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干部公选面试开起“圆桌会议” 首设记者专席旁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7:02:49

  “参与完成北京市某行业10年发展规划”、“承担完成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参与本市某大型商务区规划和招商引资”、“处理山区农村突发群体事件”……上周末两天,本市2010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38个局级职位和194个处级职位顺利完成面试。一份份沉甸甸的考生近三年工作业绩报告,在面试中首次摆在全体评委面前。

  三年业绩看德才 对照职位选人才

  进入各职位笔试前6名的考生,在面试前都被要求提交一份个人近三年工作业绩报告。这份报告与考生个人简历、职位说明书一起,在面试前被送到每一位评委的手中。

  “以往当评委,主要是看考生在面试现场的表现。有了这份业绩报告和职位说明书,感觉对考生的了解立体化了,考生的能力和职位要求也对应起来了。仔细阅读这些材料就能发现,能进入前6名的考生,可真是藏龙卧虎,能人不少。”市党代会代表、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区的苏贵光这次是市科委副主任职位的群众评委,他对这一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面试前,苏贵光认真阅读分析了6位考生的工作业绩:4位来自科研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2位是科研院所的项目负责人。从面试的实际表现来看,科研院所的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强,政府部门的考生对实际情况的把握更胜一筹,二者各有所长。苏贵光说:“无论是哪一类考生,我都要看他的工作业绩报告里有没有亮点。比如,在科研单位的,如果主持过国家级重大课题,应该说在能力上是过硬的;在政府机关的,如果独立承担过重大项目落地或者区域科技规划制定,肯定比做一般的管理工作更有说服力。”

  工作业绩报告,让评委在面试中更便于对照职位说明书选才。以市发改委副主任职位为例,职位说明书中要求“拟订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许多评委就此发问,重点考察考生的宏观经济视野和判断力。而在市科委副主任职位面试中,担任主任评委的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坦言:我最关心的是考生在如何调动首都丰富的科技资源?北京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还有什么不足等方面,有哪些理解和认识。

  “圆桌会议”考察考生气质性格

  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一种从国外引入的人才选拔模式,着重考察考生在团队环境中的沟通交流、组织领导能力。这种形式先在企业招聘中使用,引入本市局级干部公选还是第一次。评委仅在开始时用半分钟简要介绍考试要求便不再发问,以旁观者的角色观察考生,把考试的进程全部交给6位考生把握。

  在这种类似“圆桌会议”式的考试中,有的小组在讨论中先是寒暄入场,有的小组则在“强势”考生的带领下直入主题。有的考生在讨论中滔滔不绝,有的考生善于倾听他人意见,有的考生能够坚持己见,有的考生则根据讨论对自己的观点做出修正……

  参加市教委副主任职位竞争的6位考生,有4人曾经参加过类似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但他们之前都没想到这种形式会运用到政府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中来。一位考生说:“感觉这种考试外向型、气质张扬一些的会占优势,但我在讨论中没想那么多,主要还是就事论事,希望讨论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担任市科委副主任职位评委的市委社会工委副书记赵小卫说,这次无领导小组讨论各职位的题目都是一样的,从大城市发展面临的9个迫切问题中找出最重要的4个并排序。应该说题目不难,甚至答案也没有统一的定论,评委看得更多的是考生在讨论中表现出来的性格气质特征,即言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这样的形式让考生无法提前作太多准备,从临场发挥就更能真实体现考生本身性格气质特征。

  “一字之差”更能考出综合能力素质

  在面试分数中占60%比重的半结构化面试,虽然在名称上与往年相比仅多了一个“半”字,但在开放性、综合性方面,却有了本质的提升,能更好地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首先,评委团人数从7人扩大到20多人,除了7名由局级领导、专家学者构成的评委组,还增加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1人,职位所在单位干部群众10人,以及服务对象代表2人。这些人在半结构化面试中都有权提问并根据考试表现打分。

  所谓半结构化面试,与往年的结构化面试相比,不仅评委数增加了,题目也从过去6位考生都回答固定的3至5道题,变成只有一道必答题,其他问题都由评委根据每名考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现场提出。

  无论是考生还是评委,对这种考试方法都很有感触。一位刚刚走出考场的考生说:“说实话,考前按照以往面试的惯例,自己还真做了一些准备,但是大部分都没用上。通过这次考试,我体会到,只有在平时工作中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积累,参加选拔才更有把握。”一位曾经参加过几次公选的评委说:“这样的考试方式,对于考生而言,临阵磨枪可不管用了,同时也让少数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没有了用武之地。”

  来自门头沟区发改委的侯敬志作为服务对象代表之一,来给6位竞争市发改委副主任的考生打分。他特别注意倾听考生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方面的论述,并专门请一位多年在上级机关工作的考生谈谈对山区产业发展的认识。侯敬志告诉记者,自己当过区里干部选拔的评委,但是评委阵容这么强大,评委提问这么开放的考试还是第一次经历。他认为这样的考试形式对考生的要求更高,考核更严。“如果心理素质不过硬,20多双眼睛盯着你一个人就把你看毛了,更别说还要回答随机提问,这样真能选出过硬的人才,令人服气。”

  市发改委人事处的阎晓东也是群众评委之一,他认为这样的面试增加了用人单位干部群众在选拔领导干部中的选择权。阎晓东说:“6名考生中有我们身边的同事,也有之前素未谋面的人才,我们的领导就要从他们中产生,单位同事们都很关心,踊跃报名来当评委。大家在提问中对熟人和新人一视同仁,决没有故意刁难,就是想通过提问更多地了解考生,选出能力更强的人当领导。”

  首次设记者专席全程旁听

  选才更加公开透明

  232个局、处级职位,1300多名考生,2000多名评委,遍布全市18区县的考场……这无疑是本市规模最大的一次干部公开选拔。

  市公选办、各区县、市人大代表联络室、市政协有关部门、各招聘单位人事部门,通力协作,严格按计划为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提供专门培训和相关保障工作,保证了全部评委按时拿到考生资料和考试要求,能够提前准备、心中有数、认真选才。

  在局级职位面试中,还首次设置了记者专席,十余家市属及驻北京地区的主流媒体记者全程旁听面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