起来,带着学生撤离,救助被困学生。这时,他的姐姐打来电话,说家里的房子塌了,家里人都被埋在下面。旦周才仁说:“我的学生埋在这里,我先救学生,你们等等,我一会就来。”说完旦周才仁又开始挖,手都挖出血来了,但还是在不停地挖。等他赶到家里时,房子已经被夷为平地。当父亲面目全非的尸体被挖出来之后,旦周才仁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愧疚,跪在父亲身边久久没有起来。  

  在生死关头,我们的老师,用勇敢无私的行动诠释和升华了人民教师的不朽师魂,同样我们的学生用青春和热血与老师一道在劫难中筑起了一座座爱的丰碑。

  职教部2007级学生扎西桑周为营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同学江措,冒着生命危险,在屡屡不断的余震中刨挖,同学获救了,但他却被埋在了余震的废墟中,永远地离我们而去。

  在灾难袭来的那一刻,死亡离我们如此之近,我们别无选择。在拼命抢救孩子的那几天,爱变得如此具体,我们义无反顾。在家园、校园被摧毁的伤痛中,无私无畏的师爱是人性光辉最绚丽的绽放!

  

  让党旗飘扬在群众心中

  青海省玉树县委常委、结古镇党委书记 尼玛扎西

  2010年4月14日清晨,强震袭击结古镇。电力、通讯、供水和交通全部中断,公共场所楼宇房屋倒塌,上百个村庄霎时陷入灾难,十几万群众亟待救援。

  灾难降临的时刻,我家的房屋全部倒塌。在紧急转移中,钉子和玻璃碎片深深扎入我的脚心,顿时鲜血直流,我简单地包扎伤口后,直奔镇党委大院。院子里一片混乱,我立即叫人把鲜艳的党旗插在了高高的废墟上,看到党旗后,上午9点多,镇、村、社三级干部纷纷云集镇政府大院。我紧急召开会议,启动抢险救灾预案,第一时间成立了结古镇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部署。

  我们紧急出动,深入辖区11个村,46个社迅速成立了1200余人的村社抗震救灾工作小组和党员突击队、民兵应急分队、学校师生救援队、寺院僧侣救援队等7支应急分队,抽调藏汉语水平较好的100多名村民,安排在各个医疗救助点担任翻译、转移伤员工作。同时,还专门成立了300多人参加的民兵联防队、治安巡防队,不分昼夜轮流在各片区巡逻,维护灾区的社会秩序。

  地震发生后,我镇党员干部没有一个人在困难面前叫苦叫累,向后退缩。副镇长普布才仁与20多名救援人员共同努力,经过6个多小时的奋力施救,将被埋的8人救出,其中6人已经遇难。副镇长周宝林冒着余震不断、残垣断壁随时倒塌的危险,第一时间带领党员干部群众31人,高举党旗,紧急赶到民族旅社实施救援。他在废墟上整整坚持了28个小时,滴水未进,救出了50多名群众。正在结古镇甘达村小学值班的校长扎西,地震时和学生们救出了7名学生和炊事员及德嘎老师一家。

  在抢险救灾的紧急关头,我们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放在心上。灾难发生的当天上午,镇党委班子第一时间组织强有力干部,急忙赶到结古镇清真寺,帮助穆斯林信教群众转移了80多名受伤人员,挖出了23名遇难者尸体,并分发了大批清真食品和过渡安置的帐篷、棉被及生活必需品,在场的穆斯林群众感动得热泪盈眶。几名从废墟中救出的外地回族青年泣不成声,泪如雨下,久久地跪在地上感谢救援人员。 

  

  做灾区人民的忠诚卫士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 向学马

  青海省玉树发生地震时,我们正在色达县开展高原野外生存训练。4月14日下午16时,接到紧急驰援玉树灾区救援的命令后,我迅速带领10名队员乘两辆越野车走捷径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乃龙山,于15日凌晨4点到达灾区。其他队员行程800多公里,历时11个多小时,于15日凌晨5点多钟到达震中结古镇,成为第一支抵达的公安特警队。17日,我们配合国家救援队,在长达7个多小时的营救战斗中,将被困在废墟下85个小时的藏族男青年抢救出来,创造了高原营救的新纪录。

