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刚父子5套房产的说法确需较真系列联系到中国的房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32:44
对李刚父子5套房产的说法确需较真 

 

过去几天,围绕“我爸是李刚”、校方“禁口令”,网络上一片质疑之声,最新被卷入的则是李刚本人及河北大学校长王洪瑞。有网帖表示,在保定市,李刚名下有2套房产,李启铭名下有3套房产。(10月24日《山东商报》)

从“官二代”飙车撞人事件,发展到网帖曝光李刚父子名下的5套房产,其实并不出人意料。一者,网民很“强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社会公众一旦齐心协力去“搜索”和监督某某官员有多少财产,即使再隐秘也是无所遁形;二者,某些官员也可能的确不够干净,5套房产不是一笔小财产,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但对于上述网帖曝光还是应多些理性。官员的家庭背景、富裕程度也有差别,由于房改政策等诸多原因,拥有多套房产的官员为数并不少。也或者有官员违纪私下经商等可能,如果因经商所得购置的房产,可能涉嫌违纪但未必是腐败。所以,仅以一个房产数量标准来判断官员清廉与否无法让人信服。

但除了保持理性之外,对于网帖曝光的5套房产信息也必须持较真态度。首先,自诩“官名很好”的李刚应和这个网帖较较真,“真金不怕火炼”既然自认为清白,就应拿出清白的证据来。

另外,如果财产拥有情况不能彻底厘清,会影响社会公众对一名官员清廉度的评判,也关系这一“官二代”飙车撞人事件的性质和走向。作为管理和监督干部的纪检部门也应予以重视。从爱护和关心干部成长和维护政府形象的角度出发,纪检部门应主动查证,给公众一个交待。这不仅关系李刚的“官声”,更关系那个令人愤慨的“我爸是李刚”的真实动机。

表面上看,儿子肇事与老子财产关系并不大,但正如昨天高检出台的新规,要及时追踪调查重大事故的渎职问题。对这起影响甚广的交通事故,及时回应公众的质疑,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王石川:“李刚门”升级 涉事人无权沉默

 

过去几天,围绕“我爸是李刚”、校方“禁口令”,网络上一片质疑之声,李刚的道歉也被指作秀。最近有网帖指出李刚家在保定拥有5套房产,而河北大学校长王洪瑞则被指控两本著作及论文抄袭(10月24日《现代快报》)。

“过去说拔出萝卜带着泥,现在是拔出萝卜带出屎”,有网民如此形容此事引发的连锁反应。笔者认为,有三点疑云亟须厘清。

一是疑似抄袭风波。近日,方舟子在微博上称,“新语丝网站在今年3月份连续发文揭露王校长(河北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洪瑞)的两本著作和博士论文均为抄袭之作,王校长曾来函要求删除这些揭露文章,但是未提供任何资料证明自己的清白,所以我们没有照办。” 据悉,王洪瑞“有三部作品涉嫌抄袭”,其中一本著作约有560页内容(占全文约94.4%)分别抄自多篇专著。遗憾的是,至今,王洪瑞并没有作出任何解释与答复。

二是李刚父子的5套房。有网帖表示,在保定市李刚名下有2套房产,李启铭名下有3套房产,并明确指出了5套房产所在位置。当周久耕被“按烟索骥”因而落马的案例尚未走远时,这一网帖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惹人联想。当然,正如有网友所称,“有房不一定代表他贪”。但是,一个副科级官员,按其正常收入,有5套房确实不正常。李刚本人应该勇敢站出来自证清白,否则,纪检部门不妨介入调查、披露实情。如果确有腐败行为,李刚就应该被依法惩处;反之,则应还李刚以清白。

三是保研说。近日,网上还有消息称:“正在医院急救的张晶晶已经秘密同意了河北大学提出的和解方案:张晶晶放弃上诉,但是可以得到巨额赔款,保送河北大学研究生,将来还可以读河北大学的博士,专业由她自己选!”同时,受伤女生宿舍的其他成员被集体保研。若属实,这种秘密交易戕害的是社会正义,掩盖的是世道公平,伤害的是期待正义者的心。遗憾的是,对此,河北大学同样没有回应,联系到此前的“禁口令”,这样的大学令人担忧。

