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参与式教研活动让教研更深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47:2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迫切需要改进和加强教研活动,然而,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又常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除经费、制度等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严密程度同样也影响着活动的质量。作为县级教研室,在长期教研活动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创新,努力让教研活动真正吸引一线教师,切实发挥了教研活动的观摩、交流、引领作用。

 

案例

 

  我县地处黄海之滨,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开创了以“黄海潮”为品牌的全县小学、初中教研活动。现在,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一年一度的“黄海潮”教研活动又焕发了新的活力。

  今年的“黄海潮”教研活动,我们采用了“全员参与式”的活动方式。

  5个月前,我们公布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注重互动生成,实施有效教学”,并让全县教师围绕主题开展了深入研究,撰写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并组织了评比。

  2个月前,各校围绕活动主题进行了课堂教学校内观摩研讨。

  15天前,小学10门学科公布全县集中研究活动的课堂教学课题,全县教师备课。

  5天前,教研室要求各校推荐一名指定学科研究课的执教教师候选人。

  1天前,教研室从每门学科推荐的10名教师中抽签决定两名县级研究活动执教者,并当即通知本人。

  活动当天,每学科由两名执教者上同题课,全县共485名教师代表听课观摩。

  观摩结束后,10门学科分组评课研讨,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先交同题教学设计,然后开展评课研讨,最后发给继续教育证书。教研员撰写活动总结,上传如东教育网,教师代表回校后上研究课,并继续开展网上教研。

 

思考

 

  教研活动的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教研活动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传统教研活动方式陈旧,内容脱离一线教学,难以满足基层教师的教学需求。

  一是执教者“作秀”。传统教研活动大多由教研员预先确定课题和研究主题,课堂教学只是执教者将教研员的意志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而执教县级研究课机会难得,执教者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成功,细心备课,精心准备,一个细节也不敢放过。虽说新课改的理念已日益为教师所接受,但执教者仍旧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有时甚至连续试教,预设有余,生成不足,正式活动时只能是一种表演,难以看到课堂的精彩生成、师生间的真诚对话和思维的交锋碰撞。

  二是观摩者“忽悠”。在面广量大的农村小学,参加全县教研活动的教师代表大多是校领导指定,缺乏内驱力,加上教师事先对执教课题一无所知,听课时总有“隔膜”,不得要领,甚至不知所云。评课时,或者缄默无言,或者说点大话、套话、恭维话,唱些老调、高调、八股调,或者满口新课程术语,言之无物,毫无针对性。“忽悠”了同行,甚至教研员,活动也就这样结束了。

  三是组织者“赶场”。县级教研活动执教公开课的教师来自全县各地,为了使公开课充分体现课改精神、反映教研员的意志,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教研员常常要多次深入到学校听课、指导,甚至直接为执教者修改教案、制作课件。评课时,听课者一个个君子风度,再三谦让,教研员只得反复启发,甚至点名发言,不尴不尬,最后只能草草收场。为此,教研员也叫苦不迭。

  有感于传统教研活动的弊端,我们尝试了“全员参与式”教研活动,虽然有很多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但较传统教研方式而言,还是有突破、有实效。

 

  一是课堂教学更常态。在全员参与式教研活动中,因为执教者是随机抽取的,且抽取后时间较短,来不及进行所谓的“打磨”,所以课堂教学就更为真实,更贴近常态。这种常态课,一改过去教研活动的虚假色彩,课堂呈现出更为真实、更为多姿多彩的一面。如数学课上,教师未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显得急躁不安;语文课上,学生的提问让老师猝不及防;思想品德课上,学生的争辩激起一个个思维的火花,学生精彩的回答让听课的教师激动不已;科学课上,学生的奇思妙想让全场师生拍案叫绝。有的课,教师引导巧妙,学生回答机敏,展示出教师良好的教学智慧;有的课,教师不断激励,善于倾听,折射出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有的课,学生被动,教学机械,暴露出教师教学功力不足、专业不扎实的问题。

  听课结束后,不少教师由衷感慨,这次教研活动,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课堂、真诚的交流、真正的教研。

 

  二是评课研讨更深入。全员参与式教研活动,每个教师都对教材有深入的研究,对教学方法进行过缜密的思考,因此,评课活动一改以往的沉闷,显得异常活跃,甚至有些“火爆”。教研员几句开场白后,教师们便跃跃欲试,甚至抢话筒讲。评课过程中,也常常出现激烈的争辩、思想的碰撞。笔者发现在十个评课小组中,就连音乐、体育、美术、思想品德、科学等小学科的评课研讨也异常热烈,这是以往几届活动都未曾出现的情景。一个半小时的评课研讨,没有一个小组提前结束,语文、数学等小组评课甚至一直延续到中午十二点半,真可谓“废寝忘食”了。

  从活动结束后教研员的总结中,我们高兴地看到,这次评课活动不仅参与者主动积极,更主要的是,研讨的话题涉及了一般评课难以触摸到的深层次问题,有的话题是教研员未曾预料到的,而一线教师对问题的发现、解答、剖析能力,更是令教研员惊诧、叹服。

 

 

  三是教研组织更本真。全员参与式教研活动的研究课没有事先的反复准备,课堂教学有成功、有不足,让听课教师感觉到完全是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常态课,亲切、自然、真实。听课教师人人有准备,评课时思维活跃,语言丰富,争辩热烈,过去评课时沉闷的局面荡然无存。这种教研活动的草根化、主体性、全员性,不正是回归到教研活动的本来面目了吗?对教研员而言,全员参与式教研活动,一改过去事务性的忙碌、个体意志的霸权,回归到对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教研员的研究要深入一步、超前一步,要不然,就不能有效地听课、精当地评课,就不可能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教研员从职位的“权威”、话语的“霸权”逐步成为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伙伴”、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思想者”。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教研员不正是回归到了教研活动应有的位置吗?

 

  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应该体现在参与活动者的全员性、主动性,体现在释疑解惑的针对性、深入性,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可行性,体现在活动过程的生成性、连续性。这次“黄海潮”全员参与式教研活动,执教者、听课者、组织者人人有准备,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思想,随处可见思维碰撞的火花,活动后听课教师回到学校再上研究课,吸取思想精华,引领课改实践。这种全员参与式教研活动宛如一颗集束炸弹,在面广量大的农村小学炸出了巨大的教研效益。(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教研室 朱唤民)

 

 

 

  《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25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