  震后的结古镇,余震频发,劫后余生的牧民群众人心浮动,我们一边救人,一边巡逻执勤和疏导交通。为了尽快稳定群众情绪,我派出48名懂本地语言的民警,分成24个小组,利用懂语言和熟悉当地风俗习惯的优势,与当地民警一道,走村串户,深入到牧民群众中,宣讲各级党委政府的救援措施,消除农牧民群众恐慌心理。我每天安排6个小组36名队员开展24小时轮流巡逻,深入城区各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展开拉网式巡查,并设立流动巡逻报警点,随时接受群众举报和求助。

  震后,全国各地救灾大军不断涌进结古镇,每天至少有上千辆汽车进城。指挥部把红旗小学到民主路三岔口至格萨尔广场5公里路段的交通疏导任务交给了甘孜特警,我们的队员白天头顶烈日,在扬沙中执勤;夜晚冒着凛冽寒风巡逻。

  让我心疼的是,我的队员们每天连续工作近20个小时,只能在车里睡,每人一个座位,队员冷得蜷缩成一团,实在冷得不行就两个人靠在一起,相互取暖,时时被寒冷的天气冻醒。

  4月21日,结古镇体育场附近,几名志愿者用担架抬着一位重症昏厥病员,病人用的氧气瓶因志愿者筋疲力尽而掉在了地上,正在附近执行交通疏导任务的队员扎西看见后,抱起几十斤重的氧气瓶,随担架一路小跑500多米,与志愿者一起平稳而迅速地将病人送往帐篷医院,病人最终安全脱险。此事直到病人出院后通过媒体到驻地来找扎西,我才知道。

  在玉树的大街小巷,特警队员们巡逻执勤、疏导交通,警容严谨,礼貌待人,年轻特警队员们的身影成为震后结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永远做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人民医院医生 贾瑛

  地震发生后,我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医疗救援队,14日下午就赶到受灾最严重的玉树县结古镇。

  当时,天寒地冻,余震不断,医疗救援中心四周的楼房摇摇欲坠,到处是亟待救治的伤员。我顾不上危险,来不及休息,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当中,像打仗一样来回奔跑,为伤员输液、包扎,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滴水未进。

  15日凌晨4时,我所在的医疗队被调往同样受灾严重的隆宝镇,承担起全镇的医疗救援工作。

  4月18日清晨,又忙碌了整整一夜后,我感到头昏目眩,正想靠在帐篷上休息。突然,听到一阵嘈杂声,原来是一位产妇难产大出血,我打起精神,立即起身对她进行施救。由于救援点医疗条件有限,加上病人情绪极不稳定,救治工作异常艰难,母子俩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她身边,随时监测她的生命体征,凭着多年的医疗工作经验,经过两天的不懈努力,这名产妇终于平安生下了一名男婴。听到小生命的啼哭声,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可眼前一黑,晕倒在帐篷里。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也躺在了病床上,听同事们讲,我已经昏迷了好几个钟头。

  在灾难中,我的叔叔等6位亲属不幸遇难。我一直强忍悲痛,没向任何人提起,而是将所有的悲痛化作救援的力量,坚守在第一线,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我知道,早救一个人,就少一份地震的痛苦;多救一个人,就少一个悲伤的家庭。直到完成任务撤回后,我才拖着沉重的身子去看望和安慰幸存的亲人,由于过度劳累和极度悲伤,当我扑在婶婶怀里的时候,眼前又突然一黑,再一次晕倒在地……这一回,我在床上整整躺了三天三夜才醒过来。很多被我救治的牧民听说我病倒了,提着酥油,捧着哈达,从100多公里外的隆宝镇赶来探望我,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将我揽在怀里久久不愿松开。群众把我当成亲人,是对我最大的奖赏和回报。

  身体稍一恢复,我就立刻赶回医院上班。在参加救援工作的日日夜夜里,我共接诊伤员5800多名,抢救危重病人60多名。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我失去了许多亲人,但也让我拥有了更多的亲人。

  

  与人民同在 用真情传播

  新华社青海分社记者 吴光于

  4月14日,玉树发生强烈地震。交通、通讯中断。自上午10时起,青海分社陆续派出采访队伍,分别驱车、搭乘省长专机赶赴玉树。海拔4000多米的玉树,尚未确定的灾情,连续不断的余震,800多公里的路途和随时可能出现的险情,那一夜我们翻越了7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山。经过13个小时的星夜兼程,我们的队伍陆续抵达玉树。截至16日凌晨,新华社在抗震救灾一线已经汇集了40多人。

  玉树地震报道中,新华社第一次将前指和发稿中心设立在灾害发生的第一现场。玉树军分区院内一个沙坑里,一顶简陋的大帐篷就是我们的前指发稿中心。由于时间紧急,地面没有做任何处理,踩下去两脚土,风起时满脸沙。