我们看到,每一次公共事件发生后,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传闻,传闻是真是假,令人莫衷一是。国务院新闻办把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概括为“四讲”,即:尽早讲,政府要尽快抢占信息发布制高点,第一时间表明对事件的态度及应对措施;持续讲,向公众不断披露事件进展情况;准确讲,发布信息真实全面,争取公众的认可;反复讲,采取各种方式对公众进行答疑解惑。这是说的突发公共事件,放在这里同样适合,如果河北大学积极正视公共事件,如果相关部门面对网络传言和坊间疑问,该证实的证实,该证伪的证伪,还会如此被动,还会让公众如此纠结吗?

疑似抄袭风波、5套房、保研说……每一个都是重磅炸弹,都考验着相关部门。公众有知道真相的权利,面对公众的知情焦虑,涉事者和相关部门无权保持沉默。(王石川)

杨耕身:有一种病毒叫“李刚”

网络越来越肃静,生活越来越无趣;幸好“李刚”驾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我爸是李刚。”“不是每一个爸爸都是李刚。”“撞人恒久远,李刚永流传。”“此情可待成追忆,只因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几天之间,网络出现了不下于36万条关于李刚的“造句”,唐诗、宋词、歌曲乃至广告语,无一不被网友们改成“李刚版”。这真是:“李刚”一出,谁与争锋!

李刚者,乃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几天前,其子李启铭(又名李一帆)酒后在校园内飙车,将两名女生撞飞,致一死一重伤。在被拦下后,他口出狂言,“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这引起了网友的极大愤慨与关注,“我爸是李刚”也就争诵一时,成网络大观。值此不难看出,那不下于36万条关于李刚的“造句”,不是一种娱乐化事件,而是人们自发形成的对权力阶层的一种声讨。

显然,这种声讨早已不限于“李衙内”的酒驾撞人本身。车祸效应开始席卷李刚及河北大学校长。有网帖表示,在保定市,李刚名下有2套房产,李启铭名下有3套房产。意外卷入的还有河北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洪瑞。因为学校师生被打招呼不能接受采访,网民开始将愤怒指向了学校校长。记者调查发现,新语丝曾连续发文揭露王洪瑞的两本著作和博士论文均为抄袭之作,且曝光至今,其未有任何解释与答复。

“过去说拔出萝卜带出泥,现在是拔出萝卜带出屎。”有网民这样形容河北大学校园车祸事件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如果这一说法可以成立,那么它是不是也暗含了另一层意味,那就是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以屎为香”的“逐臭”时代?无论是肇事者对生命的漠然,对法律之轻蔑,还是校方对言论自由权利之封阻,以及校长本人的抄袭与沉默,都是这个社会之“屎”,但问题在于有多少人不以为臭,反以为香?

假如要我用“李刚”造句,我更想写下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李刚”。在这一语境之下,“李刚”不是被带出来的“屎”,而是一种甚嚣尘上的特权思维。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一种“权力通吃”的社会特性,这足以解释“拼爹游戏”为何成为浩然大势,师生封口如何可能,而区区一名公务员却为何拥有那么多房产的原因。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为了成为“李刚”而不择手段,这也足以解释大学校长的抄袭事件。

“我爸是李刚”不是一种口不择言,实则是下意识发作。不得不承认,我们社会培养了官二代,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土壤。不得不承认,一种社会心理相信什么,崇尚什么,一个社会就会真正流行什么。“我爸是李刚”式的宣告、声明或抵抗,正是这样的一种流行。因此,由一起官二代校园肇事事件,引发的对李刚财产问题的曝光,对王洪瑞抄袭问题的质疑,仍不是公众声讨的最终指向。它的最终指向,只能是一个社会规则、道德及人心的溃败。这不仅是权力通吃所制造的溃败,更是溃败引发的进一步的权力通吃。

