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道经大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57:27
                                                                     十善业道经大意(1)

所有一切境界,善的境界、恶的境界,你都不起心不动念,你成佛了。所以,一切境界是帮助我们、成就我们的,就看我们会不会用。会用,都成就;不会用,你被境界转。你要会转境界,哪个境界不是好境界?所以古人讲得好,"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看到别人不好,你要想干涉,你就起心动念,错了,大错特错!在这个境界里面,如何能够像佛菩萨一样不动心,如如不动,这对的。所以还是要严持戒律,认真把自己,戒律的目的没有别的,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淘汰掉。

所以,于一切世出世间法里面都不执着,你证阿罗汉果;能再把分别断掉,你就证菩萨果位。你有这个能力你才能教化众生,你才能帮助别人破迷开悟,这个要知道。这几句话很深,理很深,意思也深,不要轻易的错会了。所以,所有一切境缘都是增上缘,顺的是增上缘,逆境也是增上缘,成就自己重要。

科学家发现到一切物质真的是波动现象,这个现象跟佛经上所讲的非常相似,所以我们对于科学家的发现也很佩服。由于科学发现,把佛经上所讲的一些东西证实了,我们虽然不能亲证,看看科学的东西很相似。你们最近才发现,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也没有什么科学仪器,他老早就说过,而且说的比科学家还清楚,这实在是难得。让我们相信,真的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自性般若智慧现前。所以佛也说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如来的智慧,我讲经的时候用唯识的四分来讲,大家好懂。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是四分里面的证自证分。而自证分是本体,就是法性,也叫真如,那是本体,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见分,阿赖耶的见分是精神,相分是物质,精神跟物质都是波动现象。自证分里头有没有?自证分里头没有波动现象,自证分是一真法界。所以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放下还有浅深不一样,我们自己认为都放下了,无始无明的习气在,那个东西不是你想放就放掉。

所以真正能放下的,是什么地位?《华严》圆教初住菩萨就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初住菩萨就是佛,他真的成佛,他跟诸佛如来实在讲没有丝毫差别,就是智慧、德能、神通、相好都没有差别。差别在哪里?差别就是他的习气还有,但是习气不碍事。习气没有办法断的,只有慢慢让时间,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因为他在这个境界里面他决定不会退转,初住菩萨已经证到三种不退,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他不会退转。所以时间长了,那要多长的时间?佛经上讲三大阿僧祇劫。要这么长的时间,他习气自然没有了,是这么一个道理。

在我们想,是不是一定每个人都要三大阿僧祇劫?在我们想法是不一定,三大阿僧祇劫是最长的,可能还有一个阿僧祇劫就没有了。因为我们的烦恼习气不相同,有人执着很深,有人就马虎一点,就不太计较。不太计较的,他的习气一定时间就短;很执着、很计较的,什么都是很在意的,他的习气就比较难断。我们从日常生活当中就能体会到,无始无明习气大概也不例外。所以佛讲三大阿僧祇劫,是最长的一个限期,不会超过这个期限。我们相信一个阿僧祇劫、两个阿僧祇劫成就的一定也很多。这个才能讲得通,才讲得圆。

譬如在学校念书一样,在美国,你要去留学,去拿个硕士、博士学位,他们的期限是七年;硕士是两年,博士是五年,给你这么长的时间。可是有些人他很用功的,他两、三年就拿到,这个真有,不是假的。我听说好像钟茂森博士他四年拿到的,四年把人家学校订的七年课程念完,他就拿到。所以佛讲的三大阿僧祇劫,那就是像学校规定的七年,大概是这种情形,这个我们要能够理解。诸位要晓得,佛没有定法可说,佛法是活活泼泼的。

问:老法师说佛经没有意思,但用起来却是无量义,读经不要想意思;又说读经要会转经,要依教奉行。请问读经不想意思,如何依教奉行?

答:读经不想意思很难,那叫真正会读经,所以真会读经的人不多。读经不想意思是什么回事情?是真修行。修什么?戒定慧一次完成。如果一想意思,你就把戒定慧全部都破掉了;就是用读经的方法来修定、来开悟,那叫真会念。真的念到一心,人就开悟了,智慧就现前。所以一般人一面念经,都在那里研究这句什么意思?这段什么意思?那个意思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为什么?佛没有意思。所以佛的经,你看看古人的批注你就晓得,你看《金刚经》有几百种批注,《楞严经》也有将近一百多种批注,每个人注的都不一样。如果要是有意思,应该都一样的,怎么会不一样?所以它没有意思,深的人看看得深,意思看得深,浅的人看的意思浅,经的妙处就在此地。

因为经,我们知道是佛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自性里头哪有意思?怎么样才能见性?你看大乘,我们现在学《华严》,《华严》讲得很多,你要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就明心见性。佛的一切经,都是从心性流露出来的,所以它没有意思。读经的人随着你的程度,凡夫读经是凡夫的意思,阿罗汉读经是阿罗汉的意思,菩萨读经是菩萨的意思,佛读经就是佛的意思,你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经上教我们,你不要去想象,不要去思惟,意思会自然起来,那就是你的悟处。你如果一想,想是第六意识,执着是第七识,你一想一执着就落在意识里头去了,那真的就不是佛法,佛法就变成世间法。

佛教我们怎么做法?实在讲千经万论,落实在生活行为上,就是十善业道,那是基础!即使是阿罗汉的四谛法,落实在生活上还是十善业道。菩萨的六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你们诸位想,如果没有十善业道,他就不能落实,他都是空的,都变成玄学,这个要懂。儒家的所有一切学问落实就是《弟子规》,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这样的;道家理论虽然高深,落实也就在《太上感应篇》。所以这几样东西你要是真正把它做到,这叫圣学。做到怎么样?你就是圣人的样子。你虽然境界没有达到圣人那么高,可是你在日常生活一举一动确实像圣人,道理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们不能不重视儒释道三家基础的课程,非常重要,这个东西是初学,也是究竟圆满。儒达到究竟圆满就是这样的,理通了,事都是一样。佛到究竟圆满还是十善业,十善业的究竟圆满就是成佛,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我们今天烦恼习气太多,障碍了自己的悟门,不开悟!但是认真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那就是持戒;一心专注就是定,定到一个阶段自然就开智慧。也不要天天想着:我怎么还没有开智慧?那你永远不能开智慧。为什么?那就障碍!有很多念佛人来跟我说,"法师,我念了这么多年,怎么还没有得到功夫成片?"我说你这一生别指望,绝对不会得功夫成片。他说为什么?因为你有个妄念在此地障碍住。你什么都不求,自然就得到。你求的那个心是个妄心,是个障碍,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了。真的要用清净心念,清净心不要打妄想,老实念下去,自然就有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