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汇率不如涨工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09:20
调汇率不如涨工资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 2010年07月12日 10:42 作者 黄树东   汇率问题关系着美国的核心经济利益

  在笔者看来,中美的汇率问题,从某个角度上看,实际上反映了一种保护主义,同美国的核心经济利益,即解决美国债务问题、维持美元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美国、欧洲在应对危机时的不同做法可见一斑。

  美国解决金融危机和欧洲处理债务危机的一个根本差别,就是美国可以不受限制地印刷美元,而欧洲却不能不受限制地印刷欧元。由此,美国可以迅速拿出几万亿美元反危机,而欧洲在IMF的帮助下,才推出了万亿美元的拯救方案。

  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看到,美国的拯救方案包括三部分:政府给银行注资,政府实施扩张性赤字财政,美联储大量购买债券和实施零利率。而欧洲的万亿美元拯救方案,却还要以收缩财政为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至今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到,美国成功避免了大规模的去杠杆过程,而希腊则是通过典型的去杠杆过程来解决危机。这种差别,归功于美元。实际上,美国也是高赤字,高债务的国家。在2007~2009年这3年中,假如像中国这样的美国债务拥有者,不予合作,大量抛售美国债券和美元,其催生的套利机会推动投机客大量做空美国债务和美元。美国将无法任意印刷美元,而不得不发生痛苦的去杠杆过程。美国的处境可能会和今天的希腊差不多。由此,缓解过度的赤字和债务问题,就已经成为美国巩固美元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理论上讲,解决债务问题、即债务/GDP的问题,主要有四种方式:从分子看包括削减开支和增加收入,从分母看包括GDP增长和通胀。笔者认为,首先,大幅度削减开支,在美国目前的情况下不太可能。相反,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在消费和投资不足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不仅不能降低支出,而且必须增加。其次,众多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后危机时期,美国GDP增长可能长期处于2%左右,因此美国单纯依靠GDP的增长,解决债务问题也不现实。第三,增加收入方面,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增税,包括提高富人的税率和公司税率。而其中,公司税率的提高,将影响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因此,美国选择增税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

  通过上述分析,美国要想破解债务问题,最好的选择就是美元贬值,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进口通胀”,进而导致债务贬值。但是,在欧元持续贬值和日元升值空间不大的情况下,这个所谓美元贬值最大可能就是相对于人民币而言。

  警惕人民币陷入持续升值的陷阱

  笔者认为,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中国转变发展方式。而且如果操作不当,会给中国带来许多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加剧中国内部的不平衡,导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而从日本的教训看,一旦市场形成了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市场预期,人民币将被迫持续升值,中国将在事实上失去汇率主权。

  具体分析来看,当以下条件共同存在时,人民币就可能陷入持续升值的陷阱:

  ――中国将人民币市场汇率作为汇率改革的目标。目前人民币和美元的供求关系不平衡,美元过度泛滥。在这种前提下,谈论市场汇率这个目标机制,市场理所当然的会期望人民币持续升值,一直升到“到位”(市场汇率)为止。这是国际金融市场的现实,每当投资者谈论人民币的市场汇率体制时,言下之意,就是人民币大幅度升值。

  ――美国财政赤字导致人民币市场汇率的不断变动。笔者认为,只要美国持续推动赤字预算,只要中国延续出口导向的增长方式,在现有的货币体系下,人民币市场汇率将永远是由美国赤字推动的移动目标。市场汇率本身成了一个不断上浮的变量。举例来说,假定在某一年,人民币同美元的汇率完全由市场汇率决定,并在当年完成了一步到位的升值。但在第二年,由于美国继续推行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导致中国的美元储备进一步上升。供求关系的改变,必然导致市场汇率的变化。去年的到位,变成今年的错位。人民币必须再次升值。人民币所谓的一次(或多次)升值到位,其实是一场看不到尽头的长跑。

  ――在美国干预下,人民币汇率或直接或间接地做出了反应。假如人民汇率变化直接或间接的夹有美国因素,那么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自然就受到美国因素的左右。市场在预期人民币是否升值时,就自然会更多的考虑美国的态度,美国的政策取向。这种情况下,中国想要管理市场预期,就必须管理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态度和政策。而美国的汇率政策是受其国家利益支配的,中国不可能有效管理这个外生变量,从而也就无法有效管理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市场参与者,基于对国家利益的理解,基于对汇率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基于人民币同美元的供求关系,只要中国拥有大量的美元储备,市场参与者就会“合理”地预期到美国具有要求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潜在冲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要市场形成了持续升值的预期,人民币不可能完成一步到位的升值。一次被动的较大幅度的升值,反而可能导致更大的升值预期,导致有人加大操纵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力度。

  而且,一旦市场形成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人民币汇率就可能面临市场和美国两面作战的困境,而失去控制汇率的主权。希腊债务危机提醒我们,千万不要低估金融资本的力量,也不要忽视美国追求国家利益的决心。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市场预期,必然导致从中套利的市场行为,这些行为又反过来推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从中套利的市场行为――人民币将很难跳出这个自我循环的市场怪圈。

  上世纪,日本就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教训。市场形成了日元持续升值的预期,日本完全失去了有效控制汇率的主权。在美国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日元走上了持续升值的道路。从360:1美元,一路上升,直到80:1美元,还没有停滞之势。后来,美国基于同日本的战略关系,不愿意看到日本经济的破产,通过美日两国政府共同对市场的干预,才阻止了日元的灾难性的继续升值。否则,日本经济面临的就不仅仅是“停滞”,可能是崩溃。那么,当中国的人民币处于类似的境况,美国会不会出手相救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冷静思考的问题。