“李刚”意味着一种病毒。它存在于这个社会体制的深处,也同样存在于每个人心灵深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刚”不是李启铭的李刚,它很可能是所有人的李刚。这跟那些看似基于正义的声讨与谴责无关。这是无法收拾的人心。

刘林德:“李刚事件”中公开的沉默和隐匿的喧嚷

 

河北大学的车祸事件,肇事者的炫爹口号,使之成为公共事件。人们关注它,并非因为一个年轻人的无知张狂,而是担忧这张狂的炫爹口号背后,可能隐藏习惯性的不公。一位“富二代”飙车致人死亡,初始尚且有“七十码”的结论,一位公安局副局长的公子会是怎样的结论,由不得公众心存疑虑。

司法机构若要让人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垄断现场真实细节肯定是不信的,越缺少信息,越增加不信任。公共舆论机构不倦地希望采访受伤的另一名女生和现场目击者,不是去伤口上撒盐,宣示残忍。还原真相,呈现细节,才有可能预防不公。舆论的沉默和信息的垄断,是一切暗箱操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最佳社会环境,只有司法机构而没有公共舆论机构,法律公正的保障就是残缺的。

目击者的沉默,让媒体还原车祸现场真相的努力变得艰难。我们看到了保定警方保证公平的承诺,李刚父子涕泪横流的痛悔和道歉,甚至李刚父子在当地有五处房产,河北大学校长曾被指责涉嫌抄袭。但这些都不是车祸案的关键信息,李启铭喝了多少酒,在校园车子有多快,怎么开的,现场细节至今缺失,承诺和痛诲因此而显得苍白。

关于目击者的沉默,最初的消息说河北大学校方下了“禁口令”,但旋即被校方否定,而沉默依旧。

“禁口令”是无法想像的,如果堂堂一所大学这样做,那就是完全的尊严扫地,耻辱无文。我们不能指望大学在面对权力时有那种令人起敬的自尊和高傲,所以河北大学在车祸之后基本没有态度,好像只不过是一起普通车祸碰巧发生在校园,并没有受到舆论责难。“禁口令”,我相信大学还没有堕落到这步田地。

目击者的沉默,不能说应当尊重,至少可以理解。即便没有“禁口令”,沉默也会是必然,当然如校方解释的,是目击学生“自己的意愿”,但到底是一种良心反应,还是“条件反射理论”的现实验证,大家都很清楚。保定警方表示河北大学师生目前“情绪稳定”,如果沉默就是稳定,“道路以目”的年代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

不能指责目击者的沉默,不能怀疑他们的良心和道德水准。你可能敬重历史上那些说出真相和真理的无畏能士,他们在现实中被打击摧残,被捆绑在火刑架上炙烤,才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我们都知道,“沉默的大多数”才是历史的最庞大群体。

我们可能不会对一个县区公安副局长的权力能量噤若寒蝉,可是面对更大的真相和问题,我们大多数人和他们一样,都是沉默者,虽然你知道,你有态度,但你并不选择说出来,至少你不选择公开身份的表达。虽然打击并不总是如期而至,但你总是得有些安全的考虑,这就是现实。

如果车祸不是发生在河北大学,那些沉默的目击者,或许也会有鲜明的态度,变成网络上隐匿的表达者。如果同样的事件发生在自己身边,那些隐匿的表达者,或许大多也会变成公开的沉默者。

公开的沉默,隐匿的喧嚷,交织成传统社会形态和网络技术时代并存的当下现实。围观对抗沉默,鸦雀无声没有可能,信息控制日益艰难,这是时代的利好。但公开说出真相不需要百倍勇气,良心不用受到沉默的煎熬,还不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刘洪波:让李刚事件成为制度改进的良机 

早报特约评论员 刘洪波

河北大学的校园车祸案,按照惯常的说法,是“正在向纵深发展”。纵深发展的标志,既包括肇事者李启铭与其父李刚的电视道歉并不被受害者和公众接受,也包括李刚和尚未成家的儿子李启铭在保定拥有五套房产,和河北大学校长王洪瑞涉嫌学术著作抄袭。

