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教育无价的恩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9:47:00
古典教育是一种无价的恩惠”——这不仅是汤因比的名言:也是古今中外智者们的共识。

放眼世界,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等所有伟大的国家,在国民教育中,无不将本国的文化经典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俄罗斯地铁车厢里,许多的乘客都习惯性地捧着书读,一个车厢简直就是一个公共阅览室。据说,走进俄罗斯农家与教授之家,你不能立刻将他们分辨出来,因为他们的书架上都摆放着自己民族的经典著作《托尔斯泰全集》、《普希金全集》,甚至还有《莎士比亚全集》,几乎没有人没读过《叶甫盖尼·奥涅金》,也几乎没有人没读过《战争与和平》。

一个善于维护自己生命本根的民族,才有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学热”终于兴起了。兴起的缘由,是因为我们把精神家园走丢了,所以不得不寻找回家的路,具体一点,我认为是在寻找道德之路、教化之路、发展之路、文明之路和幸福之路。

然而,真正用心学习和领悟国学的人还不很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人把国学当做一种用以牟利的特殊商品,充斥图书市场的国学出版物良莠不齐,粗制滥造者更多的是关注经济利益,某些高校开办的“天价国学班”,似乎与国学所标举的道德人文精神显得背道而驰。而且,许多人仅仅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国学,目的只是从中寻找对工商管理、金融、经济、公关等有用的技巧,实在是将中国国学简单化了。

不过,在一个浮躁之风劲吹的时代,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让人意外。拨乱反正岂可一蹴而就?连孔子都说:“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又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意思是:现在的世道礼崩乐坏,但并非无可救药。善人治理国家实行仁政,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达到消除残暴、免除刑罚杀戮的理想境界。如果有实行仁政的王者出现,也一定需要三十年时间才能使仁德广布于天下。

“国学”一词,始见于西周,原指由周王朝开设的专供“国子”就读的学校。自汉唐至明清,相沿此制,凡由历代朝廷设立的同类性质的学校,如太学、国子寺、国子学、国庠、国子监等,都可统称为“国学”。

今天的学术界,对“国学”的概念一直争论不休。现在,多数学者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周易》有言:“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就是说,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人,应该多了解多领会前贤先哲的言论和行事,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袁行霈先生也说得到位:一个民族的疆土被人用武力占领了,还可以收复;一个民族的文化被人灭绝了,或自己抛弃了,则是万劫不复!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则在《沉思录》中给我们留下了一句寓意深刻的名言:“品质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

无论何方的智者,都在强调说明研习古代文化经典对于涵养个人德性、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性。所以,国学教育,不仅有助于国民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典,更是国民获得文化教养的主要方式,并且也是最起码的文明教养。

五千年真正的中国道统,追求的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的都是以德配天。中华民族这个经典的文化体系的主要特征,被智者高度概括为“容”、“中”、“和”,即包容之容、中庸之中、和谐之和。这些价值观,具体落实在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则体现为一个“度”字。

中华传统文明虽然是在农业文明时期的产物,但其不灭的价值,完全能够进行现代的创造性转化。所以中国学者60年代曾经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可以贡献五种价值供西方学习:“当下即是”之精神与“一切放下”之襟抱,是西方能向前作无限之追求、作无穷之开辟之补充;一种“圆而神”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取向于把握普遍的概念原理,而是取向于对现实的直觉的、辩证的而且是真正的精神的把握;一种温润而怛恻或悲悯之情,这种情感胜过西方式的热情和占有之爱;一种对其悠久的文化自觉其久并自觉的求其久的历史责任感;天下一家之情怀。

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中国的道德被视为世界上最完备的道德规范,中国的哲学被视为世界上最富理性的哲学。

启蒙时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的看法是:“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当中华文明已然昌盛、发达之时,欧洲人“还只是一群在阿登森林中流浪的野人哩”。伏尔泰认为中国人讲的“理”或“天”,既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中国“立国的古老”和文明的原因;“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起就写得合乎理性”,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分辨真理与迷信而站在真理一边……实为天下唯一师表”,是“世界的智慧之星”。

近代欧洲第一位革命性的崇尚理性的启蒙思想家笛卡尔,自幼深受中国文化浸染。他在其著作《方法论》中热情颂扬了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性。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朱谦之先生也认为,笛卡尔所推崇的Reason同中国人讲求的“理性”正是一个东西。

法国启蒙时代的“百科全书”派著名学者狄德罗高度评价中国的“五经”、“四书”。他说:中国的“五经”是一部最神圣、最权威、最可信而且备受尊崇的文彩横溢的巨著。

葡萄牙史学家乔安·巴多劳斯曾有这样一段论述:“我们这些大诗人、大哲学家、大辩士、大建筑家、大天文学家、大地理学家,自认为胜过这些善良的(中国)百姓。但是他们比我们更懂得善意与道德的科学。如果有一天发现,这种科学是居于一切科学的第一位,那么,他们可以确定地说,他们有两只眼,而我们(欧洲人)只有一只眼。”

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甘地有一句名言:“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

拜伦说:“不管先人是多么富贵,一个败家子就足以损坏门楣。”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的历史那么悠久,没有一个国家有中国这样一脉相传的文化,而且这个文化曾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现代的埃及人跟从前的埃及人无关,现代的希腊人跟从前的希腊人无关,而现代的中国人却真正是古中国人的后裔!

