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火柴企业产品决策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18:2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火柴企业在这场深刻的改革运动中也正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这场改革,打破了火柴企业那种传统的“等、靠、要”的老观点、老习惯,火柴企业正面临一个从生产型管理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管理的问题;面临一个不断提高企业素质,以适应复杂变化的市场问题;面临一个必须不断进行产品开发,以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火柴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探讨火柴企业产品开发的紧迫性以及当前的产品开发途径问题。
开发新产品是火柴企业      当务之急的工作
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生产经营必须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并且按照市场供需情况来组织和管理,企业要保证产品适销对路,符合社会需要。这就要求我国火柴企业的生产符合社会主义制度和商品经济规律的要求。
不断开发新产品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现代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火柴生产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根据目前世界市场的情况来看,商品的经济寿命周期越来越短。近十几年中,在日本、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通火柴生产量已大幅度下降,并逐渐被其他点火工具取代,我国普通火柴在八十年代以前,一直由国家统购包销,产品供不应求。但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后的短短几年中,形势变化很快,火柴统购包销已不复存在,其产量已供过于求,代用商品进入市场,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在火柴企业中大力开展产品开发工作已是一件亟不可待的事情,否则就会无法生存和发展下去。
一、开发新产品是火柴生产已达饱和,产品寿命处成熟期的客观要求
据轻工部1986年1月召开的全国火柴会议精神,自1984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火柴产大于销,工商库存增加,造成商业和企业资金周转困难。1985年全国火柴生产能力已达3440万件,实际生产约为3380万件。但全年销售数量只有2410万件,库存数达997万,积压火柴竟占生产数的30%。轻工部原计划我国人均每年火柴消耗量为33盒,我们如将现有生产能力——人均每年34盒与计划数相比,可看出火柴生产能力已达完全饱和状态。更何况新的形势下,原有计划数是否具有充分科学依据,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近年来引起火柴生产供过于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火柴生产大幅度提高;二是火柴需求相对减少。导致火柴生产大幅度提高的原因是:
1、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具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力。
2、遵循商品的价值规律,火柴价格调高刺激了老厂的生产积极性。
3、火柴价格高刺激大量小型新生产厂家上马。据统计,目前全国盲目新上的小型火柴厂约100个(我国原计划内火柴厂为130个),年生产能力达600万件,占85年火柴库存积压数的60%。
4、因普通火柴的主要原材料木材供应前景不佳,不少厂家试制生产蜡梗火柴,并初步形成生产能力。
鉴于以上原因,轻工部下达1986年全国火柴生产计划压缩为2800万件,为现有实际生产能力的81%,即在86年全国将有20%左右的火柴生产能力过剩。这一部分过剩的生产能力,不得不另找出路,否则将面临“无饭吃”的困境。
一般说,一个产品都有一个经济寿命周期,往往存在一定时期后会为社会所不需要。产品的经济寿命周期,是指一个产品完成试制定型以后,从投入市场开始,直到该产品淘汰停产为止所经过的时间。任何一种产品大体可分为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投入期,是指新产品投入市场的初始阶段。成长期,是指新产品开始被消费者接受,销售量迅速增长的阶段。在正常情况下,这时期销售量年增长率可达10%以上。成熟期,是产品的主要销售阶段。这时期的销售量年增长率大致在0.1%至10%之间。衰退期,这时产品逐渐老化,不能适宜市场需要的发展,销售量锐减,直至为市场所淘汰,退出市场为止。判断产品处在寿命周期的那个阶段要依据销售增长率。现将79年至85年全国火柴销 售情况列表如下:
全国火柴实际销售情况: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销售量(万件)     1774.5         1975.5          2058.3             2113             2196           2350            2410
销售增长率(%)                       11.35           4.17                 2.66               3.96            7.05             2.51
注:1、1984年以前数据引自《火柴工业》1985年第二期——《预测 一九八五年全国火柴销售趋势》唐尚宪。2、1985年数据引自1986年2月13日《经济参考》——《全国火柴产大于销——各地应制止新建火柴厂》。
资料表明,我国1980年火柴销售增长率在10%以上,但是从1981年到1985年每年火柴销售增长率为10%以下。结合前面火柴生产已达饱和的结论,可以肯定我国火柴生产已完全进入成熟阶段。