  在震后初期的日子里,同事们白天穿废墟,夜晚打地铺,饮食只能靠方便面、矿泉水,写稿席地而坐。由于帐篷不够,我和我的3名女同事夜里只能和男同志挤在一个帐篷里休息,另有9名采编和后勤保障人员不得不蜷缩在4辆采访车上。高原的夜晚温度降到零下八九度,大家睡在冰凉的地面上,深夜经常被冻醒,默默等待黎明。

  分社音视频采访部主任杨寿德,这个人到中年的藏族汉子,地震前不久才做了胆切除手术。14日晚上10点抵达灾区后,他扛着近20公斤的摄像机和三脚架辗转在受灾最严重的地方,直到次日凌晨5点。

  女将们也不甘示弱,我和我的同事王雁霖、徐文婷和王大千都是“80后”的女记者,面对职业生涯中迄今最大的一次灾难报道,没有一个人退缩。“五一”前夕,总社领导要求所有女记者撤回西宁,我们没有一个人响应。

  气壮山河的玉树救援,惊心动魄的救灾场景,让新华人见证了一场又一场生命争夺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洗礼!

  作为记者,我们就是要坚守一线,把这神州大地上涌动着的浓浓大爱告知全世界,更要把信心和力量传递到每个角落。让全世界看到——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才哇,他比我们的亲人还要亲!

  才哇同志先进事迹代讲人 忠尕拉毛

  我向大家讲述青海省玉树县结古镇扎西大同村三社社长才哇同志的先进事迹。

  2010年4月14日清晨,一次强烈的地震震撼了美丽的玉树草原!住在哥哥家的才哇立即冲出家门,开车赶往扎西大同村。

  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停下车来救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才哇,你家的人被压了,快去看看吧!”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

  最终证实才哇家有3名亲人遇难。女儿多次打来电话,哭着恳求:“阿爸,你赶紧回来吧,家里的事儿都等着你呢!”可是,作为父亲的才哇强忍悲痛,劝慰女儿说:“你尽快通知其他亲戚,阿爸这边也有很多群众受伤遇难,等我安顿好这里的群众,我马上回去。” 

  在“大家”和“小家”利益的权衡中,才哇选择了面对考验、迎难而上,选择了放弃小家、顾全大家。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选择!

  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才哇看到村民和周围群众的情况稍稍安定了一些,和村委会其他干部简单沟通、安排好下一步工作之后急忙赶回家去。

  事后,有媒体记者问才哇为何不在第一时间去抢救自己的亲人,才哇说:“一个家里死几个人是灾难,但是一个10万多人的镇子被地震无情地摧毁,这是大灾难。大灾面前就要尽量帮助更多的人。”

  无论是在地震的那一刻、还是在震后救援的每一分、每一秒,才哇心中最牵挂的就是大同村村民的救援和安置工作,对他来说,那是比天还要大的大事!在参加“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时,他向主持人提出的唯一要求也是:“请给我订最早的回玉树的航班。”

  地震发生后的10多天时间里,才哇整日整夜操劳,睡觉时间总共不足10个小时,然而,每当有救灾物资到来或者村民来找他,他总是精神抖擞。灾情发生后,正是像才哇这样的一大批共产党员走在了抗震救灾的最前面,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震救灾的主战场,用热血与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新时代赞歌。

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胡锦涛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国新办就青海玉树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 魅力佛山 “赢”在品牌之外[推荐] - 广东发展论坛 - 南方论坛 青海,玉树,抗震救灾,... 百倍努力 决不放弃——温家宝赴青海玉树指导抗震救灾侧记(转载) 《同人民在一起——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开展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纪实》单行本出版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 玉树抗震救灾表彰大会没有表彰严力多德 抗震新闻发布会消息:玉树抗震救灾战役向纵深推进 王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 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款物跟踪审计重点确定 境外媒体积极评价中国军队在玉树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组图〕 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 “情系玉树,爱心集结”赤峰市抗震救灾大型慈善捐赠晚会 青海玉树地震抢黄金救援时间多名被困者获救 玉树拟用5年时间重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21日上午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八次全体会议。回良玉强调,要抓紧开展灾害 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抗震救灾自助手册 抗震救灾海报欣赏 抗震救灾英模事迹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抗震救灾 也有俺一份 抗震救灾优秀诗歌选 抗震救灾自助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