一种从五千年前同根、同文、同种延续至今的文明,难道还不能充分证明她的伟大的生命力吗?在中华民族古圣先贤的经典之中,毫无疑问蕴藏着我们生命的本根和无穷的力量。

大道至简,万法归宗。实现人与自我之间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生态文明,大势所趋,如千江万河,虽然或急或缓,或清或浊,最终的流向,都是浩瀚的大海!

经典:当用一生去体会

蒙古人有一句谚语:“日出唤醒大地,读书唤醒头脑。”

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本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入中小学课堂,作为国民教育的基本内容,落实到学校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中去。经典教育缺失的过与错,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必要抓住不放,如孔子的教导:“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只是现在已成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国学和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一般的中国人,怎么去了解?怎么去学习?怎么去补上这一课?历来的学者,给我们开列的“国学书目”,一般都在几十本以上,这对于专门的研究者来说确有必要,但用于中国人启蒙的经典,其实就是四本:《大学》、《中庸》、《论语》和《老子》,其中的《论语》和《老子》,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原著,是国学研究的本源性著作,是中华文化中恒久的、朴素的、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两部代表性经典。

经典,非一次性消费品,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体会和感悟

骚塞的提醒非常中肯:“多读如多食——不能消化也就完全无用!”

美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约翰·博德利·罗尔斯曾有一段关于如何读书的自白:“我读前人的著作,如休谟或康德,有一个视为当然的假定,即这些作者比我聪明得多。如果不然,我又何必浪费自己和学生的时间去研读他们的著作呢?如果我偶然在他们的论证中见到了一点错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他们自己一定早已见到了这个错误,并且处理过了。他们在哪里见到并处理了这点错误呢?这是我必须继续寻找的;但所寻找的必须是他们自己的解答,而不是我的解答。因此我往往发现:有时是由于历史的限制,我的问题在他们的时代根本不能发生;有时则是由于我忽略了或未曾读到他们别的著作。总而言之,他们的著作中决没有简单的一般错误,也没有关系重大的错误。”这番自白充分表现了西方学人读书的虚心与谦逊。

一个丝毫不懂中文的美国人韦恩•戴尔博士,将注意力转向古老的东方智慧以后,惊异地发现自己和《老子》很有渊源。他用一年的时间涉猎数百种《老子》的经典译本,并出版了《改变你的思想,改变你的生活》一书,他的关于《老子》的讲座在美国十分火爆。

更为可贵的是戴尔博士身体力行。他卖掉了自己在佛罗里达的房子,举家迁至夏威夷,在美国最靠近亚洲的地方,按照自己的想象盖了一栋中国式房屋。在那里,他用4天时间琢磨《老子》的一个章节,全书81个章节近一年完成。第一天,他抄录一个章节的经典语录,后3天,面对屋子里的老子画像,他一遍遍地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并告诉自己“改变你的想法,然后看看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韦恩最终以一种给读者提建议的方式写作成书,希望引导读者运用老子智慧过一种“平衡的生活”。韦恩在书的前言中说:“这本书最终能永久地改变你对生活的态度,你会逐渐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全新的和谐世界中。写作本书也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现在能与自然世界更好地融合,并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平和心态。”

不屈不挠的孔子,倾其毕生精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培育出三千弟子,留下了儒家文化的火种;而诸子百家之祖老子,则以惊人的智慧洞悉了大道既废为无可为的事理,给后人留下一部以天道规范人道、让人道合乎天道的五千言《道德经》,骑着青牛飘然而去,成为一个重大的文化谜团。

更让人惊叹的是:两千多年来,仅有的几个太平盛世,无一不是遵循了老子之说。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正是得益于老子的无为顺道的智慧。老子的思想,虽不得广行神州,但只是那星星点点,便成就了千古辉煌。

孔子传承的智慧岂仅是孔子的?老子传承的智慧岂仅是老子的?倘若人类信于天道、畏于天道、顺于天道,我们能有今天的困苦、困难、困惑、困顿、困境吗?

老子的恳切地告诉我们:“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人类几千年成功的与失败的实践告诉我们:无论哪一个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都必须尊重社会的规律、生命的规律和自然的规律。试问:谁能推翻“损有馀而补不足”的“天之道”?谁能推翻宇宙天地的法则?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顺道则昌,逆道则亡!

在面临人类生存危机的这个特殊时代,肩负历史使命的现代中国人,当务之急就是循着中华民族真正的经典文化去拨乱反正,虔敬地寻求我们血脉的源头,以获得生命本根的智慧!

老子与孔子的思想,是人类思想的高峰。以《论语》和《老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经典智慧,承上启下,必将在更大的范围更加深刻地影响整个人类世界!