以上结论,对于今后火柴企业的产品决策至关重要。一种产品从设想、研制到大量生产和销售,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产品已接近饱和点而不及时采取措施早作更新产品的准备,一旦进入衰退期,产品卖不出去再着手研制开发新产品,企业就会陷入被动,蒙受很大损失。正确的产品决策,应及时抓住产品更新换代的时机,根据产品经济寿命周期发展规律及早组织产品更新换代。当一代产品试制完成投入市场,进入成长期,就要立即组织力量转入下一代产品的开发,在老产品尚未进入衰退期,就有新的一代产品投入接替,使企业不仅可以保持原有的销售旺势,而且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增强新的竞争能力,从而赢得产品销售量继续增长的势头。既使由于企业经营原因,有的产品暂时不能转入大量商品生产,也可将其转入储备状态,而不应影响新一代产品的开发研制。这样组织新产品开发,才有利于工厂建立雄厚强大的技术储备,使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都稳操主动。
二、开发新产品是火柴市场出现竞争力极强的代用品的必然结果
在八十年代以前,火柴在我国占有绝对市场优势,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企业从未为销售火柴发过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人们的生活领域,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点火用具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农村用电灯照明的越来越多;城市基本使用蜂窝煤、液化气,使用蜂窝煤普遍留火过夜,不再每日生火,液化气灶具使用电子打火器点火的不断增加;农村、城镇相当部分吸烟的群众也改用打火机点烟。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火柴市场受到代用品的强烈冲击,火柴销量不断减少。
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已逐渐用一次性塑料气体打火机取代了火柴。日本在七十年代生产出一次性塑料气体打火机后,以其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卫生等优点而获得迅速发展,近几年这种气体打火机大量涌进中国市场,国内一些厂家也开始试制生产并投放市场,形成很强竞争能力。
一项新产品要打入市场并得到发展,就要有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必须是:
1、适应性强,即新产品要适应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人们的产品观念。这一特点,决定了火柴在我国要被其他点火工具所取代,还需要一定时间。但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人们一旦习惯了使用新的点火器具,而这些新器具又更便宜、方便、美观,则就将形成新的消费习惯,树立新的产品观念。到了这时,老产品的寿命也就彻底完结了。
2、相对优点。新产品对市场上现有产品来说必须具有某方面的优点,使消费者能够获得新的好处。在我国如果使用火柴代用品的成本并不比火柴贵,再加上其他方面明显由于火柴的特点,这些新型点火装置就可能取代火柴。譬如我国已有厂家试制出一种组合式多次性塑料气体打火机,零售价格在2元左右。这种“组合式多次性”打火机可以更换气箱,多次连续使用,寿命较“一次性”的打火机更长。目前气箱零售价每个0.5元,可点燃1500次以上,按此计算,每点燃100次的价格为3分3厘,而3分一盒的普普通火柴每点燃100次的价格约也在3分3厘左右。因而使用气体打火机比使用火柴具有更加明显的好处。
3、时代性强。消费者的需求受当时的环境、时代的风尚、消费意识的影响,时代不同,消费爱好不同。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时代感的要求就会强起来,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商品生产固然要满足消费需要,但它同时又创造消费,创造出新的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提供新的动力。过去我们生活水平还较低,人们生活只求温饱,无法顾及高档消费品的享用,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档商品的不断出现,人民对商品的需求已从低档到中档再到高档,不断求新,消费动机已从单纯的吃、穿,发展到求新、求美、好奇、求名等心理引起的购买力。例如,当黑白电视机刚刚投放市场时,人们问津的还很少,但进入七十年代后,家家户户都已乐意购买这种高档消费品,进入八十年代后,相当多的家庭更乐意去购买价格更高的彩色电视机。开始时争相购买14英寸的,目前又把注意力转到18英寸、20英寸彩电上面。点火工具的更新,无疑也具有同样的规律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在点火工具中产生的新产品将以明显优势占领市场,火柴将有相当部分数量面临退出我国市场的危险。如果我们在火柴生产经历了增长时期后,以为今后还会继续增长,主观地认为没有代用品来同火柴竞争,过分相信大规模大批量生产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这样下去的后果必然造成火柴生产的停滞或企业衰败。任何一个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必须以外部环境为依据,必须对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地研究。企业外部环境研究的任务,就在于认清当前和将来企业所处环境的状况,把握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掌握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为企业正确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充分和可靠的依据,保证企业能健康顺利地发展。因而火柴企业要在市场上站住脚,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就必须不惜把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放到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上。
