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威杯”第二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评选候选人 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01:12

读书,使她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 秦永海  

    学生是书,并且是一部大书,学生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是书,思想情感更是书。我们当教师的每天都在面对这部书,认真地阅读,有了这样的阅读,师生情意融融,教育便有了成功。
    这是博爱县实验中学教师毋杏花说过的一段话。
    毋杏花出生在太行深处山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从小酷爱读书,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然而,高考那年她差2分名落孙山。她准备下山到县一中补习,来年再考。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父亲在生意场上赔得倾家荡产,没钱补习使她突然迷失了方向,沉浸在无尽的失落之中。
    她想知道,自己该怎样生活下去?未来干什么?没人给她答案。她也不愿意去请教任何人。她选择了与命运抗争,一边打工、一边进修,决心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怀揣着梦想,她走进了县教师进修学校。
白天,她在一家私人的工厂干着繁重的活,晚上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小旅馆,倒在床上实在不想动,但她一想到自己的梦想,便翻身起来,大声朗读两个小时的英语,天天如此。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一所农村乡中招收代课教师,在第一节试讲课时,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几分钟的英语自我介绍,毋杏花让乡下的孩子们惊呆了。可抬头一看,教室后排坐着校长、主任和一名英语教师。这一场面对于只有21岁的姑娘来说,难免有点紧张,但凭着她的实力,紧张的心情马上又平静下来。当时,她上的那节课是:《Which class are you in ?与Which row are you in ?》。课堂上她几乎让所有学生一一站起来进行对话,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情景模拟,然后又分小组进行练习。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只知道那一节课学生学得特别开心,个个小脸面带微笑,听课领导频频点头认可,但我却不知道这节课叫什么模式。代课第一学期,她教的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在全乡21个班级名列第一。在期末表彰会上,受到了校长的表扬,1994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她的教学成绩一路攀升,经常外出作观摩课,培养的学生在县、市中学生英语会话表演赛中连连获奖,她本人也同时获得了优秀教师辅导奖,她班的学生考试出成绩的事儿在全县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次她领几个学生到景区旅游,巧遇几个老外,她鼓励学生上前大胆和老话对话,但老外们的回答全是“摇头”,她着急地上前翻译,老外们多数还是“摇头”。这一事实,促使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新课改要求,成功的教育是帮助学生从学习中领悟知识并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往的教学,她感到自己常常只重视对知识本身的学习和理解,但是对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怎样学习这些知识,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不够。
    2006年,她毅然辞去代课教师职位,丢下不满4岁的孩子,自费两万元,到北京八维学校学习英语。34岁的她,一身学生装,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主动和外籍教师对话,每到星期天,她坐车往返4个多小时,到新东方英语角和老外交流。在央视节目上,她大胆用英语和主持人互动。一年的学习,使她再次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她教的学生,不仅在全县115个班级中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质检成绩高出全县平均分31分,而且能够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同学、老师交流沟通。每天每个同学都坚持用英语写一篇日记。一个外地市担任英语课的副校长,听了她的课后问她:“你们班平时上课都是全英语对话吗?”她笑了笑说:“全是。”那位副校长说:“真了不起!”
    把学生喻为书,并且是一部大书,这是她当班主任后一个深刻体会。一次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凭什么让学生服你》的书,作者关承华老师的一番话,让她受到很大的启发。关老师讲到,当了半辈子老师,蓦然回首,只总结了这样三个字:脑、心、情——用“脑”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味学生,用“情”去感化孩子。真正读懂了这三个字,真正理解了这三个字,真正用好了这三个字,自然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信服乃至佩服。一个真正让孩子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的教育者——才有可能很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这需要我们练好内功。毋杏花一直用心在读这部大书。她说:“越读越觉得自己的知识不足”。于是,她大量阅读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关承华等大家们的书。书给她以启示,书告诉了她答案。
    毋杏花曾在教学日志中写道:“有什么会比彼此读懂人的内心更重要的呢?”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亲其师”是有条件的,那就是首先感觉到了师恩、师爱。与伟大的母爱相比,真情的师爱温暖与滋润的是孩子们的心,而让孩子们的心花绽放才是最美丽的。

 

    毋杏花简介:博爱县实验中学教师,从教15年,多次获得县、市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