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的学习感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2:40:17
                                                                                                                                                                                                          
        按照教育局党委的部署,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邹城市第二期中小学中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听取了7位教育专家10个专题报告的内容,涉及到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科研实用策略、课程改革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学校领导艺术与管理心理学、学校管理中的安全与法律问题研究、全球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实地考察了上海市卢湾区二中心小学、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学习内容可谓涉及面广、理念新,给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各位专家和几位名校长的高深的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和经验,不是我们短时间内所能领悟的。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理性的分析,把他们的精髓、适合我们的理念和经验陆续应用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以促进学校健康、又快又好的发展。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汇报我的一些感悟:

    第一  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解。

    专家们的讲座虽然各有侧重,但是,有着交汇点-----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培养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要使他们成为社会人,即具有工作能力和生存能力,这就是现代教育管理所追寻的人本。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通常采用非行政强制的方式,更多采用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凸显管理对象(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海的于漪(教育专家)老师说 :教育不是为了浅层次的分数、生存、功利而存在,它是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一代代人的素质而存在的。不能办没有灵魂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胡总书记曾寄语教师: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我个人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育、教学上,就是“以学生终身的健康发展”为出发点。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去感染学生、感召学生,用真诚、朴实的爱去爱护学生、关注学生,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由对老师的爱戴而乐学、好学,为他们的终身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每一名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关爱、关注每一个孩子,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乐学、会学、会思考”的终身学习者,而不沦为学习的机器。

    “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学校管理上,就是学校领导要“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标。学校领导的行为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以自己良好的品行、贴心的服务赢得教职工的信赖、认可。从而让教职工“亲其领导、信其八道、履其职责”,由领导让我干转换为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责任和义务,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是一只巨大的力量,影响着学校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突出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文化渲染(名人、名句)等。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

    一、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

    第三  学校实行制度管理的必要性。

    中国历来就有“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也就是说在任何层面上都要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是根据该时期国家形势和发展的需要进行的,随着形势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对不符合当前形势的条目加以修订、完善,使其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同样,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学校也需要相应的制度来规范、约束教职工的行为,促进每个人的成长,促进学校的持续性发展。推行制度化、精细化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有这样两个案例足以说明“制度比敬业更重要”。

    第一个案例:在一家豪华酒店里,一位员工接到一位台湾客人的电话,说自己在酒店里遗落了一包回家祭祖时从祖坟上带来的泥土,这包故土对他来说非常珍贵,请工作人员一定帮他找到。这位员工翻遍酒店所有的垃圾袋,最后找到那包泥土。毫无疑问,那位台湾客人自然非常感激。类似的情况常有发生,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找到客人遗落的物品。这样的案例,足以突出该酒店员工的敬业精神。

    第二个案例:在一家著名的酒店里,问起酒店的经理:“如果客人在你们这里遗落了物品,你们的员工又是怎么做的呢?”而酒店的经理回答说:“我们的酒店从来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以前也发生过客人遗落物品的现象,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制定了客人遗落物品保存制度。我们有规定,在客人退房以后,服务员如果发现客人遗落下来的东西,一律要保存。不管值不值钱,哪怕是一张废纸,也要完整无缺地编号保存下来。少则三天,最长保存一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怕无意中扔掉客人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所以,当有客人寻找失物时,员工会很有把握地对客人说:请您放心,只要是遗落在我们酒店里的东西,我们都为您妥善保管好了。”这种做法赢得很多客人的心,也为酒店带来了良好的口碑。

    同样是对待客人遗落物品的问题,两相比较,前面那家酒店员工的表现让人感动,但管理者并没有做到位,才让问题一而再地发生。而第二个酒店提出建立客人遗留物品保管制度的经理,才是一流的做法。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第一,只有制度化,才有规范化和专业化。执行只有在制度的保障下才能到位和高效。第二,当问题出现时,员工想的可能是现在如何解决它。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想到如何彻底解决它,让类似的事情再也不要出现,这时候,就需要制度上的保证。所以说,制度第一,自觉第二。

    一位名校长曾经说:“一套好制度,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充分说明制度的重要性。我觉得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制度是用来规范人、约束人的,也是发展人的,制度管理,体现了刚性管理的规范性、实效性、公平性。在依法办学思想的指引下,只有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教职工的出勤、请假加以规范,对迟到、早退、旷工现象严格控制并及时处理,增强教职工纪律观念,才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同时在不断完善制度、用好制度的同时,伴随着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学校工作才能又快又好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的学习生活提高了我的认知水平、丰富了人生阅历,收获了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对课程教学的理解,更收获了作为教师的意义。它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不断的充电才能让自己保持强劲的动力。在工作中学习,能得到理论的指导,可以使我们高屋建瓴的思考问题;在学习中工作,得到的是实践检验,使我们得到更快的进步和发展。我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正确审视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享受教育的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