三、开发新产品是节约木材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
普通火柴生产需用大量木材,按全国每年生产火柴2800万件计算,每年将耗用木材45万立方米。而树木是靠自然规律缓慢生长的。建国几十年来,国家建设和各项生产使用了大量木材,我国木材供应已相当紧张。当前我国森林蓄积量人均9.5立方米,世界人均为75立方米,相差7倍。我国林木年生产量人均0.25立方米,世界人均2.5立方米,相差9倍。可见木材已成为短线物资,实行严格计划控制,节约木材显得特别重要。
生产火柴用材因每年消耗量大,山区采伐日渐困难,采区越来越远,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必然紧张。由此,点火工具的改革必须以节约木材为重点,开发新的代用品,以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境。比如,目前已有一些代用品如蜡梗火柴、书式火柴、气体打火机等进入市场取代传统的木梗火柴。
在木梗火柴的生产过程中,木材的浪费也是很大的。生产火柴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废木片、废梗枝、木屑、树芯等工艺性损耗。据湖南省七家火柴厂家的统计资料介绍,木材的实际利用率大约只有50%左右(我国北方火柴生产厂家因材种不同而利用率要高些),照此计算,全国每年在生产火柴中有近20万立方米的木材被当作废料处理掉。如若能利用这些废料生产其他产品,那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就十分可观。例如现已有一些厂家利用这些废料生产出刨花板、层压板、纤维板、小木制件等产品。这样,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木材资源,减少了浪费,另一方面又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可见,从节约木材资源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也十分必要抓紧火柴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工作。
近期应考虑把开展木材综合利用作为产品开发的重要方向
企业在生产方向的选择中一般存在三种选择:1、坚持原有方向;2、保留原有方向、增加新的方向;3、完全改变方向,即彻底转产。
在以上选择中,坚持原有方向的原则是:产品的近期和远期的需求量都很大,并且企业在相应市场上仍能保持应有的竞争能力。从前面对火柴产需分析中得出普通火柴需求已达饱和,且相当程度上将被其他点火工具逐步替代的结论。事实上轻工部已对火柴生产计划进行压缩,因此,继续发展火柴生产的第一方案是不可取得。
选择第三种生产方向应遵守的原则是:企业的服务对象不但近期需求量明显减少,远景需要量也不大,而且本企业竞争能力较弱。轻工部对1986年全国的火柴生产计划已依据库存积压情况调至2800万件,这样经过86年一年对火柴生产进行适当压缩后,可望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使火柴现有生产能力(34盒/年人平)与火柴市场需求(按原计划为33盒/年人平)基本持平。因此,对于国家计划内的火柴生产厂家绝不可轻率选择彻底转产这一方案(计划外厂家另论),今后如发生火柴市场明显缩小情况,才可有计划的对火柴生产厂家进行调整,让那些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好的厂家彻底转产。
因此,为了保证国家计划和当前的市场需要,同时又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我国火柴企业目前应选择保留原有方向,增加新的方向这一方案,这种选择是符合我国火柴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的。
选择企业生产方向,是关系国家规划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大问题,要特别慎重。在选择企业生产方向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1、要考虑国家的长远规划和市场的需要。企业要按照国家规划的要求和主管部门共同研究来确定服务方向。还要深入地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避免决策的盲目性。
2、要考虑本企业的长处和短处。首先应开发那些与本企业的生产工艺相近、产品结构相似、制造原理相近、利于发挥企业技术特长和装备优势的产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扬长避短,以免在劣势下竞争。
3、要考虑产品的应用范围,以便保证企业生产的稳定性。服务面广,即使某一方面的服务对象需要量减少,也不会使企业的生产出现较大的波动。
4、要考虑同行业兄弟厂家的产品方向。要善于见缝插针,拾遗补漏。宜采用“人多我少,人无我补”的方针。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当前情况下在火柴企业中一方面搞好原有火柴的生产,另一方面利用废材生产综合利用产品,是一种较好的产品决策方案。它的优势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了国家计划和市场的需要,既坚持了原有火柴生产方向,又开辟了新的服务方向。
木梗火柴目前在我国市场上的需求绝对量仍是很大,还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消费品。因此在当前情况下,火柴企业仍需坚持原有生产方向,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火柴既要继续生产,木材在生产中产生的工艺性损耗就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企业能充分利用这部分废料制造出其他用途的产品,就能更好的扩大企业产品的应用范围,一旦火柴发生滞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生产的稳定性。
