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35:29
许少民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41】【字号:大中小】
前几天吃完晚饭,在阿光的邀请下,我们一同去打台球。说起台球,由于从小学4年级开始就接受了训练,因此在技术方面小有成就。阿光说他对于台球还是有点"陌生",因为他是从大学才开始接触。他打台球不为别的,而是为了宣泄他内心的苦闷。
一开始,我就跟他说:"我可不会手下留情哦!"阿光笑眯眯的说道:"我可没有指望你这样做哦!"。开局很顺,10分钟之内,两盘直落取得胜利。但是第三盘我却输了,有点意外,不过我还是对自己很有信心,百密一疏乃病家胜败之常事也。果然不出我所料,第四盘我扳回来了,内心一片舒畅,哎呀,什么时候我也变得这么狭隘了,不就是打台球么,又不是职场的血拼。或许正是我一开始的自傲感让我承受不了后续的失败,不知道怎么了,阿光回光返照,乘胜直击,连续扳回了5盘,最终6:3反败为胜。莫非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抑或是骄兵必败,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不得而知。不过,说句实在话,那时的心情真的很失落,阿光出于好意安慰我说:"今天你手下留情了,不然我可就惨了!"我感谢阿光的安慰,但无论如何内心都有一种遭受失败后所不能清除的沉重感,特别是当这个失败来得这么迅速,来得让我措手不及时更是如此。回到宿舍,同舍友们提起这件事,小辉同学告诫我说:"你是我们宿舍最厉害的,以后不要出去丢脸了,呵呵!"我接受了他的建议,回应到:"我就挂竿吧,以后你们去应付就行了"。实际上,在我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很容易为一点失败而义愤填膺,感觉失败本身就是对我自己的侮辱。在过去的几年中,无论是在球场上、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都时不时的为这种毒素所麻痹,导致有时候失态频频,给一些朋友造成不快或者伤害,但同学们、朋友们乃至队友们对我过错的包容,使我开始直面自己的缺点--虽然"本性难移",但无论如何也要尽力去改正自己的缺点,我不想两次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今天在此不是探讨如何改正自己缺点的问题,而是探讨我乃至你甚至我们周围大部分人长久以来遭受这种成功心理所奴役的问题。实际上,就这个问题来讲,根据我的观察,它肯定不是个案。它似乎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这种社会心理,简而言之就是"对失败的不宽容"以及对"成功的百般奉承"。尽管我们的祖先早就证明了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必须说,在当下的社会,我们对于成功似乎情有独钟,我们冷落了失败,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陷入了
唯成功是英雄,失败是狗熊的陷阱中不能自拔。而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会如此?在我看来有两个因素,第一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人的理智与智慧的无限量迸发,这种能量的迸发与自由市场经济所推崇的自由竞争一道形成了重成功贬失败的社会思潮。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成功而奋斗同时避讳自己的失败。因为你的成功是你能力的标志,而失败往往也会归结于无能的标志。你的成功将为你获得更多的资源,而你的失败将使你的价值不断遭受贬值。银行不会为一个失败100次的顾客贷款,但它或许会为史玉柱、马云、牛根生等大佬贷款(尽管他们曾经也可能经历过失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同样,广告公司很少愿意请那些"败霸(失败大王)"来做广告,就算免费他们也未必要,但是他们却愿意花高价请成功人士做广告,虽然效果不好--这其中有一个逻辑,失败者没有资本宣传自己。第二是文化因素作祟。很多时候听到这么一个论断:中国是一个讲面子的国家,失败者往往要承受巨大的面子压力,所以作为竞争选举的关键一环,中国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的论断提供了这样一个逻辑,民主提倡竞争与选择,而这不可避免的有失败者与成功者,而中国是一个讲究面子的国家,如果失败了,失败者将很没有面子,这不仅损害到它个人,也会损害我们的社会稳定。文化因素千奇百怪,但却是真实的。当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中西之间的差异时,许多的差异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文化因素。具体到这个问题上,文化中的面子问题使得我们社会对于成功的推崇与失败的贬抑更加的变态,而在西方,虽然也有类似的症状,但是至少我们可以体会到硅谷对失败文化的尊重与推崇,也可以听到诸如桑德斯上校的推销炸鸡的故事--一个65岁才事业有所成的人在中国肯定要承受巨大的无形压力--中国奉行30而立,40知天命,60而耳顺的社会文化。
也许正是这个社会心理,在许许多多有关竞争的场合中,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谋求成功而"不折手段",大至政客竞选对竞争对手的不断抹黑与变相羞辱(这似乎是民主选举中不可避免的常态,就连宣称最民主的国家美国也时常如此)小至奥运会比赛使用兴奋剂的潜规则(被检测到的是兴奋剂,检测不到的是高科技)甚至一场足球友谊赛双方的野蛮对抗都是如此(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历史已经如炊烟一般飘到九霄云外去了)。或许在你的周围,只要发现有竞争的地方,你都会发现一种不甘失败的病态心理。从正面的角度去理解,不甘失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不甘失败本身是对失败的恐惧,谈失败而色变在我们周围并不少见,不是因为我们大家都这么小气与狭隘,而是我们的社会本身就有一种变态的失败心理。如果你想摆出别人的视野,出淤泥而不染,那我必须赞赏你是个有勇气的人--《弟子规》云:"财物轻,怨何生",同样,"失败轻,愤何生"--不过不要忘记了,这些人往往也会被社会所遗忘,因为他们显得与我们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曾记得,2002年,各路媒体报道了新加坡的资政李光耀就振兴当地经济提出的七大重点措施,其中之一竟是要在新加坡建立"接受失败的文化"。将失败看作财富,早已有之;把失败提到"文化"的高度,却是一种另类的创建。实际上,无论是在新加坡还是香港,在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时期,人们,尤其年轻人,听到看到的都是"成功",对"失败"却漠然置之,对应该如何应对失败更是近乎无知,以致在经济危机真的来临之际,便惶恐不已,束手无策。一定程度的"赢得起而输不起",成为新加坡、香港面临的共性问题。李光耀建立"失败文化"的创意,正是医治新加坡现实社会这种病态的一剂良药。应该说,这一创意,对香港是有启示的,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大陆来说更是有启发意义的。
最近看英国《经济学人》,其中一篇关于毛泽东的文章(Mao and the art of management)有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让我记忆犹新,这句话是--if you can‘t do anything right, do a lot. The more you have going on, the longer it will take for its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to become clear--如果你不能确保你每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正确的",那么你就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因为你做的事情越多,对错误事情之灾难后果的鉴定就需要越长的时间(换言之,时间会用成功将灾难稀释)。在这里,我想说,如果你失败了,不仅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让成功为你的失败买单,更要有敢于承认失败的勇气与魄力,因为很多时候,你的失败不是给你一人带来灾难,而是给许许多多的人带来灾难。在最小的维度上,承认失败会让你闭塞的空间瞬间得到解放!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8-1-31   本站发布时间:200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