河北大学的校园车祸案,因肇事者一句“我爸是李刚”而成名。客观地说,肇事者李启铭的这一“炫爹拼爸”之语,很难对他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产生影响,但无疑深深地刺激了大众的心理,使得一起交通肇事案件(也可能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作为社会事件,产生了远比车祸严重得多的社会后果。

在“富二代”于杭州制造“七十码事件”之后,比“富二代”也许更能令人感到社会不公的“官二代”正急需一个标本,李启铭以一次车祸肇事适时出场。比“七十码事件”更加恶劣的是,“官二代”李启铭不仅在校园内撞倒两名女孩后不曾停车,而且意欲冲离校园,遇到阻拦时说的是“看把这车给划的”,和“我爸是李刚”。

这样,李启铭以远比“七十码事件”当事人高调、无所谓和张狂的行为及言辞,准确呈现了“官二代”更甚于“富二代”、权力更甚于资本的现实,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表达愤怒的出口。作为一个车祸事件,李启铭要承担的责任,决定于其行为;作为一个社会事件,李启铭及李刚要承受的愤怒,更多决定于“我爸是李刚”。

“我爸是李刚”,绝对具有成为当代名言的质量。没有别的语言能够如此言简意赅地显示权力在我们这个社会可以具有何其巨大的力量。李刚并不是高级官员,只是保定市公安局某分局的一名副局长。但只需这样一个级别,就足以使其子女产生高人一头的心境,不仅把人撞飞后可以车行如故,而且受到拦阻时底气充足地亮出不该受阻的理由。

李刚和李启铭痛哭流涕的道歉,并未被受害者亲属和公众接受。道歉不被接受,是因为受害者和公众都担心,接受道歉可能带来司法上的从轻考虑。但如果不道歉,李刚父子将加剧人们的恶感;而道歉即使不被接受,至少加剧恶感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人们的道德原则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慰藉。

问题是,李刚作为一名官员,只是以肇事者父亲的身份道歉,而未曾对公众道歉,不能不说道歉并不够。再者,央视只播出李刚父子的道歉,而未曾采访受害者,也显失平衡。

河北大学卷入事件,不止是因为它是事件的发生地点,而且因为媒体纷传它对目击者发出封口令。河北大学面对“负面信息”的做法极为寻常,这是一定的。一所大学,也会如此有失风范,令人失望,但作为一个单位,又哪里不是如此,换一所大学,难道会有所不同吗?

某种程度上,在封口令中能看到的是一种寻常管治行为,与管治之下人们一般性的恐惧。有负面信息就要封口,这是一般性的管治办法;下封口令就会起作用,则基于受众一般性的恐惧。目击者向司法机关提供证词,这是义务。目击者向媒体披露事实,基于良心。

河北大学即使下封口令,还可能有多种考虑,而未必一定是为肇事者开脱,对“我爸是李刚”作呼应,也可能是不想学校陷入案件中,不想案件复杂化,想“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等等。学校可以管理校园内的行为,目击者可以基于良心的原则而抗辩,也可以基于良心的原则而在校外接受采访,校方若有报复行为,公众舆论将剧烈反应。然而,这些没有发生,发生的是一般性的蛮横管治与一般性的恐惧服从。

一个官员,因其子的一句“我爸是李刚”而牵连到一个社会事件之中,受到巨细无遗的搜索与审视,一所大学,因其校园发生了一起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被人们由此及彼地谈论,都是正常的。因此,人们举报李刚有五处房产,检举河北大学校长涉嫌抄袭,都不应视为对他们应对“我爸是李刚”事件不当的报复性行为。无论他们如何应对,无阻于事件发生后人们对其所有不端行为的发掘。他们必然受到全面的检视,这不是他们积极、正确的危机公关可以替代,可以收买的。

张勇:五套房传闻考量李刚父子道歉诚意

本报评论员 张勇 

最近一段时间,“我爸是李刚”无疑是网络坊间最为火爆的话语,其所表现出来的赤裸裸的权力骄纵极大地挑挑衅了公共情绪,并且还引爆了颇具讽刺意味的“我爸是李刚”网络造句风潮。