  另外,由于日元最后停止升值是美国因素干预的结果,而市场对日元升值的预期只是潜伏了起来,并没有消失。市场依然认为,只要美国改变对日元汇率政策,日元就会重新走向升值之路。这种潜伏的市场预期和美国因素,如同悬在日元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有风吹,市场就会闻风“草动”,推动日元升值。

  人民币升值将阻碍发展方式的转变

  笔者观点,人民币升值和持续升值的市场预期,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阻碍发展方式的转变。其中,最直接和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会进一步降低工人工资的增长速度。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当出口产业的雇主预期人民币会长期升值时,为了维持市场的竞争力,就会尽量降低投入要素的成本,包括降低工资,降低工资的增长速度,这将导致出口产业劳动者工资增长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第二,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下降。这给国内同类产业带来巨大的价格压力,为了降低成本,维持竞争力,这些产业同样会出现工资增长缓慢或停滞的局面。

  第三,进出口产业工资的停滞或缓慢增长,将通过市场机制传导到整个经济体系。结果是使工资增长出现全面的结构性的停滞。

  笔者认为,工人工资增长的放慢,必然导致收入分配更加不公,贫富更加悬殊,内需更加不足,内源发展的市场更加萎缩以及对出口导向进一步依赖,而最终将使中国很难实现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变。

  事实上,由于货币升值导致工人工资下降的例子非常多,希腊就是其中之一。希腊在加入欧盟以后,由于欧元的援助计划、奥运会相关的大规模公共工程和大量低廉的资本流入,在2007年以前,希腊GDP的增长率平均为4%,为欧元区平均水平的两倍。但是,这样快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结构性问题,那就是欧元的长期大幅度升值。欧元的持续升值,希腊经济竞争力的持续下降,导致产业空心化,工人工资增长长期缓慢,甚至下降。中下层没有分享到GDP高速增长的好处,贫富悬殊不断扩大。在这次债务危机中,在经济增长中被边缘化的中下层,认为政府开支等紧缩计划,是将危机转嫁在在他们身上,不公正。于是他们走向了街头。

  日本也是这样。上世纪50年代,到1971年,日本同美元汇率固定在360:1美元。在这段时间,日本制造业的名义工资,每年增长10%,远远高于美国的4.5%。名义工资的高速增长平衡了较低的名义汇率。然而,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在多种压力下,市场形成了日元无限升值的预期。在日元长期升值的期望下,雇主长期面临成本和利润的压力,工资增长开始放慢。从1975年至今现在的35年中,日本工人的工资增长不仅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而且远远低于美国工人。其结果就是日本中产阶级大量滑入贫困状态。据美国《纽约时报》最新报道指出,日本厚生劳动省2009年10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大约2000万日本人,约1/6的日本人生活在贫困中。

  以提高工资方式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不平衡问题

  近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较高。但笔者认为,调整中美两国货币的实际汇率的手段是多样的,调整名义汇率只是手段之一,而调整两国劳动者的相对工资也是一种方式。例如,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利率不变,调整相对工资的增长速度,让中国工人的工资增长高于美国出口产业工资的增长速度,也是调整两种货币实际汇率的一种方式。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10%,不如维持人民币同美元的名义汇率不变,而将出口产业的工资提高10%。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二者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将导致出口产业的相对成本增加10%,出口产业的利润下降10%。从而导致中国出口增长的放慢。所以,笔者的观点,与其中国承诺人民币升值,不如选择维持人民币名义汇率不变,而加快出口产业工人工资的(相对于美国的)增长速度。

  在汇率和工资之间,中国应当选择工资,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内外两种不平衡。具体分析来看:

  首先,工资是刚性的。工资增长的加速,导致出口产业成本的刚性上升,迫使中国出口产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起到推动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的作用。而人民币升值是软性的,以日本的例子为例,雇主可以将升值的压力转嫁到工资上面。

  其次,工资的增长可以解决内部不平衡。提高出口产业公认的工资,有利于同时破解困惑中国的“铁三角”,即收入不公――内需不足――出口依赖。出口产业的工资上升,可以起到示范和拉动作用,通过市场传递,拉动中国整体工资的上升。工资总体水平的上升,无疑可以进一步起到提高内需,缓解贫富悬殊的作用,同时为内源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潜力。 第三,工资的增长有助于降低出口依赖。工资上升,导致出口产品成本的刚性增加,利润下降,有利于降低出口导向产业的增长速度,有利于改变对海外市场的过度依赖,成为内源发展的契机,改变中国的经济格局和发展方式。

  通过前面的诸多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工人工资增长的缓慢或停滞。从这个角度上讲,人民币升值,是中国工人在补贴美国出口产业。中国不能走这条汇率之路,不能让利于人。中国在后危机时期的世界格局重新划分中,要有自己的思路,走自己的路,解决自己的问题。由此,笔者认为,要在国际利益博弈中,让利于民,通过提高工资,让利于中下阶层。以提高工资的方式解决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经济不平衡,不仅仅有利于解决公平正义的问题,而且还能有效提高中国经济的整体效益;不仅培育了中国内部需求,还为中国走内源发展的战略创造了内部市场。这是公平和效益统一的举措,是短期和长期并重的举措,是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