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伎乐倡楼到秦淮风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8:40:13

      从伎乐倡楼到秦淮风月

----深陷于历史与现实困境的男欢女爱之六

    断裂的历史往往会使人产生错觉。二十多年前,中国人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性禁锢之后,特别是被教育改造之后,一个普遍的误会就是:外国人是全面性开放的,中国人历来是一本正经的,也是纯洁的。别的不说,仅就性观念而言,中国古人的开放程度,即使是较之现代的外国人也毫不逊色。

    从周代开始,中国的王公贵族们在妻妾成群的同时,还蓄有“女乐”。到了汉代,不仅皇帝、诸侯和高官仍蓄有成群的“伎乐”,武帝还在军中设女营从征,叫做“营妓”。与此同时,面向社会的商业性妓院也应运而生,当时叫做“倡家”或“倡楼”。到了唐朝,酒肆妓院更是盛况空前,靠近皇宫东南角的妓院区平康里,更是成了文人骚客、达官贵人、名商巨贾的聚集地。当时,“艺妓存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制度,无论是在长安还是在外省,都是风雅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位在场面上走动的官吏和文人除了妻妾之外都携带一两名舞女作为随从,这已成为风尚。……著名诗人李太白就有两名这样的舞女,白居易前后也有好几个舞女,甚至连古板的儒家学者韩愈(768-824年)也有一名舞女形影不离。无数描写与朋友出游的诗篇都有题目如‘携妓游某地而作’。”(《中国古代房内考·作者序》235页  [荷]高罗佩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11月第1版)

    李白有一首《邯郸南亭观妓》,可为佐证:

    歌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

    粉色艳日彩,舞袖拂花枝。

    把酒顾美人,请歌邯郸词。

    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

    平原君安在,科斗生古池。

    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

    我辈不作乐,但为后代悲。

    赵宋承李唐遗风,声妓之乐,盛况不减。这种喜欢风月的“雅好”一直延续到宋王朝彻底覆灭。其间,才子佳人们所创作的香艳诗词不胜枚举,这里引一首欧阳炯的《春光好》:

    垂绣幔,掩云屏,思盈盈。

    双枕珊瑚无限情,翠钗横。

 

    几见纤纤动处,时闻款款娇声。

    却出锦屏妆面了,理秦筝。

    《春光好》是一组专写春日冶游的作品,从多个侧面展现了春日的美妙风光和赏心乐事。其中这首《垂绣幔》则若隐若现地写出了床笫之上的无限“春光”。

    据说,这首词因为写的过于情色,所以没有选入《花间集》,可不知什么原因,它仍然流传了下来,让后人看到当时的世风。

    在经历了蒙元统治之后,明朝开始向汉文化回归。这里有一段佚事,可见当时的情景:

    洪武初年,草根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在秦淮河畔设置妓院,称“大院”,朱元璋亲自为大院题写对联: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

    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朱元璋建妓院本意,是要吸引那些“商贾之士”到妓院去“消费”,以增加国家税收。可让朱皇帝万没想到的是,“商贾之士”没见来多少,本朝文武官员倒趋之若鹜,每天下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青楼去逍遥。朱元璋看到这一局面,气愤至极,一纸命令道: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之人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宿娼者罪亦如之。可上下百官还是抵不住青楼的诱惑,仍然冒着被打屁股的风险 往秦淮河边跑。无奈之下,朱元璋下令撤掉了官妓。不想,此后私营妓院却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秦淮风月从此名满天下,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