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元璋劝嫖到秦淮八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11:51

从朱元璋劝嫖到秦淮八艳

社会凝思 2008-04-21 07:47:44 阅读4 评论0   字号: 订阅

        据《南京晨报》日前报道:在南京夫子庙泮池,大型浮雕《秦淮流韵》文化墙创作安装完成。在展现的25位历史人物中,秦淮八艳也占了一席之地。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认为,浮雕再现了秦淮河所孕育的文化和历史。但是这在一些游客和市民中引起争议:"怎么说她们都是青楼女子,历史上夫子庙青楼盛行给百姓留下很坏的印象。"
  中国人就是这样,只要稍微带点香艳的东西,仿佛总不能与文化沾边,文化就得正统、纯洁、伟岸,岂能与秦淮八艳搞在一起,那还成何体统!不过,秦淮八艳能不能、该不该上"文化墙",恐怕还要从朱元璋劝嫖说起。
  洪武初年,朱元璋建都金陵,在秦淮河畔设置妓院,称大院,朱元璋亲自为大院题写对联,鼓励嫖娼,他的对联是: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
  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朱元璋建妓院劝嫖的本意,是希望那些"商贾之士"的大款们到妓院去"消费",以增加国家税收。可是让朱皇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商人一个个鸟精得很,并不上钩。倒是那些见了蛋逢就叮、如同苍蝇一样的文武百员趋之若鹜,每天下朝后先"佳山佳水"去"痴情痴意"一下,一时间形成了百官争嫖的"繁荣"景象。这当然就砸了朱皇帝的如意算盘,且不说捞不到多少税收,官员中有些"公款消费"还掏了他的国库。更为严重的是,官员们每天"上班"必谈嫖论妓,根本没把心思放在政事上。勤勉惯的朱元璋看到这一局面,气恼不过,一纸命令道:"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之人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宿娼者罪亦如之。"可还文武百官还是抵不住青楼的香艳诱惑,无奈之下,朱皇帝下令撤掉国营大院,以为万事大吉了,不想国营的是停办了,私营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秦淮风月从此繁荣昌盛,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可见,这秦淮风月是朱元璋一手捣鼓出来的,可惜他播下了龙种却收获了跳蚤。本来要增加税收,振兴国家,不想却或多或少地因它而埋葬了明朝--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的可就是秦淮名妓陈圆圆呐。可以说,秦淮风月绝不是简单的青楼莺歌艳舞,在朱明王朝中,它显然是一个文化标号,而作为这个文化标号的一个个具体的标志就是秦淮八艳,她们是数百年大浪淘沙淘出来的另类文化精品,承载了历史与风月、正气与耻辱、文士与妓女混杂的文化一脉,要详尽地解说这种文化不是三言两语可做到。
  因此可以说,这秦淮八艳也绝非一般青楼女子可同日而语,如果单是操皮肉生意,而无才艺文化品貌,以及过人的智慧,怎么可能入得了钱谦益、吴三桂、冒辟疆这等人中豪杰的法眼,要娶她们为妻妾!她们长期在文人墨客的耳濡目染之下,吸取了很多文化、道德的精髓,实际上已成为文化人了,从她们对社会乃至历史的影响来看,更非一般文化人可比。只是在道德的重压下,她们无法洗去青楼女子的身份罢了。
  其实跟那些挂着善伪的道德面孔的人比起来,这些青楼女子要活得真实、正气、磊落、敢爱敢恨得多。比如嫁给钱谦益的柳如是,当清军兵临城下时,她就要求与时任南明礼部尚书的钱谦益一同沉水殉国,钱畏惧,竟然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愤而欲自沉,却被钱氏死死拖住。面对这样的奇女子,无论她是什么身份,其高尚的人格都应该让人肃然起敬。记得朱文在《段丽在古城南京》的小说里就同情地写过这样一个女子,也无情地批判过那些萎缩、阴暗的伪善者。可是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身份(或职业)与一个人的人格捆在一起而论,以身份决定人格,这是一种道德偏见,其实,身份与人格完全是两码事。在某些人看来,秦淮八艳之所以不能上"文化墙",就是将两者混为一谈,实在是中了道德偏见的毒太深的缘故。
  笔者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会不会群起而鄙弃她们,也许会有吧,毕竟那是理学盛行的时代。但如果那些官员文人也鄙弃她们,那就真的是占了便宜还卖乖的卑鄙行径。在理学兴盛的时代,秦淮八艳都能开得如此娇艳,现在我们来面对秦淮八艳,难道不应该比古人有更宽广的胸怀么?何况,在男权社会里她们本就是弱女子、无辜者,无论算什么样的道德旧账,首先总不该从她们算起,恐怕从朱元璋算起比较妥当;无论用什么有色眼睛看她们,都无损她们的人格,虽然她们有一段并不光彩的身世。
  行文至此,我的观点已十分明了:秦淮八艳在历史上都有地位,凭什么在"文化墙"上没有地位!当然,硬是不让她们上"文化墙"也无所谓,只怕才下墙头又上心头,总有那么一些人在心头反复掂念着她们的。
0人  |  分享到:        阅读(4)| 评论(0)| 引用(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