本以为随着李刚父子在央视的“含泪道歉”之后,舆论的狂飙会就此画上一个句号。岂不知,在李启铭肇事狂嚣、校方“禁口令”之后,事件非但没有因道歉而平息下来,反倒引发了连锁反应,该事件得到了再一次的发酵:李刚父子日前被曝有5套房产;河北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洪瑞也被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揪出,曝其专著和论文存在抄袭嫌疑。(据10月24日《山东商报》)

用网友的话来形容这一连锁反应,那叫做“拔出萝卜带出屎”,如果不是儿子太嚣张,想必这起校园肇事案也不至于掀起那么大的舆论波澜,也不至于牵扯出家有五套房和校长学术剽窃等诸般隐藏在背后的问题。尽管事实的真相还有待查证核实,但事件发展到这种地步,公众舆论的催化作用不可小觑。

实际上,“拔出萝卜带出泥”的现象显然不只是这起肇事案,网络时代,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发酵成公共事件的可能。譬如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案,一张会议照片、一包“九五至尊”就牵扯出一起腐败弊案;而原郑州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也因为一句“替谁说话”的雷人官话查出问题而被停职……一方面我们感叹网络舆论的强大和神奇,但可悲的是,为什么每一次偶然发酵之后都能挖掘出腐败等问题。

从李刚父子有五套房的这一传言,还让人不得不再次怀疑李刚父子含泪道歉的诚意:在公众舆论鼎沸的情境下,含泪道歉会否是一种基于某种利益权衡的危机公关。舆论的高度关注,很可能照射出更多的问题,李刚的“绝不偏袒”是否算得上是“丢卒保车”之计。从舆论发酵的效应来看,含泪道歉很可能有这方面的利益考虑,除非李刚和王洪瑞能够洗清身上的嫌疑。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在舆论的强势关注下,本来只是“教子无方”的李刚,很可能被大起底,从而翻出隐藏在背后的肮脏。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与其让儿子接受公正的惩处,也不想让自己卷了进去,如果真的有问题,对于身在官场的李刚而言,是一场更大的灾难。

尽管李刚父子五套房和河北大学校长涉嫌有学术不端行为都还有待印证,不过整件事情的发酵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公众舆论监督发挥的重大影响力。在公共监督仍处于博弈阶段的现实情境下,只有靠周久耕的香烟、狂嚣“我爸是李刚”的不孝子来发现隐藏在社会阴暗面的一些东西。如果有财产公示制度,如果学术环境够规范,那么官员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浮出水面,何需发酵在一起悲情的校园肇事案和一句官二代的狂嚣里。

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公众舆论监督的尴尬现状。无论是周久耕还是此次“我爸是李刚”事件,网民们“曲线监督”的精神固然可嘉,但是如果有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网民们也大可不必像侦探一样,非得从这样的偶然事件中去挖掘隐藏在身后的权力不轨和学术不端行为。并且,还应该看到,这样充满偶然性的监督对于社会的整体环境而言,效果极其有限,并且还可能引发权力与公众舆论间的“猫鼠游戏”。

李刚和王洪瑞会否因为“我爸是李刚”查处猫腻我们且拭目以待,这起悲剧的发生以至于上升为公共事件,焦点还是在于权力上。沿用这些天“我爸是李刚”的造句形式,联系到事件的发酵效果,如果李刚确实查出问题,恐怕可以归纳为:我爸是李刚,撞死女学生,我还很嚣张;无奈家有五套房,校长还抄文章,含泪道歉忙,只为欲盖弥彰,免撞枪口上。

 

官员和权力必须正确应对社会呼声,这不是因为“李刚和河北大学应对不当,后果严重”,而是基于公民和社会应有的权利。否则,我们就会陷入这样的怪圈:那些成功的应对获得了赞美,一时的权宜之计令作恶者逃脱真正的惩罚。长此以往,社会将一次次丧失制度改进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