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成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54:30
让我们在上课、听课、评课中共同成长 [ 作者:周雁翎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9    文章录入:令习习

    冬去春来,又是人间三月。在春雨春雷中,我校本期的优质课观摩月又拉开了序幕。成长是春天的主题,也是我们举办这样活动的主题。教研是一种文化,是传承并发展学校文化的关键所在。一所学校如果不研究教学,不记录教学,而频于忙碌、应付上级检查的材料,或者从来没有经过深入思考而留下的东西,那么,这所学校是没有积淀的,不可能期待其厚积薄发的。因此,上课不是折腾谁,评课更不是找茬儿。一切都是为了让老师成长,让学校的教研氛围成长,最终让我们学校的孩子更好的成长。

                 上课——在蛹化成蝶中成长

    说到上公开课,大家经常头皮发麻。的确,当我和伙伴们就一节公开课的内容反复推敲、反复研读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会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上公开课?这样的研究有必要吗?这样一遍遍的听课评课,投入与产出比例值吗?
    到今天我的理论水平依然不能使我有一个既简单明了又经典深入的回答。我觉得公开课之于老师就如热身赛之于运动员,能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长期处于松散中,会使人陷入疲沓的状态。一次公开课宛如一次淬炼,它激活了我们在常态中沉睡的那一部分脑细胞,带来久违的兴奋与清醒。又像一次畅快淋漓的运动,疲惫之后反而有一种敏捷、轻盈的感受。随着年龄增长,公开课是越来越少上了,大家都说:越不上,越不敢上。为什么?长期不锻炼,很难找回当年的状态了!。
    在面临别人评说的压力下,在对教法的一次次否定一次次改动中,我们也经历了一次次蛹化成蝶,实现了一次次涅槃。这个过程是苦多于乐的。但不涅槃、不蜕变我们水平将永远是这样的高度,不会再长高,甚至还会萎缩的更矮小。而控制好这种淬炼的密度与节奏(过频繁亦不好)则可以让我们很好的保持状态,不断进步。
    而最难能可贵的是那些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挑战新事物、新方法——在日常就在不断涅槃的人,他的成长速度会更快。某一日你会蓦然发现:他在已经不知不觉中已是鹤立鸡群!也只有他们才能百炼成钢,达到化境——“平时上课就是妙语连珠、舌灿莲花;调动学生的情绪,像乐师按动琴键一样得心应手。”

                 听课——在对比思考中成长

    更多的老师是听课。同样是听课,效果却会不一样。以我为例,到教导处后,因为要评课,所以我在听课时思考就多了。经常会边听边想:他这是在干什么?(目的)有必要吗?(价值)方法好吗?(方法)我们班能用吗?其他课文能用吗?(适用性)有更好的方法吗?(优化)有时忙于听顾不上想,课后就在“评改意见”栏里总结分析一下优缺点。经过这样的思考,比原先懵懵懂懂只凭感觉好不好收获大多了。认真想起来制约听课效率和效果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只做旁观者,不做主动参与者,没有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是有“备”而听,而是作为一个局外人,听课就仿佛看一场与自己并不相关的演出。二是只做盲从者,而不做引路人。把听课当作一种任务,而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实际上,听课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研究,只有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听课者才能让自己深入到问题的核心,并努力解决问题。听课,真的需要对比、思考才能听出门道的。

                 评课——在理性梳理中成长

    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评课在以我和三位教导处主任为主的前提下,邀请了更多学校里有经验、善思考的老师执笔写评课。
    写好评课并不容易。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口头议论,而是对话、反思与梳理的综合过程。他要求评课者既能有一双慧眼发现该教师教学的亮点,又能锐利指出存在的缺点,并能够准确地解剖盲点。简而言之就是“优点说透、缺点不漏、方法给够”,而做起来却一点都不简单。尤其是第三点“方法给够”可不是随便想想就能想到的。因为作课老师已经费尽心力却还没解决的问题,怎能那么容易找到答案!所以评课者要么需要有超越的水平,实现轻松引领;要么就需要真正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才能做到“评出名堂”。同样,这样一个理性梳理的过程也是个让人快速成长的过程。
    总之,在这个观摩月里,无论你是上课,还是评课,抑或只是听课;也无论你是年轻还是年长,衷心希望每个老师都能有感触,有收获,让我们在上课、听课、评课中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