二、有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既降低了火柴生产成本,又能为企业创造新的盈利。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以及商品生产基本规律的要求,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火柴企业如能生产木材综合利用产品,则废材可以按适当价格转账冲销火柴成本,同时新产品又能盈利,经济效果很好。
据一九八四年《全国火柴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资料,全国108家火柴生产厂家现有10家已开展综合利用工作,108家厂家中年利润在100万元以上的29家,29家中开展了该项工作的就占7家,而10家中的另3家年利润也分别达43.79万元、26.6万元、16.71万元,其中获利较低的是长沙火柴厂。但其他资料表明,该厂的木材综合利用工作为扭转亏损局面起到一定作用。长沙火柴厂1974年至1979年曾连续亏损六年,为此该厂加强了各方面管理,同时于1980年开始利用废材生产刨花板,效果很好,于当年就摘掉了亏损帽子。但因资金有限,目前生产规模还不大,废料利用程度还不高,因而利润增长幅度还不大。据该厂估计,如能充分利用废料加工刨花板,就这一项还可增加利润十至二十万。
三、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既节约了较紧张的木材资源,又能为社会提供比较实用的新产品。
以用废材生产刨花板为例,每1.3立方米废材可生产1立方米刨花板,而1立方米刨花板的利用价值却相当于3立方米原木所制成的板材。全国20万立方米废材就可形成46万立方米木材的使用价值,效果十分可观。如上介绍用废材生产刨花板,在一些火柴企业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但生产能力还很低,产品质量、规格品种还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如能进一步加强,其发展前景很乐观。
据林业部、中国林科院等有关部门预测,到1990年全国对刨花板的需求量为99.56万立方米,其中家具生产需求量为55万立方米,建筑业需求量为22.50万立方米,全国对刨花板需求饱和量预计为300万立方米,而截至1985年生产能力约为70万立方米,并且品种规格极有限。由于刨花板在相当范围中可以取代木材,我国木材资源又少,因而远景销售量很难准确估计,目前关键是加强产品质量,增加产品规格、品种和改变人们使用习惯的问题。
四、有利发挥企业优势,新产品生产中既能保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又能以较低成本加入市场竞争。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紧紧围绕中心业务进行产品开发,这是企业的优势所在。因火柴生产中的废材是随生产源源不断按照一定数量产生的,如综合利用能建立相应生产能力,则新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就能按时、按质、按量得到供应,彼此衔接,减少了原材料采购、库存、加工、运输等费用,从而降低了新产品成本。同时由于综合利用产品的投产规模较专业厂小,因而具备中小企业竞争中所能占据的优势,即:1、基本建设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能够在较短时期内投产,投资效益发挥快;2、建设所需技术装备、技术力量和建筑安装都较容易解决,易于做到少花钱、多办事;3、生产上比较机动灵活,产品适应性强,可以更多地发展品种规格,能更好地为大企业协作配套服务,为满足地方的多种多样的需要服务,因而火柴企业的综合利用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量。
五、为点火工具的更新换代及早打好基础,既提高了企业当前的经营素质,又为相当一部分企业将来转产提供生产、技术、管理上的准备。
市场对火柴的需求趋于下降,一部分普通火柴厂家终要面临转产问题,这是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目前不少火柴厂产品单一,多年一贯制。再加上火柴生产设备及工艺技术的专业性很强,因而产品应变能力很差,不能适应现代市场飞速变化的需要。
开发新产品,是一个探索创新过程,没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理论,不掌握先进技术并用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就很难实现这一任务。因而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促进技术进步的过程,并且还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技术能力,使企业现有技术能力随着企业和产品的发展而不断增强。
企业开发新产品需要把部分原有生产力量,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包括人、财、物)转移到新产品生产上去,而且常常不能采取简单转移的办法,需要进行一系列调整、改革、培训等变革性的工作。同时,开发一种新产品除必须具备良好的设计、试制能力外,还要为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准备好各种条件,从而引起一系列生产要素的改造和管理工作的变革,这样就保证了企业素质从根本上得到提高,一旦面临必须转产的实际问题时,就能应付自如,始终保持旺盛的企业生命力。
开发新产品是关系到企业成败的大事,也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我国火柴企业一方面应有不断创新的精神,积极努力的去做好新产品开发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有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从企业自身的产销能力出发制定远景计划和目标,切实做好新产品的可行性论证,以建立起合理的产品结构,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火柴企业在新形势下获得不断发展。
发表于《火柴工业》1986(二、三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