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杭州旅游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34:09
余秋雨:杭州是城市美学的成功范本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8-11-15 13:48:40) 来源:杭州日报 编辑:王彬彬

    “每一次回杭州,都能深刻感受到一种理想化的美丽。这种美,是一代又一代杭州人积累起来的成果。白居易、苏东坡等文化大师,为杭州城市美学树立起了一座标杆,让人难以逾越。”昨天,著名学者、杭州市文化顾问余秋雨面对阳光明媚的西湖风光,发出由衷的感叹。在他眼里,杭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城市美学的成功范本,市民游客穿行其间,所到之处都能得到人文历史和生态景观的双重享受。

    “杭州老百姓真有福气”

    “杭州老百姓真有福气”。昨天在杭州逗留短短数小时的时间里,余秋雨不止一次流露出这样的羡慕。

    昨天上午在参观西溪湿地第二期工程时,一群老人、中小学生和小朋友在公园里游玩的热闹场景,让余秋雨羡慕不已,尤其是他们围着一起吃臭豆腐的镜头,更令余秋雨大发感叹:“在这样极高层次的现代公园里还能看到这样的生活情趣,杭州老百姓真有福气。”

    中午转战西湖杨公堤,一对又一对新人迎面而来,在湖边摆着不同的幸福姿势,又让余秋雨“醋意大发”:“有西湖这方水土滋养,杭州的婚庆产业大有前途,退休后完全可以客串新人的结婚见证人,继续在这里幸福地工作着。”

    是的,幸福地工作着。在余秋雨看来,这份幸福,不仅属于杭州人,也属于所有来到杭州的人,更属于像余秋雨、韩美林、陈祖芬这样的“西湖艺术家”。

    “每次我在国外讲起旅游文化,总是将杭州放在第一位,杭州是令我骄傲的名字。”余秋雨说, “我认为,生活品质的根源是群体的精神品质,也就是每个市民的精神品质的结合。我们中国人对‘忠’‘孝’文化有着深刻的阐述和理解,但是对于我们生活、工作以外的公共空间,一直缺乏关注。我曾经对我的学生们讲,你们以后一定要去做官。为什么?不为官名,你们必须为跟你们没有关系的人去承担责任,为跟你们素昧平生的人分担悲欢离合。这是一种美好的公共空间意识。这种意识最根本的品质就是‘善良’,有了善良,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所以,在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同时,要进一步唤醒市民公共空间的意识,要在城市里进一步普及善良。而杭州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推出的一系列文艺政策,也表现出高人一等先人一步的热忱。比如说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不完全是企业的概念,首先就是人才概念,相信杭州会成为很多国内外一流艺术家的栖息地。”

  “杭州是全世界的教材范例”

    “我到杭州的最大享受之一,是找一个微雨的黄昏,最好是晚春季节,在苏堤上独自行走。堤边既没有碑文、对联,也没有匾额、题跋,也就是没有文字污染,没有文本文化对于自然生态的侵凌和傲慢,只让一个人充分地领略水光山色、阴晴寒暑”。

    余秋雨说,先有生态而后有文化,这个道理一直被杭州雄辩地演绎着。雄辩到连最伟大的诗人来到这里也无心写诗,而是立即成了生态救护者。什么文化一到杭州就立即变成了一种景观化、生态化的存在。且不说灵隐、六和塔、葛岭、孤山如何把深奥的佛教、道教转化成了山水美景,更让人喜欢的是,连一些民间故事,也被杭州铺陈为动人景观。 最惊人的当然是《白蛇传》里的白娘娘。杭州居然用一池清清亮亮的湖水,用一条宜雨宜雪的断桥,用一座坍而又建的雷峰塔来侍奉她。相比之下,现在中国很多地方有点做坏了。总是在古代文化中寻找自己这个地方可以傲视别的地方的点点滴滴理由,哪里出过一个状元或进士,有过几句行吟诗人留下的句子,便大张旗鼓地筑屋刻石。如果出了一个作家,则干脆把家乡的山水全都当作了他作品的插图。大家全然忘了,不管是状元、进士还是作家,他们作为文化人也只是故乡的儿子。在自然生态面前,他们与所有的乡亲一样谦卑和渺小。

    “近年来杭州的城市建筑者秉承这座城市的独特精魂,不找遥远的古代理由,不提空洞的文化口号,只是埋头疏浚西湖水源,一次次挖淤清污,重修完杨公堤,又开发了一个大大的西溪湿地,表达出杭州人在生态环境上的痴迷。对杭州这座城市提出的标准,也没有花里胡哨的种种大话,而只是干净、整洁,最适合人居住。这一来,杭州就呈现出了一个贯通千年的人文宣言。这个宣言,曾经由钱镠亲自指导,由白居易、苏东坡参加起草,由白娘娘从旁润饰,又由今天的建设者们接笔续写。”

    余秋雨说,这些感受汇聚在一起,为他的“城市美学论”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教材:“在中国所有教材里,往往对建筑单体进行研究,对城市建筑研究缺乏,即使有也缺少成功的范本,而杭州是全世界的教材范例。有关传统的建筑加以继承,使古老的城市今天依然美丽;一直保持着生态美;城市本身的功能化、现代化、便捷化的规划和施工都非常成功。这三方面归结在一起就是‘美’。我希望把杭州这些优秀经验整理成教材范本,作为大学教材,以一个研究者身份进行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